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职业性布鲁氏菌病.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86130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性布鲁氏菌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职业性布鲁氏菌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职业性布鲁氏菌病职业布鲁氏菌病是人在职业活动中感染布氏杆菌而引起的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国家法定职业病,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多个行业的劳动者可以罹患本病。随着我国牲畜养殖业的发展,职业性布氏杆菌病的发病有增加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几年统计,全球有近 100 万例布病患者, 而且每年以新发病例 1 万-2 万例的速度增加。一、布氏杆菌的特点 年 从死于马耳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免离出布鲁杆菌。布鲁杆菌为革兰阳性短小杆菌,其宿主为家畜或野生动物,它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约生存个月,在食品中可生存个月。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人类普遍易感,一般

2、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人对各种布鲁氏菌均有易感性,从三种布鲁氏菌对人的致病性来说, 以羊种菌为最强,猪种菌常有化脓的倾向,以牛种菌对人致病性最弱。布鲁氏菌对自然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直射阳光下可存活, 但此菌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 60即被杀死,煮沸立即死亡。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也不强,石碳酸、来苏儿、火碱溶液或的升汞,可于内杀死本菌。新鲜石灰乳或福尔马林,可将其杀死。洗必泰或度米芬、消毒净或新洁尔灭, 而内即可杀死本菌。布鲁氏菌可以经过完整的皮肤侵人人体, 同样它可以经过眼结膜、消化道粘膜、阴道及生殖器粘膜侵人机体。但不同菌种对同一动物, 同一菌种对不同动物的致病力不同。布鲁氏菌的这种致病力,

3、 一方面是与菌体本身的透明脂酸酶、菌体的其它酶系统、毒素等有关以外, 还与宿主的状态等密切相关。病畜的多种体液中携带病原菌,其阴道分泌物特具传染性,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布氏杆菌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于本菌有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并能在该细胞内增殖。经血液、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待繁殖到一定数量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进入血流,反复出现菌血症。由于内毒素的作用,病人出现发热、无力等中毒症状,之后本菌随血液侵入脾、肝、骨髓等在细胞内寄生,血流中细菌逐步消失,体温也逐渐消退。细菌在细胞内繁殖至一定程度时,再次进入血流又出现菌血症,体温再次上升,反复呈波浪热型,同时细菌随血液

4、循环到全身各个脏器,而产生各种并发症。二、流行特点我国疫情经历了 20 世纪 50-70 代高峰期,80-90 年代初基本控制期,90 年代中期疫情回升。由于各方面原因病畜淘汰困难,传染源得不到及时控制,群众对布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当前疫区范围扩大,全国波及 24 个省(市、区),且从牧区向半农半牧区、农区及城市蔓延,以多发分散的点状流行代替了大规模的爆发流行,新发患者逐年增多,职业人群、非职业人群感染率相对上升,老年和儿童的发病也有增加。大多数布病病例都应归属于职业病范畴。布病的职业暴露风险大约为 25,接触方式主要有:动物托运、驱赶或捕捉动物、节育及止血、剥皮或乳腺切除、冲洗或消毒过程等,涉

5、及的行业及工种有很多,凡与病畜接触频繁的人员,如畜牧人员、兽医、屠宰、肉制品及皮毛加工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此类人群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疫苗生产人员及疾病防治人员亦可感染或发病。传播途径:布病可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职业性布病的传播途径为皮肤黏膜及呼吸道。前者常见与病畜接触的畜牧人员、兽医、饲养、挤奶、畜产品加工、屠宰等职业人群;后者为实验室及生产布氏菌苗工作人员的感染途径。密切接触者也可同时从这两种途径发生感染。三、临床表现布鲁氏杆菌可侵犯全身各系统,常累及肝、脾、骨髓、淋巴结,还可累及骨、关节、血管、神经、内分泌及生殖系统等,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见长期发热、多

6、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但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骨关节受累 40%左右,最常累及髋关节、膝关节,其次为骶髂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脊椎小关节及滑囊炎等,临床表现为肌痛、关节痛和关节炎。非对称,部分关节红肿、压痛及运动障碍;双下肢肌力下降,行走困难。肺部受累约 10%,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胸部 X 线表现为肺结节,小叶肺炎、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及胸膜渗出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约 1.7%-10%,以周围神经损害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少见。周围神经损害多见坐骨神经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以脑膜炎、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炎多见。听神经受损,脑脊髓膜炎、小脑炎、脑血管内膜炎等罕见。胃肠道受累可表现为食欲不

7、振、腹痛、腹泻;偶有轻度血液异常,如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单一系统或单一症状,如睾丸炎、脑膜炎、视神经炎、急性胆囊炎、颈淋巴结肿大、下肢瘫痪等。肾和泌尿系统出现短暂蛋白尿、血尿、尿频、尿急和尿痛而误诊为肾小球肾炎。近年来不典型病例明显增多,其特点是病程短、症状轻,淋巴结、肝脾肿大、骨关节变形强直者明显减少,而代之以长期低热、乏力、关节痛、多神经痛及多神经炎等。有的表现波状热型,多汗现象不突出,关节疼痛,神经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出现时间较晚,因而延误诊断。布病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传染性疾病,常规化验除血沉、反应蛋白升高外,多无明显异常,易误诊为病毒感染、结核、关节炎及血管炎等。特别是非典型病例增多,可能与误诊时间长、多种抗生素的使用及其他非正规治疗有关。四、治疗职业性布病的诊断一经确立,应立即给予治疗。原则为联合用药,剂量足,疗程够,一般联合两种抗菌素,常用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治疗 3 个疗程,每个疗程时间不等,两个疗程之间间隔 10 天左右,对于少数急性感染或病情重者,可加用利福平,并适当延长治疗期。同时给予免疫调节剂,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减少或避免布鲁氏菌在细胞内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