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南县城西中学 袁海辉 一、基本情况:本学期我继任九年级 378、379 两班数学,这两班分别有学生 46、37 人。从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基础比较好差,优生面不广,尖子不尖。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良莠不齐,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差一点的学生来说,有些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
2、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一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好高鹜远、心浮气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还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有些学生不具有或不够重视,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二、指导思想:通过九年数学
3、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2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一章 反 比 例 函 数 ,第 二 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 三 章 图
4、 型 的 相 似 第 四 章 锐 角 三 角 函 数 第 五 章 用 样 本 推 断 总 体 。 四、教学目标:在反比例函数这章,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关系式,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在一元二次方程这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图形的相似要掌握线段的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及黄金分割,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及性质以及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要熟练掌握锐角三角比的意义及特殊角的三角比。知道用计算器进行
5、有关三角比的计算。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其应用。用样本推断总体要学会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方法,掌握统计的简单应用。五、教学重点、难点 反 比 例 函 数 的 重 点 是 掌 握 反 比 例 函 数 的 图 像 与 性 质 ; 难 点 是 用 反比 例 函 数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的 重 点 是 掌 握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的3多 种 解 法 ; 难 点 是 会 运 用 方 程 和 函 数 建 立 数 学 模 型 , 鼓 励 学 生 进 行 探 索和 交 流 , 倡 导 解 决 问 题 策 略 的 多 样 化 。 图形的相似的重点是
6、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锐角三角函数的重点是解直角三角形,正确地选择关系式,先将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然后进行正确地计算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 用 样 本 推 断 总 体 的 重 点 是 通 过 实 验活 动 , 理 解 总 体 平 均 数 与 方 差 的 估 计 方 法 。 难 点 是 统 计 的 应 用 。六、教学措施: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4、
7、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七、教学时间安排:第 1 章 反比例函数 共 9 课时1.1 反比例函数 2 课时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课时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 课时小结与复习 2 课时第 2 章 一元二次方程 12 课时2.1 一元二次方程 1 课时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5 课时2.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 课时4*2.4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 课时2.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 课时小结与复习 2 课时第 3 章 图形的相似 15 课时3.1 比例线段 1 课时3.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 课时3.3 相似图形 1 课时3.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6 课时3.5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2 课时3.6 位似 2 课时小结与复习 2 课时第 4 章 锐角三角函数 12 课时4.1 正弦和余弦 2 课时4.2 正切 1 课时4.3 解直角三角形 3 课时4.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4 课时小结与复习 2 课时第 5 章 用样本推断总体 5 课时5.1 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 1 课时5.2 统计的简单应用 2 课时小结与复习 2 课时2016 年 8 月 30 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