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二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析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揭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揭示工资的本质阐明资本积累的必然性、社会后果及历史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工资的本质;资本积聚、资本集中及其相互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章内容:,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第三节 再生产中的资本积累,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可以作为资本为资本家带来利润,也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流通的媒介。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资本的基本
2、特征,(一)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态,货币 资本,?,(二)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 货币的区别,(二)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通过比较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加以说明: 商品流通公式:WGW 资本流通公式:GWG,(二)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1、共同点:(1)都包括两个阶段,都是买和卖两个 过程的统一;(2)每个阶段都是 W 与 G 的交换;(3)都有买者、卖者和既买又卖者 三个当事人。,(二)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2、区别点:(1)形式上的区别 商品流通公式:WGW 先买后卖 资本流通公式:GWG 先卖后买(2)本质上的区别,为买而卖,目的
3、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卖而买,目的是取得更多的货币,实现价值增值G= G+G(增值额),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以满足一定的需要为限,对价值增殖追求无限,使用价值,价值,运动目的,运动 内容,运动限度,运动主体,(二)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三)资本的本质,资本是在无休止的运动中不断增值的价值。,(四)GWG 是资本的总公式 明确表示出资本运动的目的和动机 是价值增殖 反映了资本最本质的特征,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 G W G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相矛盾,即: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相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分析剩余价值是否在流通中产生。,二、资本总
4、公式的矛盾,2、流通过程能否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结论: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3、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流通领域是商品所有者发生经济关系的场所。 货币流通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结论:剩余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流通领域。,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提出问题的条件: 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4、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一)劳动力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健康的人体中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历史的产物 (三)劳
5、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除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三、劳动力成为商品,(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养活劳动者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四)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其特殊性:它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创造出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四、工资,(一)工资的本质 1、劳动不是商品(反证法证明) 如果劳动是商
6、品:(1)必须在市场上独立存在;(2)其价值用劳动时间计量无意义,同义语反复;(3)按等价交换原则交换,资本家不可能获得剩余价值。,四、工资,(一)工资的本质 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是由市场经济中工人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本身引起的。,(二)工资的基本形式,1、计时工资: 指按工人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劳动价格” = 劳动力平均日价值(日工资)/ 日工作时间,(二)工资的基本形式,2、计件工资: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作业量支付的工资。3、二者关系: 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3、工资水平,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得到的货币工资。
7、实际工资: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二者关系: 在物价等不变的条件下,二者的变动是一致的。但由于受物价等变动的影响,二者的变化往往是不一致的。只有实际工资才能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的状况。,4、工资水平的变动趋势,总的来说,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也呈曲折上升趋势。原因是: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种类在扩大;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斗争的结果。,5、相对工资:,含义:指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剩余价值相比较的相对量。,6、工资的国民差异,各国自然条件、历史条件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的状态不同,工资水平存在差别。,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8、殖过程,(一)劳动过程,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劳动服从于资本家的意志。 劳动的成果归资本家占有。,1、劳动过程具有一般性,(二)价值增殖过程,1、一切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殖过程无非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等价这一点。,3、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4、剩余价值,5、雇佣工人的劳动和劳动时间 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在这部分时
9、间内支出的劳动是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工作日中超过必要劳动时间 以外的那部分劳动时间。 在这部分时间内支出的劳动是剩余劳动。,(三)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说明劳动力的买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它解决了资本总公式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既在流通中进行,又不在流通中产生。它以流通为媒介,以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为条件;它不在流通中产生,因为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划分依据,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这部分资本只是
10、改变了资本的物质存在形式,并未改变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这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3、可变资本,4、资本的本质,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在表面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和货币,本质上是在运动中不断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5、划分意义,这一划分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是可变资本。 这一划分对于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一划分对于分析资本有机构成和平均 利润理论等,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剩余价值率,(1)定义: 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11、它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2)公式:,m= m/v 剩余价值率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7、剩余价值量,(1)公式: M = m V = m/v V,增加可变资本的数量; 提高剩余价值率。,m的高低; 预付可变资本的数量或雇佣工人的数量。,(2)决定因素:,(3)增加剩余价值量有两条途径:,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1、绝对剩余价值的含义 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工作日的界限,生理界限 社会道德界限24小时工作日必要劳动时间,工作日的实际长度主要取决于劳资双方的力
12、量对比。,(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相对剩余价值的含义: 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过程,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降低劳动力价值 降低工人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为此,一方面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要降低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提高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3、超额剩余价值,(1)定义: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3)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13、,超额剩余价值 = 商品社会价值 - 商品个别价值,(2)公式:,个别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各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4、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 价值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二者都是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二者的源泉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2)区别:,前者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后者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前者归个别资本家占有,后者归所有资本家占有;前者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后者是所有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
14、值的结果。,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因为不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也就无从产生。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初期加强剥削的主要方式。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对剩余价值日益成为加强剥削的主要方式。 两种剩余价值生产是互相补充的,都是加强剩余价值剥削的方法。,第三节 再生产中的资本积累,基本内容: 生产和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聚与集中 技术进步条件下的资本积累和就业 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1、再生产的定义,社会再生产是指连续不断、周而复始、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15、。,一、生产和再生产,2、再生产的内容,任何社会再生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3、再生产的类型,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 简单再生产:是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是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二者关系: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扩大再生产,则是简单再生产的发展。,4、扩大再生产的类型,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方式可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或效能,提高
16、劳动生产率,在原有空间或场所扩大生产规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则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 联系:外延中有内涵,内涵中有外延,所以,二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二、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理解两个定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而是将其中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2、资本积累的定义,资本积累是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
17、则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3、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竞争是迫使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4、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在剩余价值量已定的情况下,资本积累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分割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这一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累规模则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三、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聚与集中,1、资本的构成,(1)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资本价值构
18、成是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2)资本的价值构成,(3)二者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这种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通常用C:V表示。,(4)资本的有机构成,2、个别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2)资本集中是指许多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少数大资本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强有力的杠杆。资本集中对加快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 区别和联系,(1)区别资本积聚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会增大社会
19、资本总额;而资本集中则是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因而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1)区别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的限制,因此,它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而资本集中的进展,则不存在这种限制。所以,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 区别和联系,(2)联系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 区别和联系,四、技术进步条件下的资本 积累和就业,1、失业人口的形成,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必然相对、有时甚至绝对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劳动力的供给却在增加,因而造成失业人口。,2、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一是加速资本积累,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办法,来增加就业岗位。二是进行产品创新或部门创新,拓宽就业渠道。,五、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积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逐步向更高级的社会形式过渡准备好了物质条件,最终将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等发生深刻变化。 总之,从长期的趋势看,资本积累将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