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1文言文复习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左传,战国策,史记,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春秋,左传 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_,_;_,_。_,_,_。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92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 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 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返主页,返本章,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不知;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以乱易整,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乃入见,问,何以战余船以次俱进秦亦不以城予赵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作师说以贻之夫
2、夷以近,则游者众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木欣欣以向荣,以,用、拿,凭借、依据,按照,把,因为、由于,来、用来,递进关系,承接关系,修饰关系,P6-(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故燕王欲结于君得复见将军于此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能容于远近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于,在,向,到,跟、和,对于,比,被,被,P19-(2),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属皆且为所虏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如果,你,像,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者出,未辞也 归去来兮辞大礼不辞小让,一种文体,告辞、辞别,推辞,计较,P6-(5),之,作师说以贻之均之二策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顷之师道之不传也
3、,久矣夫晋,何厌之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这,的 /,凑足音节,取独,宾前标志,v.到,我,P19-(1),因,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因击沛公于座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趁机,通过,凭借、依靠,于是,v.承袭,P7-(5),今行而无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言必信,行必果烟涛微茫信难求低眉信手续续弹,信,信物,可靠的,媒人、使者,相信,信任,守信用,确实、实在,随意,P19-(6),诚,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诚能得樊将军首臣诚恐见欺
4、于王而夫赵,诚意,确实、的确,果真、如果,确实、的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公为都御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不足为外人道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替 / 做,担任、作为,是,被,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语气,因为、为了,向、和、跟,P7-(4),相如顾召赵御史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顾,回头看(环视),看,顾念、顾惜,看望、拜访,轻微转折、只是,顾虑、考虑,难道,P6-(9),我见相如,必辱之项伯即入见沛公曹刽请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汝真女子之见欲予秦,秦城
5、恐不可得,徒见欺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图穷而匕首见,见,看见、看到,会见,拜见、谒见,召见、接见,见识、见解,被,我,看见的东西,显现,P6-(6),词性活用,晋军函陵越国以鄙远共其乏困既东封郑邻之厚,君之薄也,特殊句式,无礼于晋有益于君何厌之有,词性活用,樊於期乃前曰,特殊句式,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词性活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皆白衣冠以送之又前而为歌曰发尽上指冠,通假字,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家来贵门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及花之既谢,谢,推
6、辞、谢绝,道歉、谢罪,道歉、谢罪,辞去、辞别,感谢,告诉、劝告,问,凋谢,P6-(13),词性活用.总结,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籍吏民,封府库于是项伯复夜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秦地可尽王也吾得兄事之项伯杀人,臣活之,通假字.总结,秦王必说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秦王还柱而走卒起不意,古今异义.总结,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而伤长者之意左右乃曰:“王负剑”,固定句式.总结,何如为之奈何,特殊句式.总结,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燕王拜送于庭使毕使于
7、前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通假字.总结,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特殊句式.总结,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具告以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得复见将军于此亚父者,范增也。,特殊句式.总结,若属皆且为所虏客何为者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大王来何操白璧一双/玉斗一双沛公安在吾属今为之虏矣,古今异义.总结,约为婚姻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必修2 第三单元 (记游古文),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6.群贤毕至, 。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 ,映带左右。是日也, , 。
8、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少长咸集,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不知老之将至,齐彭殇为妄作,17. ,水光接天。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1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必修二 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考
9、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兰亭集序 (1)悟言一室之内 通 , 赤壁赋 (2)举酒属客 通 , (3)冯虚御风 通 , 游褒禅山记 (4)长乐王回深父 通 ,,“晤” 面对面,“嘱” 劝人饮酒,“凭” 乘,“甫” 古代男子名字后加的美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 (2)足以极视听之娱: (3)信可乐也: (4)向之所欣: 赤壁赋 (5)凌万顷之茫然: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7)山川相缪: (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旁边,乐趣,实在,以前,过去,越过,驾,缭、盘绕,享有,(9)苟非吾之所有: (10)纵
10、一苇之所如: (11)知不可乎骤得: (12)而卒莫消长也: (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游褒禅山记 (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15)其文漫灭: (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7)有碑仆道: (18)夫夷以近:,如果,任,屡次,到底,“曾”和“不”连用译为“连都”,称、叫,模糊、磨灭,持、拿,倒,平坦,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是日也古义:今义:判断词。(2)有感于斯文古义:今义:常指“文化”“文人”。赤壁赋(3)七月既望古义:今义:希望,远望。,. .,.,代词,这。,代词,这次集会的诗文。,农历每月十五。,(4)冯虚御风古义:今义:空虚,虚假。 (5)纵一苇之所
11、如古义:今义:表列举,如同、适合。 (6)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容颜漂亮的女子。,名词,太空。,动词,往。,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游褒禅山记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今义:数字。 (8)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表分数,十分之一。,不平常。,动词+介词,“至”意为“到达”;“于”,,介词,引出后面的处所。,. .,. .,. .,4.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兰亭集序(1)引(2)一,引以为流觞曲水: 将军夜引弓:,一觞一咏:
12、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做一样,引导,拉,数量词,一些,数词,一,.,.,.,.,.,.,(3)临(4)致,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居高临下: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动词,面对、迎,动词,面对,引申为阅读,动词,从高处往低处看,副词,将要,情趣,达到,招致,4.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赤壁赋 (5)危(6)属游褒禅山记,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言耸听:,举酒属客: 序属三秋:,动词,观察,名词,景观,景象,端正,吓人,劝酒,属于、为,古人之观于
13、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7)观,(8)道(9)文(10)名,有碑仆道: 何可胜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独其为文犹可识: 皆披发文身:,有仙则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词,道路,动词,说,名词,规律,名词,文字,动词,刻花纹或文字,动词,出名,动词,命名,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 (2)少长咸集: (3)映带左右: (4)一觞一咏:,形容词用作名词,贤才。,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名词用作动词,围绕。,名词用作动词,饮酒。,(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赤壁赋 (7)歌窈窕之
14、章: (8)西望夏口,东望武昌:(9)下江陵: (10)顺流而东也: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都作动词用,,“一”,把看做一样;“齐”,把看做相等。,名词用作动词,歌咏。,均为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名词用作动词,攻占。,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12)侣鱼虾而友麋鹿:(1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6)火尚足以明也:(17)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形容词用作动
15、词,照明。,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1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当其欣于所遇: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于,介词,对,介词,在,介词,被,介词,从,介词,引出处所,(2)其,独其为文犹可识: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它(石碑),代词,自己,代词,那、那些,代词,他们,副词,难道,助
16、词,无义,9.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句式)固一世之雄也 而又何羡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客有吹洞箫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 渺渺兮予怀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然力足以至焉有志者,不随以止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定语后置句: (5)被动句: (6)主谓倒装句: (7)省略句:,四、重要语句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兰亭集序 10.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解析
17、 “相与”“诸”“因”为关键词。答案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1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解析 “一契”“临”“喻”为关键词。答案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未曾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赤壁赋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解析 关键在后半句的翻译,除把“曾”译出外,一定要译出“以一瞬”的意思。 答案 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
18、),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解析 前半句为判断句,后半句中的“适”是关键词。答案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游褒禅山记1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解析 瑰怪:珍贵奇特。非常之观:不平凡的景象。答案 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是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 1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解析 所以:的缘故,判断句。慎取:谨慎地采取答案 这就是今天研究学问(或“治学”)的人不可不 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择的缘故了。,1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
19、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等到已经出洞,就有人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出洞因而不能够尽情享受那游玩的乐趣。 17、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也,其孰能讥之乎?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是后悔的,尽了我的努力而不能到达的人,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能够讥笑他吗? 18、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为感叹那古代书籍的不流传,后代的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不能说清楚的情况,哪里说得完呢!,(必修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20、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9.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0.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吞二周而亡诸侯,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金就砺则利
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然秦以区区之地, , ,百有 余年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21.是故 , , ,师之所存也。,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如是而已。 (师说),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寡
22、人之于国也 (1)直不百步耳 通: ,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 (4)涂有饿莩 通: ,,必修三教材篇目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 师说,“只”,“毋” 不要,“斑” 头发花,“途” 道路,只是、不过,(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 通: , 劝学 (7)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 (8)君子生非异也 通: , 过秦论 (9)合从缔交 通: , (10)倔起阡陌之中 通: , (11)赢粮而景从 通: ,,“又” 再,“曝” 晒,“智” 智慧,“性” 资质、禀赋,“纵” 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崛” 兴起,“
23、影” 影子,师说 (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 (13)或师焉,或不焉 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 (2)不违农时: (3)数罟不入洿池: (4)涂有饿莩: (5)非我也,岁也: (6)谨庠序之教: (7)申之以孝悌之义:,“授” 传授,教授,“否” 不,没有,荒年,谷物收成不好,耽误,细密的网;池塘,饿死的人,年成,尊敬父母,敬爱兄长,学校,. .,. .,. .,. .,.,. .,劝学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金就砺则利: (10)不积跬步:过秦论 (1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12)氓隶之人: (13)然秦以区区之地:,
24、验、检查;省察,磨刀石,古代半步。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下层人民,狭小,. .,.,. .,. .,.,. .,师说 (14)句读之不知: (15)君子不齿:,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即断句,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今义:形影孤单之人。(2)河内凶古义:今义:泛指河流。(3)弃甲曳兵而走古义:今义:一般行走。,古代君主的自称。,黄河。,逃跑。,.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今义:保养身体。 劝学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知识、学
25、识渊博。 (6)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供养活着的人。,广泛地学习。,爪子和牙齿。比喻得力的助手。,. .,. .,.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双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过秦论 (9)以致天下之士古义: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寄身、托身、容身。,文中指蟹腿。,用来招纳。,. .,.,. .,(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山东省。 (1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古义:今义:泛指河流。 (12)
26、国家无事古义: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黄河。,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 .,.,. .,(13)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15)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表目的和结果的连词。,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小的方面学习。,动词“从”和连词“而”,“从”译为“跟从”。,. .,. .,. .,4.解释下列多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 士皆瞋目,发尽上
27、指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发,打开、开启,征发、征调,开放,出发,兴起、崛起,头发,启发,.,.,.,.,.,.,.,(2)加,邻国之民不加少: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更、更加,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施予、给予,增加,益处、好处,施用、施加,胜过,.,.,.,.,.,.,.,劝学,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28、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佛印绝类弥勒:,(3)绝,挣断、断绝,横渡,隔绝,绝交,停止、中断,奇异、独特,极、非常,.,.,.,.,.,.,.,(4)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愿大王少假借之: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 余人俱: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借助,假装,借给,宽容,临时的、代理的,假期,假如,.,.,.,.,.,.,.,过秦论,有碑仆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不足为外人
29、道也:,道路,取道,行程,道理,方法、策略,法令、制度,说、谈论,(5)道,.,.,.,.,.,.,.,师说(6)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舍相如广成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递、传送,传授、教授,流传,驿站、客舍,古代解释经书的文字,.,.,.,.,.,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寡人之于国也(1)养生丧死无憾:(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谨庠序之教:(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7)填然鼓之:,读“”,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名词作动词
30、,种植。,名词作动词,穿。,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办好。,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名词作动词,击鼓。,.,.,.,.,.,.,.,劝学 (8)故木受绳则直: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过秦论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名词作动词,游水。,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数词作动词,专一。,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1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15)天下云
31、集响应:(16)履至尊而制六合: (17)序八州而朝同列:(18)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名词作动词,登上。,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19)吞二周而亡诸侯: (20)却匈奴七百余里: (2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2)会盟而谋弱秦: (2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4)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5)以愚黔首: (26)赢粮而景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削弱,使变弱。,名词作状语,向北。,
32、名词作动词,做帝王。,使动,使愚昧。,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师说 (27)择善而从之: (28)而耻学于师: (29)小学而大遗: (30)孔子师郯子:,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方面。,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申之以孝悌之义:,.,.,.,.,衬字,无实在意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代词,百姓,(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
33、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蟹六跪而二螯:,却,表转折关系,而且,表递进关系,地,表修饰关系,如果,表假设关系,就,表承接关系,不译,表并列关系,(3)其(4)则,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吾未见其明也: 其可怪也欤:,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那些,指示代词,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他们的,人称代词,多么,真是,表感叹的语气副词,表承接关系,就,连词,表承接关系,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5)以,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五十步笑百步: 申之以孝悌之义:
3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为轮,其曲中规: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介词,用,按时,凭借,把,用,来,因为,把,表目的,来,7.重点虚词系列练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寡人之于国也:(4)则移其民于河东:(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6)燕王欲结于君:(7)业精于勤,荒于嬉:(8)归璧于赵:,从;比,均为介词,对,对于,介词,对于,介词,到,介词,被;向,均为介词,同、和,介词,由于,均为介词,到,介词,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给予归类(1
3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不拘于时,学于余(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 以为轮,(11)委命下吏 (12)耻学于师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定语后置句: (4)宾语前置句: (5)被动句: (6)省略句:,四、重要语句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解析 “何异于”的译法,译为“跟(与)有什么不同呢?”答案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
36、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 关键词“谨”“庠序”“申”“孝悌”要译出。答案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劝学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 关键词“于”,第一个“于蓝”表示“取”的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答案 靛青,是从蓼蓝中取得的,但比蓼蓝的颜色更深。,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 关键词“金”“就”“博学”“知”要译出,“日”活用为状语也要译出。答案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
37、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不会有过失了。,过秦论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解析 “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答案 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解析 “怨”是“仇恨”。两个分句对称翻译即可。答案 胡人(再也)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1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解析 “陈”译为“执着、拿着”。“兵”译为“兵器”。“谁何”译为“盘问行人”。答案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之地,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过往行人。,师说 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解析 “非者”,否定判断句。答案 那些童子的老师,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1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解析 “不齿”指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第一个“其”指“君子”;第二个“其”代词,“这”,指“智乃反不能及”。“乃”译为“竟然、反而”。答案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君子)的见识竟然赶不上这些人,这真是令人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