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和”的微言大义.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9623626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和”的微言大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和”的微言大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和”的微言大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和”的微言大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和”的微言大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正平和,共致远道第 1 页 共 5 页作者:中和远道“中和”的微言大义原上风 中和远道2013 年 8 月 22 日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些重要的命题和概念,中、和、正、易、道等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中,最令人心醉的便是天人合一,所谓圣人、君子,最高境界乃是“天地人参,与天地化之” ,至于路径,道家主 张“ 与天地独来往 ”、“逍遥于昆仑蓬莱之间”,佛家倡 议的则是修心养性,功德世人,儒家最重者则为“ 中” 、为 “和”,所谓“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远道达焉” !中,乃中庸。古代, “庸 ”字可假借为“用”字,也就是用中,处理天地人关系要用中,要坚持中道的原则,避免极端,避免过

2、和不及,这其实是一种很精确很高深的境界和道理,值得人们思索实践一生的,只是日常所说的好好先生、做老好人所谓的中庸,不过是中庸最肤浅的道理而已。中庸是礼记中一篇富含哲学道理的文章,它集中地反映出儒家哲学思想的内核。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曾谈到学儒的体会,那就是通常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体现出学儒的一个渐进原则,其实也就是说,大学初步指明何为学,何为学之小与大,然后真正要从论语、孟子中去学,那么多格言、典故的学习,可谓多闻,然后通过中庸的抽象提炼形成相对完整统一的儒学认识,从孔子开始历代大儒都很重视中庸。中庸提到“天命之谓 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 ,这就超脱了论语孟子那种警言珠玑般的内容,而提高到了命性与道。中轴线,四合院,或者一般的禅宗寺庙建筑应该都能体中正平和,共致远道第 2 页 共 5 页作者:中和远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中庸、和谐的精髓。中庸,通俗可以解释为“用中” ,也就是 “中”的应用, 这体现出太多方面,周易中体现出中国处理天人关系,论语中体现出中国处理人人关系,都用到了“中” ,中国天地人三才相互包容、相互解 释、和谐共处而不是如西方传统意义上那种人就是要认识、分析、改造事物、世界的方式,在周易中,天地宏阔,古人想到的是化天地入内心,来实现内圣外王的雄阔追求;论语中二人成仁,重生轻死,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也很明

4、显都是一种中和的人际关系追求,由此升发而去的人家国的观念中,基本上都是叩两端而执中,很少突出某一阶的完全的可能性及其实现,而基本上包容在一种中和的序列当中。包括中国的民族音乐,应该说文人最喜琴箫了,琴箫雅乐中的境界追求大概就是“中正平和 ”了,所谓哀而不 伤,乐而不淫;中国的国画同样有很多法则体现出中和的精神,比如郭熙的所谓平远、深远、高远以及人们所常见的“独钓寒江雪” 诗意图那种留白的技法,都可谓是中和思想的精华体现;国人练习书法过程中的九宫字格所引导人们字体间构线条分布的习惯,更是中和思想的生动体现。中庸和谐的境界,国人在很多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文明成果,但是应该提到两点,第一,中庸和谐是一

5、种理想追求,它通常并不能通过刻意的人为来实现,论语中提到过“时中” ,表明了“中 ”是一种不断摸索、适 应规律来 实现的特点;第二,中庸不要过于刻意, “中” 应该是一种事物的各种可能性和平共处,每一种可能性都得到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要过于排斥极端,我们要做的只是不走向极端,但,很多东西不深究,其可能性就难以显现出来的,所以,中庸应该是一种大文化观,千万不可为了口头的中庸而打压下去所有的极端,那样的中庸应该是一种低层次的和干巴巴的中庸了中正平和,共致远道第 3 页 共 5 页作者:中和远道潘宏伟说:中庸是中国最高的思维观念与行为准则。事物若臻至完美,若保住完善状态;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地位

6、,恰当的时间,恰当的限度,即最佳、最好、最合适。也就是适度把握,追求最佳状态,就是天人合一,和谐!宗白华说:“中庸不是庸俗一流,并不是依违两可,苟且的折中,乃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毅力;综合的意志,力求取法乎上,圆满地实现个性中一切而得和谐。 ”儒家文化 讲水止于平而止;道至于中庸而止。所以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轴线,四合院,或者一般的禅宗寺庙建筑应该都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中庸、和谐的精髓。中庸,通俗可以解释为“ 用中” ,也就是 “中”的应用, 这体现出太多方面,周易中体现出中国处理天人关系,论语中体现出中国处理人人关系,都用到了“ 中” ,中国天地人三才

7、相互包容、相互解 释、和谐共处而不是如西方传统意义上那种人就是要认识、分析、改造事物、世界的方式,在周易中,天地宏阔,古人想到的是化天地入内心,来实现内圣外王的雄阔追求;论语中二人成仁,重生轻死,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也很明显都是一种中和的人际关系追求,由此升发而去的人家国的观念中,基本上都是叩两端而执中,很少突出某一阶的完全的可能性及其实现,而基本上包容在一种中和的序列当中;包括中国的民族音乐,应该说文人最喜琴箫了,琴箫雅乐中的境界追求大概就是“中正平和 ”了,所谓哀而不 伤,乐而不淫;中国的国画同样有很多法则体现出中和的精神,比如郭熙的所谓平远、深远、高远以及人们所常见的“ 独钓寒江雪” 诗

8、意图那种留白的技法,都可谓是中和思想的精华体现;国人练习书法过程中的九宫字格所引导人们字体间构线条分布的习惯,更是中和思想的生动体现。中庸和谐的境界,国人在很中正平和,共致远道第 4 页 共 5 页作者:中和远道多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文明成果,但是应该提到两点,第一,中庸和谐是一种理想追求,它通常并不能通过刻意的人 为来实现,论语中提到过“时中” ,表明了 “中”是一种不断摸索、适应规律来实现的特点;第二,中庸不要过于刻意, “中” 应该是一种事物的各种可能性和平共处,每一种可能性都得到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要过于排斥极端,我们要做的只是不走向极端,但,很多东西不深究,其可能性就难以显现出来的

9、,所以,中庸应该是一种大文化观,千万不可为了口头的中庸而打压下去所有的极端,那样的中庸应该是一种低层次的和干巴巴的中庸了中庸和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命题是天地人参,此参为三之意,人生与世界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至为重要,大到治国平天下,要处理好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小到修身齐家,古代文化中那么多的敬天保民仪式以及纲常伦理大多体现出遵从天地人三者自然关系的做法。天地有运载教化万物之能,说帮助也大致可以,您所摘引的原文当为“惟天下至 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论述人当诚以尽展其性,亦足展万物之性,万物能得自由生长生活,天下融融,自当赞叹天地教化养育之恩,如此,人才真正践履了人的使命,如此,人才为万物之灵长,才与天地“三” 而并列世间。这道理毫不落伍,当今时代,发展主义、消费主义早使得人类脱去了诚心,而一味发展变革进步,导致人与自然、人际之间、人我之间问题重重,因此,活出生命、激活生命都成了回归原初、回归古典的最重要的号召了。提问者评价谢谢赐教了,这个“参 ”就是天地人三者的融合,也就是中庸所中正平和,共致远道第 5 页 共 5 页作者:中和远道提的天人合一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