1、,上海豫园,简介,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怡情养性,弦歌风月。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
2、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整座园林规模宏伟、景色佳丽。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历史上豫园曾五次遭到严重破坏。第一次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进驻豫园和城隍庙,指挥部就设在湖心亭;第二次是咸丰五年(1855年),小刀会起义时期,指挥部设在豫园点春堂,小刀会起义失败,清军进驻豫园,许多建筑被毁;第三次是咸丰十年
3、(1860年),太平军东征时期,清政府雇佣洋枪队帮助防城,军队就驻扎在豫园内,拆假山,填池塘,在园内建了大批西式营房;第四次是民国时期,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部分建筑被日军焚毁;第五次就是文革期间,为了建防空洞,拆除了历经多次劫难而保存下来的明代建筑环龙桥等。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现豫园占地三十余亩,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主要景点,万花楼景区,02,豫园不同于其他园林的地方是在这座园子里有五处龙墙,分别为卧龙、穿云、二龙戏珠和睡龙。,绿波廊,最初在豫园
4、内,现在是豫园外景,是一家酒楼,这里曾接待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美国总统克林顿等许多外国元首,九曲桥,横跨荷花池,九是最大的阳数,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右侧的建筑是湖心亭,左侧的建筑是南翔馒头店,仰山堂为五楹,北有回廊,曲槛临池,可以坐憩堂内有录自晋王羲之兰亭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匾额,点出了这里是观赏对面大假山景色的佳处。卷雨楼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整座建筑造型雅致,飞檐翘角轻灵俊秀。月色溶溶之夜,楼上宫灯盏盏,望之几疑天上宫阙。,在九曲桥上看到的豫园正门,豫园正门,门楼上的雕刻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进入豫园大门,就见到这块黄褐色的巨石,上面有江泽民题写的:海上名园,后
5、面就是三穗堂,三穗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建,堂名取一禾三穗象征丰收之意。堂上悬挂着潘允端撰写、潘伯鹰书写的豫园记,在仰山堂看到的大假山,由浙江武康黄石叠成,是明代著名叠石专家张南阳唯一的传世之作,也是豫园从明代始建至今唯一没有被毁坏的一件文物。大假山高14米,宽60米,纵深40米,高处的小亭子叫望江亭,这里也是豫园内的一个制高点。,仰山堂东面的游廊入口,两侧有一对铸造于元代的铁狮子,这对铁狮子原来在河南安阳县衙大堂前,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鬼子运回日本,抗战胜利后归还中国,通过大假山看到的仰山堂,下层叫仰山堂,顾名思义就是在那是看大假山最好的地方。上层叫卷雨楼,取滕王阁序中“珠帘暮卷西
6、山雨”的意境,游廊两侧的墙上有许多砖雕、石雕等,历史都很悠久,如今在外面都加上了玻璃罩保护起来了。这是一幅神仙图,上面雕有观音、达摩、魁星和福禄寿三星,万花楼精雕细镂,造型美观楼下四角有梅兰竹菊图案漏窗四幅楼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槛,三步一折,五步一弯。廊旁的白色粉墙边,依墙缀以石峰,栽植翠竹。,两宜轩复廊东端有一小轩,在这里探首俯视则清泉如镜,隔崖相望则石峰壁立,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故名两宜轩。北面有建筑名亦舫,形状如古代之船舫。,复廊,中间用墙分隔,两边皆可行走。墙上开设着形状不同的漏窗,从漏窗中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图画小品。廊西端连以方亭,亭中有匾
7、,上题“会心不远”。,万花楼前一株有400年树龄的银杏,龙头下有一只金蟾,龙吸金蟾吐出的精气,金蟾饮龙流下的唾液,双方互利共生,这就是穿云龙墙,龙头下有一只金蟾,龙吸金蟾吐出的精气,金蟾饮龙流下的唾液,双方互利共生,这就是穿云龙,点春堂景区,和煦堂与点春堂隔水相望,堂呈方形,周围开敞。堂内陈列的一套家具,包括桌、椅、几和装饰用的凤凰、麒麟,都用榕树根制作,工艺精巧,造型别致,已有上百年历史。旁有石蹬通向听鹂亭,幽静宜人。,点春堂东南有湖石假山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幽深,远望山石,如天上白云。山上有双层楼阁;上层名快楼,登楼眺望大假山和豫园全景,胸襟快畅,故名;下层称延爽阁,雕栋画檐,颇为精致。
8、从快楼朝南而下,还有静宜轩、听鹂亭,周围绕以花墙,自成小院。,“打唱台”,也叫“凤舞鸾吟”。戏台依山临水,半跨池上,建筑精致,藻饰华丽。尤其是台前的垂檐,雕刻细腻,涂金染彩,工丽精巧,金碧辉煌。戏台四面的石柱上,分别有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联。,点春堂景区,穿云龙墙位于点春堂西,龙头用泥塑成,龙身以瓦作成鳞片,龙首威武,龙身蜿蜒。整条龙似欲昂首腾飞,穿向云中。园中另外还有几处龙墙:大假山后有卧龙,和煦堂西有双龙戏珠,内园“可以观”前有眠龙,各具特色。,“点春堂”堂名出自苏轼的词句“翠点春妍”。整座建筑为五开间大厅,高敞轩昂,宏丽精致,扇上雕戏文人物,梁柱花纹造型奇特,饰以金箔,色彩鲜艳。堂后
9、有临池水阁,上有匾额曰“飞飞跃跃”。点春堂建于清道光初年,曾为福建籍花糖洋货商人在沪祀神议事之所,俗称“花糖公墅”。小刀会起义时,这里是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小刀会领袖之一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陈阿林在此办公,发布政令,称“点春堂公馆”。起义失败后,点春堂遭到严重破坏,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集资重修,历时四载完工。现堂中挂晚清画家任伯年的巨幅国画观剑图。任伯年少年时代曾参加过太平军,此画反映了作者对人民斗争的赞美之情。画两边是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歌颂了小刀会起义军豪迈的气概和崇高的精神。堂内还陈列着起义军使用的武器、自铸的钱币日月钱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
10、会景楼景区,玉水廊南连会景楼,北达涵碧楼,因廊旁一石“积玉峰”而得名。廊长达百米,是江南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水廊,逶迤曲折,漫步廊中,举目四顾,古树苍翠欲滴,池中红鱼游动,亭榭流光溢彩,富有诗情画意。,九狮轩是一敞开式建筑,面临大池,前置月台,可凭栏观赏池中游鱼荷花轩西有一片杉树,高耸挺拔。轩东修竹万杆,满目青翠,饶有野趣。,流觞亭,因其两面临水,取兰亭序“流觞曲水”之意。亭侧有三曲板桥,贴水而筑。三曲板桥西是浣云假山。山以湖石堆成,北倚得月楼,西临清泉。山洞盘桓,循洞可达山顶,洞内有泉,涧溪水从洞内流出,颇具大自然之美。水中假山倒影与彩云浑然一体,和风吹拂,如洗白云于水中,如染假山于云间,故
11、取其名曰“浣云”。,会景楼景区,老君殿旧时供奉太上老君。现为工艺品商店。,会景楼位于豫园中央,登楼一望,全园景色会于眼底楼三面环水,周围栽着香樟、石榴、紫薇、红枫、罗汉松等许多树木,景色宜人。,玉华堂景区,藏书楼,又名绿杨春榭、书画楼,上海的书画名家曾在此组织“豫园书画善会”,任伯年、虚谷、吴昌硕、高邕、蒲作英、钱慧安等经常在这里聚会,展出作品,是海上画派的发源地。解放后,上海著名书画家沈尹默、吴湖帆、刘海粟、谢稚柳等多次到豫园书画楼雅集,临池挥毫,切磋书画艺术,并为书画楼题额。,织亭因供奉过古代纺织家黄道婆,根据诗经 小雅“彼织女”句而得名。由此西望,可见绿波池上的九曲桥、湖心亭。,环龙桥位
12、于玉玲珑南,用青石建造,单孔拱形,式样古朴。,玉华堂景区,玉玲珑西有“衬玉玲珑”圆洞门,进门是一座两层楼,因楼西近荷花池,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故名得月楼。月明之夜,登楼欣赏池中月景,心胸为之开朗。楼上陈设名贵文物家具。楼下的大厅名绮藻堂,取“楼台近水,水面风来,水波如绮,藻采纷披”之意。,琦藻堂内景,得月楼内景,得月楼外景,玉华堂面对玉玲珑,这是明时豫园主人潘允端的书斋。潘允端十分钟爱玉玲珑,为便于朝夕观赏,特意盖了这座建筑,并以玉玲珑石上的“玉华”两字命名。匾额上的“玉华”两字,系集明代书画家文征明的墨迹所成。现堂内仍按明代书房摆设,陈列的书案、方桌、靠椅、躺椅都是明清遗留下来的红木家
13、具,雍容典雅。,玉华堂内景,玉华堂外景,玉华堂景区,玉玲珑与苏州瑞云峰、杭州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峰。若论玲珑剔透,当首推玉玲珑。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姿态婀娜,具有皱漏瘦透之美。古人曾谓:“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据说:石上原镌刻有“玉华”两字,意为是石中精华。石前一泓清池,倒映出石峰的倩影。石峰后有一面照墙,背面有“寰中大快”四个篆字。据记载,宋徽宗赵佶为在首都汴京造花园艮岳,从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号称“花石纲”,其中有的奇峰因故未被运走而留在江南,称作“艮岳遗石”,玉玲珑即其中之一。明代,玉玲珑到了上海浦东三林塘储昱的南园中。储昱的女儿嫁给潘允端的弟弟潘
14、允亮。建造豫园时,潘家把玉玲珑移来。据传,玉玲珑从三林塘移往豫园渡黄浦江时,江上突然起风,“舟石俱沉”;潘家请善水者打捞上岸,同时又捞起另一块石头,那就是现在玉玲珑的底座。,玉华堂景区,涵碧楼隔池与听涛阁相望。“涵碧”一词取宋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意。为二层建筑,全部木构材质为缅甸上品楠木。典雅华丽,藻饰精美,梁坊上雕刻了牡丹、梅花、百合、水仙、月季等一百种花卉图案和四十幅全本西厢记故事图案,故该楼又称“楠木雕花楼”。楼中陈列着清代精致华贵的31件楠木雕花厅堂家具,有戏文狮子纹长条桌、五狮座圆大理石落地屏、戏文松鼠葡萄纹落地镜、圆桌和束腰圆凳等,设计和雕刻皆极为出色,都是弥足珍贵的古
15、典家具精品。,听涛阁位于积玉水廊东,坐北朝南为两层建筑。“听涛”取此处临近黄浦江,涛声似可闻听之意。其南部下为抱厦,上为雅室。其顶上塑一单腿独立的仙鹤,隔池南望涵碧楼。听涛阁北部为上下两层的展览厅,常年举办中小型书画展和文物展,是游览豫园的又一个好去处。,涵碧楼,听涛阁,听涛阁,内园景区,古戏台建于十九世纪末,坐南朝北,雕梁画栋,藻饰精美,被誉为“江南第一古戏台”。戏台7米见方,左右两边有栏干,台柱高约2米。台正面有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全部贴有金箔。戏台顶部的藻井呈穹隆状,上有二十二层圆圈和二十道弧线相交,四周二十八只金鸟展翅欲飞,中心是一面圆形明镜。藻井不仅装饰华丽,而
16、且构造合理,有助于取得良好的音响效果。戏台后部有六扇木屏门,门上雕有山水、人物、花草图案。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为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的手迹。戏台正对面的还云楼设贵宾佳座,全部是清代的太师椅和茶几。两边有双层看廊,安放着仿古的明式红木靠椅和茶几,共有200个观众座位。戏台前的院落中,有一块特大金砖,这是浙江嘉善古典瓦厂特意为古戏台烧制的,砖每边长123厘米,厚16厘米,重近一吨,堪称金砖之最。曲苑古戏台总面积达600平方米,环境典雅,古趣盎然。,内园景区,船舫南有耸翠亭。为双层双顶亭,造型独特,在苍翠的林木之中耸立于假山之上。,船舫位于内园假山上,亦称
17、“不系舟”,为一旱船,船头前铺地砌成波浪状,如行水中。,船舫位于内园假山上,亦称“不系舟”,为一旱船,船头前铺地砌成波浪状,如行水中。,内园景区,观涛楼是三层全木结构高楼,昔有“小灵台”之称,清时为上海最高建筑物,登高可望见黄浦江。昔年“沪城八景”之一的“黄浦秋涛”,在此观赏最佳。,可以观为一方形小厅。厅前有砖雕,旁有龙墙,北接“洞天福地”、凤凰亭,南连“别有天”,周围树木蔽天,山石秀润,十分恬静。“别有天”处还有重修内园记等五块石碑。,院中池水通向南面小池,池内砌湖石,石隙间有四条石雕小龙,而水中倒影亦为四条,加上蜿蜒的池水酷似龙身,共为9条,故名九龙池。,内园景区,静观大厅,亦称晴雪堂,深
18、广高敞,是内园的主要建筑,面对假山,取古语“静观万物皆自得”、“动观流水静观山”之意。对面林立的奇石,堆叠多姿,有的如九狮盘球,有的如孔雀展翅,有的如犀牛望月,还有如象、虎、猴、鹿、羊、龟等形象。据说,如果静静观之,可以辨出一百多种动物的形象。石峰间的黄杨、石榴、白皮松等,都是已有一二百年历史的古树。静观东侧是一小院落,池水一泓,老树横卧,修篁数竿,回廊盘曲,环境幽绝。,内园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五十年代末修复豫园时,把内园与豫园相连,成为园中之园。内园面积仅二亩一分八厘六毫,但十分精致,亭台花木,池沼木石,妥为修整,是保存较好的清代小园。,静观,内园,豫园的园林艺术,豫园的造园艺
19、术尤以园林空间虚实对比处理手法为佳。它的入口处是一座朴实无华的大门,进入园内,过三穗堂,便是仰山堂,卷雨楼。在仰山堂可凭栏仰视北部那高约12米的黄石假山山景,这就是明代园林建筑第一高手上海张南阳精心设计的遗作,至今保存完好,名扬海内外。卷雨楼北邻池水,这池水既是造景的重要部分,又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视线无阻却又被大池相隔,这可以说是有虚有实了。,九龙池之东有一条游赏路线,以游廊相连,廊中有方亭一座,又有“渐入佳境”匾额。在游廊中可欣赏大水池周围形貌苍古的自然景观,但又与中部园景相隔,不是一览无余,而是有虚有实。游廊的左侧又有高三米左右的石峰起到障景和增加空间层次的作用。游廊的尽头正面墙壁上有“峰回路转”的石刻,在这里既可去大假山,又可通中部园景,婉转分开,通达前后,曲折深奥,渐入佳境。在假山山麓有挹秀亭,在挹秀亭中既可窥见大假山和池面荷花的秀丽景色,而又不让你见似真似假的大假山全貌,一虚一实的造园手法,运用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