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旅游景区的区位定位,旅游景区的区位主要是指景区在区域大环境背景下所处的位置与地位,属于宏观空间环境范畴。其理论基础来自于地理学中的区位论,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的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其中着重于经济地理位置的研究。,1、中心地学说创始人为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稍后廖什(德国)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中心地学说将旅游景区向旅游者生产、销售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称为中心吸引物,而旅游景区则构成是吸引旅游者前往的中心地,从中心地到其影响范围最远的客源地则构成了不同圈层的市场腹地。,2、距离衰减法则距离衰减法则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认为地理现象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但这种
2、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反向的运动,即距离越大,引力越小。景区也表现了这样的一种相同倾向。,3、集聚规模经济集聚就是将各种设备、资金、技术等通过联合利用,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布局模式,它要求将相应协调的资源进行地域上的集中布局。旅游景区的集聚布局,也就是要求能在这样的一个区位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或将有的设施、服务、技术等集合成一体,组成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增强整体旅游吸引力,从而形成集聚规模效应。,4、ReBAM、CRBD和TBDReBAM(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即“环城游憩带”,是指产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
3、、场所和公共空间,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CRBD(Central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即“中央游憩商务区”,是指以游憩中心地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门槛人口和吸引范围的游客活动中心。,旅游景区是处于区域大背景环境下的相对微观位置,在区位的定位上不仅受本景区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大环境下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具体包括:,1、资源基础景区的旅游资源的品位、丰度、集聚度是构成景区吸引力的首要条件,旅游资源等级的高低则影响着吸引力的大小,鉴于此,进行景区的定位时,须认真分析评价本区的资源后再进行定位。,2、经济特征经济特征包括收入、
4、消费习性、区域经济状况以及企业关系。收入和消费习性是针对于潜在游客而言的,没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就不可能形成现实的出游行为。区域经济状况往往影响土地、劳力、资金的可获得性及成本。企业关系涉及到同行业的竞争及其他行业的竞争,前者主要争夺客源,后者则争夺资源。定位。,3、交通条件景区的可进入性是衡量交通条件的基本标准。我们通常说某景区可进入性强,就是指景区与外界联系的交通条件良好,而交通条件的优劣,则直接决定能否为游客提供方便、安全、快捷的进入或离开的服务。景区的交通联系可以从航空、铁路、公路和水上交通四个大的方面去考察。,4、市场范围包括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地域空间上的,通常可以景区为中心,
5、划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的同心圆的范围;第二个层面是指市场细分上的,有的景区是针对于大众的,而有的景区则只能是针对于特定的消费群体。,5、城镇依托关系城镇依托关系涵盖有上述四种因素,但又是一个独立的影响要素。景区与城镇的依托关系主要是指两者之间的距离和依托城镇的重要性,距离越近,对景区的发展也就更为有利;而依托城镇的大小则直接影响着景区发展的前期启动及后期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内,对景区与依托的城镇的距离有一个大致的限定,一般是以依托城镇为中心,以15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首先考虑景区的开发。,景区的区位定位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会导致相应的定位变更。,1、时间位序下的区位定位(1)近期规划
6、时的区位定位。要从方便、实用角度出发,选择在交通枢纽或交通线附近,地形不太复杂,施工条件较为优越,能够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游客的进出和服务提供方便的区位。(2)中期规划时的区位定位。主要是在近期规划的基础上的规模扩张,巩固维护原有的设施基础上开辟出新的区位场所。并要特别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必须对区位内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勘查、具体测量,采取谨慎的开发态度。(3)远期规划时的区位定位。主要是在前两期的基础上进行巩固与深化。,2、空间位序下的区位定位(1)跨区域级的区位定位。指的是国家间或洲际间共有的旅游资源区域,对于这一区位定位,应该在加强相互联系的前提下,实行共同开发,从有利于国家间或洲际间游客的相互往来出发,大力推动边界旅游的发展。(2)国家级的区位定位。主要是针对于国内各省市的客源市场,但同时也还要有针对国际客源市场定位的要求。(3)区域级的区位定位。区域级在一个国家内,多数为跨省市的区域。这类区域的区位定位,在区内首先要求要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在巩固区内市场的同时,着力向外拓展。(4)地区级的区位定位。地区级可以是一个省,也可以是一个县或更小单元的地区。这一级别的区位随着尺度大小应该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