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某市编办主任在全市编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一、2018 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8 年是“十三五”规划重要之年。全市机构编制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两个转型 ”“三个聚焦”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主动参与公共服务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建设全省试点;在全省率先创制完整的转企改制政策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市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扎实开展控编减编,统筹规范编外聘用人员管理等。切实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改革实践中敢闯新路,在自身建设上勇立潮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3+2”清单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市县联动
2、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的完善升级和公共服务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建设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公共服务中介服务清单全面同步公布,在全省率先拿出县区政府权力事项“标准模版”,将县级政府权力事项统一规范至平均 1800 项,并及时出台市级权责清单目录(2018 年本),保留市级权力事项 2371项,为“放管服”改革夯实制度基础。二是行政体制改革有力推进。充分发挥市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作用,推动我市在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职业资格、收费清理、商事制度改革等推出一批简政放权新举措,在行政审批改革领域,取消 11 项市级权责事项,在市场监管领域,各县区共增设 20 个市场监管所。在综
3、合执法改革领域,根据池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目标,提出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意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配合做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工作。三是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突破。按照撤一建一、动态调整的原则,适时撤并职能弱化的事业单位,出台市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形成完整的转企改制政策体系。先后 3 次开展专项督查核查,4 次召开领导小组专题调度会议,会同财政(国资)、人社等部门对各改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开展 5 轮集中审核,并于去年 12 月 30 日,正式批复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广播电视台、市科技局、市旅委所属
4、6 家单位改制方案。四是控编减编任务落实到位。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等编制使用的审核把关,提高用编的科学性。主动加强与市委考核办、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部门对接,将机构编制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巡察、审计等工作范畴,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工作纪律。按照“严控总量、消化存量、规范聘用、能减则减”的要求,切实规范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对市公安局、市人民医院等单位的编外聘用人员招聘工作,均做到事前报备、实时监管。截至目前,市本级编外聘用人员与 2018 年 3 月调查摸底基数相比,净减少 20%。五是编办自身建设继续加强。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五化五提升
5、 ”主题活动为抓手,推进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常态化,高标准严要求强化自身建设,实现了业务工作求实求精,队伍建设提质提神,为完成各项改革与管理任务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障。二、准确把握 2018 年工作重点2018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稳步推进的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作为机构编制部门,我们要坚决落实好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李国英省长“ 转思路、转方式、转作风 ”的要求,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迎难而上,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一要立足新起点。改革要有新气象,工作要有新标杆。新形势下编办职能发生了深刻转变,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大幅拓展,必须立足“三个聚焦”,推进“两个转型
6、”,继续发扬 “敢于争先、勇于拼搏,同心同德、善作善成”的池州编办精神,推动工作创新向更高目标迈进,推动各项改革向更深层次延伸。二要增添新合力。要善于借势借力。借势,就是借中央和省市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之势。借力,就是借各部门各方面推进改革之力。要继续主动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协作,把机构编制、人员调配录用、经费核拨、责任审计等多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形成管理链条。三要成就新作为。机构编制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要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模式,更加注重谋重点抓关键,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重大改革、管理创新上来,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把动态调整作
7、为创新管理的关键之举,通过改革管理的实际成效,树立机构编制部门新形象。2018 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市编委的领导下,突出“两个转型”,坚持“三个聚焦”,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持续推进“放管服 ”改革,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创新,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水平,为实现五先发展的美好池州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一)突出落地生效,继续推进“3+2”清单建设一是推进清单规范完善。根据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和部门职责变化,适
8、时动态调整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适时出台权责清单目录(2018 年本),让清单更加符合现实需要。二是推进清单平台建设。落实“互联网+ 政务服务”要求,会同市信息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以服务高效、便民实用为原则,着手打造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将政府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颗粒化”,将政府部门承办的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按照“能上尽上”原则纳入政府权力运行平台办理。三是强化权力运行监管。着手建立政府权力运行网上监管和电子监察机制,完善政府涉权部门自我监督、权监办综合监管、监察部门监察问责的三级监督体系,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政府权力运行监管
9、。四是拓展清单运用范畴。结合省编办部署的探索政府部门“新三定”完善“老三定” 工作任务,选取部分政府部门为试点,以政府部门的“权力、责任、服务”事项为基础,及时修订完善部门“三定”方案,推出“三定” 方案新模版,继续加强制度供给,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方向,提升“三定” 的科学性、有效性。(二)突出服务发展,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深化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编办、省编办要求,适时出台改革意见,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乡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基层政府功能,探索建立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务实高效的用编
10、用人制度。二是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全面推开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联合统一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管理职责明确,机构综合设置,执法重心下移,构筑科学合理、智能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二是深化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以我市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为契机,以九华山风景区为龙头,开展旅游管理领域综合执法改革试点,按照发展全域旅游要求,积极推进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综合协调、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旅游案件联合查办、旅游投诉统一受理等综合监管机制,进一步创新执法形式和管理机制,解决旅游管理领域多头执法、管理无序的问题。三是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改革。
11、按照省统一部署,在县区市场监管领域调优布局、调低重心。探索空编招录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举措,加强基层市场监管机构能力建设;探索市级市场监管大部门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江南集中区、开发区和贵池区在市场监管领域事权划分,合理确定执法范围,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四是深化其他重点领域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安排,认真做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机构编制保障,落实纪委向同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工作,进一步理顺派驻机构与派出机关、驻在部门、派出纪工委的关系。配合做好群团机关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环保体制改革、审计体制改革、盐业体制改革等工作。(三)突出盘活资源,继续调整优化事业资源配置一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12、。继续加大对职责弱化、任务不足、设置分散的事业单位撤并转力度,完成市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继续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治理模式。二是协调推进行业体制改革。发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联络员单位职责,协调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相关改革,结合教育、卫生等行业实际,认真做好学前教育等事关社会民生的重点领域改革工作。三是配合做好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试点相关工作。按照省统一部署,我市及 XX 县被列入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下一步,要认真落实 X 编办201856 号文件,探索建立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统一、定编与用编相分离、流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编制周转机制,确保编制“总量可控、动态流转,管理规范、使用有序”。四是推进机构编制信息化工作。做好机关、群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加强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探索管理服务标准化,推进“全事项”“全流程” 网上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