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当代中国经济j---西南民族大学.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82349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9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经济j---西南民族大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当代中国经济j---西南民族大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当代中国经济j---西南民族大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当代中国经济j---西南民族大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当代中国经济j---西南民族大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当代中国经济 郑长德 陈桢 马江 杜海韬,授课计划,发展模式比较 经济发展的概况 经济结构调整 工业化 农村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 人口与就业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第一讲:发展模式比较 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走向改革 “野生植物” 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人工培育植物”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政府主导型”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 “从摇篮到墓地”北欧福利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走向改革 计划经济模式的根本特征:资源配置行政化 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越南等市场化改革趋向,“野生植物” 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私

2、人资本主义、私人企业一直被视作美国市场经济的一个象征。美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几乎涉及美国所有的经济和非经济的领域。在产值占国民收入3%的农业部门、占30%左右的制造业部门与占60%左右的服务业部门,活跃着约1000万家私营企业,这些企业构成了美国经济的基本版图。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很小是这一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但美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又是一种垄断程度很高的市场制度,垄断与市场竞争并存是这个经济制度的特点。 在这种市场经济制度下,美国经济的发展有成功的一面,尽管现在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但是,世界仍公认美国是当今时代经济最为强盛的国家。20世纪以来,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始终名列世界第一,人均国民收

3、入即便不经常处于第一,也总在世界排名榜的前列。但是,美国崇尚经济自由化,加之美国历届政府比较积极的反垄断的做法,使得经济学家们习惯地将美国当作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典范。,“人工培育植物”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按照艾哈德的说法,这是一条“中间道路”。 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正像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一样,开始出现不协调的国家干预主义。(2)随后,德国还出现了国家社会主义的极权经济,其最终于1936年以普遍冻结物价的方式大规模废除了市场经济。(3)二战后,经济复兴。

4、 二战后的联邦德国新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经济体制选择与经济复兴,并就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艾哈德倡导推动联邦德国逐步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保持市场竞争,同时通过各种国家调控手段和保险、救济等措施,保证一定程度的社会公正,避免社会矛盾激化 战后,联邦德国由于推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经济很快复苏和兴起。20世纪50年代就起飞了,6070年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的233亿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8223亿美元,30年中平均年递增率约为5%,居西欧之首。这就是所谓的西德奇迹。,“政府主导型”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经济起飞的历史,被冠以“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

5、济模式。 战后,日本在经济上濒临崩溃。当时,同盟国驻日本的总司令部成员E阿克曼曾预言:如果日本今后30年的人口继续增加到一亿以上,那么,它只可能有以下两种结局之一:或者无限地依赖外援,生活水平将和19301934年时相等;或者走“自立”之路,但会面临无法克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困难,国民生活将逐渐接近于仅能维持的水平。 Ezra F.Vogel 日本第一 日本的“高速经济成长”政策: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日本进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池田内阁制定了“高度经济成长”政策,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6、政府采取对公司企业减税及其他财政支援措施,以增加资本积累,增加出口贸易。财政支持大规模设备投资。日本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盟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从摇篮到墓地”北欧福利市场经济模式 福利市场经济模式是以福利为国家制度特征的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模式,主要存在于欧洲一些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执政的国家,如挪威、瑞典等,尤以瑞典模式最为典型。它是指以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充分就业和社会平等为目标,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由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共同奉行的一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瑞典的市场经济是在基本实现了“从摇篮到墓地”的全面社会福利制度中实现的。

7、这一模式使得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在实行经济计划的英国、瑞典、挪威、荷兰、法国、日本6个国家里,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速度是最高的,但是,到1970年时,它却只有瑞典人均产量的52%。1971年,瑞典的人均收入为5100美元,比西欧国家的人均收入高3600美元。1974年,瑞典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720美元,为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101%,“市场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曾被用来指称某些经济学家(如兰格)为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问题而提出的理论模式或形容原东欧等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甚

8、至包括中国)所进行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改革的探索,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这表现为:在所有制结构上,建立和完善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结构;在分配结构上,建立和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要素分配并存结构;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建立和完善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对外开放上,建立和完善自力主导型的对外开放形态。,思考问题,经济工作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有何根本差异?,第二讲: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GDP增长所处的发展阶段 经济素质科学发展观,什么是GDP? Gross dome

9、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定义: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1、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年度内“新”增加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往年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用的,也就是说本年度内它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该年度继续加工生产;如果它被摆到货价上直接销售,被消费者购买并直接用了,那另当别论,是特殊情况,计如总值,否则不能计入。 3、这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并非今年公布的数字就是从建国到现在的总额,这是错误的,它仅指该年新生产出来的东西。 4、市场价值意味的是用货币

10、作为单位去统计形成的货币总额,因为商品种类太多,吨,个,件,台等等单位没法加总,所以用改年度的货币单位来统计并加总。所谓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是指这些商品这一年的价格,即当年价格计算的市值。 5、GDP有三种测算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6、GDP不是越大越好。,中国GDP变化,排名 国家 总值(亿美元) 人均(美元)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中国 33700 2520 4 德国 32800 3971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

11、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11 韩 国 9920 20240 12 巴 西 9340 4930 13 印度 9280 830 14 墨西哥 8850 8140 15 荷 兰 7560 45880,2008年世界各国GDP排名,2003年人均GDP(美元)排名前10位的国家卢森堡(43940)挪威(43350)瑞士(39880)美国(37610)日本(34510)丹麦(33750)冰岛(30810)瑞典(28840)英国(28350)芬兰(27020)2003年中国(1090美元) 排在第133位,2008年中国各省GDP排名,GDP( 亿元) 人均GDP

12、 人均排名 1广东29863 32142 6 2山东25326 27148 7 3江苏24738 32985 5 4 浙江17633 35730 4 5 河南14234 15056 16 6 河北13387 19363 11 7上海 11658 65473 1 8 辽宁 10418 24645 9 9 四川 9657 11708 25 10 北京 8879 57431 2 11 湖北8451 14733 17 12 福建8440 23663 10 13 湖南 8366 13123 20 14 黑龙江7081 18463 12 15 安徽 6906 11180 28 16 内蒙古6140 255

13、58 8,GDP( 亿元) 人均GDP 人均排名 17 山西 5465 16143 15 18 广西 5386 11417 27 19 江西 5323 12204 24 20 天津 5014 47972 3 21 陕西 4806 12843 21 22 吉林 4693 17211 13 23 云南 4260 9459 30 24 重庆 3938 14011 18 25 新疆 3305 16164 14 26 贵州 2543 6742 31 27 甘肃 2494 9527 29 28 海南 1121 13361 19 29 宁夏 769 12695 23 30 青海 706 12809 2 2

14、31 西藏 326 11567 26,德加胡佛-约瑟夫费雪发展阶段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自给自足经济阶段 乡村工业崛起阶段 农业生产结构变迁阶段 工业化阶段 服务输出阶段,钱纳里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形式:19511970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人均GDP1000美元 工业化阶段: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发达经济阶段:人均GDP2100美元;3360美元,世界银行对发展阶段的划分 人均GDP在650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 6502555美元的为中下收入国家 25557911美元的为中上收入国家 7911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 199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650

15、美元,开始迈出低收入国家的行列;2003年又跨入1000美元的新台阶,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将建成中等收入国家并开始向中上收入国家迈进。,罗斯托发展阶段理论罗斯托在学术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提出经济成长阶段的理论。他试图用经济理论解释经济历史的进程,把社会发展分为必须依次经过的6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牛顿力学之前不存在现代科学技术起飞准备阶段:传统社会、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工业社会的过渡。投资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以实现工业积累。提高农业和采掘业的生产率以提供产品剩余。食品、饮料、烟草、水泥部门成长起来。强调中央集权起飞阶段:工业化中后期,产业革

16、命奠定工业的主导地位,技术进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纺织业、和铁路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成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福特工厂或自动装配线采用,企业生产进入自动化与规模化,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汽车产业工业体系庞大起来高额群众消费阶段:需求对生产的决定作用增强,家用电器、汽车等耐用品成为大众消费品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社会民众对生活与工作环境、产品安全、教育、文化、娱乐、旅游的自主需求成为热点。追求幸福生活,西方世界发展战略目标转变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民生产总值 绿色GDP GNC(Gross N

17、ational Cool ) 国民酷值 GNH(Gross National Happy ) 国民幸福总值 GNH中,GDP份量只有,中国经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投入: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 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资本形成占GDP 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甚至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 高消耗。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也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许多。2003年,我国的GDP不及世界G

18、DP的4%,但为此消耗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总消费量的31%、30%、27%、25%、40%。“水电油荒” 高排放: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 低效率: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资源产出效率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关于中国“地大物博”的神话,表,1,-,1,中国与其他面积大国的人均资源比较,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19、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万公里,2,),1708,997,960,937,855,768,人口密度,(,人,/,公里,2,),8.6,3.2,131.0,27.5,19.1,2.4,人均有生产能力土地,(公顷),1.39,2.50,0.21,1.64,1.47,25.0,人均水资源(米,3,/,人),30599,98462,2292,9413,42975,18963,思考问题,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第三讲: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 地区结构,三次产业的划分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

20、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第三产业较为复杂,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

21、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业,公路、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 第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变化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人水 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配第一克拉克

22、定理”。,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成果的基础上,又侧重于从三次产业占国民收人比重变化的角度论证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在工业化起点,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都相应有所提高,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幅度大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第二产业所取代。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到后期阶段,此后第二产业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

23、“”型变化。,钱纳里等人在库兹涅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整个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得出了产业结构变化过 程的动态形式:第一阶段是传统社会经济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初级产业(首先是农业)和服务业支撑,速度很慢。大量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停滞在农业部门,还未发生向高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快的非农业部门(首先是工业)大规模转移。第二阶段是高速增长的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急速上升的工业制造业支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法剧烈转变,劳动力大规模从农业部门转入工业部门。新技术得到迅速采 用和不断扩散,新主导产业部门不断代替旧主导产 业部门。第三阶段,经济增长步入发达经济阶段,工 业制造业的贡献率下降,服务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4、尽管那些与耐用消费品有关的服务部门在减速,而与医疗、教育、文娱、旅游有关的服务部门则在加速发展,服务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日益增大。,中国GDP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2003年,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体制差异和市场观念等存在较大差别,东部地区广大省市,如浙江、广东、江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步早、发展凶猛、相对发达,极大带动了这些省市的经济总量和势力不断提升,拉大了与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其中,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私营、个体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以及经济势力最强的地区,成为我国整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带。上表给出了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广东三省

25、与西部12省市区在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就业及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方面的对比数据。苏、浙、粤3省个体和私营企业的户数合计581万家,相当于西部12个省市区(合计为万688.7家)的84%;个体和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合计2250.8万人,比西部12省市区(合计为1819.1万人)多出386.7万人。这种所有制结构上的差异造成经济体制灵活性不同,产生极大的效率反差,苏、浙、粤3省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为35481.7亿元,是西部12省市区(合计22954.66亿元)的1.55倍;苏、浙、粤3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705元,西部12省市区人均6217元,仅仅相当于苏、浙、粤3省人均生产总值35%的水平。,

26、思考与讨论,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结构升级?,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动趋势,我国地区经济不平衡成因是什么?,第四讲:工业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化吗?,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

27、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经济指标有四项:一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初期阶段,人均3000美元为中期,人均5000美元为后期;二是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三是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一般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结构为12.7:37.8:49.5;就业结构为15.9:36

28、.8:47.3;四是城市化率,即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工业化初期为37%以上,工业化国家则达到65%以上。,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往往是轻纺工业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到第二阶段进入重化工业化,重工业和石化化学工业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反映重化工业化过程的指标是霍夫曼比例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也有密切关系。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往往经历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两个阶段,但忽视出口替代的单纯追求进口替代大多会失败,而先实行出口替代,完成资本积累后再进行进口替代则大多会成功,其中亚洲四小龙是典型代表。从产业组织形式看,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深入,产业链、产业集群

29、等新生事物也创造出来,不断提高了工业产业的组织程度和运行效率。,根据霍夫曼比例,工业化进程包括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则不发达,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其净产值平均为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5倍。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但前者的产值仍是2.5倍于后者的净产值。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大致相当。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超过消费资料工业并继续上升。整个工业化过程,就是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后

30、者的净产值将大于前者。 随着工业品的升级,其比率是逐步下降的。,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

31、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我国提出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与传统

32、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二,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要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第三,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我国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高水平均衡陷阱”vs.“技术创新类型”,“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设没有技术进步需求,认为人地比例的上升,意味着人均剩余的减少,

33、降低了对节约劳动的技术的需求,积累不出足够的剩余来推动工业化。“技术创新类型”认为,中国在现代时期落后于西方世界,是因为科举制度不能诱导出必需的人力资本,因而从原始科学跃升到现代科学的概率大大降低。没有快速的技术进步,就不鼓励资本积累,从而资本不能深化,不能导致资本主义关系的深化。,“李约瑟之谜”: 为什么中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在历史上曾经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而在近现代中国科技和经济不再领先于世界水平? “韦伯疑问”: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没有发生在曾经孕育过资本主义胚胎的中国?中国工业化: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含义及其现实和历史意义是什么?,思考与讨论,第五讲: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业发展

34、状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公共产品,改革前后农业中的激励机制,人民公社体制(1)“大锅饭”的报酬制度。 “工分制”作为劳动的计量和分配依据,忽略了实际劳动态度和工作质量,多劳不能多得,偷懒也不会受到惩罚。(2)社员没有“退出权”。在人民公社缺乏激励的机制下,社员又没有退出的自由,很可能会选择不努力工作这种消极的抵制方式。,包干到户基本做法是按人口或按人口和劳动力比例将土地发包给农户经营,农户按承包合同完成国家税收、农产品统派购或合同订购任务,并向生产队上缴一定数量的提留,用作公积金和公益金等,余下的产品全部归农民所有和支配。,农业产值提高的源泉,不同价格形成机制在农产品出售总额中的比重,农业

35、比重下降的原因,第一是由于农业生产率提高,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提高。第二是由于农产品具有收入的需求弹性小的特点。第三是由于农业比较优势的下降,农业比重下降和非农比重上升,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比较劳动生产率(1978年不变价格),各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潜力,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对全国经济发展,对整个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三农问题”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 农民增收入的压力 户籍制度,农村公共产品则是广泛分布於农

36、村地区的、能同时被多人共同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理论上讲,在农村地域范围内,应该依靠政府力量供给的公共产品主要有: 1. 公共工程:大中型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主要指政府办的对农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如根治河流、治涝、引水、灌溉等大型水利工程,兴建大中型水利枢纽,大规模植树造林,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重点基础设施及商品粮基地建设等专案;农村环境保护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治理环境污染等。 2. 公共教育:农村范围内的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各部门所属各类学校的基建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支出;农村扫盲工作等。 3. 社会保障:主要用於抚恤和社会救济福利事业,对农村五保户、贫困户的生活救济和生产

37、自救扶持,农村福利机构的建立和福利设施的建设,以及自然灾害救济等。 4. 医疗保障:环境治理、健康宣传等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传染病控制等基本临床医疗服务支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网路的建设等。 5. 行政机构管理费和事业单位事业费:指农村基层政府正常运作,实现宏观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管理费,以及农村农林水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如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畜牧兽医、水利部门所需经费。 6. 社会秩序和法律的维护:法律和秩序是保障社会正常、健康发展和运行的基础,农村社会也不例外,因此,公检法等部门所需经费应由公共财政负担。,你是否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推

38、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思考与讨论,第六讲:国际贸易,传统理论新贸易理论我国对外贸易,传统贸易理论包括:(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各国相同产业生产成本存在差异,贸易可使各国按生产成本最低原则安排生产,从而使各国获利。 (2)大卫 李嘉图的相对成本学说: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不是绝对成本的低廉而是相对成本的低廉,每一个国家不管处于何种发展水平,均可生产本国相对成本低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3)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将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由劳动成本差别推广为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相对差别,认为各国生产要素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即资源禀赋状况)是决定国际贸易产生和流向的根本原因。,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

39、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一种要素(劳动要素); 2、国家之家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3、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4、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40、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5、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6、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以迪克希特、斯蒂诺尼茨、克鲁格曼、赫尔普曼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的分析方法,使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多样化、产品差异性等概念和思想,研究20c50s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现象,创立了新贸易理论,即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是理解产业内贸兴起的钥匙,外贸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变动,外贸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变动,进出口结构特征,首先,中国的出口结构特征之一,是制成品比重较高。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

41、伴,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按海关统计的出口产品结构,外贸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的第一个范围是扩大地方、部门和企业的外贸经营权。 外贸体制改革的第二个范围是外贸计划体制的改革。 外贸体制改革的第三个范围是外贸财务体制改革。,“两缺口模型”,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如果国民收入中总储蓄与总投资在某一时期出现差异,例如,总投资需求大于总储蓄水平,因而产生一个储蓄缺口,即国内资本需求量大于国内资本供应量。为了满足国内投资的需求,最终需要由出口大于进口的外汇缺口(即由于出口大于进口而赚取的外汇)来弥补国内资本的不足。然而,出口大于进口的缺口也并不一定存在,特别是当国内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时,

42、就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求平衡这两个缺口。这些调整包括减少投资、增加储蓄和扩大出口等办法。此外,借用国外资金也是其中一种平衡缺口的有效办法。,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更高的技术,按照通行的计算方法,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它不仅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同时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外贸依存度增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外贸易摩擦加剧,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影响国内产业发展,恶化贸易条件,外贸依存度,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贸易为什么没有遵循比较优势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是

43、否偏高?判断依据是什么?,思考与讨论,第七讲:人口与就业,我国人口状况劳动力配置与就业,总和生育率随人均收入提高而下降,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胡焕庸人口分界线(瑷晖腾冲),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错在何处?,马尔萨斯预言,由于土地有限性和农业对于土地的依赖,食品供给充其量只能以固定的绝对数量增长,而人类繁衍后代的天性,则会导致人口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基数上增长。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错误在于:首先,马尔萨斯忽略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并把这个规律推及到长期的人类发展中。其次,马尔萨斯错误地把人口问题看成是静止的,并从孤立的角度分析人口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全国人口教育程度构成,传统体制下两种特殊的劳动供给

44、曲线,我国转型期劳动供给曲线的三种类型,2,4,6,8,10,12,14,16,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2004,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失业率的变动趋势,奥肯定律: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经济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当经济增长率低于2.25%时,经济增长率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半个百分点。失业率与其带来的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比率是1:2.5,即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例如:200

45、4年GDP增长9.5% ,当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2003年(4.3%) 基本持平。按照奥肯定律,当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应约为0.8%,中国经济运行没有遵循奥肯经验法则所揭示的一般规律。90年代以来,经济的高增长始终是在就业压力很大的背景下实现的。,这仅仅是问题的冰山一角,因为真实失业率远比公开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例如,2000年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而当年进行的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取得相关数据为8.27%;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1996年以来对福州、上海、沈阳、西安和武汉五城市连续的调查资料显示失业率一直在8%以上,2002年甚至超过14% ,教育部公布07年

46、底大学生未签约率高达20%,以GY表示GDP的增长率,以GL表示就业的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可以GDP的就业弹性来表示,即:就业弹性E= GL / GY,就业弹性的移动平均趋势,GDP(增长率)对就业(增长率)的相关性,19792004年经济增长率与就业人数的相关系数:0.8663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相关系数:0.1463,含义:(1)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总量的基本条件(2) 违背奥肯定律:高经济增长率与低就业增长率并存(3)在就业弹性下降的时期,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对于扩大就业意义尤为重要,不同时期GDP对就业人数的回归结果,我国的宏观生产函数模型及稳定性检验,Y=A+log(K)+l

47、og(L),Chow检验结果,定义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的两种方法:一是用某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与1之差来测定该产业的偏离度,在此将其定义为偏离度;二是用某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来测定该产业的偏离度,在此将其定义为偏离度。无论哪种测定方法,只要偏离度越高,表明结构越失衡;偏离度越低,或趋向于0,则是结构趋向均衡的表现。一般来说,偏离度越高,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动力越强。大凡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动都经历了一个偏离度由高到低、不断趋向于0的过程。,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劳动供给有何特征在中国经济高增长下,为何就业压力巨大?,思考与讨论,第八讲:财政体制

48、与财政政策,财政体制与政府事权 财政政策工具,中国目前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资和中央国家机关盍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初稿宏观调控所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 分设国家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中央税和共享税由国家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地方税由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