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9627194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宏观经济管理研究 复习串讲,中央党校 赵长茂,2016,一、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1、竞争导致垄断 2、不能自动平衡外部效应3、不能保证公共产品充分供应4、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对称5、不能保证财富公平分配6、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二、宏观管理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1、信息对宏观决策的约束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决策的影响3、利益集团对宏观决策的干扰4、宏观政策“时滞”的影响5、市场主体“合理预期”的影响,三、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2、政府宏观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防止滥用权力。,3、政府宏观管理的

2、政策目标要与公众利益相一致,与公众接受程度相适应。4、宏观决策必须科学化、民主化。5、宏观管理必须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四、政府体系的内部协调,政府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政府宏观管理的效率。,1、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2、政府各层级之间的协调3、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五、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没有非自愿失业或者说在一定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社会就业状况 。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

3、期外汇收入和支出的相对平衡。,六、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调节经济活动的强制性措施。,3、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政权的力量,通过制定和下达指示、命令、规定等,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种种措施。,宏观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各种手段配合运用的过程。,七、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用以规划、干预和引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1、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促进产业结构

4、优化升级或合理化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功能是:按照产业发展演进的规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规律: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重工业化规律;高加工度化规律。,2、产业组织政策调整产业内部企业间关系的政策为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的着眼点是解决“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维护有效竞争。,产业组织政策由两类相辅相成的政策组成:一类是限制垄断的政策,一类是促进资本集中的政策。,3、产业布局政策,是促进产业的地区分布合理化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是促进资源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八、我国产业政策演变的历史回顾,“一五”时期:产业政策的重心是发展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1、我

5、国产业政策演变的过程,“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大跃进”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也是我国产业政策出现重大偏差的时期。,“经济调整时期”,调整的重点是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是对 “大跃进”时期产业政策的纠偏。,“文革”时期: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具有两面性,但导致结构扭曲是主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加速调整,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结论:一是产业政策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二是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运用既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又不能超越规律,九、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思路,1、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基础脆弱,第二产业大

6、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政策思路:,加强第一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第二产业,重在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我国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金融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十、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质量,2、资源因素,资源状况经济发展就业条件和机会,3、经济因素,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4、教育因素,教育水平人口素质劳动力素质岗位适应能力就业水平,5、科技因素,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减少

7、用工,科技进步新型产业新的就业机会,6、收入因素,低收入阶段:收入闲暇,就业压力加大,劳动力供给增加,高收入阶段:收入闲暇劳动供给相对少就业压力相对小,十一、我国的就业形势,1、就业压力依然很大,1990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化情况,2002-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峰值,城镇登记失业率2012年为4.10%2013年为4.052014年为4.092015年为4.05,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的主要表现,一是尽管劳动力供给有所减少,但总量依然巨大;二是经济持续下行使就业压力难以减缓。,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主要表现:一线生产人员短缺与二线非生产性人员过剩并存;中低文化程度劳动力短缺与大学生过

8、剩并存;青壮劳动力短缺与中老年劳动力过剩并存。,2、分析和判断我国就业形势必须考虑的特殊因素,(1)我国目前失业率的特定内涵“城镇登记失业率”,(2)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普通高校毕业生,2011年631.1万人;2012年680万人;2013年699万人;2014年713万人,2015年749万人。,(3)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压力截至2014年9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561万人,同比增加169万人,增长1.0%。关注农民工二代甚至三代就业问题。,十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缺陷及其调整,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缺陷劳动所得过少,资本所得过多;居民收入比重偏低,政府收入比重偏高。,我国居民劳动报酬

9、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2000年为53.36%,2007年为48.04%,2010年为47.77%,2011年为47.49%,呈逐步下降趋势。2012年开始有所回升,为49.5%。,2000-2011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情况:居民收入比重从67.15%下降到60.67%,企业收入比重从19.72%上升到23.95%,政府收入比重从13.18%上升到15.38%。,2000-2011年我国国民收入经过再分配后的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从67.54%下降到60.78%,企业可支配收入比重从17.93%上升到20.3%(其间,2004-2010年呈下降趋势,从22.51%到21.18%),政府

10、可支配收入比重从14.59%上升到19.18%。,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思路和路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维护和增进劳动者收入权益(人力资本价值),(2)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美国1980年代至今,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国民初次分配的比重一直维持在15%到20%之间;英国保持在11%到15%之间。我国目前初次分配中,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约为7.6%(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春季号:2015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3)规范资本收益,(4)逐步降低宏观

11、税负2012年财政部经建司报告称:过去30年OECD国家平均宏观税负水平为24-27%,日本、韩国、美国过去20年的宏观税负水平约为20%。中国综合税负(包括政府性基金、收费和社保金等)水平约为40%。,(5)规范政府收入,十三、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1、当前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1)用基尼系数衡量的居民收入差距,1978年农村基尼系数约为0.21-0.24,城市基尼系数约为0.16-0.18。2000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12(警戒线为0.4)。,2003年0.479 2009年0.490 2004年0.473 2010年0.481 2005年0.485 201

12、1年0.477 2006年0.487 2012年0.474 2007年0.484 2013年0.473 2008年0.491 2014年0.4692015年0.462,(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8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70:1。,3.23:1,2.20: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09年3.33:1 2010年3.23:12011年3.13:12012年3.10:1 2013年3.03:12014年2.75:12015年2.73:1,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422元,绝对差距19773元。,199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为824元,(3)地

13、区收入差距,2010年东部地区、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47.2:101.0:100:100.9。,近年来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缩小趋势但差距依然较大。 2012年上海城镇居民家庭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最高,甘肃最低,前者是后者的2.34倍。 2012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最高,甘肃最低,前者是后者的3.95倍。,(4)行业收入差距,1978年我国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收入行业人均工资之比1.38:1。201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最高收入行业金融业与最低收入行业农林牧渔业人均工资之比4.20:1,2011年4.17:1,2012年3.96:1,2013年3.8

14、6:1,2014年3.82:1,2015年3.59:1。,2012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最高收入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最低收入行业农林牧渔业人均工资之比为1.80:1,2013年1.79:1,2014年1.90:1,2015年2.00:1。,201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59,差距进一步缩小,但绝对差距仍然很大。金融业114777元,农林牧渔业31947元。,2、收入差距成为社会突出矛盾的原因,(1)短时间内迅速拉大,(2)历史文化传统,( 3 )存在较多不合理因素,(4)低收入平台,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2012年美国的基尼系数为0.477。从196

15、8年到2013年,美国的基尼系数上升了23%。2011年美国贫困人口标准是四口之家税前年现金收入低于22314美元或两口之家低于14218美元(2010年美国贫困人口达4620万人)。,3、用历史眼光审视我国收入差距,(1)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3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4元。将近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422元。,1985年我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6元为贫困线。2011年确定2300元为贫困线。按照我国扶贫标准,1978 - 2010年累计减少2.5亿贫困人口,参考国际扶贫标准,我国共减少

16、6.6亿贫困人口,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2)是落后国家加速发展过程中必经阶段,(3)并未导致“两极分化”,(4)我国有能力解决差距问题2009年基尼系数下降2010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2011年行业收入差距缩小,十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1、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粗放,2、进口贸易缺少定价“话语权”。,3、服务贸易发展滞后。,4、针对我国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增无减。,十五、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走向,1、从单纯鼓励出口向促进平衡贸易转变,制定和实施国家进口战略。,2、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重点是促进制造业升级换代,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承揽服务外包业务。,3、在发展双

17、边贸易的同时,加快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区)。,4、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以对外投资带动出口。,十六、对外投资政策,1、对外投资管理的主要政策,(1)鼓励政策A.信息与技术支持B.直接金融援助与财政优惠 C.投资担保,限制性政策主要是控制资本流量;避免关键技术流失。,2、我国的对外投资政策,从限制对外投资到鼓励对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1999年国家制定鼓励企业“走出去”政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加快。,至2013年,我国海外资产存量已超过1万亿美元,海外直接投资企业达到2万多家。2014年对外投资10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1%;2015年对外投资118

18、0亿美元,增长14.7%。连续第4年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7.2%,离世界32.9%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企业将继续而且更加积极地“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会进一步带动我国扩大对外投资。有必要、有能力更大范围、更大力度“走出去”。,十七、宏观经济管理典型模式,1、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1)通过国有经济调控经济的渠道狭窄,微观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宏观管理方式。美国国有经济比很小,由此决定美国政府很难通过国有经济渠道干预经济。所以,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经济的自由度最大,政府对经济过程的干预程度低,间接化程度高。,部分西方国家国有经

19、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美国为1%;日本27%;瑞典25%;法国17%;德国10%;澳大利亚10%;意大利9%;芬兰8%。美国比重最低。(资料来源:2005年5月23日经济日报),(2)政府干预集中于市场垄断和少数重点领域,美国是最早制定“反垄断法”的国家,政府具有以反垄断措施干预市场的传统。政府干预的主要领域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等。,(3)宏观调控侧重总量控制和需求管理,(4)相对重视或善用财政政策,2、日本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1)突出政府调控的主导作用,专门机构;比较成型的计划体系;计划为不具有强制性的预测性、诱导性计划。,(2)实行非约束性计划管理,(3)注重行政手段的运用,“

20、硬”行政手段 “ 软”行政手段,(4)重视结构调控,调控经济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产业政策。,(5)官产学一体的决策体制,官、产、学一体的决策体制,保证了各方经济利益的相互协调,使宏观经济决策具有较强的科学性。,3、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1)注重平衡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的作用,把自由竞争作为经济繁荣之源,在注重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发挥通过政府作用规范市场行为,维护竞争秩序,力求把自由和秩序统一起来。,(2)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公正目标实现,通过财政政策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水平;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3)以独立运作的货币政策创设稳定的货币环境,中央银行具有独立于政府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地位和权力,始终以保持币值稳定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4)以强硬的法律和行政手段管制敏感价格,对房地产和房屋租金实行严格管制。调控公共产品价格。,十八、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比较的启示,1、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并无统一模式,2、宏观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3、不同模式的形成与所有制结构、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相关,4、不同模式在相互借鉴中调整和完善,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