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 分)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1) “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4 分)答案:春花美,秋月亮,但丝毫也唤不回亡国之君欣赏的兴趣;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之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 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 头呢?(内容大体正确就可得分)(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请用一句话说出这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4 分)答案:含蓄地显示出郁结已久的愁绪长流不
2、断,无 穷无尽,并且将要达到迸发奔放,纵横恣肆的程度。 (内容大体正确就可得分)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4 分)答案:改(2 分);过去所拥的欢乐、尊 严、自由等,那一切美好的事物( 2 分)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 (4 分) 答案:将抽象的愁具体化(比喻/化虚为实)(2 分),写出了愁之多,愁之深,愁之 绵延不绝(2 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题。 (8 分)蜀 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 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 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
3、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 分)答案:不能。用“ 尽”和“皆” 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 (2 分)“自”和“ 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 (2 分)2.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 济老臣心。 ”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4 分)答案: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 分)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 (2 分)三阅
4、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 分) 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案: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 长年不息的 战火,想到 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答案: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 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
5、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 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 分)答案:“雁引愁心去” 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 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 为诗人衔来好月,
6、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答“ 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4分)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 行杯”,写出了 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意思对即可)五读陆游的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矮纸斜行闲作
7、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间。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1.谈谈这两首诗表现重点上的差异。答案:书愤一诗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情感;临安春雨初霁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 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 愤与牢骚。2.说说这两首诗歌风格上的差异。答案:书愤一诗以“愤” 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 蕴藉, 风格近似杜甫;临安春雨初霁写得优美动人,富有情趣,风 格近似苏轼。六读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 ,回答下列问题:夜归鹿门歌 归嵩山作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 鹿门。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
8、还。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 隐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1.夜归鹿门歌按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江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答案:江边场景重在写世俗生活,人 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写诗人隐居生活,与世隔绝,孤独寂寞。2.说说这两首诗歌的诗境有何异同?答案:共同之处: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 诗意的结合在一起,全 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不同之处: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 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七读杜甫的阁夜和旅夜书怀
9、 ,回答下列问题:阁夜 旅夜书怀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 寒宵。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 渔樵。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阁夜这首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答案:“岁暮阴阳催短景” 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 “卧 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对老病孤舟、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2
10、.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答案: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 旅夜书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但终究是悲凉和萧 瑟。 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等意象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 “星垂平野 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广阔的空间,两 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天地之 间的渺小和无助,但悲慨之气无阁夜浓。章法上的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 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予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书怀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八读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 ,
11、回答下列问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这两首诗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答案:虞美人主要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浪淘沙主要抒发词人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2.这两首诗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同的体验?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表现的绵绵不绝的
12、愁绪, “梦里不知身是客”表达的梦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 “别时 容易见时难 ”表达的离别之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表达的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都是人生的共同体验。九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8 分)苏幕遮 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1 词的上阕写景,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举例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4 分)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 “鸟雀呼晴”,一
13、“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 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2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这首词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答案:王国维认为这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此言不虚。这两句诗不事雕琢,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首先, 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 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 “清圆”的茶叶以及茶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几何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第二,这两句 炼字功夫了得!“ 一一”把茶叶在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风”把微风吹过荷塘,茶叶随风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 “举”字则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 飒爽的精气神表现 得淋漓尽致。十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弄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1这首词的三、四句写主人公的梳洗过程,你以为“懒” “迟”两字好在哪里?答:“懒”“迟”两字写出了女主人起床 时懒散迟缓的精神状态, 传神地表达出女主人公空虚(怅惘)、百无聊赖却又满 腹愁怨的心情。2简要分析最后一句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5 分)答:.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鹧鸪 的成双成对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