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息与利率的区别1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2利息率,通常简称为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是衡量利息数量的尺度。 3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单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其计算方便,手续简单;复利法是指将利息额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复利是更能符合利息定义的计算方法。 4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使收益的资本化成为可能,即各种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
2、的资本金额, “收益的资本化”用公式表示为 P=B/r,其中 B 代表收益,r 代表利息率。 5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利率的表示方法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6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均衡点所决定的,如认为由资本供求所决定的实际利率论、由货币供求所决定的流动偏好论以及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可贷资金论等。与之相
3、对,马克思认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 7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错综复杂,许多因素都与利率息息相关。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与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政策因素包括一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决定和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的环境;政策性因素。 8相同期限的金融资产因风险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被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其中的风险是指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税收风险。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债券发行者的
4、收入变化给债券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的不确定性;流动性风险是指因资产变现速度慢而可能遭受的损失;税收风险是由于不同的税收待遇导致不同的收入所得而产生的。 9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风险相同但期限不同的证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认为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金融工具到期时的收益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在说明为什么短期利率高于或低于长期利率、为什么长短期利率一致或不一致的问题上,形成各种不同理论,主要有:预期假说、分割市场理论、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等。 10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宏观方面,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调节投资以及调节社会总供求;在
5、微观方面,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 11利率对储蓄的作用取决于利率对储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对比结果;利率对头子的作用是通过厂商对资本边际效益与市场利率的比较而形成的 12在现实生活中,利率作用的发挥受到种种限制。这种限制主要有利率管制、授信限量、经济开放程度、利率弹性等。利率管制有可能因制定的利率水平不恰当或调整不及时,而限制利率作用的发挥;授信限量可能导致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进一步激化,扭曲利率体系的结构和层次;经济开放程度低会使整个利率体系失去弹性,作用的发挥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13利率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
6、具备以下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随之变化的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能真实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并使资金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利率的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可以体现经济发展的时期、区域、产业及风险差别。 14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由于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故能够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有利于利率灵活有效地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利率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