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诗歌鉴赏的总结.doc

  • 上传人:rav7596
  • 文档编号:9621689
  • 上传时间:2019-08-18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24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诗歌鉴赏的总结.doc
    资源描述:

    1、总结一、朗读古诗词的技巧 1、把握基调结合背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2、体会感情联想品味、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3、懂点格律读准节拍、注意平仄、读出重音 联想和想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联想社会背景,联想相关的历史,联想相关的作品,想象诗歌的意境。二、一首诗歌,哪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进而把握主题或主旨?(1)诗歌标题。标题往往承载着诗歌作者的感情,或者抒情的范围。(2)诗歌作者。作者的生活年代、写作风格等。(3)关键字句。长诗的总括句、抒情句、议论句;短诗的关键词句、诗眼等。(4)诗歌注解。包括时间、地名、事件、相关人物等。(5)诗歌小序。主要是长诗。三、境遇不同,诗情有

    2、别 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四、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欣赏方法。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五、把

    3、握诗歌基调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是读得如奔流瀑布一泻千里,还是读得如百尺深潭潜流暗涌;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底滑” ,还是读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难”? 当然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六、把握诗歌主旨诗歌的主旨句多数时候就是结句。即 卒章显志。 七、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

    4、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八、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等等。九、区别与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

    5、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的总结.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962168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