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审议稿)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二一六年二月- 2 -目 录前 言 - 1 -第一部分 “十二五”事业发展回顾 - 3 -一、建设成就和经验总结 - 3 -(一)建设成就 - 3 -1.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 3 -2.人才培养开创新局面 - 5 -3.师资队伍建设达到新高度 - 7 -4.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 8 -5.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 - 9 -6.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格局 - 10 -7.社会服务实现新发展 - 10 -(二)经验总结 - 12 -1.始终把育人作为学院工作的根本任务 - 12 -2
2、.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学院发展的直接动力 - 12 -3.始终把打造特色作为学院发展的工作重点 - 12 -4.始终把开放合作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途径 - 12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 12 -1.办学理念更新不够到位 - 13 -2.师资队伍水平仍需提升 - 13 -3.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 13 -4.机制体制创新尚需完善 - 13 -5.社会服务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 13 -6.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 14 -7.办学特色仍需凝练 - 14 -第二部分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 15 -一、“十三五”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 15 -(一)面临的机遇 - 15 -1.区域经济发展的层面
3、- 15 -2.行业发展层面 - 16 -3.高职教育改革层面 - 16 -(二)面临的挑战 - 17 -1.外部环境 - 17 -2.内部因素 - 18 -二、“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 19 -(一)指导思想 - 19 -(二)基本理念 - 19 -(三)总体目标 - 20 -(四)具体指标 - 21 -三、“十三五”时期建设任务与战略举措 - 23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计划 - 23 -1.深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 23 - 3 -2.打造技能人才培养的完整链条 - 23 -3.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24 -4.推进高职特色的学分制
4、改革 - 24 -(二)专业建设发展推进计划 - 25 -1.服务中国制造 2025 调整专业布局 - 25 -2.加强课程优化和教学模式改革 - 26 -3.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 27 -4.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 27 -5.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 28 -(三)管理水平提升推进计划 - 28 -1.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 - 28 -2.推进管理队伍能力建设 - 29 -3.推进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 - 30 -4.打造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 30 -5.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 31 -(四)卓越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计划 - 32 -1.推进“三师联动、三能合一”师资队伍建
5、设 - 32 -2.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水平 - 32 -3.柔性引进企业骨干人才 - 33 -4.实施教师社会服务激励计划 - 34 -(五)产教融合发展推进计划 - 34 -1.推进基于董事会(理事会)管理模式的二级学院建设 - 34 -2.推动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 35 -3.推进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 - 35 -4.打造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平台 - 36 -5.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 36 -6.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 37 -(六)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推进计划 - 37 -1.建立高职特色的应用型科研模式 - 37 -2.构建省内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平台 - 3
6、8 -3.积极开展社区教育 - 38 -(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推进计划 - 39 -1.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 39 -2.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程” - 39 -3.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 - 40 -4.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工程” - 40 -5.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工程” - 41 -6.实施“服务型工作体系创建工程” - 41 -(八)党建工作创新推进计划 - 42 -1.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 42 -2.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 43 -3.推进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 43 -4.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 44 -四、完成任务的保障措施 - 44 - 4 -(一)组织保障
7、 - 44 -1.成立学院“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 44 -2.成立学院“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 - 45 -3.成立学院“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宣传组 - 45 -(二)制度保障 - 45 -(三)经费保障 - 45 -(四)后勤保障 - 46 -(五)环境保障 - 46 -(六)评价与监督保障 - 47 - 1 -前 言自 1965 年建校起,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走过了 50 个春秋。50年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顺应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致力走“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特色发展道路,不断探索、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
8、理念和办学实践,谱写职业教育的壮丽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辽宁省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新一轮振兴的历史时期,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承担改革探路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在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增进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活力、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继续努力探索,为开创我省职业教育的崭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据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 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 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
9、发201540 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教发20146 号)、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 2 -计划(20152018)的通知(教职成20157 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辽政发201513 号)、辽宁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
10、52020)年的通知(辽教发201548 号),结合学院的发展实际,编制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本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发展、管理水平提升、卓越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发展、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党建工作创新 8 个推进计划。本规划提出了学院未来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来五年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对于把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立足辽宁,辐射全国的省内一流、行业领先、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现代化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具有重要意义。- 3 -第一部分 “十二五”事业发展回顾一、建设成就和经验总结“十
11、二五”时期,在学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牵头组建了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荣获全国第四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被辽宁省教育厅确立为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立项单位。(一)建设成就1.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 2015 年底,我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7986 人,比“十一五”末期增长 57.45%。表 1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情况时间 办学规模(人)2010 年底 50722015 年底 7986学院专业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学院共申办新专业9 个,建成国家师资基地专业点建设项目专
12、业 2 个,国家中职教师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专业 1 个,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建设试点专业 1 个,对接产业集群省级示范专业 5 个,现开设自动化技术、仪器仪表、机械加工技术、材料成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汽车工程、黄金珠宝加工、工业设计、计算机应用、制造类服务业、应用语言等 11 个专业群,52 个专业- 4 -(方向)。学院专业(方向)数量比“十一五”末期增长了 18.19%,专业群数量比“十一五”末期增长了 10%。表 2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情况重点专业 重点专业(个)教育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1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点建设项
13、目 2辽宁省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 2辽宁省品牌专业 4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建设试点专业 1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 5国家中职教师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1实训条件不断改善,基础设置不断完备。截至 2015 年底,建成校内实训室 110 个,比“十二五”末期新增 31 个;校外实训基地 173 个,比“十二五”末期新增 30 个;新建教师访问工作站 8 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5055 万元,比“十一五”末期增长 51.9%。表 3 省级以上创新型实训基地一览表序号 基地名称 获批时间 级别 创新型实训基地名称1 材料成型技术 2011 省级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校内实训基地2 自动化技术 2012 省级
14、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校内实训基地3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13 省级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校内实训基地4 检测技术及应用 2014 省级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校内实训基地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院与中国移动合作,全面建设以校园“一卡通”为基础、统一身份认证为核心、数据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新建信息点 52 个,铺设专用光纤 8000 多米,建立了食堂售饭、智能水控、图书借阅、门禁考勤及智能控电系统,完成了全体师生的数据库建设。与中国电信合作,建设了“万兆主干、百兆桌面”的先进网络格局。- 5 -2.人才培养开创新局面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进展显著。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北方黄金珠宝学院的成
15、立、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立项单位的确立,标志着我院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新阶段。“十二五”期间,学院共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1 项(“校企合作背景下二级产业学院办学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教学成果奖 8 项,“亚龙杯”首届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优秀实践性教学成果奖 5 项,首届“全国机械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成果奖”1 项,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2 项,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1 项,中国职教学会科研成果三等奖2 项,辽宁省优秀党建研究成果奖 1 项,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优秀成果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6 项,辽
16、宁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教研究学术成果奖 6 项,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 11 项,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教育评价研究优秀学术成果奖 9 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不断增加,先后建立了“学工交替”、“订单培养”、“产学研联盟”、“卓越技师”、“专业导师制”、“现代学徒制”等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共荣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9 项,三等奖 11 项,优秀奖 2 项;荣获省级职业技能大赛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11 项,二等奖 12 项,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达到 96以上,优秀率在 80以上。- 6 -表 4 学院“十二
17、五”期间荣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一览表年份 大赛名称 参与项目 主办单位 获奖情况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团体项目) 教育部 荣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团体项目)教育部三等奖 1 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 3 人荣获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三维 CAD 设计大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1 人荣获一等奖,4 人荣获二等奖,2 人荣获三等奖2011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非专业级)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1 人荣获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
18、赛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团体项目)教育部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械手与智能视觉系统应用(团体项目)教育部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团体项目)教育部三等奖201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仪表自动化(团体项目)教育部 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 二等奖 2 项2013 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JAVA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1 人获三等奖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个人总决赛C/+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19、、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3 人荣获三等奖,3 人荣获优秀奖2014 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个人总决赛JAVA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1 人荣获优秀奖- 7 -续表 4年份 大赛名称 参与项目 主办单位 获奖情况全国职业院校模拟创业技能竞赛教育部电子商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团体三等奖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3 人荣获一等奖,1 人荣获二等奖,2 人荣获三等奖。20142014 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20、、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6 人获一等奖,13 人获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三等奖 1 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G 全网建设技术 三等奖 1 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仪表自动化 二等奖 1 项2015全国机械职业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项3.师资队伍建设达到新高度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教师规模不断提升,内涵发展不断深化。“十二五”期间,我院共有教职工 422 人,其中专任教师 240 人。“十二五”期间新引进专任教师 68 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达到41.35%。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基本上实现了教师队伍的新老更替,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学
21、院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教师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引进和培养具有硕士学位教师 82 人,培养在读博士 4 人。师资质量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共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 5 人,院级专业带头人 11 人;培养省级骨干教师 3 人,院级骨干教师 50 人;培养省级教学名师 4 人,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励 1 人。学院拥有主要由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 73 人;聘请了 2 名- 8 -高校的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聘用了 4 名来自韩国的外教来校担任教学工作。 “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先后承担 14 项省级、市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1 项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民政部)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22、规划课题,23 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3 项辽宁省高校党建(统战)理论研究课题,3 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7项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职业教育研究课题,15 项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10 项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4 项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研究课题,2 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承担面向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 238 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10 项。有 1 项辽宁省重大决策咨询课题成果获贺旻副省长批示,1 项课题成果省委宣传部社科与决策刊发,获到省领导批示。建成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 1 个,有 3 人被评为丹东市
23、自然学科带头人,2 人被评为丹东市第八届公众科学奖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辽宁省教育厅优秀科技工作者,1 人被评为辽宁省科协系统优秀工作者, 1 人被丹东市科协评为科协系统先进个人,26 人被聘为丹东市科技评审专家,2 人被评为丹东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专家,1 人入选辽宁省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库,学院被评为丹东市第八届公众科学奖先进集体,学院科协被丹东市科协评为“先进高校科协”。4.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学院继续实行人员聘用合同制,制定了关于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聘用合同制教师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 9 -、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调动了广大教师教学与实践的积极性。学院
24、实行了中层干部公开竞聘制度。2014 年下半年,学院贯彻中央和省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精神,精心组织中层干部换届选聘工作,利用一个多月,分五批次选拔 34 名中层正职、18 名副职,其中 35 岁以下占 9.6%,硕士学位占 43.5%,新任人员占 26.9%,岗位交流占25%,使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院继续实行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贯彻“以质量目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教学、学生、教辅、行政后勤等24 个部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形成了相应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部门作业文件,强化质量意识,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
25、,继续实行质量保障与监控的三级组织机构,采取内督和外督相结合,内审和外审相结合,全面实施“212”监控模式,搭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增强了全院教职工的质量意识、集体责任感和凝聚力,全面提高了学院的管理效率。5.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学院承担省级纵向科研课题数量稳中有增,完成横向课题数量显著增加。“十二五”期间,学院共承担 14 项省级、市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完成 8 项省级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承担 1 项民政部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8 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3 项辽宁省高校党建(统战)理论研究课题,6 项中国职业技术- 10 -教育学会规划课题;承担面向
26、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 238 项;科研经费到款额达 409.08 万元。6.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格局学院办学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在“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特色发展理念的带领下,2011 年 9 月,学院与曙光集团正式签署了“黄海汽车工程学院股份制办学协议”,标志着黄海汽车工程学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正式实施。2011 年,学院与中国黄金曲静珠宝集团合作组建了北方黄金珠宝学院。曲静珠宝在校内投资建设了黄金珠宝加工厂和黄金珠宝鉴定中心,联合中国黄金集团、国内知名黄金珠宝加工企业成立了黄金珠宝加工学院理事会,形成了校企一体化共同培养黄金珠宝设计、加工、检测、营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
27、合作育人模式。学院开启仪器仪表职业教育连锁化发展新篇章。2011 年 10 月 17日,学院牵头组建的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集团共 57家单位加盟以集团为纽带,院校之间、企业之间、校企之间形成了相互交织的利益链条,这一链条成为拉动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集团已成为辽宁省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7.社会服务实现新发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职业技术培训总计 45037 人次,职业技能鉴定达 80332 人次;完成了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 778 人、中高职青年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实践两批共 67 人的培训任务。5 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获-
28、 11 -600 万元经费支持;学院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被评为“全国优秀考试站”,第六职业技能鉴定所被评为“丹东市先进职业技能鉴定所”,“模具技术应用”学院高新技术考点被评为“全国优秀考点”。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中心功能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依托学院的优质资源,以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平台,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学院共成立 8 个技术应用中心。自建技术应用中心 5 个: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心、机械工程技术应用中心、计算机技术应用中心、汽车工程技术应用中心、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中心。其中计算机技术应用中心升格为丹东市互联网技术应用中心。与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工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建立技术应用中心 3
29、个:丹东市模具设计与研究中心、丹东市工业设计中心、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中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我院与凤城市增压器产业联盟签署全方位合作协议,与凤城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申报辽宁省第一批高校科技服务县域经济试点单位;与丹东天赐国际软件园进行战略合作;与丹东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成为丹东市中小企业服务合作资源承担单位;加入辽宁省智能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辽宁(丹东)仪器仪表行业专利联盟;承办 2012 年度“黑吉辽蒙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学术研讨会”。- 12 -(二)经验总结1.始终把育人作为学院工作的根本任务学院要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树人,尊重
30、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学院发展的直接动力学院要科学发展,根本靠改革、靠创新,鼓励二级学院大胆探索和试验,结合专业建设实际,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3.始终把打造特色作为学院发展的工作重点学院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身特色,努力在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职业素质教育领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4.始终把开放合作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院要为行业企业培养优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面向行业企业开放办学,真正促进专业对接产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课程标准对接
31、职业标准。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努力破解的难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3 -1.办学理念更新不够到位对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不够,按照国家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求,学院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结合不够密切,与高职教育办学规律要求差距较大。2.师资队伍水平仍需提升领军型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的数量较少,培养和引进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教师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培养和培训体系尚未健全,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数量较少,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比例不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
32、培养和评聘制度尚需完善。3.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部分专业和产业发展相脱节,课程和岗位能力相脱节,教学内容和技术换代相脱节,国家级品牌专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仍未取得突破。4.机制体制创新尚需完善学院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办学活力不足。5.社会服务能力需进一步增强教师科研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不高,参与技术服务的教师数量较少,技术服务经费到款额数量较少,尚未开设针对社区的课程等等。- 14 -6.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与南方发达地区首批典型高职示范院精细化管理相比,管理较为粗放,调动全员参与办学积极
33、性的各种管理机制尚未健全。7.办学特色仍需凝练无论是在办学理念方面,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还是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特色不明显,更缺乏特色的提炼提升。解决上述问题,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是学院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15 -第二部分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一、“十三五”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面临的机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要求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
34、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强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劳动力价值创造优势转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因此,国家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就业再就业的需求以及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1.区域经济发展的层面“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和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冲刺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当前,辽宁正在加快新一轮振兴的发展步伐。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
35、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精神,把自主创新作为辽宁省核心发展战略。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辽宁省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和丹东市“坚持新型工业化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为目- 16 -标”的规划,迫切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行支撑,为学院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2.行业发展层面国家提出了深入实施“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开放驱动战略,发挥辽宁装备制造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
36、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抢占重点行业和企业制高点,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要求职业教育积极适应人才需求新变化,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为以机电技术为特色的学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3.高职教育改革层面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空前。2014 年 5 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做了重要批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
37、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习总书记的指示为为什么要办好职业教育、如何办好职业教育等指明了方向,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总书记第一次专门针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首先,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教发20146号)、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 17 -(教职成20159 号)、辽宁省教育厅等六部门颁布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20152020)(辽教发201548 号)将启动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将为我院建
38、设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一系列新的支撑载体。其次,2014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到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于此,国家将出台一系列发展政策和改革措施,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吹响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角,高职教育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第三,国家、省、市都提出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将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作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点和突破口,将为我院实施继续
39、教育及面向在岗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城镇务工人员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供广阔的市场。第四,国家、省、市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持续增加,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意见(财教2014352 号)明确规定,至 2017 年,各地高职院校年均财政拨款水平应不低于 12000 元。教育部、财政部持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将为学院集中财力办大事,建设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可能。(二)面临的挑战1.外部环境首先,辽宁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由高投入、高耗能、低技- 18 -能、低附加值转向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结构、提高
40、产品附加值的新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稳定就业依然面临重大挑战,高职院校承担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任务十分艰巨。其次,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国家生源总量趋缓及逐步下降总体趋势,特别是面对辽宁省高中阶段适龄人口从 2011 年 128 万人将下降到 2017 年 98.5 万人的降幅明显态势,学院作为地处丹东的高职院校,在争夺有限的生源市场,稳定办学规模方面,存在一定压力;第三,面对国家“保障基本办学条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要求,办学水平与国家评估标
41、准及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存在差距;办学基础设施现状与师生工作学习需求及学院未来发展需求存在差距。特别是与南方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比较,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尚未形成。需要学院有针对性地填平补齐,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打造全国品牌专业方面。2.内部因素首先,学院的发展受到资金的约束。省级财政拨款数额远远低于普通高校生均拨款标准,高技能人才培养所需的实习实训设备专项建设经费较少,校企合作优惠政策的缺失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校内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等等,给学院发展带来诸多困难。其次,受到教学团队水平的制约。高水平教学团队和领军型专业带头人数量较少,“双师”素质技能培训体系尚未完善,师资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来
42、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比例不高,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后劲和速度。第三,管理运行体系还不完善,缺乏活力。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尚未完善,缺乏对高水平- 19 -人才的吸引力;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标准不够完善,限制了教师潜能的发挥;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效力还没能充分发挥。这些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具体工作的实施受到了严峻挑战,等待着我们去科学谋划,奋力解决。二、“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制度,推
43、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提高质量”的办学根本,走“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特色发展道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学院综合改革,注重学院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切实提升学院的团队凝聚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基本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主动认识和适应辽宁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创新将学院办学要素重新组合,要创新办学理念、体制机制、教育内容,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打造高效课堂,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办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效益、经济益效和发展效益的协调、统一,确保学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积
44、极调整内部治理结构,通过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 20 -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之间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要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育成长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推动生态文明进步。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立足学院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院当前的各项工作,保持学院持续发展潜力,实现学院师生之间和学生的职业生涯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行开放办学,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步伐,拓展社会服务空间,为企业员工培训和再教育提供服务。坚持共享发展。把共享发展作为学院各项事业
45、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共享美好生活”的校园文化理念,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学院发展,维护学院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师生员工、发展依靠师生员工、发展成果由师生员工共享。(三)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中国制造 2025”与“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坚持走高职教育道路,聚合政府、学院、行业、企业资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管理模式改革为手段、以校企合作为重点、以内涵建设为根本,立足辽宁,辐射全国,利用 5 年的时间,将学院建成办学理念科学,办学管理机制创新,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效益显著的省内一流、行业领先、
46、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现代化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1 -(四)具体指标办学规模:全日制专科高职在校生稳定在8000人以上;参与境外学习、游学等活动的在校生累计达到100人左右。 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依据,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聚合政府、行业、企业的资源,使“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更加鲜明。到2020年,开发与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个左右,新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60门,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层次结构完整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达到5个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当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此基础上,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创业率明显提升。专业建设
47、:根据辽宁省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专业群建设思路,通过优化整合专业,使学院专业数量稳定在40个左右,逐步形成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布局;新建6个对接产业集群省级示范专业群, 5个省级品牌专业;新建2个校内生产(服务)型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个校外生产性校企合作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职业教育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5个左右;建成7个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库,2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总量达5TB以上。管理水平:“十三五”期间,依据学院章程完成全部管理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形成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出台院
48、长、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等岗位能力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完成一轮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建成办公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后勤管理- 22 -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8个应用管理系统,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将学院建设成为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管理500强院校。师资队伍:到 2020 年,实现教职工总数 518 人,全职专任教师 335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 54%;“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 90%以上;新增省级高职教学名师 4 名左右,院级教学名师 20 名左右;新增省级专业带头人 5 名
49、左右,院级专业带头人 20 名左右;新增国家级和省级高职教学团队 4 个左右;与企业合作建立双向专家工作站,在校内建成 10 个企业专家工作站,建成省级职业院校企业专家或技术技能大师工作站示范点 1 个,对接区域支柱产业的省级企业教师工作站示范点 1 个。产教融合:新建创新创业学院1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专业)1个;创建服务于辽宁产业升级的省级特色二级学院1个;建成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1个,省级技术服务与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型小微企业大学生创业中心2个以上,实现省级技能积累与传承中心零的突破;高水平通过辽宁省示范性职业学校验收。社会服务:“十三五”期间,实现年科研经费(含技术服务收入)到款额200万以上;到2020年,技术咨询、服务、开发和成果转化等应用科技研发项目占到科研总量的70%,新增专利20项以上;建成省级示范型社区继续教育中心1个,省级现代化、综合性、高水平示范职业培训定点机构1个;实现年职业培训9600人次以上,年职业技能鉴定16000人次以上,年职教师资培训300人以上。资源建设:实现校园建筑面积22.7万m 2以上,学生宿舍面积5.2万m 2以- 23 -上;实现教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