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节 成年晚期的心理适应与长寿心理,第四节 成年晚期的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三节 成年晚期的感情发展,第二节 成年晚期的认知发展,第十一章 成年晚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第一节 成年晚期的生理特点, 本章要点,成年晚期即老年期,一般是指个体60岁到衰亡的这段时期。本章在概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体特点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老年人在生理特点、认知、感情、社会性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重点突出了退休后的适应期,社会交往结构的变化、再适应再社会化的过程、空巢期、孤独、退休后的适应、老年抑郁症、心理转型期、对死亡的准备心态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讨论了老年人的心理适应和长寿心理。,一、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
2、(一)细胞的变化(二)组织和器官的变化(三)整体外观的变化二、生理功能方面的变化(一)感知觉呈现出显著的退行性变化(二)成年晚期各大系统的功能退化,第一节 成年晚期的生理特点,一、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一)细胞的变化细胞数的逐步减少,细胞间质增加。进入老年期后,那些有分裂能力再生的细胞逐渐停止有丝分裂,人体产生新细胞的速度跟不上细胞衰亡的速度,细胞数量上的总体平衡就此打破,从而造成细胞数量的逐年减少。据相关研究显示,人体脑、肾、肺、肌肉等组织的细胞数量在60岁时往往会降低到旺盛期的70%左右。,(二)组织和器官的变化脏器发生萎缩,重量减轻; 肌肉变瘦,力量减弱;骨骼韧性减弱,容易骨折;多种腺体
3、分泌能力降低,心脏、肺、大脑、肾脏、肠胃等器官的生理功能下降;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容易罹患各种癌症和各种感染性疾病;感觉器官功能衰退,造成视力和听力的下降;慢性退行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增加。,如须发变白,逐渐稀疏脱落乃至秃顶;皮肤变薄,弹性降低,皮脂减少皮肤松弛、褶皱、干燥,并常因黑色素沉着而出现老年斑;头颅骨变薄,牙龈和牙槽组织萎缩,牙齿松动脱落,形成老年人特有的面容。,(三)整体外观的变化,随着个体进入到成年后期,整体外观方面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外貌和体型逐步呈现出老年人的显著特征。,(三)整体外观的变化肌肉萎缩、肌力减弱、肌肉以及关节韧带松弛,关节活动不灵,造成老年人行动
4、迟钝、行动缓慢、步履蹒跚、手指哆嗦等,甚至发展为运动障碍。骨骼肌萎缩,骨钙丧失或骨质增生;同时由于椎间盘萎缩、脊柱下弯和下肢弯曲,造成老年人弯腰驼背,身材变矮的形象。,上述这些变化的个体差异很大,它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营养条件、精神状态和意外事件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二、生理功能方面的变化,(一)感知觉呈现出显著的退行性变化1.视力下降2.听力减退3.味觉、嗅觉和皮肤觉敏感性降低(二)成年晚期各大系统的功能退化1.循环系统2.呼吸系统3.消化系统4.神经系统5.内分泌系统6.运动系统,一、成年晚期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发展与年龄关系的一般趋势(二)成年晚期记忆发展的基本特征(三)成年晚
5、期记忆力减退的突出表现和个体差异(四)成年晚期记忆力下降的机制二、成年晚期智力的发展,第二节 成年晚期的认知发展,总体上讲,成年晚期的认知活动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总体趋势上呈现退行性变化。发展的终身性。认知的差异性。,一、成年晚期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发展与年龄关系的一般趋势有研究表明,1830岁是个体记忆的“黄金时期”,记忆能力最强,记忆效率最高。到了35岁以后,记忆能力就逐步下降,但直到进入成年晚期前,记忆衰退得并不明显。假定个体处于“黄金时期”的平均记忆力是100%的话,那么从3560岁记忆的平均成绩则为95%,6086岁时平均的记忆成绩则为80%85%之间。我国相关的研究表明,成年期
6、后个体记忆的衰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在总趋势表现为衰退的基础上,记忆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下降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一、成年晚期记忆的发展,吴振云、许淑莲等(2001)带领课题组通过对2089岁的成年的记忆进行研究,概括出了老年人记忆的几个基本特点:老年人的初级记忆好于次级记忆老年人的再认成绩好于回忆成绩老年人的意义识记好于机械识记老年人日常生活记忆好于实验室记忆,(二)成年晚期记忆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成年晚期记忆的发展,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的主要方面突出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的减退或下降。老年人记忆的个体差异比其他年龄组要大,表现为不同个体记忆发生明显减退的时间有早有晚,
7、减退速率有快有慢,减退程度有重有轻,有的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三)成年晚期记忆力减退的突出表现和个体差异,一、成年晚期记忆的发展,对于成年晚期个体记忆力下降的解释,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环境因素、信息加工缺陷和生物因素。,(四)成年晚期记忆力下降的机制,二、成年晚期智力的发展,关于成年晚期的智力发展,最新的研究结果越来越倾向于支持老年人智力出现衰退的时间和程度都比我们预期的要晚要小。,出现这种误解的原因包括:横断研究设计无法排除“同辈效应”,即成长的特定年代所造成的影响。纵向研究设计由于“熟悉效应” 以及被试流失等原因,同样推断出了一些老年人智力方面的错误结论。,二、成年晚期智力的发
8、展,西雅图研究:序列交叉研究设计自1956年开始,沙伊(K.Warner Schaie)就在美国的西雅图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进行追踪研究,在这项著名的研究中,沙伊随机选择了500名年龄跨度在2070岁的被试,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认知能力测验。从20岁开始,这些被试年龄相差5岁就被编为一组。研究者每7年就对他们进行一次测试,而每年都会有新的被试加入进来,至1994年,接受测试的人数已经超过了5000人。在研究中他选用了五种基本心理能力作为测量的因素,即数字能力、词汇理解能力、词语流畅性、归纳推理能力和空间能力。其中归纳推理能力和空间能力属于流体智力,词汇理解能力、词语流畅性和数字能力属于晶体智力。,
9、“西雅图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老年人智力发展的一些特点:1.进入成年晚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流体智力逐渐下降,而晶体智力则保持稳定,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上升。2.进入成年晚期后,个体的某些认知能力会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很小,而直到80岁以后才会逐渐显著。 3.智力的发展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些人从30岁开始就出现智力下降,而另一些人直到70岁才会出现这种下降。 4.老年人智力出现下降的程度跟其接触的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存在相关。,这一研究结果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老年人智力持续衰退的成见,提出了老年人智力“可塑性”的概念,表明成年晚期可能发生的智力改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在一定的时机受到适当的刺激、
10、练习和激励时,老年人就能够保持他们的智力。,一、成年晚期感情发展的一般特点二、成年晚期的感情表现(一)老年人积极的情绪情感表现(二)老年人消极的情绪情感表现,第三节 成年晚期的感情发展,一、成年晚期感情发展的一般特点,1.老年人感情日益内敛,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2.老年人的情绪体验比较强烈而持久3.老年人的消极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并存,瑞典斯德哥尔摩的 “国王计划”研究(Kungsholmen Project),二、成年晚期的感情表现,(一)老年人积极的情绪情感表现 1.满足感和幸福感 2.轻松感和解放感 3.成功感和自豪感,二、成年晚期的感情表现,(二)老年人消极的情绪情感表现 1.紧张害怕感
11、 2.孤独寂寞感 3.无用失落感 4.多疑不满感 5.焦虑和抑郁,总之,成年晚期的感情发展有其独有的规律和特点,老年人的认知评价、积极情绪情感和消极情绪情感是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三个基本维度。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积极的情绪情感和消极的情绪情感是相对独立的,积极情绪情感上的得分并不能预测消极情绪情感上的得分。这意味着负性感情并不是伴随老化必然出现的情绪情感体验,同时即使是个体体验到负性感情,也并不会损害正性感情的发展。,成年晚期的社会性发展,指的是个体进入老年后,在与他人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随着年龄而发生的变化。 成年晚期个体的人格发展一般保持稳定,但同时也
12、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总体上讲持续稳定的趋势大于变化。,第四节 成年晚期的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一、成年晚期的心理社会性理论,(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心理社会性发展贯穿于整个生命全程的各个阶段,在成年晚期,个体面临的心理社会性危机是自我完善对失望。,自我完善,失 望,老年人回忆自己的一生,感到很值得,很有价值。他们就会以一种乐观、热情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来面对晚年, 从而汇集成自我完善感。,如果老年人前面的发展任务解决得不太好、人生中的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体验到失望感。他们就会以一种失望、失落、迷失人生态度看待自己的生命,最终带着遗憾和恐惧走向死亡。,一、成年晚期的
13、心理社会性理论,(二)佩克的老年心理社会性任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佩克(Robert C.Peck,1968)拓展了埃里克森的老年心理社会性危机的理论,提出了老年心理社会性任务理论,该理论强调老年人对重大生活事件的适应能力,主张从帮助老年人认识和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任务或挑战的角度来促进老年心理社会性发展。他指出,个体进入成年晚期后,将面临以下三个挑战或任务:,一、成年晚期的心理社会性理论,(三)维兰特的情绪健康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乔治维兰特博士(George E. Vaillant),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情绪健康理论。自上世纪40年代早期开始,他每隔五年就对一些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学生进行追踪
14、研究,在他们65岁时,维兰特和他的同事再次对其中的173名被试进行研究。,一、成年晚期的心理社会性理论,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学阶段被描述为“稳定、可靠、安全、精心、真诚、值得信赖”的被试以及在学业上的良好实践组织者,往往在老年时情绪调试得最好。务实和可靠等人格特质似乎比果断、容易交友等大学期间很重要的品质对个体的成功老化更有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许多在生命初期的因素在成人发展方面的影响并不如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的那样大,即使是相对阴暗的童年(诸如贫穷、孤儿、父母离异等),对这些65岁的哈佛人成功老化的影响也很小。,(三)维兰特的情绪健康理论,成熟适应机制,成年晚期个体面临三大挑战和四项
15、发展任务:,(1)适应生理上的变化;(2)重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3)形成新的生活结构。,三大挑战,四大任务,(1)接受自己(退休后)的生活;(2)促进智力发展;(3)将精力投入到新角色和活动中;(4)形成科学的死亡观。,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一)退休 虽然对待退休的态度因人而异,适应的快慢也不尽相同,但根据Atchley(2001)等人的研究,认为退休一般会经历期望、过渡和最终适应等三个阶段,整个阶段包括几个时期:,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退休意味着个体从一个重要的人生结构中离开,这是一个可以提供社会地位、经济来源、人生目的和众多关注的结构。无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退休后的老年人
16、必须面对这一系列的适应问题,他们必须重新进行自我角色定位,重新构建自己的生活,以便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从而以一种更加自由、更加自信和接受的方式去体验退休后的全新生活。,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二)空巢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年轻劳动人口的流动,“空巢老人”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全国老龄办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空巢率占了一半,占比49.7%。而在农村,原来并不存在空巢老人问题,但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农村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也达到了38.3%,上升得比城市还快。,老年人如何自我适应,以应对“空巢综合症”?,1.未雨绸缪,正视“空巢”这
17、一客观现象。2.广交朋友,积极培养兴趣,丰富生活,冲淡空巢心理。3.积极投身到社会,重新确立追求目标,发挥余热,老有所为。4.自我调适,乐观生活,重新构建有规律的生活。,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三)丧偶成年晚期个体遇到的最悲痛的生活事件莫过于丧偶了,俗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 老年夫妻一起生活多年,经过生儿育女,风雨同舟,使他们习惯了相伴相守。配偶的突然离去会让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受到致命打击。他们会感觉天陡然塌了一半,情感失去了皈依,生活失去了重心,人生失去了意义,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有的老年人从此一蹶不振,少言寡语、茶饭不思,精神恍惚,说话语无伦次,甚至生活习惯和性格都发生了变化,造
18、成适应性障碍,形成所谓的“丧偶综合征”。轻的可表现心境抑郁,表情悲伤,持续时间短暂;重的可表现为悲恸欲绝,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或呆若木鸡,神思恍惚。,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三)丧偶 为了了解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相应的相关程度,美国学者霍尔姆斯(T. Holmes)和拉赫(R. Rahe)调查了5000个被试的病史,然后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列出了43种生活紧张事件,并对每种事件可能对人健康产生破坏作用的程度,按0100计分,每分称为一个“生活变动单位”,编制了“社会紧张事件的再适应计量表”。,表11-1社会紧张事件的再适应计量表(部分),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三)
19、丧偶由表中数值我们可以看到,最亲近的家庭成员的死亡特别是丧偶位居榜首,是最有可能引发疾病的社会紧张事件,因此需要最大的适应,记为100分。由此可见,丧偶是一个人人生过程中的一个需要引起特别关注和积极应对的重要生活事件,能否适应这一重大人生变化的挑战,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老年人如何适应丧偶的挑战?,一是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二是释放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三是理性认知,节哀顺变。四是主动寻求社会情感支持。,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四)死亡1.什么是死亡?我们根据什么来判定一个个体生命的结束?,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停止,脑电波活动消失,死亡,能否判断?,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
20、,(四)死亡2.死亡焦虑尽管个体对待死亡的恐惧程度不尽相同,但对死亡过程的恐惧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当人们进入成年晚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生命正在走向结束,但老年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却因人而异。 研究表明,老年人相对于其他年龄的群体而言,对死亡的恐惧程度最低、而表示不畏惧死亡甚至渴望死亡的比例却是最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欢迎死亡,而只能说明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更加理性、更为实际。最近的对比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相比而言,年轻人(2029岁)比老年人(7097岁)对死亡怀有更大的恐惧感(Cicirelli,2001)。,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四)死亡3.临终的阶段,二、成
21、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五)临终关怀 所谓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指对因身患绝症、身体衰弱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个体,提供适当的医疗、护理和服务,以减轻其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使他们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高的生活质量。,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五)临终关怀1.临终关怀的目的 临终关怀跟放弃治疗和“安乐死”都不同,其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临终者余寿的质量。 2.临终关怀的对象生存时间少于六个月的临终者临终者家属,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五)临终关怀3.临终关怀的内容 临终关怀的内容主要包括人身关怀、心理关怀和灵性关怀三
22、个方面。(1)人身关怀(2)心理关怀(3)灵性关怀4.临终关怀的发展历程,二、成年晚期的社会性适应,随着临终关怀运动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深入地开展,临终关怀运动已成为一个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并逐渐形成一门以临终者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为临终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实践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兴交叉学科临终关怀学。,(五)临终关怀,三、成人晚期人格的发展变化,(一)成人晚期人格发展变化的一般特点,老年人的人格特征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但稳定多于变化。老年人人格的变化大体趋势有:自我中心化加剧;容易导致不安全感、孤独感和失落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趋于保守以及好回忆往事等。,三、
23、成人晚期人格的发展变化,(一)成人晚期人格发展变化的一般特点,老年人的人格特征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但稳定多于变化。老年人人格的变化大体趋势有:自我中心化加剧;容易导致不安全感、孤独感和失落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趋于保守以及好回忆往事等。,三、成人晚期人格的发展变化,(二)成人晚期的人格类型,适应是一个终身的任务,成年晚期的个体同样需要良好的心理适应,以应对由年龄老化带来的各种挑战。面对诸多心理社会危机、挑战和发展任务,老年人只有积极地寻求心理适应,才能应对各种挑战,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从而心境平和、健康长寿、颐养天年。,第五节 成年晚期的心理适应与长寿心理,一、成年晚期的心理适应,
24、1. 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 Vaillant等研究者于2001年指出成功老龄化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发生疾病和疾病相关残疾的概率低;(2)高水平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3)对生活的积极参与(如人际交往和生产活动)。,脱离理论,活跃理论,连续理论,1,2,3,对成功老龄化的理论阐释,一、成年晚期的心理适应,一、成年晚期的心理适应,2. 成功老龄化的SOC适应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 成功老龄化被定义为获得积极(想要得到)的结果并使之最大化, 避免消极(不想要) 的结果并使之最小化。该模型的假设基础是: 人的一生中不但会面临各种资源的限制(例如疾病),而且也会遇到各种机
25、遇(如教育), 表现出的是一种介于获得和丧失之间的动态平衡。,选择(selection),补 偿(compensation),最优化(optimization),SOC模型,成功老龄化的SOC适应模型,一、成年晚期的心理适应,3. 成年晚期心理适应的具体策略一是要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二是要主动创造和适应新的社会角色,促使个体主要活动的积极转换,在新的社会活动中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三是要深化朋友间的友谊关系。四是要协调好家庭关系,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要素。五是要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二、成年晚期的长寿心理,1.经常活动,老有所为。2.兴趣广泛,热爱生活。3.素食为主,不嗜烟酒。4.心态平和,心情愉快。5.心胸豁达,性格开朗。,思考与练习,1.成人晚期的感情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2.老年人的认知发展有何突出特点?3.联系实际谈谈老年人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一般趋势。4.社会关系在老年人心理适应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5.简述老年人应对死亡的心理适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