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x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9694535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36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西汉时期,宋明时期,孔子-仁、礼,孟子-仁政,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大一统的时代需要,儒学受冲击、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的几次重大转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

2、梓给强行霸占了。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一、活跃的历史背景:,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导致思想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带来新活力,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阶层壮大。,一、活跃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封建专制日益腐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市民阶层

3、日益壮大;,理学占据统治地位,摧残人性、束缚思想;,西学东渐,开阔视野,给传统文化带来活力。,(根源),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明末,(1527-1602),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明末清初,(1610-1695),(1613-1682),(1619-1692),温陵居士,梨洲先生,亭林先生,船山先生,明清三大家,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离经叛道的李贽,李贽,明末思想家。别号温陵居士、 百泉居士。为官期间,他目睹朝廷腐败, 常与上司争执。他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 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 艰难,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望能 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主要著作 有初潭集焚书

4、藏书等。76岁时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之罪下狱,在狱中自杀身亡。其著作多次遭禁毁,但仍 流传于世。,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材料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

5、,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李贽初谭集藏书,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反对男尊女卑,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1、离经叛道的李贽,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离经叛道的李贽,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思想主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和正当追求。,(2)评价,他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启迪后世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

6、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1、离经叛道的李贽,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倡法治,保证民权; 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2)主要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斗争提

7、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1、离经叛道的李贽,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主要内容,梁启超评价黄宗羲说:“原来我们国家还有比卢梭早200年的这么先进的思想。”,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你对此如何评价? 统治者采取什么经济政策,归根到底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商鞅变法处于封建社会早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而抑商既可避免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又能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从而确立和巩固新兴的封建统治。黄宗羲则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先进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封建制度日趋腐朽,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冲击落后的封建制度 。所以,两人主张在他们各自所处时代都应该

8、肯定。,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1、离经叛道的李贽,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1)主要内容主张“经世致用”;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评价: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1、离经叛道的李贽,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亡国

9、” “亡天下”各指什么?体现顾炎武何种精神境界? 亡国: 亡天下: 精神境界:,改朝换代,一家一姓的王朝更替。,整个民族、文化的沦亡。,体现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色彩。,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1、离经叛道的李贽,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4、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唯物论思想 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评价:启迪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主要内容,小结: 1

10、)明清三大家思想的异同 相似点: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民共主”;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思想上:反对空谈僵化,提倡“经世致用”。 不同点(侧重点): 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称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特别是倡导经世致用,积极求真并实践。 王夫之:是古代唯物主义理论集大成者, 认为“气”(物质)在先,“理”(精神)在后,认识来源实践。,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明清三大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批判新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继承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发展为“

11、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批判理学空谈的学风;继承孔子的经世之学;发展为“经世致用”。批判理学“天命论”和“生知论”等唯心主义;继承荀子的唯物思想;发展为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小结:,1)明清三大家思想的异同,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影响:,1、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2、一定意义上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一定程度 冲击传统封建思想。 3、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也没有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什么中国明清之际的的批判思想没有发展到类似于西欧启蒙运动那样的高度?,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

12、,使早期民主思想 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严重束缚。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 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背景,政治: 经济:思想:外交:,君主专制因强化而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理学主导、八股取士、 文化专制束缚思想自由。,(根源),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东渐。,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放思想,西方积极融合、吸收各地文明,内容,君主专制 重农抑商 理学空谈 唯心主义,反对,提倡,君民共主 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 辩证唯物,专制王权 封建神权等级特权,反对,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实质:,并未

13、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对近代民主思想有一定影响。 但并未动摇传统文化根基,也未达到思想解放的高度。,解放思想,动摇封建专制,为资产阶级描绘“理性王国”蓝图。 为法国大革命作充分思想准备。 鼓舞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 成为人类求解放有力思想武器。,比较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不同点:,一面在重重束缚中冲杀挣扎,一面又在 封建思想的牢笼中作茧自缚,清初的思想家们扮演着这一时代最为痛苦的社会角色清初的思想家们不可能像欧洲文艺复兴的斗士们 那样热情洋溢地面向未来,只能在旧有的 范畴中展开痛楚的反躬自省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思维拓展

14、:,1、明清社会的总体特点:,国家(政府)与社会(民间)呈现出日益背离和紧张状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民间对政治的积极干预(东林党、复社等); 重农抑商与海禁的强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倭患”猖獗等; 程朱理学意识形态僵化和极端化,民间(江南地区为主)追求享乐和个性解放之风;(如“三言”体现的社会风情) 强调节俭、克制、纲常有序的官方舆论导向,民间肆意突破禁忌,奢靡享乐的趋势(金瓶梅等); 八股取士及重道轻器的现实,求实、求真的学术新风(徐霞客、宋应星、顾炎武等); ,(2007年广东卷)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

15、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 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据明中后期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金瓶梅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结合明朝中后期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

16、现的原因是什么?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3)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关于君主(国家)的起源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已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

17、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必须抽掉人类本身固有的力量,才能赋予他们以他们本身之外的,而且非靠别人帮助便无法运用的方法。这些天然的力量消灭得越多,则所获得的力量也就越大,越持久,制度也就越巩固、越完美。 卢梭社会契约论,君主个人“兴利除害”的道德自觉,人民大众“趋利避害”的政治行为,黄宗羲:,卢梭:,关于“立君之利”(要求政府为民众办事)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後世而不闻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生民

18、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齐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谭嗣同全集,黄宗羲:求助于“君之职分”的道德说教,谭嗣同:依赖于“民之举废”的政治监督,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如此,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於学校。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

19、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郡县朔望,大会一邑之缙绅士子。学官讲学,郡县官就弟子列郡县官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时人文集,古文非有师法,语录非有心得不许传刻。其时文、小说、词曲、应酬代笔,已刻者皆追板烧之。士子选场屋之文及私试义策,蛊惑坊市者,弟子员黜革,见任官落职,致仕官夺告身。 明夷待访录学校,要求政治公开,具有民主意味,却难以具体施行; 学校等同于议会,明显有误;主张“焚书坑儒”绝对有害。,学校传播知识,是政治的基础; 学校判别是非,又是政治的机关。,各级官吏定期到学校听从士子训示,虚心接受士子对于 政治的批评建议,并积极改正。,一切不利于政治统治和非关于“治道”的书籍悉皆禁绝、人则

20、治罪。,国家起源于君主个人“兴利除害”的道德自觉; 权力约束取决于君主个人对“君之职分”的道德认同; 政治公开求助于君主个人对“天下为公”虚幻传统的切实遵循;(泛道德主义色彩浓厚),民众在政治结构和权利运行中的缺席,使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在根本上迥异于西方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明夷待访录之政治、社会诉求不可比附于“启蒙主义”。“启蒙主义”亦从西文翻译而来 ,英文中“enlightenment”,专指 18 世纪欧洲由中世纪宗教愚昧文化控制解脱之思想运动 ,而中国古典时代成立之文明精神、制度虽恒在嬗变中 ,却不曾被腰斩 ,文明一脉贯通 ,不曾沦落于“黑暗”、“蒙昧”,故中国现代以前无所谓

21、“启蒙”。此既为一事实 ,又合情合理。若以为中国必定有与西方大致同步之启蒙运动而后有历史 ,则中国尚需有中世纪、有古典文化之湮没、有宗教之统治、有文艺复兴等类似背景 ,否则启蒙运动何所由来 ?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一家之言:将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比作“启蒙思想”,是一种以西方历史发展路向和坐标来论定中国历史文化的粗暴举动,本质上是一种“西方中心论”的体现。,中国也存在着许多大明遗臣,他们拒绝为满洲人服务,并排斥理学思想而赞赏所谓的“汉学”,希望通过汉学来树立一种新的思想,以推进反清复明的大业。在这种氛围下,着重点放到了对古代经典作研究他们的考察引导他们越来越深地潜入到古代经

22、文的研究中去清代学者,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册 (清代学术)实取前此二千余年之学术,倒卷而缫演之。如剥春笋,愈剥而愈近里。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提倡求真务实;检讨历代学术;直面先秦经典;回归士能弘道;重申华夷之辨;拯救世道人心。,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虽波澜一日比一日壮阔,内容一日比一日复杂,而最初的原动力,我敢用一句话来包举他,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总而论之,清末三四十年间,清代特产之考据学,虽依然有相当的部分进步,而学界活力之中枢,已经移到“外来思想之吸受”。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由于西方思想的启迪,使中国近代

23、启蒙思想家获得了崭新的理论视野,从而才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埋没了两百多年之久的残明遗献,作出符合自己时代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在这个意义上,“残明遗献”在近代民主启蒙运动中的“复活”,恰恰是“外来思想”对其阐发、改造和扬弃的结果。 中国近代民主启蒙两大思想来源的关系,1、使学界获得了一次直面先秦经典的学术契机,从而开启了一个气势宏阔的学术新时代和一代学术之新风;(乾嘉诸老,师夷长技等) 2、由此开先河之乾嘉学派,不仅取得了对于经典的文本整理上的决定性成就,更因此奠定了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基础; 3、清初诸大儒的学术精神、道德担当,既体现了儒学“人能弘道”的风骨传承,又充实了儒学作为“入世之学”的时代内涵; 4、一定程度上为近代接纳西学以“明道救世”提供了学术参照; ,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王国维,清朝前期,特别是“康乾盛世”背景下,一方面由于清初诸君勤政图治,政风一改晚明的怠惰委蛇;另一方面,乾嘉学派的严谨务实学风影响整个学界,学风一改晚明的空疏浮华;再加上政府保持着对学术的高压态势,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悸动趋势终因失却了其产生与存在的条件而陷于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