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死教育核心议题 与 临终照顾.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9626569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死教育核心议题 与 临终照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生死教育核心议题 与 临终照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生死教育核心议题 与 临终照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生死教育核心议题 与 临终照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生死教育核心议题 与 临终照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生死教育核心議題 與 臨終照顧,趙可式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2,生死教育核心議題,教育目標:學生在學習此門課程後能夠 1. 認知成熟的死亡概念 2. 從各文化及宗教的生死觀之認識中形成自我的死亡信念 3. 認知善生與善終之連續性關係,因而調整人生觀 4. 體會他死你死我死的情意改變,並悟出生死大事對整體生命的影響 5. 學習初步陪伴臨終病患及其家屬的技術 6. 學習初步哀傷輔導的技術,3,核心議題 教學內容 時數 1. 成熟的死亡概念.2 2. 各文化的生死觀:中國先民、其他古老文化(包括死後生命)2 3. 各宗教的死亡觀:基督宗教、佛教、道教(包括死後生命)4 4. 善生與善終.2

2、5. 他死與我不相干者之死亡:戰爭、災難、人禍、媒體等.2 6. 你死我的摯愛與至親之死亡.2 7. 我死面對我自己的死亡之省思及體悟.2 8. 自殺心理與防治.2 9. 死亡專題探討(安樂死、墮胎、器官捐贈等).2 10. 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4 11. 哀傷反應與哀傷輔導.4 12. 喪葬文化及習俗與生死.2 其他活動: 臨終與死亡的體驗活動,電影.4其他可由教師自由運用者2小時 總時數:36,4,一、成熟的死亡概念,5,1.成熟的死亡概念之四個要素(1):,1). 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死亡是永久性的,最後的,不可能再回復的。2). 普遍性(universality

3、):可以區辨有生物與無生物之分別,所有的生物皆會死亡,所有的人有一天皆會死,包括我。,6,1.成熟的死亡概念之四個要素(2):,3). 功能停止(nonfunctionality):死亡時所有的身體功能皆會停止。 4). 因果性(causality)死亡是有原因的,人不會無緣無故死亡。原因可為外在及內在的原因。,7,兒童死亡教育及向兒童解釋死亡的重要性。 媒體、玩具對兒童產生的影響:如電子機、卡通影片、殭屍及靈異影片。 台灣喪葬習俗對兒童產生的影響。,1.成熟的死亡概念之四個要素(3):,8,2.兒童死亡概念的相關因素:,1). 兒童的智力:智力越高死亡概念越 早發展成熟。 2). 兒童的情緒

4、:高張的焦慮會阻礙死亡概念的發展。 3). 社會文化:如學校、媒體、社區、宗教團體。 4). 家庭氣氛 5). 兒童的經驗,9,3. 與孩子討論死亡的指南:(1),雖然大多數研究支持可以與孩子公開討論死亡,但仍需非常謹慎,以免造成傷害。Spinetta(1981)寫給醫療人員一份指南,Adams(1984)寫給父母一份指南,現合併成7項建議如下:1). 讓孩子採第一步:勿太魯莽地與孩子談死亡,讓孩子領導話題,他會選擇合適的時間發難。按孩子的時間及廣度、深度來作溝通。,10,2). 不要用隱射的語句,用直接且清楚的描寫。例如不要說:他長眠了、走了等等,會讓孩子更加混淆。 3). 需先完整地了解孩

5、子的生命史,協助他找到意義與有完成的感覺,並且使他們知道其生命對他的家人及社會是重要的,有影響的。,3. 與孩子討論死亡的指南:(2),11,3. 與孩子討論死亡的指南:(3),4). 向他保證會盡量減輕他的痛苦,會持續地照顧他及恆久地愛他,並尊重他的意見,所有的決定都會包括他在內。 5).向他保證無論大人或小孩,每個人面對死亡時都可能會有各種情緒,他有權力也有自由疏導這些情緒。,12,3. 與孩子討論死亡的指南:(4),6). 敏覺到孩子何時需要獨處,何時需要分享。不可強迫他談論死亡的話題。有時給予希望可能是恰當的。因為無論大人與小孩,都可能心存矛盾,一方面認知死亡已臨近,另方面又懷著希望能

6、活得更久,這是健康的心態。,13,3. 與孩子討論死亡的指南:(5),7). 與孩子溝通的目標是為了答覆他的需要。孩子不一定需要對死亡有成熟的概念。但是若孩子對死亡有誤解、幻想、迷思、或恐懼,適宜的溝通將可使他更安然地渡過臨終期。對孩子要第一以孩子來看待,第二才是一個臨終病人。,14,4.恐懼死亡的原因,1). 未知的恐懼 2). 失落的恐懼 3). 分離的恐懼 4). 死亡形貌的恐懼 5). 死亡過程的恐懼 6). 未了心願遺憾的恐懼 對人生過程的悔恨,來不及補救的恐懼,15,二、各文化的生死觀- 中國先民.其他古老文化 (包括死後文化),16,1).二元論:魂魄.天地.陰陽.氣形.神鬼 2

7、).三層式宇宙觀:天庭.人間.陰間 3).三魂七魄之歸宿 4).鬼魂之總類 5).對死亡的敬畏,1.中國先民對死亡的看法:,17,莊子:大宗師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18,莊子:列禦寇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齋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如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19,慎終 善終,20,三、各宗教的死亡觀- 基督宗教.佛教.道教(包括死後生命),21,1).開創人格

8、6).終極承擔或獻身 2).基本聖典 7).解脫進路 3).終極關懷 8).世界觀 4).終極真實 9).人生觀 5).終極目標 10).精神共同體,1.宗教信仰的構成要素:(傅偉勳,1995),22,2.基督信仰中的生命觀:,23,3.基督信仰中的死亡神學(張春申,1999)1).人是精神降入肉體 2).人的死亡有其被動面,如同一切生物的被動死亡。但人面對被動的死亡時,仍可顯 出尊嚴,這就是人性的主動面。,24,3).人的自由意志:為自己的生命選擇方向與意義。如捨惡擇善擺脫塵世牽掛回應天主的召喚抉擇再抉擇,25,死亡的當兒是人的自由意 志最終面對善惡,面對天主的召喚的抉擇。,26,最終抉擇與

9、 一生過程有關, 但仍為人使用自 由的關鍵時刻,27,生命的意義不在長短,而在其品質:一生怎麼活死亡當兒的主動抉擇,28,謝謝示(你)對不起再見,尒,29,安寧療護在人生的總結期,面見創造者前一刻,最佳的準備方法。,30,4.佛教信仰中的生命觀,31,5.佛教信仰中影響 輪迴的因素1.隨業2.隨習3.隨念,32,安寧療護善願善念,33,上帝若召喚,或此世因緣已盡,那麼就讓生燦如夏花死美如秋葉泰戈爾,34,四、善生與善終,35,五、他死- 與我不相干者之死亡:戰爭.災難.人禍.媒體等,36,六、你死- 我的摯愛與至親之死亡,37,七、我死-面對我自己的死亡之省思及體悟,38,八、自殺心理與防治,

10、39,1.國內學生自殺案件範例,40,1). 美國人、日本人、台灣人三種教養孩子的方式 2). 美國友人對孩子遭遇失落時的教育態度 3). 在生活事件中的練習機會 4). 人們生活的十怕:怕病、怕窮、怕死、怕自己不如別人、怕事與願違、怕好心不得好報、怕一事無成、怕與厭惡的人相處、怕失落、怕分離。如何面對此十怕?,2.如何培養面對 壓力、失落、失望的生命實況,41,3.生命的尊嚴與意義,Dr. Victor Frankl的觀點 a. 人為意義而活,也為意義而死 b. 人不能問生命的意義為何?人是被自己的生命所詢問的對象 c. 苦難是生命中之必須,因此必然有其意義。雖然憑自己小小的理智有時無法理解

11、,42,4.社會、教育者、成人 世界對生命教育的責任(1),1).對生命的尊重、珍惜與呵護以醫院推病床與輪椅為例以遺體護理為例以慈濟醫學院大體解剖課為例,43,4.社會、教育者、成人 世界對生命教育的責任(2),2).對弱勢團體的珍惜與關懷 挪威的國慶典禮為例 創世基金會對植物人的照顧為例,44,4.社會、教育者、成人 世界對生命教育的責任(3),3).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安樂死立法的對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背後對生命的信念安樂死立法背後對生命的信念,45,4.社會、教育者、成人 世界對生命教育的責任(4),4).媒體、喪葬業者、墓地文化對生死教育的影響 5).醫療機構及醫療人員對生死教育的影響 6

12、).政府應負的責任 教育 殯葬管理 社會福利,醫療 文化局,46,九、死亡專題探討 (安樂死.墮胎.器官捐贈等),47,安樂死: 為了問題而解決人安寧療護: 為了人而解決問題,48,十、臨終關懷 與安寧療護,49,安寧療護(Hospice Palliative Care)所下的定義為:對治癒性治療已無反應及利益的末期病患之整體積極的照顧。此時給予病人疼痛控制及其他症狀的緩解,再加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及靈性層面之照顧更為重要。安寧療護的目標是協助病患及其家屬獲得最佳的生活品質。安寧療護的某些方式甚至在病患罹病的早期也可適用。例如抗癌治療與症狀緩解治療同時進行。 (WHO, 2002),安寧療護,

13、50,醫療團隊協助病患緩解身體上痛苦的症狀,同時提供病人及家屬心理及靈性上的支持照顧,使病患達到最佳生活品質,並使 家屬順利渡過哀傷 期(WHO, 2002)。,51,全 人 照 顧 全 家 照 顧 全 程 照 顧 全 隊 照 顧 藉著妥善照顧而使生死兩無憾、無悔。但哀傷卻是人之 常情。,52,身體平安心理平安思想平安,53,十一、哀傷反應 與哀傷輔導,54,1.正常的悲傷現象 1).生理反應(1),胃腸不適、脹氣 喉嚨發緊、吞嚥困難 呼吸急促,有窒息感 口乾舌燥,55,1.正常的悲傷現象 1).生理反應(2),胸部緊迫、心慌 對聲音敏感 肌肉軟弱無力、疲倦 虛幻感,56,2).情緒反應(1)

14、,悲哀 自責愧疚與罪惡感 孤獨感 憂鬱 驚嚇 解脫感,57,2).情緒反應(2),憤怒 焦慮 無助感 苦苦思念 麻木 輕鬆感,58,3).認知反應,不相信 精神及思想不能集中,健忘與困惑 感到逝者仍然存在 幻覺 沈迷於對逝者的思念,59,4).行為反應(1),失眠 心不在焉 嘆氣 坐立不安、過動 避免觸景傷情 舊地重遊及遺物相隨身,60,4).行為反應(2),食慾障礙 社會退縮 哭泣 尋求與呼喚 珍藏遺物,賭物思人 夢中相見,61,2.影響悲傷的因素(1),失落的對象 死亡的形式 身體健康 人格與個性 文化因素,62,2.影響悲傷的因素(2),和逝者的關係 過去的悲傷經驗及處理的態度 心理健康

15、與其他壓力 社會支持 宗教信仰,63,3.哀悼的任務,.接受失落的事實 .經驗悲傷的痛苦 允許自己悲傷、憤怒、罪惡感 逃避悲傷只有將之壓抑更深 .重新適應一個逝者不存在的新生活 不是如何找到無語問蒼天的答案,而是如何在沒有答案的情況中活下去。 .將情緒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他關係上 尋找新的生活意義及動力 再去愛,64,4.悲傷治療,1.個別治療2.團體治療,65,最健康的哀傷就是完整地去經歷哀傷,如同一步一腳印地走過沙漠:孤獨、痛苦、淚汗滿面滿心,但總是會走過的,這是每個人生都必經的歷煉。過早投注新的人事物以便忘懷亡者,如妻子過世後三個月又再婚,是躲避經歷哀傷,將使得哀傷埋藏在心底,會以別的有害

16、面貌浮現而不自知。在安寧療護領域中常用的哀傷輔導技術包括:同理(感)心應用、心理劇、回憶(照片、錄影帶、錄音帶、信件、亡者遺物等)、悲傷圖史、激怒治療、藝術治療、冥想、書寫等。,66,十二、喪葬文化 及習俗與生死,67,五、病人逝世後喪葬及追思之安排,家人親友的互動可用家族會議及團體治療的方式,協助家人順利渡過哀傷期。台灣人的七七追思方法是很好的習俗,每隔七天家人團聚,經歷及表達哀思,是健康的哀傷歷程。但也有個別差異,需視個人的需要而定。,68,六、台灣的牽亡、觀落陰是利用喪親者想再見亡者一面,再聞亡者聲音的哀傷心理的負面商業行為 ,會造成哀傷者病 態哀傷,應由專業 人員輔導正向哀傷 方式渡過。,69,其他活動:臨終與死亡的體驗活動、電影,70,活在當下,起初我想進大學想得要死 隨後我巴不得大學趕快畢業好開始工作 接著我想結婚想有小孩,想得要命 再來我又巴望小孩快點長大去上學,好讓 我回去上班 之後我每天想退休,想得要死 現在,我真的快死了 忽然間,我突然明白了,我忘了真正去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