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移动通信技术及网络概况.pptx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9648305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8.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技术及网络概况.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移动通信技术及网络概况.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移动通信技术及网络概况.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移动通信技术及网络概况.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移动通信技术及网络概况.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移动通信技术及网络概况 网络部,培训纲要,通信技术发展简介,通信技术手段,有线通信: 借助线缆线路传送信号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通信: 利用电磁波信号进行信息交换 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通信方式主要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中国移动全球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史,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蜂窝组网技术 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1)北美的AMPS;(2)北欧的NMT-450/900;(3)英国的TACS; 其工作频带都在450MHz和900MHz附近,载频间隔在30kHz以下。,我国使用TACS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话

2、系统90年代开发出了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和窄带码分多址为主体的移动电话系统,称之为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 (1)泛欧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2)美国D-AMPS(数字AMPS) (3)日本PDC(个人数字蜂窝电话),我国使用GSM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 (1)WCDMA(欧洲) (2)CDMA2000(美国) (3)TD-SCDMA(中国),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007年11月结束的

3、一次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正式会议上,B3G和4G技术正式统一命名为IMT Advanced。,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第三代移动技术(3G)的演进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 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 主要分为TDD-LTE和FDD-LTE两种通信系统; 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2G,2.5G,2.75G,3G,3.5G,3.75G,3.9G,GPRS,EDGE,HSDPA R5

4、,HSUPA R6,MBMS,4G,MBMS,CDMA 2000 1X EV-DO,802.16 e,802.16 m,HSDPA,HSPA+ R7,FDD/ TDD,4G,GSM,TD- SCDMA,WCDMA R99,802.16 d,CDMA IS95,CDMA 2000 1x,LTE,EV-DO Rev. A,EV-DO Rev. B,HSUPA,HSPA+ R7,速率对比,移动通信技术速率对比,培训纲要,中国移动通信网络总体结构,移动通信技术简介接入网,接入网,用户终端或用户网络接入到中国移动网络的各种接入方式的总称,包括移动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和有线接入网。其中移动接入网包括GSM/

5、GPRS/EDGE、TD-SCDMA、TD-LTE等,无线接入网包括WLAN等,有线接入网包括PON、PTN、MSTP、以太网等。,移动通信技术简介接入网(LTE全球发展),LTE用户渗透率达到20%相比2G/3G更快速,* 用户渗透率发展到20%,2G 历时7-9年, 3G历时 4-4.5年,105个国家的 360个运营商在投资 LTE 51个国家发布113个商用网络,GSA: LTE是部署最快的移动通信技术,7年,1991,2000,2010,2005,4年,英国,德国,美国,1995,4年,4.5年,9年,8年,2G,3G,2G,2G,3G,3G,全面部署,LTE,xG用户渗透率发展到2

6、0%,2014,移动通信技术简介接入网(LTE产生动因),移动通信技术简介接入网(LTE关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简介接入网(LTE网络架构),支持同2/3G无线融合,TD-LTE 和 FDD标准相似度很高,90% + 标准相似度,可扩展的频谱; OFDMA; 编码 负载和准入控制 FDD:上下行流量相同、上下行频谱带宽对称 TDD:上下行流量不同、支持上下行带宽非对称,芯片支持TD-LTE /FDD & UMTS & GSM & TDS,多模多频芯片是发展方向,多模多频终端是发展方向,TD-LTE /FDD/ UMTS/CDMA/ TD-SCDMA/GSM,MSM8960 MSM8974 MD

7、M9x15 MDM9x25,Balong700 Balong710 Balong720,Rel 9 TD-LTE /FDD Cat 3(100/50 Mbps)Rel 9 DCHSPA+ (42/5.7 Mbps)DOrB(14.7/5.4 Mbps)TD-SCDMA(4.2/2.2 Mbps),MDM9615 芯片集成使用在 iPhone 5上,GSM/UMTS,移动通信技术简介接入网( LTE 支持同2/3G无线技术的融合),TDD更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移动通信技术简介接入网(有线接入网),PON (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PTN/MSTP (Pa

8、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 (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主要面向普通集团客户、WLAN回传和家庭客户接入,适合于用户相对集中的应用场景,采用星形组网,一般不提供保护。,主要面向基站和重要集团客户接入,以环网结构为主,采用1+1、1:1或环网保护,提供高安全性、可靠性和QoS的接入能力。,有线接入网,其接入对象主要为基站、重要集团客户、普通集团客户、WLAN和家庭客户。对于基站回传、重要集团客户、普通集团客户和WLAN回传,应以光纤接入为主,微波、Mcwill、LMDS等无线接入为辅。对于家庭客户,可主要采用

9、FTTH、FTTB+LAN等有线接入方式,TD-SCDMA和WLAN等无线接入方式可以作为补充。,移动通信技术简介传送网,传送网是在不同地点之间传递用户信息的网络的功能资源的集合。中国移动采用以光纤传输媒质为主体,以卫星、微波、LMDS和McWill等为辅来构建传送网,包括省际骨干传送网、省内骨干传送网和城域传送网。,传送网,移动通信技术简介承载网,IP承载网是以IP技术构建的一张专网,用于承载对传输质量要求较高的业务(如软交换、视讯、重点客户VPN等)。采用双平面、双星双归属的高可靠性设计,采用MPLS TE、FRR、BFD等技术,快速检测网络断点,缩短故障设备/链路倒换时间。网络设计轻载,

10、保障所承载业务的质量。,承载网,承载网主要网络特性,扁平化组网 整网采用单一自治域扁平化的网络总体架构,多业务承载 采用相互独立的3层、 2层MPLS VPN承载不同的业务流量,差异化质量保证 应针对不同网络、用户及不同类型的应用提供差别化的服务质量保证;强化边缘层设备的多业务接入能力,满足各种业务网及大客户的多种多样的业务接入需求,高可用性 采用设备冗余配置、优化网络设计,避免网络存在单点故障;采用MPLS TE、路由快速收敛等技术提高网络业务可靠性,网络安全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保证网元系统的安全可靠,网络管理 在网元管理功能基础上,加强业务管理,实现分域、分权的灵活管理架构,中移动承载网主要

11、包括CMNET承载网和IP承载网。,移动通信技术简介核心网,核心网,承载于传送网和IP承载网之上,为业务提供承载和控制的网络。中国移动核心网包括电路域、分组域和CM-IMS域三部分。,移动通信技术简介业务网,业务网是指由业务平台及外围支撑网元组成的逻辑网络,位于承载网及核心网的上层。,业务网,移动通信技术简介业务网,业务网总体目标,中国移动业务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满足和提升个人、家庭及集团客户的业务需求及业务体验为目标,充分发挥业务网的端到端业务产品设计能力及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打造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业务网,推动业务网架构的演进及发展。,业务网总体架构,业务能力层是指中国移动网络中可实现

12、某种业务功能的资源,并可通过标准接口向应用逻辑及其他业务能力开放。业务能力层是指中国移动所有业务能力的集合。,展现域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提供产品展现及业务受理等功能的人机交互界面集合。,应用层是实现特定业务的业务逻辑集合,包括第三方应用、自有增值应用和集团应用。,运营域是为产品运营和用户运营、运营分析、运营管理等提供支撑的功能域,包括业务管理及发布、业务受理、营销支持、产品资费管理、客户管理、业务订购管理等方面的功能。,接入层是实现应用逻辑对业务能力调用及鉴权的网络环境,主要功能包括协议转换功能、接入控制功能、业务路由功能及流量控制功能。,控制域是由各业务控制逻辑单元组成的集合。业务控制是指在实时

13、的业务流程中对用户和业务进行鉴权控制。,云计算是海量信息时代的计算架构,移动通信技术简介业务网(IDC发展及云计算平台),商业视角 信息电厂,按需获取,技术视角 分布式计算和存储,产品与应用视角 云应用,行业应用,产品与应用视角 云平台,数据中心,云计算 = 云平台 + 云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简介IT支撑系统,中国移动IT支撑网由网管支撑系统、业务支撑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组成。,移动通信技术简介网管网,接收、处理和传送网络管理信息的支撑网,通过工作站、标准化接口呈现移动通信网的故障、统计等信息,实行对全网运营的有效管理。以“信息化”全面支撑网络运维工作,实现“集中化、标准化、精英化”,逐步形成端

14、到端的网络与业务支撑能力,缩短业务开通时间,提升业务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网络运行维护成本。,网管网,从分专业网管转变为综合网管,实现跨专业关联 支撑全业务开通,提供业务开通、资源管理、网络激活、服务施工管理功能 支撑端到端业务质量保障和优化,实现业务质量监控、综合分析、无线网优功能 主动掌握客户感知的业务质量,加大信令监测、流控、拨测、路测建设力度,移动通信技术简介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国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客户信息安全、保障业务系统与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业务与网络系统更好地创造价值。,培训纲要,根据上图所示,循序渐进地介绍上海移动的基础网络结构,上海移动网

15、络结构,应用场景:核心城区和郊区中心城镇形成连续覆盖,承担部分语音业务,主力承担3G无线数据业务;,应用场景:建设WLAN为蜂窝网络的有效补充,布局数据热点,分流大数据流量,为静止用户提供数据业务;,应用场景:主力承担语音业务,辅助承担少量低速数据业务;以900M基站作为全网覆盖和深度覆盖,满足覆盖型区域及室内用户通信需求;中心城区以GSM1800M基站作为业务基本承载,形成连续覆盖,吸收室外业务量;,应用场景:新一代高速无线移动数据通信模式,为用户提供超高速无线移动数据业务。,上海移动接入网络的基本发展方针为四网协同发展:以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确保网络整体竞争优势为目标,以集团四网协同建设指

16、导意见为指引,以满足移动数据业务迅速发展为契机,完善TD深度和广度覆盖、面向TD-LTE战略储备、确保GSM网络质量优势、WLAN有效分流数据业务,深化四网协同网络结构调整。,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一(无线接入网),上海移动GSM网络 GSM已实现全上海连续覆盖,控制建设规模,但仍将长期存在。 截至目前全网GSM基站16410个,其中逻辑宏站9041个,室内覆盖4924个,小区覆盖及街道站2445个;载频20余万个。 全网共入网运行243套BSC,包括爱立信、阿尔卡特、诺西三家厂商。,上海移动TD-SCDMA网络 已实现市区、城镇中心、国家4A旅游区的重点覆盖,近几年建设目标将实现全市覆盖。 上海T

17、D7期工程完成后。基站11332个,其中逻辑宏站6535个,室内覆盖4142个,小区覆盖及街道站655个;载扇到达117077个.,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一(无线接入网),目前上海公司的WLAN业务统一由承载网对WLAN业务承载。目前全网AP的接入规模达到7.2万个,一类热点覆盖率达到95%,二类热点覆盖率达到80%。,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一(无线接入网),上海移动LTE网络,截至目前全网LTE站点12180余个,其中逻辑宏站8473个,室内覆盖3598个,小区覆盖及街道站109个 截至目前4G一期规划覆盖区域为外环内主城区,外环外郊区城镇中心及上海自贸区,4G二期覆盖区域较一期进一步向外延伸,网络覆盖

18、区域达到 2411平方公里。,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一(有线接入网),上海移动有线接入网业务应用集客六大类专线:电路出租专线、互联网专线、集团短彩信、语音专线、GPRS APN、集团WLAN。家庭宽带:面向家庭客户的包括家庭宽带、固定电话等有线通信业务,现有铁通宽带与东方有线两种合作模式。,电路出租专线,互联网专线,集团WLAN,集团短彩信,语音专线,专用 APN,PTN/SDH承载,GPON/OLT承载,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一(有线接入网 集客业务),集客六大类专线:电路出租专线、互联网专线、集团短彩信、语音专线、GPRS APN、集团WLAN。,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一(有线接入网 集客业务),家庭宽带业

19、务:是 上海移动通过合作方式在有线通信覆盖住宅小区内推出的面向家庭客户的包括家庭宽带、固定电话等有线通信业务,现有铁通宽带与东方有线两种合作模式,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一(有线接入网 家庭宽带业务),SDH:Synchron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制SDH核心层:建设2.5G SDH骨干环9个、10G平台一、10G平台二、10G平台三和10G平台四及包含公共交叉平台和各局楼内系统在内的核心业务汇聚层。 16*2.5G波分环五个( A环、B环、E环、F环、H环。 SDH汇聚层:建设90个SDH汇聚环,其中市区全部为10G环,郊区存在部分2.5G汇聚环。全网10G汇聚环为74

20、个,2.5G环为16个。 SDH接入层:SDH接入点共计约为7400余个。,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二(传送网),PTN一平面:承载2G、TD、专线等业务 核心层:分分散核心层与集中核心层。 汇聚层:建设190余个10GE/40GE汇聚环。 接入层:共计8400余个。,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PTN二平面:LTE专网 核心层:覆盖八大骨干节点。 汇聚层:建设100余个100GE汇聚环。 接入层:规划一万余接入点,目前已建成近1000个。,GPON-Gig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千兆无源光网络 高效、低保护的城域接入系统,部署于汇

21、聚及接入层,上联多业务交换机。用于接入WLAN、楼宇宽带及小区用户等高密度、低安全等级的集中型业务。全网部署GPON OLT共474套、100000余个ONU。,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二(传送网),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 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 OTN全网已部署658套 OTN 核心层及次骨干层,用于大颗粒业务转接 OTN汇聚层用于区域性收敛IP化业务及大颗粒专线业务的接入 上海移动本地网已部署WDM 334套,其中IP化波分(IP OVER WDM)245套。,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组网现状,

22、承载网:由IP专用承载网与CMNET承载网组成,中国移动IP承载网: 网络结构: 9对核心节点, 27对汇聚节点, 全国一张网 路由组织:采用扁平化路由组织原则,采用1个自治域(AS),域内路由协议采用IS-IS Level 2,采用BGP MPLS VPN作为全网业务的统一组织方式 上海组网: 2台核心路由器CR(CoreRouter)/BR, 10台AR, 2台RR 业务接入: CS域(46台CE) PS+IMS域(32台CE) 支撑域(10台CE),上海移动IP专用承载网组网现状,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 中国移动新一代能够同时支持语音、视频、数据、企业互联等多种业务的承载网,上海移动网

23、络结构三(承载网),CR/BR:CoreRouter/ BroadbandRouter,核心/汇聚路由器,位于网络核心,主要用于数据分组选路和转发,具有较大吞吐量。 AR: Access Router,接入路由器,IP网络接入路由器。 RR: ReflectorRouter,路由反射器,解决大型IBGP全网状连接中路由条目重复引起的路由环路问题。 CE: customer edge,用户边缘设备,用户通过CE上联至AR路由器,接入IP网络。,CMNet定位: 中国移动开放的IP网络,联接全球互联网,承载对安全性和QoS要求相对不高的业务,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三(CMNET承载网),CMNET承载网

24、分为: CMNET海外网(、CMNET骨干网和CMNET省网(城域网)组成CMNET海外网: 由香港POP和北美POP组成(国际公司负责维护)CMNET骨干网:由骨干核心汇聚层(16个节点)、骨干接入(52个节点)构成不完全网状互联;骨干网间互联层(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节点)构成(集团网络部负责维护)CMNET省网(城域网): 各省建设的CMNET省网本地网(各省负责维护)CMENT路由组织: 骨干网采用IS-IS Level2,和其他层采用BGP协议;骨干网和省网采用两级AS扁平化组网,核心层: 四套Juniper集群矩阵,骨干出口1000G,汇聚层:18台BRASS设备、40台一类SR设备

25、,14台二类SR设备,6个IDC机房,东方有线和铁通家庭宽带4台SR(120G),世博园区网、WLAN承载网等组成。,接入层:50余套多业务汇聚交换机,3个自有业务接入节点,3个园区网和20余个营业厅接入点构成,上海CMENT城域网组网现状,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三(CMNET城域网),国际局:1套爱立信国际话务汇接ISC、1套华为软交换国际汇接局、1套ISTP设备及国际漫游平台,提供国际话务接续和国际漫游业务。 长途软交换SSA:SSA1、SSA2及所属媒体网关共两套,由SS和MGW两部分组成,其SS兼做MSC SERVER和省内IP化彩铃业务的CMN功能;MGW主要作为长途语音业务的TDM与IP

26、的转换。 西门子A局:A2、A4共2套,作为部分国际来话用户寻址网元节点。 HSTP:HSTP1/2共两套设备,承担长途信令汇接功能,提供省际漫游和长途业务功能。 LSTP:上海共LSTP1-6共6套设备,LSTP1-4主要负责转接2G核心网和基础业务信令;LSTP5-6主要负责转接智能网、小业务。 华为软交换关口局:SSB1-6共6套设备,SSB1-2及所属MGB负责电信C网、联通、铁通及小业务平台(如铁路局订票等)话务转接;SSB3-4及所属MGB负责电信固网业务的转接;SSB5-6承载IMS业务。 HLR/HSS:HLR共6套,总用户容量为3900万,爱立信、诺基亚均为2/3/4G融合H

27、LR/HSS。 端局:上海现有38套爱立信端局,组成6个MSC POOL,提供本地和漫入用户的接入和业务提供。,核心网电路域现状,上海移动网络结构四(核心网CS域),SSA:全部实现容灾,容灾方式为双归属+负荷分担方式。 SSB:全部实现容灾,容灾方式为双归属+负荷分担方式。 HSTP:全部实现容灾,容灾方式为双网双平面+负荷分担方式。 LSTP:全部实现容灾,容灾方式为双网双平面+负荷分担。 HLR:现爱立信为1+1实时备份,诺基亚为N+X实时备份,阿尔卡特HLR为1+1容灾备份。 端局:通过MSC POOL实现容灾,现组成MSC POOL1-1/1-2/2-1/2-2 4个POOL,共入P

28、OOL端局27套,6月底前继续完成剩余MSC POOL3-1/3-2,实现端局100%入POOL。,核心网电路域容灾方式,核心网PS域由融合2/3/4G核心网承载,13台SGSN/MME设备和18台GGSN/SAEGW设备组成,分别为爱立信和诺基亚设备。 全网SGSN/MME通过 POOL实现容灾,爱立信5台SGSN/MME组成一个POOL,诺基亚8台SGSN/MME组成一个POOL。 全网GGSN/SAEGW的容灾方式为负荷分担,将各SGSN/MME的流量合理分配至每个GGSN/SAEGW。,核心网分组域现状,上海移动网络结构四(核心网PS域),上海移动网络结构四(核心网IMS域网络结构),

29、IMS全称为:“ IP多媒体子系统” 1、IMS部署在移动核心网络的最上层,是一张可融合多类型网络接入的(CMNET、WLAN、LTE等)核心网络。 2、IMS是一张可支持多媒体融合通信,可支持多接入固移融合的业务承载网络。 3、IMS是当前核心网络演进及新兴业务承载的目标网络架构。,IMS核心网络现状: 上海IMS核心网络部署在钦州和万荣两个核心网机房,通过cmnet网络提供固网业务接入;通过IP承载网连通EPC,提供VoLTE业务接入。 IMS域现网部署网元20余套,具体包括: 13套SBC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组网:提供IMS域边界接入控制能力 2套ENUM采用主备冗余方式组网: 提供IMS域

30、内的域名解析和码号翻译能力 2套MGCF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组网:承担跨域关口局功能 2套IMS专用HSS采用主备冗余方式组网:用户数据库 4套I/S-CSCF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组网:提供IMS呼叫接续控制能力,核心网IMS域现状,IMS域网络特点,IMS业务平台现状: 上海IMS业务平台部署于钦州和万荣机房,包括承载集团业务的CENTREX AS设备和承载公众业务的TAS设备。 IMS业务平台现网共部署AS(应用服务器)网元5套,具体包括: 2套CENTREX AS采用主备冗余方式组网 3套T AS采用2+1冗余方式组网,IMS域融合通信业务:是由中国铁通、中国移动联合销售的固移融合类业务。 具体

31、包括以下商用产品:融合通信综合语音、呼叫中心直连 家庭固话。,上海移动网络结构四(核心网IMS域业务提供),IMS域VoLTE相关业务: VoLTE用户位于TD-LTE无线覆盖下,通过LTE无线网和EPC核心网接入IMS核心网和IMS业务平台,由IMS核心网完成VoLTE路由和呼叫控制,由IMS业务平台实现VoLTE业务处理。用户具备VoLTE能力之后,在继承原有业务能力的同时可新增各种多媒体类融合通信(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业务。 目前上海公司基于IMS业务平台提供的高清语音、视频通话、高清彩铃等业务尚处于内部公测阶段,预计VoLTE相关业务将于15年底启动商用。,全面推进业务网向开放共享

32、的SDA目标架构演进,业务网的总体策略:以能力聚合和平台开放作为业务网发展发向,建设应用快速开发部署平台,实现业务能力互通功能,增加移固融合业务,为集团客户提供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新渠道:拓展用户 新业务:留住用户 新体验:打动用户 新网站:吸引用户,业务网的总体目标:以满足和提升个人、家庭及集团客户的业务需求及业务体验为目标,继续推进SDA架构演进,实现基础能力开放、应用接入灵活、门户统一展现、应用快速部署、运营管理集中,打造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业务网。,基础能力类系统:短彩等收入拉动型平台,保障业务质量,继续挖掘需求,侧重存量用户的保有和提升。 增值类系统:加强产品融合,开发收入型平台衍

33、生附加业务,增加用户黏性。 集团客户类系统:大力发展集团业务,提升响应能力,提供灵活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 互联网类系统:构建开放共享平台,充分挖掘现有业务平台的能力,稳步拓展新领域。 IDC系统:继续推进新型IDC的转变,丰富IDC的业务形态。,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五(业务网),IDC发展及云计算平台,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五(业务网),上海公司IDC目前有怒江、松江、浦东、宁桥、奉贤、张江、杨浦、鹏博士八个机房,截止至2015年7月共有机架资源4212个,已售机架数3823个, IDC客户数共计达到167家。开展业务主要有:网络带宽租赁、托管空间租赁、网络安全服务、维护专线接入服务等。,上海移动网络结

34、构五(业务网),大屏:宽27米,高6米,面积为162平方米;采用85个80英寸的屏幕单元拼接,175排列,高清背投显示; 采用成熟先进的DLP光学处理技术,适应724小时的连续工作; 经业内初步统计:为亚太地区已建和在建规模最大的网络管理中心为全球单屏单项目最大的监控屏幕,上海移动网络结构六(网管网),秦桥网运中心监控大厅,网管支撑系统包括OMC网管、专业网管、综合网管;综合网管初步建成,正逐步接管专业网管的功能,全面支撑全业务的业务需求。 金桥64号网管机房作为生产中心,建立了核心区、DMZ区虚拟资源池,网管承载网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上海移动网络结构六(网管系统),网管支撑系统 网络指标现

35、状,专业网管向综合网管演进总体原则 专业网管向综合网管转变,实现跨专业关联 探索建立基于云资源平台的网管建设、维护、运营模式; 建设采集共享平台,整合专业网管采集模块,向综合网管提供采集共享数据; 建设集成共享平台,支撑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与服务共享; 基于性能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数据建模,建立集中的统计分析数据中心,为上层应用提供平台化的数据服务。,网管网的发展与演进:正在推进网管技术架构整合,实现IT架构统一、IT资源充分共享。,上海移动网络结构六(网管系统),上海移动网络结构七(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系统),为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经多年安全规划与建设,上海一定已形成了多重安全防护技术手段。,培训

36、纲要,上海移动组织架构,总经理,副总经理,市场经营部,党群工作部,综合管理部,数据业务部,服务品质部,采购物流部,内审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企业策划部,工程建设部,计划发展部,信息系统部,网络部,工会办公室,纪委办公室,网运中心,集团客户部,网优中心,网维中心,视频中心,工程公司,电商中心,客服中心,属地分公司,存续办公室,重大办,12家属地分公司,前台部门,支撑部门,职能部门,网络组织管理体制分为三个层次 职能管理部门:网络部 集控部门: 网络运行管理中心 维护部门: 网络维护中心、网络优化中心、视频中心、属地分公司,一体化职能管理,三集中指挥调度,专业集中支撑、属地现场服务,

37、管理与考核流程,监控与调度流程,技术支撑流程,网络部负责根据网络一体化管理原则,组织制定通信网络组织、网络运行维护规则与制度,并进行指导与管理;负责公司重要集团客户的客响支撑,承担客响职能管理,网维中心负责机房及设备现场的综合基础维护,动力与线路专业管理单位,网运中心负责全网及资源的集中监控、集中管理、集中维护,是核心网与传输专业管理单位,网优中心负责无线网络优化生产对无线网性能、质量提升和基站及接入层设备的基础维护,无线专业管理单位,视频中心负责数据业务平台、IDC机房维护管理,属地分公司负责所辖政企及家庭客户的客户端设备维护、疑难基站站点续签配合、所辖的次骨干局房的基础维护等工作。,网络组织架构(1/2),网络组织架构(2/2),网络部各内设部室主要职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