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的签发,自2014年1月1日起,各地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全国统一制定的新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下简称死亡证)。死亡证签发对象为在中国大陆死亡的中国公民、台港澳居民和外国人(含死亡新生儿)。死亡证签发单位为负责救治或正常死亡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的签发,死亡证签章后生效。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准确、完整、及时地填写死亡证四联(后三联一致)及死亡调查记录,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私自涂改。 死者家属遗失死亡证,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向签发单位申请补发一次。补发办法如下:已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仅补发第三联;未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补发第二至第四联。 未经救治的非
2、正常死亡证明由公安司法部门按照现行规定及程序办理。,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的使用,死亡证是进行户籍注销、殡葬等人口管理的凭证,由卫生计生、公安、民政部门共同管理。死者家属持死亡证第二、三、四联向公安机关申报户籍注销及签章手续。公安机关凭第二联办理死者户籍注销手续,加盖第三、四联公章(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死亡者,第四联无需公安机关签章)。死者家属持第四联居民死亡殡葬证到殡仪馆办理尸体火化手续,殡仪馆凭第四联办理殡葬手续。, 死亡证,共分四联。 第一联:原始凭证,由出具单位随病案保存或按档案管理永久保存,以备查询; 第二联:由死者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永久保存; 第三联:由死者家属保存; 第四联:由民政部门收集
3、保存。,死亡证的保存和管理,9,填表说明,填写范围中国大陆境内死亡的中国公民、台港澳居民和外国人,包括未登记户籍的死亡新生儿。,填写说明,填写人在医疗卫生机构、来院途中死亡者:由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填写。在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亡申报材料、调查询问结果并进行死因推断之后,填写死亡调查记录及死亡证,填写说明,填写人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安司法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的执业医师填写死亡证。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证明由公安司法部门按照现行规定及程序
4、办理。非正常死亡是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自然灾难致死,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致死(含无名尸)。,填写要求,死亡证 要求四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得勾画涂改。打印或用钢笔、碳素笔填写,签名并加盖公章后生效。如已注明分类项目,请打印应选项目或在应选项目上打“”。,填表要求,省、市、县(区):指出具死亡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的省、市、县名称,以民政部编制的上年末县级以上区划简册为准。行政区划代码:填写出具死亡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的县(区)6位行政区划代码,以民政部编制的上年末县级以上区划简册为准。,填写要求,编号:填写17位代码(由信息系统自动赋值)。编号
5、规则为:死亡证出具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9位)+年份(4位)+流水码(4位)。 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及号码:证件类别及号码不得空缺。中国公民要求填写18位身份证号码。 年龄:按照周岁填写。婴儿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填写要求,年龄:按周岁算,死亡时未过生日者:死亡年份-出生年份-1 死亡时已过生日者:死亡年份-出生年份,未满一周岁的婴儿-填实足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数,!,16,填写要求,出生、死亡日期:填写死者的出生或死亡的年、月、日,婴儿死亡填写到时、分。 死亡日期:按公历年、月、日填写 出生日期要与身份证一致。,填写要求, 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
6、为:已婚、未婚、丧偶、离婚、未说明已婚:含再婚、复婚、分 居 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的填写,填写要求,个人身份:按照死亡前的个人身份填写,离退休后死者的个人身份一律填“离退休人员” 。 死亡地点:“医疗卫生机构”指死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住院部及急诊室;“不详”指未能确定的死亡地点(仅限非正常死亡者)。 常住、户籍地址:常住地址指死者居住半年以上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码;户籍地址填写户口簿上登记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码。,填写要求, 生前工作单位:与职业对应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 的单位 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或其它情况的直系亲属或亲友 家属住址或工作单位:指
7、联系人的常住地址、联系电话和所在工作单位。,疾病项目,死亡原因(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直接死亡原因 促进死亡原因,“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不包括:仅只有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21,疾病项目, 直接死亡原因:需要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即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是死亡证的主要内容,是必须要填写 的部分。 直接死因的定义最后导致死亡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那个疾病或情况,即最后造成死亡的疾病诊断或损伤。对于每一例死亡病例来说,主要死因常常不等于根本死因。(临床医生往往习惯于只报告主要死因),疾病项目,根本
8、死亡原因定义(1) 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2) 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带有根本性的疾病或损伤,由于它的存 在、发生及发展,逐渐形成一连串的病态事件 并最终导致死亡。与“死亡原因”概念相比,“根本死因” 更侧重于寻找死亡原因源头,用它作为统计,更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死亡的发生。,疾病项目,死因链 死因链:是导致死亡发生的一系列疾病或损伤的发生链条,链条中的各疾病或损伤按先后顺序排列,并可以合理解释。慢支(C)肺气肿(b)肺心病(a)死亡 车祸(C)颅骨骨折(b)颅内损伤(a)死亡,疾病项目,1)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a)由(b
9、)引起,(b)由(c)引起,(c)由(d)引起;一行只填写一个疾病,如有需要,可增行e,f一般,最底行疾病为根本死因注意: 不要只填写临死方式/情况,例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竭”等。,疾病项目,第 I 部分(a)、(b)、(c)、(d)四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d) 病(根本死因)发展 (c)病(中介原因) 发展 (b)病 (中介原因) 发展 (a)病(直接死因)导致 死亡。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d)病最长,(c、b)病次之,(a)病最短。,疾病项目, 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时间单位为:(分、小时、天、周、月或年)如询问不清,可以不填。,疾病项目,第二、三
10、、四联“死亡原因”填写第一联“第I部分中 (a)直接死亡原因”,如果(a)行填写的为症状、体征、衰竭,则“死亡原因”填写(a)行之后的主要致死原因。 填写举例: 例一:某人因肺癌导致死亡,第一联:(a)肺癌; 根本死亡原因:肺癌;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肺癌。,疾病项目,例二:某人因早年的慢性支气管炎逐渐引起肺气肿,逐渐引起肺心病导致死亡, 第一联:(a) 肺心病(b)肺气肿(c)慢性支气管炎根本死亡原因:慢性支气管炎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为“肺心病”。,疾病项目,例:某人因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造成颅内损伤导致死亡 第一联: (a) 颅内损伤,(b)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根本死亡原因:骑自
11、行车与汽车相撞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颅内损伤。,疾病项目,例:某男性患者,54岁,患慢性十二指肠溃疡4年,1周前因该病引起穿孔而施行手术,术后继发腹膜炎,3天后死亡。还患有冠心病已10年。 (a) 继发腹膜炎 3天(b) 十二指肠手术 1周(c) 慢性十二指肠溃疡 4年 冠心病根本死亡原因:慢性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为“”继发腹膜炎 。,疾病项目, 其他疾病诊断(促进死亡原因):对第一部分内容的补充,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的都必须报告,如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慢性肾炎等。 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I部分死亡原因顺序无关的疾病;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无数目
12、限制,调查记录,举例某人在家中服安眠药自杀,本人患有肝癌。注:本例报告为明确的“服安眠药自杀:注意:不要把“肝癌“作为引起自杀的原因,即使家属坚持认为是因病自杀,也只能把“肝癌”填写在第二部分,如果能了解更详细的情况,应具体填写导致中毒的药物名称。,填写要求,生前主要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三级医院(含相当)包括三级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院,二级医院(含相当)包括二级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院,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急救中心、一级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疗养院等。 生前主要疾病最高诊断依据:“死后推断”仅限死亡地点为“来院途中”、“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填写。,填写要求,补发
13、死亡证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注明“补发”及补发时间。申请人应为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并出具有效身份证件。,调查记录,调查记录表的填写范围,在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 被调查者应为死者近亲或知情人; 被调查者应出具以下资料: 被调查者有效身份证 居住地居委会或村委会证明 死者身份证和/或户口本、生前病史卡 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亡申报材料、调查询问结果进行死因推断之后,填写死亡调查记录,调查记录,1、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写出病历摘要,可由家属提供情况,调查者记录;内容应包括:(1)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
14、、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和继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等。,调查记录,(2)发病时间; (3)诊断单位; (4)诊断依据; (5)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调查记录,2、被调查者姓名:指接受死因调查的对象在此签名;尤其是直系亲属一定要签名,以免时间过长被调查者不承认。 3、与死者的关系:指受调查者与死者的关系,如直系旁系亲属或邻里同事等关系; 4、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指被调查者的具体地址和所在工作单位,调查记录,5、联系电话:指被调查者的
15、联系电话号码; 6、死因推断:应为明确的疾病诊断名称,不应填写为症状、体征或来院已死等情况。 7、调查者签名:由填写调查记录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8、调查日期:对死亡病例的调查时间。,调查记录,死因调查范围1.乡镇卫生院以下单位诊断、在家中死亡者必须将死亡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证的调查记录栏内, 以便编码人员核实并最终确定根本死亡原因。,调查记录,死因调查范围2. 死亡证 根本死因复杂,难以与直接死因建立 因果联系,无法做出选 择或修饰归类者。3. 死亡证仅填写疾病的拟诊、待排而未明确诊 断者。4. 死亡证填写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中毒、感 染、休克、昏
16、迷、出血、胃出血等直接死因而未填根本死因者。5. 死亡证仅填“来院已死”、“死因不明”及“猝死” 等而未填报根本死因者。,调查记录,死因调查范围6. 肿瘤未明确良性或恶性、未特指部位及转移。7. 只填写精神病、肾脏病、胃病、心脏病、先天性病、孕妇病等而无明确具体的疾病名称者。8. 漏项、错项、所填情况有疑问者。,病例讨论(1),某男性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2天前在房中突然跌倒,诊断冠状动脉栓塞后死亡。正确填写顺序: a 冠状动脉栓塞b 冠心病c 高血压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为冠状动脉栓塞根本死因为高血压,病例讨论(2),某新生儿因新生儿出血症引起颅内出血死亡,该新生儿早产33周。正
17、确填写顺序: a 颅内出血b 新生儿出血症 早产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为颅内出血根本死因为新生儿出血症,病例讨论(3),某女性患者,患风湿性心脏病5年,3天前在二楼擦玻璃窗时不慎坠落,颅骨骨折后死亡。 正确填写顺序: a 颅骨骨折b 从楼上不慎跌落 风湿性心脏病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为颅骨骨折 根本死因为从楼上不慎跌落,病例讨论(4),某女性患者,3年前诊断肾上腺腺瘤,伴有醛固酮增多症,继发高血压,死前突然脑出血,吸入呕吐物窒息而死亡。正确填写顺序: a. 窒息b. 脑出血,吸入呕吐物c. 继发性高血压d. 醛固酮增多症e. 肾上腺腺瘤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为窒息 根本死因为
18、肾上腺腺瘤,病例讨论(5),某女性患者,因脑血栓引起半身残余性偏瘫,1个月前因跌倒骨折卧床后因褥疮感染而死亡。正确填写顺序: a. 褥疮感染b. 骨折,卧床c. 偏瘫d. 脑血栓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为褥疮感染 根本死因为,注 意,糖尿病 不能作为直接死因 精神病 但是 一定要报告 孕妇 病 如死亡与其有关在部分报告 高血压 如死亡与其无关在部分报告 慢性肾炎 肿瘤,注 意,呼吸衰竭 不能作为直接死因 循环衰竭 呼吸循环衰竭 多脏器衰竭 全身衰竭,注 意,不明原因 在填写死亡证时因尽量避免 衰 老 猝 死 酸碱失衡 电解质紊乱 肺部感染,网络报告,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内死因登记管理
19、信息系统已经于4月1日停止使用新系统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已经于2014年1月1日上线,县及县以上本级用户(疾控机构用户)使用现有VPN访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新系统。 IP地址:http:/10.249.1.170:94/portal直报用户(医疗机构用户)通过internet公网访问新系统。 IP地址:http:/1.202.129.170:94/portal(电信) http:/111.207.225.135:94/portal(联通) http:/124.127.202.205:94/portal(电信),报告程序、时限,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
20、明书,并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网络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死亡信息的审核与订正,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证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证必须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进行审核,发现填写不合格者应注明具体审核意见,并反馈、督促报告单位核实、纠正。,死亡信息的审核与订正,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证,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于7天内通过网络对报告的死亡信息进行审核确认。对已审核确认的报告信息,如需死亡病例
21、死因诊断变更或填卡、编码错误时,应由填报单位及时报告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负责订正。,死亡信息的补报,县级卫生计生、公安、民政部门应当按月交换正常死亡、死亡销户及非正常死亡、死者火化信息(见附件2) ,发现漏报及时补报;乡镇(街道)派出所民警、民政助理、计划生育专干和乡村(社区)医生等应当定期了解辖区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要及时补报。 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及时商请公安部门提供上年末本地区性别及年龄别人口数等情况。,死亡信息的查重,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医疗机构每周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确认后删除。,常规质量分析报表,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的编码,(,尽量不用,),:,I47.2(,室性心动过速,),、,I49.0(,心室纤颤,),、,I46(,心脏停博,),、,I50(,心衰,),、,I51.4(,心肌炎,),、,I51.5(,心肌变性,),、,I51.6(,心血管疾病,),、,I51.9(,心脏病,),、,I70.9(,全身性未特指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主要包括心室纤颤,心脏停博,心衰,心肌炎, 心肌变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病, 全身性未特指动脉粥样硬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