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华大学参观攻略清华大学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前身是清华学堂,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2010 年福布斯评出 14所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清华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自它诞生起,就担负起民族的兴旺,中国的崛起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一百年来,清华为中国培养出了众多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之才,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国家和民族奠造了宝贵的人文传统。知名校友如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胡适、梁启超、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闻一多、曹禺、梁实秋、李健吾等。清华大学:理科楼、图书馆、大礼堂、同方部、清华学堂、水利实验
2、馆、土木工程馆、世纪鼎、日晷、二校门、闻一多像、清华池、水木清华、工字厅、古月堂、荷塘月色、近春园遗址公园。 (清华大学参观攻略)日晷:位于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1920 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 1920 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 “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这种校风使清华培养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人物。 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是学生晨读和休息的好去处。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两旁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
3、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 自清亭:自清亭原名“迤东亭” ,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字秀丽著称于世。如“荷塘月色”一文,以清华园景物为描写对象,已成为传世美文,为一代代中学生之国学范文。1948 年,他因拒领美国救济粮在贫病中逝世,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78 年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将此亭命名为“ 自清亭” 。 闻亭:它是一座古式六角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
4、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在周易 、 诗经 、 庄子 、 楚辞的研究中有相当的成就。抗日战争期间,他目睹国内反民主的独裁政治,拍案而起,1946 在昆明被暗杀。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将该处命名为“闻亭” ,亭内匾额由闻一多先生 1921 年的同级同学集资建成, “闻亭”二字由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教授所书。1986 年清华师生在闻一多先生逝世 40 周年之际,修建了闻一多雕像,使“闻亭”景观益显庄严美观。 科学馆:建于 1919 年,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当时清华的理工科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尤其是物理系可谓盛极一时。90 年代曾作过统计,从此楼中曾经
5、走出过 70 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0 年代以后清华重建了理学院,现在新的理学院大楼占地 27000 平方米,位于清华气象台东北。 (清华大学参观攻略)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因 1933 年至 1934 年间校园扩建有了新的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它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竹清华也有同样的建筑模型。作为清华象征的二校门,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毁,后恢复重建。 这个建筑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合影留恋,在这我们也能感受到清华大学所蕴育的独特的精神魅力。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