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 设 规 划 方 案项目学校(盖章): 项目名称: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省级名师工作坊主管部门: 全椒县教育体育局 所 在 市: 滁 州 市 填表日期: 2016 年 1 月 10 日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制安徽省财政厅2015 年 11 月校字20167 号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项目建设方案根据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皖教职成201511 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制定本工作坊建设方案。本方案围绕设计、实施、管理、服务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从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
2、析)、确定目标、项目实施、管理、服务等几个方面开展,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最终实现预期的项目目标。图 项目逻辑图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基础1.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研修培训等方式,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名师工作坊无疑是促进和造就名师的重要方式。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
3、481 号),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项目带动、引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受教育者职业发展与成长,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其中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设 200 个省级“名师工作坊”,以促进师生发展和质量提升为核心,培育一批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打造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实施一批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提炼一批优秀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带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适应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滁州市已率先逐步完善了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后备人才
4、评选,为优秀教师向“特级教师”的顶峰攀登设置了不同职业生涯段的阶梯。多年来,职业生涯段阶梯的机制培养了大量的职校优秀教师。但如何发挥高水平职校教师的引领作用,如何建立优秀职校教师合作互动的新机制,如何培养更多的滁州的职校名师,成为市教体局考虑的一件大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2016 年 1 月,滁州市市教体局启动了滁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坊评审,这开创了市内优秀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以骨干教师、教坛新星为领头人,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旨在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平台,打造区域内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带动区域内职校教师队伍
5、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的提升。名师工作坊是优秀教师展示才能、开拓创新的平台,是研究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地,也是教师成长的土壤。本着师魂、师德、师能同铸、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学名师,在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发挥名师的师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或者学校教师队伍发展。2. 项目建设基础工作坊领衔人王兰,现任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滁州市骨干教师,滁州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先进个人,省农业职业教育
6、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连续两年辅导学生果蔬嫁接技能大赛获得省一等奖以上以及国家级二等奖;重要组成人员宇荣泉,中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星,滁州市职教先进个人。王继武老师,也连续两年辅导学生果蔬蔬嫁接技能大赛获得省一等奖以上以及国家级二等奖。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成立此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项目工作组,依照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制定工作坊规章制度。学校给予经费保障:支持工作坊成员外出学习、研究经费,保证工作坊工作正常实施,同时,学校也将建立激励机制:在工作坊工作期间,对主动承担研究内容并有明显成绩的人员,结合教育部门,给予奖励。此外,学校工作坊基础设施、办公条件均具备。一个好的研究团队是建设 任务成功的
7、基础,我们精挑细选了近十名教师参与建设,本名师工作坊建设团队一览表。校内成员一览表:序号 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学历 主要荣誉和成绩是否核心成员等1 王兰 女 53 中学高级教师 高级农艺工 本科2007 年滁州市骨干教师2015、2016 年辅导曹建、曹秀香、胡玉超等获得蔬菜嫁接国赛二等奖、省一等奖2010 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德育先进个人领衔人2 宇荣泉 男 42 中学高级教师高级农艺工、园艺工 本科安徽省教坛新星滁州市职教先进个人全椒县名教师是3 王继武 男 37 中学一级教师 高级园艺工、网络工程师 本科全椒县优秀教师全椒县优秀党员2013-2016 年度辅导学生获
8、得技能大赛智能家居项目国赛三等奖2016 年辅导学生参加国赛果蔬嫁接项目二等奖是4 程敏亮 男 36 中学高级教师 高级园艺工 本科全椒县优秀教师辅导学生多次获得国家技能大赛奖是5 谢怀年 男 43 中学高级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本科2012 年滁州市名教师2011 年省中职教坛之星2009 年滁州市优秀教师6 殷宏波 男 44 中学高级教师 计算机设备 调试技师 本科2013 年被评为安徽省第二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坛之星2014 年被全椒县教育局授予名教师称号2015 制作的课件获省级三等奖7 曾福高 男 46 中学高级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本科2013 年,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安
9、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教育教学论文获得省级三等奖8 王艳 女 35 中学一级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本科“滁州市骨干教师”2015 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全国二等奖;精品课评选安徽省一等奖。2014 年课件评选安徽省三等奖;优质课评比滁州市一等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滁州市一等奖。校外核心成员一览表:序号 姓 名 单位及职务/ 职称 手 机1 陆晓民 安徽科技学院博士教授(园艺研究所所长) 13505552796李永红 滁州学院化工学院副教授(总支书记) 138550412722 郑建东 滁州学院化工学院教授(
10、副院长) 136855041954 阚言华 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级农经师(副校长) 133491118285 王业华全椒县太平农作物培育专业合作社农艺工程师、园艺师(合作社社长)130350365786 张凌云 全椒县顺达农业职保合作社工程师技师(经理) 18955050666二、项目建设的目标定位、工作思路及预期成效目标定位。本着“研究、实践、培养、提升、创新”的工作理念,以营造研究氛围,提升研究水平,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为目标,认真履行名师工作坊职责,结合职校教师队伍及教学现状,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三年时间的培养培训,使培养对象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11、、先进的教育理念、前沿的学科知识、独特的教学艺术、较强的科研能力、较高的实践能力以及一流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再通过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和有效课堂打造,把工作坊建设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示范、凝聚的核心、辐射的窗口。有助于解决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乃至于农村农业生产中的某些重难点问题,推动我市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不断发展,为农村农业生产服务。图 名师工作坊目标工作思路:在“市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名师工作坊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学科教学教研团队建设,解决专业学科教学难题,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重点做好课题研究、
12、教师培养、示范辐射、网站建设等工作,使名师工作坊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预期成效。通过本名师工作坊方案的实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职业理念和较强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进一步激发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甚至全校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的热情。同时,名师工作坊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现代农艺技术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乃至农村农业生产中的某些中重难点问题,推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不断发展。1.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坊“示范、指导、培养、辐射、引领”的作用,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培养,有效推动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工作坊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课程研发上建体系,实现工作坊成
13、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素养、能力明显提高。三年内力争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教学业务精湛,创新意识强,敢于实践探索,甘于奉献的名师团队。带领青年优秀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不断充实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产学研能力。2.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作坊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要求,参照有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场景与生产场景的深度对接,开发校本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争取完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3.为充分发掘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全市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教师服务,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
14、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加大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开发 2-3 门主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4.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实训环节中,工作坊每位成员三年内均要承载课程系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争取在各类大赛获得更多奖项,为社会输送优秀技能型人才;5.完成相关课题研究,有关成员的论文争取在更高级别的杂志上发表;6.开展送教到校、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多项活动。三、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重点建设内容(依据各类项目建设标准分项填写)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领衔人1.领衔人提高师德修养和提升职业能
15、力,不断开拓创新,在专业教学、技术研究、技能工艺等方面有所突破。2.带领团队,组织规划好工作坊建设任务,制定工作坊运作中各项规章制度。3.深入教学一线,承担本专业一门主干课程教学,在教学中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形成一定研究成果,并获得市级1.建立本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培养 1-2 名团队教师成为市级骨干教师。2.参与县内涉农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标准的研发,筹建对农民工职业培训机制和职业技能鉴定站。3. 主持两项校级课题研究、一项市级课题研究,并结题。发表 1篇专业论文。4.辅导学生参加1.促进本专业建设成省级示范专业。2.总结本名事坊的工作经验,在全校各专业推广教学改革成果。使广大师生受益。帮
16、助其他专业积极申报建立名师工作坊。3.主持两项校级课题研究、一项市级课题研究,并结题。发表 1 篇专业论文。4.在本专业建成一批教学理念新、业务能力强、敬业爱岗的师资团队。表彰。4.主持两项校级课题研究、一项市级课题研究,并结题。发表 1篇专业论文。国家和省中职技能大赛蔬菜嫁接项目,并获奖。5.参与行业创新,申报技术专利,并转化应用。团队构成1.组建一支 6 人的建设团队(含2 名兼职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 名,市级名师1 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 85%以上,专业能力强。2.提高专业团队信息化教学设计、教科研能力。4.定期组织学习教科研理论、培养团队
17、协作精神。1.吸纳 4 名本专业年青教师加入团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参与名师坊建设。2.提高外聘教师比例,不低于20%,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50%。3.加强信息化教学水平、教科研作品在省级市级获奖。4. 培养正高级职称教师 1 名。1.团队成员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科研成果丰硕,4 名以上教师成为市级名教师或骨干教师。2.优化工作坊教师队伍结构和比例,胜任名师工作坊的常态工作。3.信息化教学设计、教科研作品在省级市级获奖。运行管理1.调研区域产业,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实际,科学制定工作坊建设目标。2.建立并完善工作坊领导机构、工作组织、人员分工等各项管理制度。3.根据工作坊成员特
18、点,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培训和研究任务,提升整体教科研1.不断完善工作坊各项制度。2.着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广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建立本土化的教学研究团队。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微课、MOOC 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3.明确各成员教师的专业发展思1.加大本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教学改革模式。2.成员专业技能较大提升,团队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3.工作坊运作顺畅。成员积极主动参加并享受教科研成果。4.优化信息化平台,完善“名师工作坊”专栏资源,水平。4.建设专用工作坊场地,配齐配足办公、教学、研究设施,满足教科研的需要,开设工作坊专项建设经费帐户,只用于工作
19、坊的教科研,专款专用,规范管理。4.建设链接校园网站的名师工作坊专栏。不断开发和更新本专业教学和技能创新资源。路和目标,不断跟踪与考核。4.不断提炼工作坊教科研成果,推进学校各专业改革创新,利用网站,向全社会推广名师工作坊教科研成果。提高资源的适用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效能发挥1.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和能力培养,积极参与校企一体,产学一体,现代学徒制实践,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2.成员均主持或参与至少 1 项市级以上教学研究或改革项目(课题)。3.积极参与指导学生或亲自参加各类大赛,并获奖。4.以工作坊为载体,加强与高校、企业沟通与交流,建设专业型研究平台,吸收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建成本校特
20、色特色。5.成员积极参加教学成果或示范1.继续推行产学一体、现代学徒制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2.积极参与指导学生或亲自参加各类大赛,并获奖。3.参加教学成果或示范课评比,并获奖。4 成员每人上市级示范课不少于2 次。5.对外服务(培训)不少于 300人次。6.成员结对指导青年教师, 成员获更高级别的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外聘教师在学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1. 整理工作坊工作经验,形成文字性材料,并有相关论据加以佐证说明,向学校其他专业和相关企业辐射。3.建立鼓励专业技能教师积极进行技术技能革新,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相关企业入提供智力和技能支撑。4.对外服务(培训)不少于
21、300 人次。5.成员结对指导 1名青年教师, 成员获更高级别的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外聘教师在学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课评比,并获奖。6 成员每人上市级示范课不少于2 次。7.对外服务(培训)不少于 300人次。8.成员结对指导1 名青年教师, 成员获更高级别的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外聘教师在学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科研、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9.为学校、企业培养 10 个以上青年技术技能骨干。10.开展社会服务;毕业生受到表彰;承担市级以上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任务.教科研、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7.为学校、企业培养 10 个以上青年技术技能骨干。8.开展社会服务;毕业
22、生受到表彰;承担市级以上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任务.教科研、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6.为学校、企业培养 10 个以上青年技术技能骨干。7.开展社会服务;毕业生受到表彰;承担市级以上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任务.四、主要保障措施1. 成立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相关项目工作组。(1)领导小组组 长:吴雪峰副组长:王 兰、江应成、王义柱、王汇川、王 琪成 员:曾福高、谢怀年、尚昌银、冯吉付、孙本道、鲁 庆化学/现代农艺省级名师工作坊建设项目工作组:(2)项目工作组组 长:王 兰副组长:谢怀年成 员:曾福高、王继武、殷宏波、宇荣泉程敏亮、王 艳、冯吉付、鲁 庆精选本专业的骨干教师、外聘兼职人员以
23、及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团队,针对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分工,人人有任务,时时有任务。2.建立名师工作坊运行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工作坊的工作规范化建设,研究制订激励机制,强化监督功能,优化评价体系,总结工作经验,力求探索出适合个人和工作坊发展的有特色的工作模式。3. 在安徽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滁州市教育体育局,全椒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加强工作坊的过程管理,定期邀请外聘教师和专家来校指导。领导组和项目组定期召开碰头会,阶段分析总结,提出后续工作方案和内容。将建设任务按时间、按成员分解,在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培养专业师资队伍,扩大参加国家
24、及省技能大赛成果,强化农艺专业实践教学和操作工艺、校企合作、对外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方面切实地出一些建设成果。4.经费保障:为确保证名师工作坊项目建设取得成功,学校规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单项列支工作坊建设资金,优先安排,保障工作坊建设所需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名师工作坊项目建设经费预算 50 万元,主要来源:中央财政投入 35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10 万元,学校自筹资金 5 万元。具体分年度投入预算见下表:建设经费预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 项目建设内容 总价(万元) 实施年度1工作坊基本建设布置(房间装修、购买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显微镜、化学仪器及试剂等实训设备等)10 2016 年2 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条件改善 6 2016-2018 年3 专业教师外出研讨、访学交流、会务等 5 2016-2018 年4建设“名师坊网络专栏”服务器等设备、资料印刷、成果出版、宣传、订阅报刊、购买书籍影像资料等15 2016-2018 年5 与高校及行业合作、校企研讨、外聘专家等支出 6 2016-2018 年6 技能比赛用果蔬苗和标本等教学用品购置 5 2016-2018 年7 其它确因工作需要用于工作坊集体支出费用 3 2016-2018 年合 计 50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计划使用,单独列支,专款专用,专项经费使用由领衔人和校长共同核准,所有支出合理、合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