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件: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公开版本).pptx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970327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PPTX 页数:93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公开版本).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课件: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公开版本).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课件: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公开版本).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课件: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公开版本).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课件: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公开版本).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经济,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是建立在一定水平的生产技术进步和土地私有制以及自耕农出现之上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C农业是我

2、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演进 (1). 原始农业:耒耜、刀耕火种 (2). 商周农业:耒耜为主,青铜农具极少 (3). 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 .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012广东文综】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D,夫中行、范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

3、国语卷十五晋语九,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演进 (1). 原始农业:耒耜、刀耕火种 (2). 商周农业:耒耜为主,青铜农具极少 (3). 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 .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 . 汉代:牛耕推广、二牛抬杠到一牛挽犁、耧车,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二牛抬杠,一牛挽犁,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011山东文综】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B,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材料一:夫民之为生也,一人跖(zh ,用脚踩)耒而耕,不过十亩。淮南子 主术训材料二:内郡人众,水

4、泉荐草(指牧草)不能相赡(指供给),地势温湿,不宜牛马。民跖耒而耕,负檐(挑着担子)而行,劳罢而寡功。盐铁论 未通材料三:(公元83年,王景)迁庐江(今安徽省庐江县)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后汉书 王景传,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演进 (1). 原始农业:耒耜、刀耕火种 (2). 商周农业:耒耜为主,青铜农具极少 (3). 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 .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 . 汉代:牛耕推广、二牛抬杠到一牛

5、挽犁、耧车 . 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直辕犁和曲辕犁受力分析图,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演进 (1). 原始农业:耒耜、刀耕火种 (2). 商周农业:耒耜为主,青铜农具极少 (3). 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 .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 . 汉代:牛耕推广、二牛抬杠到一牛挽犁、耧车 . 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 宋元:稻麦二熟、占城稻、棉麻等经济作物,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蔡元定之子沉,晦庵(朱熹)婿也。晦翁尝访沉不遇,其女出葱汤、麦饭,留饮食之。临别,女谓以此二者简亵不安。晦翁留诗曰:“葱汤麦饭

6、两相宜,葱养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簿,前村犹有未炊时。”(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六十宋,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C,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 )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

7、绸外贸停滞B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D,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演进 (1). 原始农业:耒耜、刀耕火种 (2). 商周农业:耒耜为主,青铜农具极少 (3). 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 .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 . 汉代:牛耕推广、二牛抬杠到一牛挽犁、耧车 . 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 宋元:稻麦二熟、占城稻、棉麻等经济作物 . 明清:高产作物的引进,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2. 水利设施和灌溉工具 (1).水利设施 .

8、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 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2).灌溉工具 . 曹魏:马钧改进翻车 . 唐朝:筒车,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某书有记载曰:“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文中省略的应该是( ) A B C D,C,D,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1).商周:千耦其耘(特点:大规模的简单协作) (2).春秋战国以来:小农

9、经济 .形成原因: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土地私有制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 自给自足(封闭性) 耕织结合、男耕女织(简单分工) 难以抵御天灾人祸(脆弱性) .评价:调动个体农民生产积极性,生活稳定 封建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发展 明清以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010浙江文综】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B,土地制度,二. 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 (1). 公有制 . 原始社会:氏族公有 .

10、 商周:井田制 . 北魏:均田制,【问】井田制是如何瓦解的?为什么会瓦解?,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二. 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 (2). 私有制 . 确立过程: a. 春秋时期井田制走向崩溃 b. 各国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 (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 c. 战国时期正式确立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肯定),土地制度,二. 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 (2). 私有制 . 形式:君主、地主、自耕农 . 影响: a. 一定程度上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b. 为封建国家提供赋税来源 c. 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制度,【专题】土地兼并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案原因:土地私有(根本);土地能自由买卖(直

11、接)危害:. 农民失地导致经济状况恶化 . 贫富分化拉大引发社会动荡 . 国家赋税收入减少,财政恶化解决方案:. 汉代:限田(无效) . 魏晋:均田制 (土地国有制,分配无主荒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制度,【2012全国课标卷】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土地制度,【2014海南单科】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

12、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2013重庆文综】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D,C,【2014广东文综】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

13、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土地制度,B,土地制度,二. 土地制度,土地经营方式 (1). 自耕农制 (2). 田庄制(东汉、魏晋最典型) (3). 租佃制 . 原因: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 过程:,产生,比较普遍,仅次于自耕农,主要,实物+劳役,强烈人身依附,实物为主,人身依附减弱,实物+货币,人身依附进一步减弱,土地制度,二. 土地制度,土地经营方式 (1). 自耕农制 (2). 田庄制(东汉、魏晋最典型) (3). 租佃制 . 原因: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 过程 . 影响: a. 佃农与地主和国家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 提高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发展,【2010广东文综】北魏均

14、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2009辽宁、宁夏文综】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土地制度,C,C,土地制度,【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D,【2011全国文

15、综大纲卷】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土地制度,D,经济重心南移,三.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 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工具和技术,【专题】人口南迁的原因、过程原因: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入侵过程:第一次高潮(西晋“八王之乱”) 第二次高潮(唐代“安史之乱”) 第三次高潮(两宋“靖康之变”),经济重心南移,三.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 人口南迁,带来

16、了劳动力、工具和技术 . 南方农业发展潜力大 . 社会环境稳定,经济重心南移,三.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 两汉:重心在北方 . 魏晋:南方初步开发 . 中唐以后: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 北宋:财赋仰给于东南 . 南宋: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三. 经济重心南移,影响 . 促进南方生产力进步 . 文化重心南移 . 传播新的风俗习惯 . 促进民族融合,【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种养结合,种植业为主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以土地私有制为主发展区域不平衡,经济重心南移,【2014重庆文综】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

17、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经济重心南移,B,经济重心南移,【2012安徽文综卷】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 。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

18、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B,经济重心南移,【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D,【2011海南单科】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2010海南单科】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

19、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经济重心南移,D,C,四. 手工业,发展状况 (1).冶金业 . 商周:青铜技术成熟 . 春秋:生铁和钢 . 汉代:用煤炭(世界最早,北宋流行) . 南宋:用焦炭(明朝流行),手工业,四. 手工业,发展状况 (2).缫丝业 . 上古:养蚕缫丝(世界最早) . 汉代:丝国称号 . 唐代:缂丝技术 . 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织技术 . 明代: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手工业,【2014海南单科】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

20、,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手工业,D,四. 手工业,发展状况 (3).陶瓷业 . 新石器时代:陶器(人类共有) . 东汉末期:青瓷 . 南北朝:白瓷 . 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 宋代:瓷都景德镇 . 元代:彩瓷(青花瓷是代表) . 明清:粉彩、珐琅彩,手工业,【2013北京文综】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手工业,C,手工业,四.

21、手工业,经营形态 (1).家庭手工业 . 出现:春秋时期 . 特点:自给自足、技术落后、生产分散 . 评价:稳定小农经济 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 . 变化发展:一直都存在,手工业,四. 手工业,经营形态 (2).官营手工业 . 出现:西周 . 特点: . 变化发展:明中期前占主导地位,资金雄厚、规模经营细密分工和协作技术较先进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为官方服务)生产关系由征役制到雇募制,手工业,【2012江苏单科】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

22、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C,手工业,【2009广东单科】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C,手工业,四. 手工业,经营形态 (3).私营手工业 . 出现:春秋 . 特点: . 变化发展:明中期后占主导地位,私人投资经营产品主要进入市场,追逐利润明中期后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盐铁论水旱记载:“(铁匠们)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用车运送到田间地头)。民相

23、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币易货;或时贳(出租)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1. 这里的铁匠们的生产方式是( )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2. 这些铁匠们( ) A生产的产品具有商品生产的性质 B代表当时冶铁业的最高水平 C采用的是大作坊的雇佣生产方式 D成为家庭手工业生产的典型,D,A,手工业,【2009广东单科】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D,手工业,四. 手工业,特点. 源远流长,世界领先. 多种经营形态并存. 行业多、分工细、

24、技术精. 与民生关系密切. 始终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商业与城市,五. 商业与城市,商业发展概况. 商朝:职业商人、最早的货币. 西周:官商(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私商成为主体. 隋唐:大运河(对内)、海陆丝绸之路(对外). 宋代: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外贸(海路为主). 元代:纸币流通更广泛、商业新高峰. 明清:,农、工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工商业市镇白银广泛流通、货币经济占主导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商业与城市,商业发展的一般表现,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商品化,商业与城市,【2014山东文综】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

25、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C,【2011天津文综】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商业与城市,A,商业与城市,商业发展的一般表现,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商品化货币的流通,【2013海南单科】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

26、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商业与城市,A,商业与城市,商业发展的一般表现,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商品化货币的流通商人群体的扩大及其地位的提高,【2011浙江文综】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商业与城市,B,商业与城市,商业发展的一般表现,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商品化货币的流通商人群体的扩大及其地位的提高城市的繁荣

27、商业税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增加,重农抑商政策的放松对外贸易、对内贸易(区域不平衡和区域分工)社会文化观念的变化,【2014全国大纲卷】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商业与城市,A,【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

28、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商业与城市,D,商业与城市,专题:中国古代的货币,商朝:贝壳等物春秋战国:铜钱,黄金、白银开始作为货币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汉朝:“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金融行业出现柜坊和飞钱)宋代:纸币(北宋仅在四川,南宋扩大到东南)元代:试行纯纸币流通,失败明清:白银为主要货币,商业与城市,【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A

29、,【2013重庆文综】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商业与城市,D,商业与城市,五. 商业与城市,城市发展概况,坊市制(坊市分离),坊市合一,无严格限制(夜市),城市不限、乡村草市,经济为主,政治、军事为主,县以上城市,严格限制,宋以后城市商业不再受严格限制,商品经济繁荣,商业与城市,【2012福建文综卷】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30、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C,【2011海南单科】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商业与城市,C,商业与城市,五. 商业与城市,商业发展的影响 . 社会结构的变化(弃

31、农从商、市民阶层兴起) . 社会风气的变化(摆脱传统道德和礼教) . 文化的繁荣(思想、文学、艺术),【2013江苏单科】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商业与城市,B,【2014海南单科】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

32、产和传播者,商业与城市,A,资本主义萌芽,六. 资本主义萌芽,概况 . 时间:明中后期(16世纪) . 地点:江南 . 行业:纺织、制瓷特点 . 有雇佣关系 . 为市场生产 . 以获得利润为目的 . 以手工工场形式出现(包买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拥有生产资料的雇主,自由且一无所有的雇工,货币工资关系,出现劳动力市场,什么是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六.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表现?),资本主义萌芽,某甲壮志凌云,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时官衙织造司以低价采办丝料,逼迫某甲为织、染练。自此某甲大呼其累,本欲就此束手。 时有亲戚丙自南

33、洋归,言海外需求甚巨,请甲夫妇广置洋船,海上行走。甲心大动,于是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官衙闻讯,竟诬陷甲结交海盗。甲被捕入狱,罗织株连,严刑逼供,牵涉船户十二人,拖延五年不结案。 后来,甲家散尽家财,打通关节,甲才得以出狱。其岳丈语甲曰:洋商不如机织,机织不如做豆腐,做豆腐又不如购田置地,衣租食税。甲从之,偶有所得,月积日累,尽置田亩,于是一家安乐,夫妇得以终年。,资本主义萌芽,六.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表现?)发展缓慢的原因 . 经济: . 政治: . 文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官府残酷剥削压迫)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4、八股取士束缚思想、传统儒家道德的影响,商业政策,【2012北京文综卷】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2013山东文综】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A,D,商业政策,七. 重农抑商政策,原因 .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保护小农经济,【2014全国大纲卷】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

35、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2012全国大纲卷】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商业政策,D,B,商业政策,七. 重农抑商政策,原因 .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保护小农经济 .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统治者认为商业不稳定且商人流动性大,不利于管理; 且商人的金钱冲击了社会等级, 威胁统治),商业政策,七. 重农抑商政策,过程 . 战国:产生 . 汉代:加强 . 唐宋:有

36、所放松(原因?) . 明清:进一步强化评价 . 政策实施初期,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 明清时期,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阻碍社会进步,【2012福建文综卷】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 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商业政策,B,【2012全国大纲卷】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

37、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商业政策,D,【2011江苏单科】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商业政策,C,商业政策,八. 海禁政策,概念 . 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 限制外来进口贸易原因 . 经济: . 政治: . 思想:影响 . 对西方殖民侵略起到一定防御作用 .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使中国脱离世界大势,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维护统治的需要(注意明、清的区别)天朝上国的观念,【2011上海单科】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