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历史随堂讲义第二部分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第5讲新中国现代化的曲折探索(19491976年),栏目链接,N 南 粤考 情,栏目链接,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新中国成立;新政协会议与共同纲领;全国第一届人大与1954年宪法;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中苏建交与结盟;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国民经济恢复(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勤俭节约;布拉吉;列宁装;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发展迅速,论十大关系;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工农教育、扫盲、院校调整;“双百”方针提出,栏目链接,Z 专
2、题 串 线,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续上表),栏目链接,栏目链接,1多元史观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Z 专题 点 拨,(1)革命史观: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2)近(现)代化史观: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3)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进一步推动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4)全球史观:继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最重大事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5)社会史观:带来婚葬习俗的改革,促进思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
3、的转变。【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问题: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本题引入史学研究考查多角
4、度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从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解读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从民主革命、现代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作答。,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思想文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栏目链接,2近代以来国际格
5、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Z 专题 串 线,(1)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在外交上处于被动的屈辱地位。(2)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3)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了正常的友好关系。(4)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例题】(2014浙江文综)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问题: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7、栏目链接,论述: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本题以中法关系切入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和新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信息“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材料二信息“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
8、世界格局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作答。,Z 专题 串 线,栏目链接,3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Z 专题 串 线,(1)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变更生产关系)(2)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变更生产关系)(3)人民公社化运动:把高级合作社形式提升为更大规模的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积极性。(调整生产关系),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调动农民积极性,
9、解放农村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例题】(2014北京文综)“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C项正确。,C,栏目链接,4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与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主要相似之处和存在的共同问题,Z 专题 串 线,(1)主要相似之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时进行;制订五年计划;重工业发展迅速
10、,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发展滞后。(2)共同问题:片面强调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以忽视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例题】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要从国内面临的任务和国际环境分析,其影响要注意从积极与消极、现实与长远角度分析。,选择原因:缺乏经验,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国内面临形势的需要(经济基础尤其是工业基础弱;增强国力、巩固国防);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急需发展国民经济;“一边倒”政策的影响。,栏目链接,Z 专题
11、串 线,影响:使我国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长期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轻工业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后来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部门缺乏活力,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栏目链接,520世纪5070年代中共各领域的“左”倾错误的表现,Z 专题 串 线,(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81
12、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3)外交上: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以意识形态为主,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评,破坏了“双百”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学、文艺的发展。(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教育的正常发展,出现了废除高考制度和招收“工农兵学员”的严重错误。,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例题】下面的材料反映出1958年的中国()A毛泽东决定在全国开展大跃进运动B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键C钢产量超过英国成为全党共识D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明显的“
13、左”倾错误,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毛泽东认为应该在两年内赶超英国,这显然是在经济建设上犯了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严重脱离中国国情,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要信息不符;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键是立足国情,B项错误;材料只显示毛泽东的指示,没有反映全党共识,C项错误。,D,栏目链接,6近现代中国工业化进程,Z 专题 串 线,(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2)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清末新政奖励实业,民族工业初步发展。(3)民国以来,民族工业曲折
14、发展,轻工业发展相对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4)“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改变了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和基础初步奠定。,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5)“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工业化受挫。(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业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过程中,乡镇企业、国有(国营)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发展。(7)党的十六大后,我国开始走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例题】(2014重庆文综)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
15、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B项正确。,B,栏目链接,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Z 专题 串 线,(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初步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构建完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政治制度构建完成。人民代表大会
16、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严重破坏:“文革”期间政治制度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发展完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政治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法治化的新时期。,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作用。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
17、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通过普选来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民主协商、科学决策。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d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维护和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保证。(3)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点:a.民主集中制原则。b.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统一管理国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点:a.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共的领导,是参政党。b.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基础。c.各民
18、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d.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点:a.在国家统一领导下。b.核心内容是自治权。c.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例题】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线。有人说:织“围脖”燃起了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草根网民聚合而成的强大力量得以体现。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B强调人们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积极性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与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D没有看到现象的实质在
19、于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微博热议政治的现象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选项中A“唯一路径”错误,B“只有”错误,C“直接推动”错误。,D,栏目链接,8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异同,Z 专题 串 线,经济基础,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工具,行使权力主体,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
20、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续上表),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例题】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对以上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认识不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多党制C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D基层民主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制度,栏目链接,Z 专题 串 线,本题为否定选择题,考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选项B中的“多党制”,表述明显错误。,B,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