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来源:宣讲家 |作者: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上传时间:2013-03-24 20:58我要评论(0) 字号: 小 大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我今天挑了这样一个关于微媒体时代的话题。一个内容是关于现在微媒体时代我们的知识形态在发生改变,信息传播也在发生改变,相应我们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受教育者都在发生改变。第二就是简要地介绍一点微媒体时代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危机。第三就是对于这些微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舆情的规律,我在这里做一个提炼。最后就是关于微媒体的使用
2、。一、微媒体时代带来知识形态的转变和信息传播的转型我简要地过一下关于现代知识形态的转变,以及我们信息传播的转型。它带来了我们新的教育生态,同时也让我们自身去思考该怎么样去提升自己来适应这个形态,以及我们的受教育者怎样去认识它们。1.知识形态的转变知识形态的变化,从形式到内涵都在发生改变。这是“大英百科全书”,它应该停掉了 244 年历史的印刷版,而进入了完全的电子化。我们知识的储存和交流都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互联网上一天的信息,相当于过去几十年的我们所使用的信息。这里是讲到一天互联上的电子邮件。相当于美国一整年传统的信件。还有就是 Flickr 上面的照片,那是海量的,一天的照片相当于几十万本相
3、册存在的照片。大家也看到,现在我们说出门三件事不要忘了,钥匙、钱包和手机。手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替代了我们很多的工具。手机传递的数据,一天的数据相当于能刻 170 万张的蓝光光碟,等等。这些东西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大的收入,就收集一天在全世界来说能带来 1 亿 4500 万美元的收入。各种各样的改变大家也看到,这是 FACE BOOK 每天新增加的人数,相当于圭亚那国家的人口。而且博客上现在每天更新的博客数相当于纽约时报19 年的信息量。纽约时报是相当厉害的,最重的时候一天是 13 斤。这些改变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东西。对这些东西我也来“吐槽”。因为很多东西我自己就很难接受,或者很难明白。这个“吐槽”
4、的概念可能在座的很多朋友都知道。但是我琢磨了很久,实际上我才大概知道“吐槽”是个什么意思。我们先看看那些看不懂的所谓“热词”。有的也许大家都在用。新浪微博的年度盘点里面讲到了去年的像什么“伤不起”、“肿么了” 、“卖萌”等等这些东西。这是现在最常用的一些词汇。而且孩子们用得特别多。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接受特别快。此外还有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非常让人难以接受的一些词汇。今年大家都知道,每年“三八” 之前的一天有一个“女生节” 。这就完全是由几所大学,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先打造出来的,现在在校园里很流行,叫“女生节”。女生节的时候校园里挂满了各种各式各样的海报。其中有海报里面的热词,难以想象。我们
5、的教授因为平常很少上网,看到以后在那里又感叹、又生气、又郁闷。说简直了有辱斯文。比如说大家看到这是一个新的热词,满网都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时候会用这个词。但是这个词在我们这一辈人看来是一个非常脏的词汇。但是到处都在用。而且学生们自称这个,不光是一般的人,就是博士也是这样在做。所以我们难以想象,包括这也是很脏的词汇,就是在过去多脏的脏字来说的,但是在网上是非常流行的。大家看到很多人自己起名,起网名就是起这些名字。这第一个词叫“屌丝”。实际上是一个很脏的词汇。过去在我们的词汇里面根本不会用的,是骂人的话。第二个就是“苦逼” 、“二逼” 这种词汇。我不知道在学生的作业中间有没有用这样的词,
6、作文有没有这样的词。如果用了会怎么办?我一开始的时候是不能接受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用这样的词汇,而且大家都心领意会。绝对这最能表达我们心中的意思了,就是我最微不足道,我最受压迫这种感觉。但是你很难说到底是怎么了。开始的时候我也跟我们同事一样,说真的是有辱斯文。但是我的研究生、我的博士生在微博上讨论中间有用到这个词汇。有一个研究生在美国博士毕业了,当老师了,一个女孩。她的签名就用的“屌丝”这个词。我就完全不能接受。但是这些词汇是非常流行的,在年轻人中间是很常用的。然后各种体。这个大家都知道,因为超出了我们以前教作文的各种题材。什么“淘宝体”、“咆哮体”。各种各样的体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在冲击我们原有的
7、知识的呈现方式。包括我们原有的知识架构。一个字出来了,就出现很多的东西。像“撑腰体”之类的。2、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这是讲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第二个我们就说说信息传播也在改变,也在转型。首先过去的信息大量的是通过传统媒体传递的,但是现在已经改变了。一个是报业的影响力越来越下降。大家看到那个图,往下走的很多。基本上就是报业都转型了。在西方来说基本都转型了,只有中国报业还是养尊处优的状态。第二个是电视。电视的打开率在中国也已经极度地下降。从 70%下降到 30%。另外全球广告额的深入已经要超过我们原来传统媒体,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来接受信息或者呈现信息的方式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我们的微博都来自推特和FA
8、CE BOOK,是模仿它们做起来的。美国的推特,他们已经不在是做一个社交媒体,他们是在做新闻,甚至于超出新闻呈现一切的信息,所以已经把自己的文化潮流、信息的传递都当成他们的功能了。那么大家看到新浪的微博用户已经相当的多,变化趋势也是非常的大,不断的推出新的东西出来,挣钱也是越来越多。因为有了方便的微媒体之后,各种信息的解读也发生了改变。两会期间有那么多的新闻可以报,但是有人就非常智慧地就选择了一个就是所有的代表们凡是身上有名牌的都把他拽出来了。这位代表的皮带扣是爱马仕的。然后接下来你们看到李瑞英的眼镜是迪奥的、崔永元旁边这个女士的是一个名包。然后这个是大家在采访杨澜。杨澜那个包也是个名包。然后
9、这个是大家看到宋祖英,宋祖英穿的靴子是香奈儿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解读。这个是韩红,她拿的是一款非常著名的男款皮包。在某种程度上,各种信息它在改变。(同样的信息有不同的解读)比如说杨澜接受采访的镜头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在微媒体上的解读是另一种,会把她的那些独特的东西给提炼出来,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后面我们会有一个分析。因此传递信息包括解读信息的方式都在发生很大的改变。如果没有传播技术,没有微博,是不可能发在正常的传统的媒体上。因为记者可以用很远的距离拍下这样的镜头。这是我的一个学生,现在在某一个媒体,是个蛮有名的记者。结果他吃惊地发现小组会的时候,有一个会议代表正在上面码牌,就是玩牌游戏。他拍下来了当
10、场就发到微博上,因此这张照片被广为流传。全世界都在流传。这是去年的事。因此今年两会的时候规定记者不可以用微博,而且两会代表不可以在会上用微博,就是杜绝这样的信息。但是说实话是非常难的,记者可以把这个图片比如发给朋友,朋友仍然是可以上去的。对我们来说这种信息环境的改变很大,挑战也非常大。我们在任何时候,可能你觉得我四周无人,我想做个小动作,不雅的动作,抠抠鼻子,可能就在很遥远地方有双眼睛在监视着你。他很可能知道你的身份,然后他就把你传到了网上。因为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变,那么舆论场也在发生变化。原来是传统信息主宰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已经是微媒体作为一个主要的在民众中间有影响(的力量)。而传统媒体
11、,尤其是报业媒体,或者是类似于“新闻联播”这样的在民间是被当作讽刺、挖苦的对象。因为信息的穿透力也更强了,挖掘力也更强了。现在为什么我们兴起一个新的学科叫做“数据挖掘”,原因也是这样。比方说就是因为金正日去世这个事,接下来就(有人)把毛主席去世的时候的各种图片给挖上来,然后跟朝鲜进行对比。说我们我们当年也是非常可笑的,可见我们中国的政治跟朝鲜一样,在全世界是一个笑料。所以这种数据的深度、广度都在发生很大的改变。学生们也可以能够使用各种媒介。孩子们自己去拍片子,自己去做电视来学会怎么使用媒介、怎么判断媒介。大家看到这是有很多国家在开媒介素养的课程,这是日本的孩子们在开。其实我们周边的很多国家,已
12、经开了很多媒介素养的课程。那么其中就怎么使用媒介这个环节,后面会提到。然后我想说,有一天我在微博上就接到一个人的请求,就说无论如何去我那里看一下,帮我转几个他的微博。我一看是一个中学生,珠海一中的。因此我就去了。他是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以达到免考,直接推荐的。但是他想要考。另外说他对现在的教育体制,他之所以叛逆就是要对抗现在的教育体制,我要跟你的体制对着看一看,我用自己的行动来做。然后他也转了一些比如说合肥的学生,高中生,优秀的高中生,在升旗仪式上去演讲的时候,忽然间把事先老师批准好的稿子扔一边。在那里慷慨陈词批判现在的教育,也是一个高中学生。因为他在转这些东西,然后叫我去转。我觉得一个年
13、轻学生这样,所以后来我转了。因为有一些关注我的人是媒体界的,因此媒体界的名人转了,然后那两个微博就是转了很多条,那么影响也相当的大。右边的这个是昨天晚上我从微博上拣出来的。大家在讨论“孔融让梨”,让小孩子们选择。下面是填空,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一个小孩填我不会让梨,然后老师打了一个叉,就错。这张卷子被传到网上,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响。很多人在上面跟贴,来帮助这个孩子,来说明这个孩子没有错,而且我们的教育用这种标准答案的方式是错的,就是来挑战我们的基础教育。二、微媒体时代的重重危机下面第二个大问题是关于危机四伏。就是微媒体时代的危机在哪里。1. WEB2.0 的三大特点目前统计平均每 5 天就会
14、有一件影响很大的危机舆情事件。而且分布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而且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危机发生的频率越高。已经很难去避免了。因为这两年我们被委托了各种各样的单位,各种各样层级的干部来培训,就是培训怎么应对危机。从部委的司局级干部,到各个地方上省市的领导,还有现在一些甚至于小的市都把人派来学。原因也是他们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就觉得也许我们要掌握一点知识和工具,而且把媒介素养当成了执政者的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民日报去年 6 月份发的评论里面专门就讲到“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而且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体事件时代”。而且提出了一个叫 2.0 执政。2.0 执政大家都知道是指的 W
15、EB2.0,或者是后 WEB2.0 时代。那么 WEB2.0 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是什么?就是三大特点。一个是信息的个性化、个人化。第二个是信息的共享性,大家可以分享。第三个是信息不再由专业机构来提供,而是大家可以去提供,叫做群体提供信息。那么 2.0 的基本的特征是这三个。而这三个在挑战着我们的执政,我们的各种各样的管理。现在微博已经成了网络问政的一个主要平台。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很多地方来树立形象打造自我的一个主要平台。这是人民日报在去年的时候,做了一个月关于微博问题的专门报道,其中“微博问政”是一个主要的话题。因为我参与了,所以他们把这个版发给我了。那么在整个的微博问政中间,大家看到东
16、部地区做得比较好,公安机构做得比较好,还有宣传机构,还有教育机构都是做得比较好的。前三就是公安、宣传和教育。2.舆情危机案例那么舆情热点我们简要地分析一下其中的一些规律。到处是危机四伏,那么它是不是有规律可寻,它在预示着某些什么样的议题,对社会的思潮有什么样的影响。那么这里我们从教育热点上的舆论特点去进行一些分析。大家看到这里附的一张图就是非常著名的那一张:在网上谁也不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 WEB2.0 刚刚出来的时候,美国的杂志做的这样一个封面,告诉你虚拟环境来到了,拟态世界到来了,我们要处在一个拟态的环境里了,这样一个话题。我就从教育领域里的一些热点舆情开始说。我选择了几个话题。大家可能还
17、记得,北大附小的学生去年在年终的时候选择了到五星级饭店里面去聚餐,然后引发了一个全国的大讨论,全国的大声讨,然后也引发了一次危机。北大附小自己也出来应对,但是应对的情况最终也仍然被社会置疑。我所知道的北大附小管理各方面是相当严谨认真的。但是确实这件事情引发的关注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北大附小四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在期末的时候,到我们旁边的一个五星级酒店里面聚餐,学生家长还请了一部分老师去聚餐,因为这个原因就导致了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因为 Google,我不知道在座的 Google能不能用,我们那边是 Google 基本上不能用。所以没办法就用了必应。因为它比百度还是要好一点。必应上来呈现的词条就是
18、光“北大附小学生”和“星级饭店”两个词放在一起,已经是 106 万条关于这个事情(的链接)。我们后面会说,它最核心的东西呈现,或者说它的矛盾在哪儿。这是一些网民在 BBS 上的留言,留言里面都充满了对于北大附小的置疑,和所谓贵族学校、然后社会阶层的置疑。少部分人在为它辩护,就是说学生们他们也应该了解社会的各个层次。让他们经历一下,了解一下五星级也没什么。然后在那里算帐,算算要花多少钱,这些钱相当于阳光学校孩子们多少年的费用。而且也有人把阳光学校跟五星级富丽堂皇的照片摆在一起,进行讨论商量。在某种程度上这件事情是一个危机事件。这是北京晨报的报道。北京晨报用一整版做讨论,除了报道之外做了“豪华联欢
19、刺痛了谁”(的评论),这里面有方方面面的人,家长、一些专家、教育工作者他们的评说。其中一直在置疑的北大附小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这是学生们在校外自发组织的一个事情,家长委员会组织的事情,那么跟家长委员会相关。但是这个出来之后,家长委员会和其他的家长们都不答应了,就是说我孩子们要聚会,按说学校应该提供场地,你没有提供场地我们只好到外面去怎么怎么样。因此把还多责任还是在往学校上面推。这确实是一个在校外的一个活动。但是大家知道这里面有一个很核心的话题。这个话题一会儿来分析。然后第二个危机事件大家都知道:绿领巾事件。这是西安的,这个绿领巾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就认为我有正面的强化,我
20、有负面的强化,让孩子们有一个需要上进的这样一种目标,等等。这个本来是专家也认为正面的强化和负面强化这两种。教育方法对象孩子来说都是需要的,但是这种因为你用了红领巾,又用了绿领巾这种符号,这种标志性的符号,这种标签很容易被解读成你把学生分成好的和坏的。因此这就成为我们教育中间的一个是教育理念,一个很重要的是教育被阶层化。大家看到这是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里面带着绿领带出来,他专门就是为了来说明这件事情。他还算比较有分寸。他说因为他就出生在教师之家,他的父母就是教师,因此他是比较中立一点的。但是确实是里面有很多的批判。那么刚才说到的到酒店里面去聚会,到绿领巾的事情,还有包括后来又一个叫“校长宴
21、” 。大家还记得吗?应该是四川的。一个校长说孩子们学习前多少名可以跟校长一起吃晚餐,吃大餐,有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然后这也是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这些事情被社会广为关注的有各方面的东西,但是最最核心的一个东西就是关于现代社会教育的平等原则,或者说是很多人特别关注的是现在的基础教育的不平等原则。那么直接的我们的教育就被阶层化,就被纳入到社会建构里面的一个领域。我后面有一个社会结构的分析。因此直接(涉及)的就是平等。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平等已经成了大家都追求的,而且是教育的平等就是教育的最高政治,这是在很多方面都论述过和提到的。而现在我们不是在消弭这些不平等差距,而是在不断地拉大这个差距,在增加这种鸿沟。
22、那么因此就被广大的民众来垢病,来批判。这个批判从绿领巾到校长宴等等,甚至于中央电视台摘取了一些网民的提炼。网民提炼说现在是功利教育、残忍教育、严酷等级制教育还有教育软暴力。就是把很多很多不好的词汇都扣在了教育上面,而且是说“拿无知当创新”。就是说当我们想尝试做一些新的改变,但是拿无知当创新,把孩子的心智加以粗暴地扼杀。因此可以说这个社会上的这种责骂是铺天盖地、是排山倒海、是群情激愤。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实际上是我们已经把这些东西当成了教育的一种氛围,就是我们的教育环境都发生了改变。然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 1+1”的时候字幕上有“绿领巾很傻、很邪恶”的教育暴力。还有一个字幕是“小学生带绿领巾比抽教
23、鞭还恶毒”。还有一个字幕是“绿领巾是激励之术,还是象形之刑”,就是判刑的刑。背后充斥了社会各界、社会大众对于基础教育的置疑。甚至于都怀疑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不是就完全是一个戕害式的教育,已经不能够为培养人而努力了。这是刚才说的校长宴。校长宴跟红领巾、绿领巾是一样的。由绿领巾还有人在置疑红领巾。说绿领巾只是一个表征,是一个病的表征,红领巾才是病根。我们已经给他评红领巾了,就说明已经在分阶层了,在学生之中间分阶层了。成都的这个事情招致了各种各样的批评。其中很大的批评是所谓后进生也需要激励性的晚餐。好学生你有晚餐,后进的学生就不需要这种激励了吗?这不是一般的物质上的晚餐,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精神大餐。你在用
24、精神大餐到底是鼓励什么?这非常重要。因此这都是刚才说到的一些问题。然后还有一些危机事件。就包括北京的第二实验小学。这个曾经在中央电视台作为一个重点的深度报道曝光的对象。第二实验小学说他设了 78 个班,但是周边孩子却难入学。尤其是记者去采访,就在校门口马路对面,那个马路还没有这个马路宽,对面的学生就是不能入学。然后做了很多很多的偷拍、隐形采访,海淀区教育局的人和一些教务处长之类的被偷拍了,然后他们讲了一些真心话,包括怎么样去谋利益,怎么去用教育资源区获得经济利益等等都拍到了。那么这个事情本来的讨论,出发点也是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它认为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这个事情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是一个最核心
25、的问题,而且它进行了对比,这个二小它跟其他的周边的学校把老师博士、硕士的比例,投入钱的情况,各种各样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说如此的不公平。三、微媒体时代舆情危机中的规律1.微媒体如何成为引爆社会危机的平台因此大家看到,我举的这几个关于教育界的危机事件,它首先是一个突发性的事情,或者说是被人曝光了的,已经存在的一种现象。那么在这些事情里面,刚才说的绿领巾事件、校长宴事情、北大附小学生豪聚的事情,如果就事论事那么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问题是我们现在不会就事论事,尤其是在微媒体上,把它提炼到一个议题,一个议题就已经比事件要升高了。那么它是什么议题?就是关于教育的平等、教育的公平这个问题。这个教育公平问题在某
26、种程度上就是社会阶层化的问题。如果在这个议题在往上升,它符合一个什么议题?为什么大家忧心忡忡甚至于觉得这个社会完蛋了,是因为它符合现在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就是像社会的平等、社会的公平这个思潮。大家都置疑,因此实际上任何一个突发事情,它是有一个层级的。如果这个层级就是就事论事,其实这个事情不用担心。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你判断这个事情,它可能会提炼出某种议题,而这种议题是非常热的,比如说关于教育公平问题,它涉及到民众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涉及到平等的问题,那么这两个很大的议题会引爆一个事件的危机,就是危机会爆发。当然如果是在议题阶段,我们通过一些引导,比如说有人误读了我们去解释,那么也许就化解了
27、。但是当突发性的议题实际上符合社会思潮的时候,这个事情用普通的解释,或者说用一般的辩说都是没有作用的。原因是这跟社会铺天盖地只相信这个思潮,因为这个思潮是一种长期集体记忆,已经沉淀在我们心里了。那么沉淀、积蓄在心里面,被你的这一个议题,这个议题又是被某一个事件所诱发出来的。所以这种时候你是很难再去把它平息掉。那么在整个的从突发事件,到最后一个社会思潮的危机,中间起重大作用的是媒体,而传统媒体的作用是很小的。除了现在像批评性的节目,一些都市类报纸的一些批评性或者说舆论的内容,大多数都不会起作用。而主要起作用的是微媒体,是类似于微博社会性的媒体。而社会性媒体在引发很大潮流的情况下,传统媒体不得不跟
28、进。因此微媒体成为一个非常核心的引爆社会危机的这样一个平台。那么大家看到在这些事情里面,教育已经被阶层化了,这个阶层化是目前社会的最大的危机。或者说目前最容易引爆危机的最大的事情。2.热点舆情集中于六大社会关系:官民关系、警民关系、城乡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和医患关系目前从舆情焦点上来说,有这八类主题是最引发关注的。其中就有几类是直接跟教育最相关的。当然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这个也是相关的,然后我们看到其中衣食住行,民生问题。教育也是民生问题,这个是很引人注目的主题之一。另外一个就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不平等。比如贫富分化等等。因此在这些主题里面至少有两个直接相关的主题。而且这些直接相关的主题是很致
29、命的,因为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另外还有一个像社会阶层化以后,就可以把前三类:政府官员、城管队伍和政府部门,其实这三类都是因为社会阶层,这些社会阶层化在教育里面也明显的体现。那么现在的热点舆情集中在六大关系里面:就是官民关系、警民关系、城乡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和医患关系。那么在这些所有的关系里面,我们可能涉及到其中的一些方面。那么这个跟社会最大的热点的事情相关的就是社会身份的冲突,或者社会阶层的冲突是目前最大的热点,是最容易引爆危机的热点。那么这两年发生的几乎所有的网络大事件,都反应了刚才说的六大关系:官民、警民或者是贫富不平等,等等的。刚才我举的几个教育类的例子,主要是体现在平等问题上
30、,社会阶层问题上。那么社会身份的冲突、社会阶层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冲突。这本身也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征。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它的最大的一个冲突就是阶层之间的冲突。而网络热点事件只是社会转型期社会形态在新媒体上的一个投影。所以这是没有办法去忽略的。而利益冲突很多方面是跟社会身份冲突是交叉的,甚至是隐含的。刚才也说到,如果孩子的入学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是他的直接利益,那么直接就是想我们是平民老百姓,所以我们就不能做。那么在刚才说到的那条新闻,央视曝光实验二小和北京市几个大的中学的情况这条信息,后来当然北京市教委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澄清,其中一个澄清是说主持人赵普的孩子要入学而没接受他。因此
31、他们在做报复。这些信息当然也没有通过官方的方式做出来的,因为媒体的情况我们了解比较多。其实赵普的孩子还没有到入学的年龄,也不可能要入学。其实是一帮记者早已经在积蓄这样的一种力量在做。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不是一天才想做出这个信息来的。那么我们要应对的其实很多方面是一个社会思潮的问题。那个问题可能是我们局部都解决不了的。比如说教育这个部门,这个口是解决不了的。或者说我这个学校是解决不了。3.网络中被放大的社会阶层冲突那么在整个的所有的转播中间有一点大家要小心的,就是你会看到一些舆论或者一些信息的传播是通过媒体而进行了夸大和进行渲染。所以它在某种程度上凸现社会身份。社会身份就被当成了一个吸引关注的一个重
32、要的卖点。大家都知道媒体是一个经济主体,它需要赚钱,需要引发关注。记者来说当然也需要我的报道别人转载的多、引用的多,这就是一个成绩。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媒体并不是处在理性的状态。(有时候)网民是不理性的,包括我们自己会附和一种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在某种情况下把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受教育程度都掩饰掉,而在一种热情里面放弃自己的判断,加入了乌合之众。在这个状态下除了网民之外我们的传统媒体也是,我们的主流媒体也经常没有理性的。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在放大社会阶层的冲突。这是现在中国社会结构和细分社会结构的一个比较,左边的瓶子状的,是法国的一个社会学家认为是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很多人说现在中国
33、的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型的,就是塔尖是很小的,金字塔的顶端是上层,然后之后就直接到中下层,没有中层和底层的区分。如果是金字塔型,就跟这个瓶子有近似的地方。还有人说现在的社会结构是马拉松队伍形的。这个比我现在说的这两种描述更加可怕。马拉松队伍大家知道,我们成群的人只是有先后的区别,是挤在一起的,但是到了晚上到达的地方只剩下寥寥无几的人。大多数人是被甩出队伍。有的停下了,有的是再没有人被关注了。这可以来解释,如果是在底层,你还要估计到各种局限,各种自我的责任。当你被甩出去,我已经感觉不到队伍的存在,这时候我觉得我是边缘的,我就像一个赤脚的,看到别人都是穿鞋的,所以这个时候会出现很多极端的事件。之前连续
34、七起幼儿园和小学门口发生的恶性杀人事件,可以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解读。那些杀人的凶手,实际上他们到了那个时候根本不在意自己的生死了。他说我要死就要拉几个垫背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在想我还要顾及到什么人,顾及到孩子们这么无辜,或者顾及到家里人怎么被牵挂。原因是他们已经被甩出队伍之外了。所以那个是最可怕的。现在我们乐观地想。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就是这样的瓶子状的,那么瓶子状意味着什么?这是顶端有一个很大的肚子,这是一个底。就是说这个社会以底层人为中心的,但是社会的政策和社会的管理者是很少的那些顶层人。那么中产阶层的人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大的势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瓶子是不能倒下的,
35、是不能推翻的。大家看右边这个,这个纺锤形的,假使说这个结构倒下了、反转了它会什么样?它还是稳定的。就是那个大肚子是中产阶层。因此他们所有的政策只要倾向于保护中产阶层的利益。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就能够稳定住,而底层的力量是很弱的、是很小的。在某种程度上中产和上层社会会留出一些各种各样的福利来让底层的人能够还在这个结构里面生存着,因此这个机构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时候我们知道,网络上谁是弱者、谁是弱势的。刚才我们在说有强弱之分,有不平等,所以网民们一个劲都来向着弱者。一个学生拿着一把刀在政法大学的教室里面,上课之前冲进去。把他不认识的一个老师给杀了,砍了头。我们大家知道的是这个学生跟这个老师不认识
36、,他怀疑自己女朋友在跟自己恋爱之前是跟这个老师是有恋爱关系的,因此他就去杀了这个老师,杀完了之后你们看到网络上的舆论,铺天盖地、排山倒海的都是“好汉一条”,“杀得好”。完全没有这种概念,说我们从各种人道主义,或者说从一个理性的角度来判断。教授和学生之间一比,教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学生杀老师肯定是他不得不申冤的时候才杀的,因此在网上网民们都在声援弱者。实际上,在网上真正的弱者就是那些在生活中的强者。包括干部、管理者,包括我们说的身份高的人,因为在网上是以量来取胜的,会铺天盖地地覆盖住。所谓顶层的人,在网上是起不到作用的。因此如果我们画一个图,画网络上的社会机构图,就会倒过来的。这个倒过来就是说
37、我们随时可能会被大的瓶子底层人给压扁,给压碎。所以这就是现在的网络上的社会阶层,跟现实中的社会阶层的结构是正好是相反的,是可以倒过来的。这里面举个例子,安徽的一个男同学因为求爱的问题放火烧了女同学,毁容了。大家看到,我刚才说媒体是在不断地夸大社会阶层,在放大刚才说的议题,这个议题怎么放大的?最初的第一则报道是南方日报报道的,他说求爱不成恶男火烧花季少女。然后网易就把它转到网上了。标题直接就改成了17岁少女拒绝官二代求爱,被烧伤毁容。大家看到这打造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议题,就是刚才说的议题,阶层的冲突。官二代把这个少女给烧了。然后第二天是新京报的版面,右手的这个。第二天新京报开始报道,它的报道直接就
38、是官二代求爱遭拒,烧伤 17 岁少女。当时我就非常地疑惑,我想了解这个人的背景到底是什么,他有个什么样的官。最后我去联系了最早放出这个帖子的“新安在线” ,是安徽的记者发的。联系她时我说我很疑惑,然后我还在微博上写出了疑惑。她告诉我说,您疑惑是对的,确实他不是什么官二代,这个我在我的原文里也没有这样说,是被后来的网络媒体强化的。那么因此这个事情的舆论已经直接被简化为一个阶层对立、对层冲突。然后在阶层冲突里,那个瓶子大家看到,那个瓶子的大肚子会向着谁。当然这个男孩肯定是有罪的,肯定是很不该的,但是网上这些信息铺天盖地地都是来骂“官二代”。然后就上升到我们说的社会思潮,这个社会思潮在中国叫“不公平
39、”,或者说中国是叫恶官来统治这个社会,完全对应着网民的心理,对应了心理之后就把它不断地扩大。最终有少数人在网上为那个男孩说话,说他真的是恋爱的,然后那个女孩怎么怎么样,然后还上传了这么多的照片,说这个女孩是早恋多次了,还有跟人家男孩在床上的照片还有等等这些照片,来讲这个女孩其实也要反思。当然这些事情就淹没在那些刚才说的议题里了。那么这些议题我查了以后,这个男孩的父亲做了 22 年公务员,现在是科级干部。你们设想一下一个公务员 22 年做了一个科级干部,他还算不算是个什么官。但是就因为这个把他打成了官二代。然后你在微博上搜一下,写“官二代”几个字相关的热点搜索这些都是热点,全是官二代,全是跟这相
40、关的,都是指向社会阶层冲突。有的时候媒体会用各种方式来放大这种事情。比方说一条新闻大家都记得,在湖南曾经有政府局长在办公室里面发生冲突打起来了。打了以后就被停职了,当地的政府网上就给了信息,说他们两个人移做另外一个职位,这个职位等于是处分性的,处罚他们。但是一到网上,一模一样的信息到了网上做的标题就不一样了。原来的标题是衡阳互殴局长双双调离原岗位,双方均称服从安排,就等于说是被处分的。然后被网络做成标题是,湖南互殴正副局长,双双出任新职。大家看一下,光这个词汇改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接下来当然是铺天盖地的网民,我看的时候已经有 29000多个人去留帖了。还有李双江之子,在打人事件中间,有一个 1
41、8 岁,李双江的孩子是 15 岁。按说应该先说那个成年的孩子,但是事实都突出了李双江之子。而且李双江之子的孩子的朋友他们家有问题,那个车牌子是套牌的,因此那个孩子的爸爸有问题。那最后媒体要把他跟李双江联系起来,联系的是“李双江之子打人案同犯父亲”,被北京警方拘留他就是要突出这种身份。所以我们当然肯定不提倡这种标题党的做法,但是实际上现实中间就会有很多这样的做法。所以我们在拟词汇、要表达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又小心。然后有各种各样的人利用这个阶层冲突。比如说像今天肯定很多航班会延误。延误了大家就抱怨,抱怨了没有人理。然后有一个网民很聪明,一会儿还会有一架飞机比我们还要早走一点,据说是上面有领导,之后又
42、有网络编辑,把它做成了让领导先飞。那这个马上就引起关注了,宁波机场在压力之下,很快就把发微博的那架飞机给安排了,其实是在排队的。那么现在微博的出现,已经改变了网络舆论载体的格局。确实是跟过去载体的格局不一样了,传播速度已经跟事件可以同步发生。而且以前在传递信息进行讨论,然后深层舆论这个过程中间是有一个时间差的,现在基本上没有时间差。没有时间差意味着这个事情刚发生,舆论就形成了,而且就扩散了。扩散意味着什么?比如说我们只是点了一下鼠标,转了一下,或者写了一个字顶了一下。但是它就意味着这就变成舆论漩涡中的一滴水。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是没有理性判断的,也没有办法获得更多的信息来理解这个
43、事情。我们会不被人牵着鼻子走?所以现在的舆情的情况确实是非常的重。4.影响舆论发生和发展的三类因素社会系统的三类因素会影响到舆论的发生和发展:首先是社会情景,这就是我们刚刚说的社会思潮,那个最高端的危机。那么这个情景现在是很不利于我们任何理性的讨论。就是那种正常的比如说发生冲突的时候理性讨论,原因是我们一切都在置疑中间。然后物质条件,大家知道现在比如说微博。然后还有就是舆论领袖。尽管有一些精英人士被打成舆论领袖,那么他们是要表示自己是草根之父,是打工者皇帝。然后他才可能被好多人去推。另外类似于像姚晨等等著名的明星,微博女王。实际上他们是始终代表我们大众一边的,我是代表你们说话的,你们我了以后,
44、我也是帮你们转的,所以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代表草根了。昨天晚上看到的关注度最大的十大微博,这在新浪上也是全中国最大的,现在目前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关注最多的。姚晨应该是 1800多万。然后下面这么多的人。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草根认为的代表。现在我们社会的环境是信用危机,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一个话题。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包括食品问题、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教育问题等等各个方面。那么置疑就成为中国网络事件所有的逻辑起点,就是“我不相信”。那么这就是由信任危机来的。大家还知道有一个“五道杠”孩子吧。这里面也是有被阶层化、被社会结构化所导致的宣泄。一个孩子他能怎么样,他十二三岁,是很优秀很正气
45、,可能看起来有点官腔,但是他应该说是就是一个好孩子。他的爸爸就是开玩笑,可能登了一个博客,表达自己的骄傲,就是说你看我孩子正在批阅文件。那么就是已经在民众的社会结构的心理的投影下,这个孩子直接就代表着社会结构中间那一部分网民批判的人,因此他就成了宣泄的对象。那么多的成年人,去网上骂这个小孩,用了各种各样的脏字。我当时看了真的是很震惊,如果这个人还稍微有一点理性的话,何至于如此地仇恨这样一个孩子?他只是一个孩子,但是我们那些成年人把他当做一个宣泄对象,原因是他代表的是阶层中间的上层。这是网络上骂他的,有各种各样的,还编了很多词汇,还有什么“少年志则国志,少年 SB 则国 SB”这类的这种话,有各
46、种各样的故事、编排。还有很多人好像是成天没有事情做。大家知道其实网上有很多闲人。网民中间最核心的一层是 18 到 35 岁之间,有闲的、没钱的、没地位的。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真的是时刻在那里,而且他们很聪明,学新的东西很快。比如说这个小孩出来之后,有多少个各种各样的发挥。比如说“东方新闻”播报了一个新闻,然后有人把他截图,截出来说有一个“不屑哥”。这个“不屑哥”没准是看不上你这个记者我们上课的时候你干嘛来拍。但是他的眼睛是朝着这个男孩的,因此网上立马就来追捧:“不屑哥你真是有出息,这将来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然后把他爸爸妈妈评职称的作文也给拽出来了。然后还有做成了各种卡通式的(图片),那很多很
47、多,就是把他作为主角吧。然后淘宝网立即就出现了五道杠鞋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舆论到经济利益都有了。而且还有卖五道杠衣服的,还有卖五道杠拍子的,非常热销。然后在媒体报道的时候把 PS照片,当成他的真照片用出来了。当全国少工委通知各个少先队不得擅自加杠这个新闻报道的时候,有人就把这个照片弄出来。其实这个照片上是 PS 成大人的样子了,可是我们的媒体就当成真照片了。然后就有很多人看到这个照片,下面就有骂的了:“我一看到这个照片我就想 K 他一顿”。后面的这些我就不展开了。大家看到的法航失事这样的事情,就是一个飞机在南太平洋岛消失了,不见了。这是全人类都是一个悲剧。中国人一开始是叫好,因为那是
48、法航。后来说上面有六个中国人,然后一些人就开始悼念。可是到第二天新京报报道说法航上失事的 6 个人是本钢的 6 个中层以上干部。好,网上立刻就发生了逆转。其中有一个副省长的夫人。下面都是一些没有人性的,那些嗜血的评论:什么“副省长可以扶正了,二奶也可以扶正了;能跟副省长夫人一起公款旅游真是不容易,我也想这样死一回,没这个机会”。诸如此类的就有很多,是非常难以想象的。有这样一起事件:哈尔滨的警察在下班以后出去唱歌,最后跟一些大学生或者大学毕业生发生了冲突。网上发帖说,哈尔滨六警察打死一大学生。冲突以后确实是有一个学生被打伤了,他就死了,大概是内出血。那么所有的信息都是骂警察,这不用说,直接的就是
49、“应该再来一个杨佳多杀几个警察,为我们除恨”。但是到中间黑龙江发的信息,发了当时的录像,录像里显示一直是那些学生挑衅这个警察,而且那些学生个头都很高大,因为他们是体育学院的。但是这并没足以来改变舆论。过了三天有一个高手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就是那个学生他姓林,他的同伴姓唐,他们就把省市的主要干部里面姓林的都摘出来了了,这是他叔叔,那是他伯伯。如果不姓林就是他舅舅,乡政法委书记是他舅舅,法院院长是他什么伯伯。然后把他们照片都贴在上面,说原来这帮学生不是一般人。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设置,没有任何人去求证这个贴是真的假的,舆论本来是向左的,立即就向右“原来是这样,等于说是六提督打死一个衙内,这是为民除害,这个警察真是做了一件好事,坚决要求无罪释放;这些人肯定是坏透顶了,不知道他怎么上的大学,肯定是家里的关系上的大学,说不定还吸毒,说不定还让女同学未婚先孕,说不定”等等。然后网民就一边倒,就来骂死去的学生和他的同伴。最后当然调查出来,这些消息都是假的。学生没有这些社会关系,但是舆论已经走了一圈,完全了它的使命。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现在的社会阶层的冲突。我们想做任何事情,想要放大影响的时候都想打造的一个概念,通过打造这个概念我们就能够获得别人的注意,这就是现在舆论在某种程度上的技巧和手段。四、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怎样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