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阐释学与翻译.pptx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970717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阐释学与翻译.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阐释学与翻译.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阐释学与翻译.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阐释学与翻译.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阐释学与翻译.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阐释学与翻译,阐释学与翻译,阐释学(Hermeneutics) “解释的艺术” 。词源上, Hermeneutics 源自希腊神话中众神使者的名字Hermes (赫耳墨斯)。他是往来于奥林匹亚山与人间之间的信史。因为神的语言与人的语言不同,他传信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语言的理解、转化和传达,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实现神的意旨。因此,阐释学研究的就是语言的理解、转换和传达。,1.1阐释学的起源,1.2.1前阐释学阶段(阐释学起源的希腊-19C初)1.2.2经典阐释学阶段(主要19C)1.2.3现代阐释学阶段(狄尔泰开始到整个二十世纪),1.2阐释学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1.2.1前阐释学阶段,阐释活

2、动发轫于希腊时期人们对荷马史诗的阅读,形成于对圣经的阐释。“寓意阐释”就是以象征的方式、从先在的意蕴(精神)出发去解释文本的内容。“语法阐释”则坚持根据史诗文字自身,从对文本的内在结构分析中去发现文本的意义。结论(局限)阐释方法和规则:零散 不够系统化和理论化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阐释学。,1.2.2经典阐释学阶段,代表人物是阿斯特(1776一1841年)和施莱尔马赫(1768一1834年)。经典阐释学是以一切文本为阐释对象、以把握文本意义为目的、以语法阐释、心理阐释为方法、强调阐释的客观性、能动性和辩证性等特征的一门独立特殊的学科。又称方法论阐释学、认识论阐释学。 对阐释的历史性认识不够深刻。只

3、看到了文本、作者的历史性,而对阐释者自身的历史性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对阐释辨证性的理解不彻底。,1.2.2经典阐释学阶段,(一)阿斯特(1)三种阐释方式语法的阐释、历史的阐释和精神的阐释(2)“阐释循环”个别只有通过整体才能被理解,反之,整体只有通过个别才能被理解。,(二)阐释学的奠基人:施莱尔马赫1.奠定了阐释学的学科地位:“避免误解的艺术”2.确立了心理阐释的方法:“必须自觉地脱离自己的意识而进入作者的意识。”3.把心理阐释方法与“阐释学循环” 联系起来:“我们为了理解话语,必须认识人,而我们是从人们的话语中了解人的。”,1.2.2经典阐释学阶段,1.2.3现代阐释学阶段,阐释学从文本阐

4、释转向了人类自身的历史的哲学阐释。代表人物是狄尔泰(18331911)、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两种阐释学认知阐释学,方法论阐释学:关注阐释的目、阐释对象、阐释方法、规则,强调阐释可能性和能动性,主张文本意义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的经典阐释学;哲学阐释学,本体论阐释学:从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出发揭示了阐释的条件性、历史性和相对性的现代阐释学。(往往指哲学阐释学),(一)现代阐释学开创者:狄尔泰阐释学天然地与精神科学相关,是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我们说明自然,我们理解精神。我们把这种我们由外在感官所给予的符号而去认识内在思想的过程称之为理解。 理解就是“我”在“你”中的重新发现。狄尔泰与经典阐释学最大的不同

5、是他认为阐释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本的阐释上,而应该关注历史。历史即文本。狄尔泰被看作阐释哲学的第一个经典作家。,1.2.3现代阐释学阶段,(二)现代阐释学承上启下者:海德格尔他使经典阐释学(认识论阐释学、方法论阐释学)转变为现代阐释学(哲学阐释学、本体阐释学)。 理解是此在的存在方式。 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的阐释学 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阐释学或阐释哲学 对存在阐释成为一种对语言阐释的“语言本体论”。,1.2.3现代阐释学阶段,(三)现代阐释学集大成者:伽达默尔伽达默尔使阐释学成为一门显学。海德格尔开启了阐释学的本体论转向,伽达默尔实现了这一转向。 “理解不再是他人背后的人类思想行为,而

6、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激动。” 阐释学的任务不是为人文科学提供方法论基础,不再是去问“我们如何知道?”,而是去问“以理解而存在的此在的存在方式是什么?”,1.2.3现代阐释学阶段,2.1阐释学理解观与翻译研究,翻译是对原文的阐释与理解,阐释的过程极富主观性,是读者通过文本的中介在与作者的对话过程中生成的,也是在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的。阐释主义翻译观认为, 译者不是消极地接受文本,而是积极地创造文本过程;译者必须通过探析原作者的精神过程和思维轨迹,把握超乎文本的“前结构”。 翻译中的阐释即是译者对原语文本在理解基础之上做出的评判、解释,是他在用译语诉诸书面表达之前所经历的心理历程,是附着于理解和

7、表达环节的。,2.2阐释学翻译观主要思想,(一)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二)伽达默尔的翻译思想,2.2阐释学翻译观主要思想,(三)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模式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在西方翻译理论界产生过重大影响。1975年,他凭借一部独特的翻译著作扬名西方翻译理论界一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这部有关语言和翻译理论的著作被成称为“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斯坦纳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解释的过程,他认同阐释学的普遍性。,2.2阐释学翻译观主要思想,斯坦纳定

8、义翻译:提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这与语言学家雅可布逊的提法相同,理解即是翻译,斯坦纳翻译过程四个步骤,斯坦纳认为翻译的阐释学即“对翻译文本的理解”。他阐述了以阐释学为基础的翻译活动的四个步骤:,Step 1. 信赖,斯坦纳认为,阐释翻译的第一步是信赖,即译者选择他认为有价值的文本进行翻译。一切理解活动,必须从信赖开始。信赖可换言为选择,译者总是要选择有意义的原文,否则就会放弃。,斯坦纳的第二个步骤是侵入原文,译者打破语言的外壳深入到原文的内部,将核心的思想抽取出来。在语际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认识理解和阐释等于是必须进行的进攻,原文的精神是他夺取的目标。,Step 2. 侵入,第

9、三个步骤是吸收,也就是说前一个步骤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原文的意思和形式必须移植归化到译语之中,用译语完整地体现原作的所有信息。从原语引进的东西对译语可能有干扰作用,译者在吸收阶段应当看到双语互动的作用这一辩证关系。吸收的好坏取决于译者自己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预先材料的掌握。,Step 3. 吸收,第四个步骤是补偿,补偿是因为存在不平衡。斯坦纳认为翻译在过程的前段往往失去了平衡,真正的翻译应当寻求平衡,翻译应当提供补偿。外在翻译过程两端的原文和译文都应完好平衡。只有这样,译者才能将“忠实”的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完成让思想得到历时与共时的交流和保存的任务。就语义交换而言,翻译应当是最彻底的公平

10、交换。,Step 4. 补偿,Summary,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理论的一个贡献,特别是对汉、英互译来说,它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但它也有其局限性。阐释翻译理论从哲学入手,拒绝自然科学方法的引入,反对将翻译概念化,最终陷入哲学循环阐释的死胡同。但斯坦纳对翻译理论的贡献是不可估景的,他独特的角度,惊人的洞察力给予人们无限的启发,也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3. 总结,作为一门关于理解、解释和应用的方法论学说,阐释学与翻译的联系主要在于如何解释出发语与归宿语之间纯语言差距之外的文化和思维差异,以及如何较为恰当地理解出发语表达归宿语。翻译则是把外国语言移植为本国语言,超越一切文化差距,使之可以理解并被重新固定下来。基于此种原因,阐释学以其独特的视角体现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寻回了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进而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O(_)O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