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华,浮躁中国的沉稳作家,作者简介,余华1960年生于浙江杭州, 曾当过牙医,后弃医从文,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苏童、格非、孙甘露等的创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评论界称之为“先锋文学”。 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李光头和宋钢的兄弟情。,兄弟故事简介,讲述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从“文革”至今的跌宕人生。 1.兄弟(上)讲的是“文革”中的故事,通过两兄弟的家庭在劫难中的崩溃,缩写了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展示了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灾难性景象,也
2、凸显了人性之爱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 2.兄弟(下)通过两兄弟的“裂变”展示了伦理颠覆、浮躁纵欲的现代生活。两兄弟的命运与两个时代一样天翻地覆,他们最终走向了命运的两端,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小说创作背景 非理性背景下的暴力叙述,早在先锋时期,余华就沉醉于暴力和死亡的叙述, “暴力”是余华先锋小说永恒的主题。 正如余华所言,“文革”时期是一个理性和秩序缺失的非理性的混乱时代,理性社会里的荒诞悖论,在这个非理性时代里,大张旗鼓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理性在与非理性的对抗中节节败退,非理性的暴力、杀戮、血腥粉墨登场,人与人之间如动物般相互残杀,人性的丑陋被放大到了极致。 余华的精致的细节描写,还原了暴
3、力带来的一切残忍景象。正是“文革”年代暴力景象的记忆,使余华在有意无意间很自然地开始了暴力言说,也使他能够轻松地驾驭暴力这个震撼人心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文革”动乱时期青少年的人性扭曲。,作品的叙事艺术 以丰富鲜活的手法、悲喜庄谐多元的风格叙述出丰富鲜活的故事,既带来了意义丰厚的可能,也潜藏着某种程度上意义拆解的可能,这就是兄弟“文革”叙事的症候。 类似的文字还在第十二节出现两节,这种集夸饰、渲染、铺张、重复、反讽等多种表现手法于一体的叙述最终达到了将表现对象漫画化的效果,我们称这种叙事为戏谑化叙事。经过这种叙事,“文革”的滑稽可笑、荒唐无理、荒谬绝伦得到了凸显,而它的严肃性、正义性、合理性自然
4、就遭到了否定。毫无疑问,这是作者进行戏谑化叙事的意旨所在,也是戏谑化叙事本身的意义所在。然而,当我们咀嚼这种一再出现的戏谑化叙事时,它的效果的另一面也慢慢地浮出了水面。,给我们的启示,兄弟使我们对文革的残暴恢复了一定记忆,但余华的残暴是停在表面的,没深一步的开掘,这样的震撼对认识文革的本质带不来任何帮助,我们还清楚第知道,即使没有文革背景,没有原因、理由,作家余华还是会乐此不疲层出不穷地给我们提供打人杀人的残酷场面。这方面我们已经领教太多。,生 命 之 歌 活 着,故事简介,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
5、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小说的特色,一 :从人物失语到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二.突显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三.细节处打动人心,四.彰显主题 福贵回忆式的叙述充满了温情,余华在作品中对福贵的措辞选取的是最简洁、最朴实的。“在活着中,余华摒除了一切知识分子的叙事语调,摒除了一切过度抽象的隐喻性话语,也摒除了一切鲜明的价值判断式的表达,而将话语基调严格地建立在
6、福贵的农民式生存背景上。”故事中接连不断的苦难和死亡在福贵平静的叙述中显得波澜不惊。但这样的叙述却使得故事本身的情感冲击力获得了空前的加强,把苦难和温情的主题向读者展露无遗。余华对苦难的态度是以一种非常温暖的方式表达的,区别于前期作品的揭露和批判,在活着中,余华展示的是一种高尚:“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余华称活着是一部高尚的作品,在于他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生命之间的友情以及一个人如何去不死。对于如此沉重的话题和如此重大的苦难,余华让作品中的叙述者用平静得几乎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述说,苦难是在一种达观知足的状态下承受下来的,这样用温情来表达苦难的语言让读
7、者感受到一种亲切,一种领悟以及这样的一种静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活着整体上的叙述风格和叙事语言很好的表现了作品苦难和温情的主题。,小说给人的启示,活着,还是死去? 这是历代哲人们在对生命本原性探索过程中留给人类的思索。活着回归于简单和平实,通过对生命与死亡的解构,对苦难的还原,向我们展示了“活着”的前景:活着只是为了活着,仅此而已。,余华的写作风格,余华小说的主题由对苦难的思考转向了对欲望的关注, 同时, 他的叙述风格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暴力是余华对这个世界之本质的基本指证,它也是贯穿余华小说始终的一个主词。
8、 余华寻找到另一种叙述的方式,即散文的言说,这种叙述方式又为他的小说叙事起着递进增补的作用,比如说兄弟叙事风格的变化,写到失控的未知的大长篇,都部分得益于他在散文文体内的不断思考。,写作风格的转变,余华的创作转型,不论是在主题内容的表现上,还是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抑或在叙述方式上,都已经开始减弱形式实验,终止了文本游戏,关注人物命运,重视故事情节,追求价值意义,以较为平实的语言格调表达其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并从而完成了从先锋向传统的转化,从另类到通俗的转变,余华创作风格的转变,1.创作的主题从“人性恶”转向“人性善”; 2.人物形象从“符号化”向“真实化”转变; 3.从“先锋”笔法向“现实主义”叙述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