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兰州黄河风景线导游词.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714031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黄河风景线导游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兰州黄河风景线导游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兰州黄河风景线导游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兰州黄河风景线导游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兰州黄河风景线导游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兰州黄河百里风情线导游词各位团友: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我们美丽的金城兰州。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兰州教育战线上的同行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衷心感谢各位专家这几天来对兰州市爱生实验学校工作的指导!有句话说得好: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或许相聚就是一场缘分,既然有缘就让我们彼此来认识一下吧!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x 师傅,他有着丰富的驾车经验,在他的护航下大家进可将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我们的护航大使 x 师父,另一颗呢是“开心”就交给我吧,我是, 也是各位今天的导游,大家叫我小 x、x 导、都可以,怎么顺口怎么叫吧!其实旅游是件很开

2、心的事,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所以希望兰州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个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预祝大家在兰州玩的尽心!吃得舒心!兰州作为西出阳关中的丝路之重镇,其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宗教文化构成了兰州旅游的核心内容,而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的正是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中国最长的室外滨河公园百里黄河风情线,他分布在黄河南北两岸、市区的西部也在南北两山之间,是兰州的名片和窗口,同时也被称为“兰州的小外滩” 。黄河风情线是有着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反差之美的

3、绿色长廊,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花草树木都发芽了柳絮飘香,一切都像刚苏醒的样子可爱极了;夏天的时候这里又是人们乘凉观景的好地方;金秋时节这里有果实累累,落叶纷飞;冬天呀这里就更美了!两边的松柏树跟战士一样穿着绿色的军装挺立着,那场面相当壮观!黄河风情线呢,可谓是我们金城兰州最出彩的旅游线路之一了。大家都知道,黄河全长 5464 公里,流经九个省区,但在全国大型城镇中,兰州得天独厚,被黄河穿城而过,所以这里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独特与惊喜。我们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那我就先用这段时间给大家解开一点迷吧!风情线也是兰州的咽喉,东西通车,南北通桥,为此也是交通长廊,风情线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黄河第

4、一桥”美誉的中山桥。中山桥跨在黄河上,桥长 233.3 米,宽 7.5 米,4 墩 5 孔,桥上飞架了 5 道弧形钢梁,俗称“黄河铁桥” 。2010 年 6 月,市政府为黄河铁桥度过隆重的百岁诞辰。在很早很早以前,每年冬天,黄河上都会结一层厚厚的冰,河对岸的许多东西都由马车通过“冰桥”驮运到河的另一边,但冰桥毕竟会随着气温的上升而消融,当然这种景观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并不是应为大型的桥梁替代了它,而是现在的黄河冬天不会结冰,后来人们有发明了一种新的漂渡工具羊皮筏子,顾名思义是用羊皮做的,但这些羊皮必须小心并且不留任何刀口的从羊的身上剥下来,然后固定在木制的框架之下,形成筏子。如果我们的风情线游览

5、完了以后,时间允许的话大家不妨去体验一下坐羊皮筏子的刺激感再后来啊,就是 1372 年了,卫国公冯胜将 24 只大船用铁链排成排并用四根柱子固定,然后在船上铺上木板,就是所谓的“浮桥” 。直到 1385 年杨廉命人将浮桥移到现在中山桥的位置,然而随交往的日益频繁与发展,固定的桥梁的修建也应用而生,当然,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桥建于公元 1907 年,它是由彭英甲提议,征得甘肃总督府升允的同意,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的满宝本、德国的德罗负责具体施工,天津刘永起负责现场施工,经过 4 年的努力,终于建起了黄河上第一座永久性的铁桥“天下黄河第一桥” ,1919年由于战火导致中山桥中断了 11 个昼

6、夜, 1942 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天下黄河第一桥”改名为“中山桥” ,1954 年由 4 墩 5 孔梯形变为弧形、桥面由木板改成钢筋铁皮,2004 年将公路桥改为步行桥,去年又莫名其妙的恢复通车。接下来呢就是滨河路中断、黄河南岸、小西湖北侧,呈现在各位眼前的是兰州四十里黄河风情线中最具代表性的雕塑“黄河母亲” ,她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她是何鄂女士设计创作的,北京雕塑厂于 1986 年雕塑而成的,整个雕塑长 6 米、宽 2.2 米、高 2.6 米、总重 40 余吨。由母亲、孩子、基座三部分组成,母亲象征着哺育千千万万华

7、夏子孙的黄河;孩子象征华夏子孙;基座象征着甘肃悠久的历史及彩陶文化。那么大家都来说说看,母亲怀中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呵呵其实各位说的都有道理!如果说他是男孩,则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果说她是女孩吧,又显得我们华夏儿女娇柔可欺,所以何鄂女士专门将孩子设计成爬着的,这也正是这尊雕塑的设计精华所在。当然,一路上大家还会看到很多雕塑,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很有文化色彩的雕塑,我们风情线又被称为雕塑长廊。同时,风情线也是园林长廊,因为有很多的公元可以供人们游玩,如:老年人晨练的最佳场所体育公园;每当傍晚的时候,很多情侣们手挽手肩并肩漫步在我们的寓言故事园、水上公园等感受着属于他们的

8、浪漫;尽管中午相对来说是比较炎热的,但是在我们的水车博览园里仍人有很多的观光者风情线有这么多别称,但是最名副其实的是文化长廊,众所周知道教是我们中国的本土教,而大家现在所看到的“白云观”正是甘肃省道教协会所在地,同时这里也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修炼成仙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九大区管之一的省图、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书刊杂志读者编辑部、敦煌研究院等,这些都是兰州历史文化的见证。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可以用一副对联来说明:兰州好!景物胜当年,昔日无风三尺土,而今万里碧晴天,爽气沁心田;兰州好!好景在滨河,万里笼阴遮天路,长天涟水剪鳞波,两两踏青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到达目的地,就先给

9、大家讲到这,到达景点再给大家细讲,大家也可自己亲临境地的细细品味兰州独有的风韵!好,大家准备一下,检查一下自己随身的贵重物品,我们就准备下车!备份资料:1、兰州龙源:兰州龙源坐落在黄河岸边,它以书法家王国文的狂草龙字为载体创作而成,把平面的书法立体化,是书法、雕塑融为一体的一次成功尝试。以一个以独特的形神兼备的汉字书法“龙”为主题雕塑的公园,同时配合以其它众多龙文化具体内容,构成的一处较有规模的龙文化景观。龙源也是一座通过雕刻、书法、剪纸、造型、园林、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刻画和表现“龙”字的形象与精神、以龙文化为主旨的主题公园。从 2001 年开始经过历时 3 年的建设龙源内有象征龙祖伏羲女娲

10、的龙字主题雕塑、“龙生九子”图腾柱、伏羲女娲传说浮雕、龙图腾浮雕长廊、“龙凤呈祥”剪塑金属透雕等景观,更有记载龙祖及其传人的“龙文”书法碑刻和歌颂中华龙祖及龙精神的“龙诗”书法碑刻 112 通,更有自甲骨文以来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各体书法龙字 1470 多字的碑刻千字长廊等等,龙源可谓蔚为大观。许是天意因缘,国文先生的这幅“龙” 字珍品,神奇暗合了 易经太极演化八卦之理,妙含了女娲、伏羲、观音、婴孩四个神美俱像;昭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天道、人道法则;完成了中国龙、凤文化的合一。从而把中国“ 龙”文化与古典哲学、美学的统一推向了巅极,创造了中国书坛“龙”字书法的巅峰。2、 读者简介:是甘

11、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 ,1981 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 48 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毛。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 16 万,1982 年底,发行量达到 42 万,1983 年,发行量突破 136 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 1990 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 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 ,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

12、版权纠纷,1993年 3 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 年第七期, 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连续三次蝉联国家期刊奖、连续 7 年高居中国期刊榜榜首的读者月发行量达到 1003 万份,实现了中国期刊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突破。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读者这本地处大西北的杂志 26 年来发行量节节攀升,接连创造奇迹?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本“始终坚持以弘扬优秀文化、体现人文关怀、传播真善美为己任,高品位、不媚俗”的杂志的成功?“读者现象”的形成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带着这些问题,记

13、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读者和“读者现象” 1993 年,中国一本月发行量 300 多万份的杂志因为不愿意再卷入商标纠纷,忍痛更改已经使用了十余年的刊名。此事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此事。读者听到杂志要改名的消息后,纷纷致信编辑部,强烈反对。一本杂志的改名竟成为当年国内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引发各界关注,这在中国是第一例。出人意料的是,该杂志改名后的发行量,不降反升。这本引发全国乃至世界传媒关注的“改名”杂志,叫做读者文摘 。她在此次风波后,改名为读者 。 1993 年 7 月号,由读者文摘改名而来的读者 ,刊发了一则特别的卷首语:“从本期开始, 读者文摘正式更名为读者 。 读者文摘的事业

14、,在出刊 143 期后,将由读者来继续。读者文摘开始进入读者时代。 ” 1980 年的秋天,甘肃人民出版社的总编辑曹克己找到在出版社科技室工作的胡亚权,对他说:“听说你会办杂志,你就来负责办一本杂志吧!”“办什么刊物呢?” “具体你自己去想。过半个月,我要听你讲一个方案。 ”于是,胡亚权拉上志同道合的郑元绪,摸索着办起了一份杂志。这就是读者的前身读者文摘 。创刊号编完后,他们把当期的重点内容与办刊宗旨放在光明日报刊登,不久之后的 1981 年 4 月,杂志正式推出。 读者的开创者们可能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情景, “读者现在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杂志,但同时又能保证自己的高质量、高品位,受到贾平凹、余秋

15、雨、刘心武、梁晓声等众多文化人士的称赞。 ”读者杂志社社长彭长城说。 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孟臻介绍说:“读者从创刊时月发行量 3 万册,到 2006 年 4 月份月发行量已达 1003 万册,目前读者月发行量稳定在 900 万份以上,居中国和亚洲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被誉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 ” “一本杂志,二十多年来长盛不衰,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这是甘肃出版人创造的奇迹。3、水车博览园2005 年 8 月 26 日,被誉为“水车之都”的兰州建起了一处水车博览园,再现了 50 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兰州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

16、东路黄河南岸。东连中立桥码头、体育公园;西接亲水平台、兰州港、中山桥、白塔山公园等景点。兰州水车博览园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兰州水车博览园的南大门(正门)是一个造形独特的木架结构的大门, 它寓意着两个意思:(1) 、它是抽象化了的兰州水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此来表达兰州水车这个主题; (2) 、它寓意着兰州是一个两山一水的山水城市。大门是由木架组成的,形似两座“山“。它分别代表兰州的兰山和白塔山;左边的水池代表黄河。寓意着兰州是山水相连的美丽城市。兰州水车段续雕像左侧的是南方竹制筒车,右侧的是段续创制的兰州木制水车。公元 1556 年,段续就是根据

17、南方的竹筒水车创制了雄浑粗犷的兰州水车。历经四百余年,兰州水车日臻完善。她构造独到、工艺精湛、雄浑粗犷、风格独特。至一九五二年,二百五十二轮水车林立于黄河两岸,蔚为壮观,成为金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而知名于国内外。 兰州水车直径 16 米左右,16 对辐条由车轴向车缘辐射构成巨轮,辐条顶端置刮水板,刮水板之间置 40 个长方体水筒,其下为凌空架设的木槽,可引水流。车轴固定在水巷石坝之上,河水涌入水巷,形成急湍,刮水板受力,驱动水车转动,水筒“倒挽河水“,倾入水槽以灌田。一轮水车可灌溉田地三百余亩。 在水车广场展现着各具特色的水车:在我们左侧的是一架推水车(又称水挂子)

18、 ,它依靠人力推动水车,将水提起,倾人水渠,灌溉农田;在我们右侧的是一架脚踏水车,其原理是用力踩动木轮,由传动链条带动水车,达到提水灌溉的目的; 在水车广场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手推水车和脚踏水车,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用刮水板通过水槽的方法,将水提升上来。适用于提升低水位的水(如水塘里的水)用来灌溉。水车园与水车广场相连的是水车博览园的第二部分“水车园“。水车园以 12 轮兰州水车为主景,是历史上的“水车园“旧址。园内黄河奔腾,水车旋转,渠水蜿蜒,各种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再现了黄河、水车与农业生产的和谐景象。文化广场水车广场东侧的是水车博览园的第三部分文化广场。文化广场位于兰州握桥之东。由旅游纪念品商店、黄河奇石馆、兰州近代历史博览馆、演出广场等场馆组成,以图片、文字资料、实物、文艺演出等形式多角度反映水车文化,反映劳动人民巧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的实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