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毒供应室工作管理制度(一)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1、 在护理部指导下做好全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及各种规格敷料的制作工作和供应工作。2、 供应室护理人员经业务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经过培训后持防疫监督部门颁发的“合格证” 上岗工作。3、 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洗手、带口罩、遵守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4、 供应室的布局要合理,作业流程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并采取强制性的通行路线,不准逆行。5、 凡回收物用待消净物应定时送回收处进行交接,送物者不得入内。包布、治疗巾、孔巾使用应按照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处理,保证无破损。6、 下送下收设备,收送物品分别放置,有菌、无菌严格分开,不得混
2、放。7、 分类物品灭菌后,分类定位存放,每件物品标志名称、消毒日期、责任者,每件物品外包必须有指示带,包内有指示卡。无菌物品从灭菌之日起有效期为 7 天,过期或未达到灭菌时,要重新刷洗、灭菌。8、 进无菌室要把好三关(门、鞋、更衣关),空气消毒机每日上、下午各照射一次,每次一小时,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并有记录。9、 供应室物品存放有序,各室每天擦拭清扫一次,保持清洁整齐。各室要有专用抹布及拖布并有明显标志。10、 消毒器每天做 B-D 测试一次。供应室无菌物品每周做生物监测一次并记录。(二)热源反应追查制度1、临床科室使用供应室的器械,一旦发生热源反应必须立即停止使用。2、出现热源反应科室应立即
3、封存器具。3、将封存的器具立即送到消毒供应室,进行热源检测,消毒供应室须将检测结果通知有关科室。4、将消毒供应室同批灭菌器械进行抽样检查(抽样不低于5%),如抽样检查为阳性,该批灭菌器具应重新处理后在灭菌。5、护士长及时组织本科工作人员找产热源的原因,加强除热源处理,杜绝热源反应发生。(三)回收室工作制度1、各科室用后的物品需做一般消毒处理后,方可到消毒供应室兑换。2、认真填写兑换物品单,不符合要求不予兑换。3、回收物品时认真清点无误。4、回收物品分类放在固定位置,并送至各操作间。5、保持工作环境整洁。6、每周更换消毒液,保证消毒液浓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四)发放、兑换制度1、凡工作人员进入无菌
4、室必须戴帽子、换拖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2、认真填写物品兑换单并与兑换者复述一次无误后方可兑换。3、认真清点回收物品,并检查物品是否有破损血迹等,不符合要求者一律不予交换。4、回收治疗包内物品必须齐全、完好,包布清洁无血迹。(五)借物制度1、各科室临时借用物品应道无菌室填写借物单,进修医生、护士、实习学生借物时,应填写本人姓名及带教老师姓名。2、所借物品必须在 2448 小时返还,以免影响周转。3、借物者归还物品时,应初步清洁处理后,如数完好送还消毒供应室。4、个人借用器械如有破损或丢失,一律按价赔偿、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一)本室工作人员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坚守岗位。(二)工作时间着
5、装整齐。(三)工作是要严肃,不得喧哗。(四)凡未曾灭菌的物品严禁发放。(五)保证准确及时地向临床科室供应各种无菌物品。(六)工作认真负责,爱护公物,严格查对,防止差错。(七)认真做好本室的登记,统计工作。(八)应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九)各种器材、用具要保持清洁整齐。(十)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不得简化操作步骤。(十一)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共同完居各项任务。灭菌后外包装及内在质量监控制度1、布内外清洁、干燥、无污渍、无油渍。2、包布应用无纺布或棉布,为二层。3、消毒包外粘贴胶带以示为灭菌,包内置监测指示管或指示卡,以便监测灭菌效果。4、消毒包应填写责任者及灭菌日期。5、消毒器械应清洁干净,
6、无污渍、无血渍、无锈渍。6、包不应过松或过紧,不过大,以免影响消毒效果。7、灭菌后的物品应保持干燥,置于无菌柜内,包布应每次灭菌后及时清洗,保持干净。查对制度、 为了防止工作中发生差错,应制定器械包装组查对制度、物品发放查对制度,消毒药液配制等查对制度,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回收物品要认真查对。、 无菌物品发出,应认真查对物品兑换单上物品名称,数量及灭菌物品,有效期,是否有误。、 各种器械包必须经护士长或护士查对无误后,方可包装消毒查对者,包装者签名名或千代号,注明灭菌日期,一旦发生差错由查对者承担责任。差错登记上报制度(、) 为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严防差错发生,建立差错登记本。(、) 差错范围:1、 发放未经灭菌或超过灭菌有效期的物品。2、 发放灭菌物品,但灭菌效果不彻底,而且给病人或医疗工作造成影响者。(、) 检查者发现差错及工作漏洞一律登记。(、) 发生差错后护士长应及时组织本室人员讨论,找出差错发生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杜绝措施。(五)明确差错性质,责任者写书面材料(差错发生经过,原因,认识)并上报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