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965259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可能性)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结合教材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结合内容思考其意义。,抛弃,确

2、立,作出,确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冤假错案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转折一:“左”倾实事求是,转折二: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思考:,知识回顾: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

3、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通过了,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城市到农村)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确立了,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工作重心由转移到(农村到城市)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二、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前提:改革内容:改革目标:改革的根本目的:改革的实质:,坚持社会主义制

4、度,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1)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长期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1)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问题探究2:结合P57学习延伸中的材料,分析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调查报告:1、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民把破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 2、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5、,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3、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人民公社体制,农民缺乏自主权,搞平均主义,挫伤生产积极性,据材料思考农村为什么要改革?,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试点:,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广:,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配套改革:,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乡

6、、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中国农村实现了历史性巨变,有力的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

7、倒有九年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明朝),(文革前),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的改变,乡镇企业的创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行政机构的改变,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所有制改革: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分配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内容:,作用:,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性,3.城市的经

8、济体制改革,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没有自主权

9、)。,2)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第一步温饱,第二步小康,第三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4.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 景:,(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3 )根本原因: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了生产力的发展,请同学们依据教材第5657页内容,归纳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思路提示:提出:确立目标:确立基本框架:理论完善:基本建立:进一步完善:,提出: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

10、就姓“社”,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理论完善: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共十六大得到进一步完善,2.建立过程,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3

11、.意义,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问题探究: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历来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后,有人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两平”指的是哪两位人物?为什么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从上述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邓小平、袁隆平。 原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启示:体制创新(或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

12、提高。,边学边练,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D,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C,3.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4.十一届三中全会

13、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D,5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D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不满,A,6.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下面对这一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A,7.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A,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 BC D,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