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色彩管理体系.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602649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色彩管理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色彩管理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色彩管理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包装技术: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色彩管理体系(一)有 8 人阅读 (关于:数码印刷机 ,测量工具,密度计,量仪,IC,光源)色彩是彩色印刷的生命,提高彩色印刷质量,首先要提高色彩质量。彩色图像复制过程,归根到底是色彩的复制过程,就是要把模拟原稿通过扫描的色彩分解或数字原稿通过色空间转换处理,然后经过输出胶片、晒版或 CTP 直接制版将网点转移至印刷,进行色彩合成,达到还原原稿的目的。实践证明:在印刷企业整个质量管理控制链中,色彩管理处于中心地位,色彩是印刷品质量控制核心,色彩管理体系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决定了质量管理的目的能否实现,也决定了生产作业能否顺利进行。查看最新 IC 现货 CPT3001

2、00CT LTC1871EMS-7#PBF 031-8996-101D LTC2050IS8#PBF IVA-05228-TR1 EMS232434 LTC1454LCS? RN55C9092BB14 E2E2-X5MC2 2M BY OMS 当前许多印刷企业由于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色彩管理体系,色彩控制不好,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而造成内外返工,花费在色彩控制方面的成本始终降不下来,色彩问题造成人力、物资和时间上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因此,如何建立符合本企业条件的色彩管理体系,控制好色彩,印制出既还原原稿,又优于原稿,更能超越客户期望的优质产品是大家最关心的课题。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变化,色彩管理软

3、件的功能日渐强大,数码打样、CTP 技术的应用,为 现代色彩的准确传递和控制提供了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企业的条件千差万别,一些企业各道工序的硬件、软件不相匹配,管理方式仍然以落后的作坊式的经验为主,缺乏有效的系统性色彩管理和质量控制手段,特别是缺乏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优秀的操作人才。因此,虽然引进了一流高档的印前、印刷设备,也仍然发挥不出它的先进性,印品质量仍然上不去,色彩控制仍然不稳定。笔者始终认为,无论采用传统工艺流程,还是应用数字化工作流程;无论采用先进的 CTP 直接制版技术,还是应用传统的照排机输出技术;无论采用屏幕软打样,还是应用数码打样;无论采用海德堡等印刷机,还是应用数

4、码印刷机,印制出好产品,减少返工,提高效率,增加盈利是硬道理。笔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研究总结出一整套结合国情的,联系企业实际的色彩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色彩的稳定和品质的提高,做到投资少、见效快,而且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套色彩管理法不管企业的条件是好,还是差;不管产品是高档精品、中档产品或是一般彩报,都可根据企业平时生产作业的正常环境来施行,只需配置必要的色彩管理软件、色度仪、密度计、控制条等检测工具,把整个系统加以匹配、完善和整合。建立不同设备条件、不同原辅材料、不同产品档次、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色彩管理体系,保证色彩的稳定和品质的提高。这套色彩管理的指导理论和方法是:采用传统的

5、优秀色彩控制理论、技术、方法与先进的 ICC 色彩管理理论、技术、方法及高级的印前图像处理理论、技术、方法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印刷所能达到的极限,获得最佳复制。一、 传统的优秀色彩控制在彩色印刷领域里,传统的优秀色彩控制是建立在以密度控制为核心的色彩理论基础上的,电分机在一个封闭的闭环体系中,通过内置的灰平衡、颜色校正等标准数据,对原稿颜色进行分解和识别,经过输出胶片、晒版将网点转移到印刷的最佳实地密度和网点增大等技术指标的控制,实现对原稿的还原。其方法是采用色标、梯尺、测试条、密度计等测试工具进行控制。它的核心是从经验管理,手工控制进而到科学控制,即实施印前、印刷全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色

6、彩控制,使操作人员做到质量有标准、操作有数据。目前一批先进的企业已开始在印前、印刷中对色彩进行数据化控制,具备了较完善的色彩控制手段,并配置了标准光源,由经验控制转变为仪器检测。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的检测数据才能告诉操作者准确的信息,从而保证色彩的稳定。但是我国多数企业还仍然停留在经验控制阶段,还没有或只是局部采用测试工具和测量仪器,也没有采用标准光源,导致质量不稳定,色彩有偏差。事至今日,应尽快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如果不对色彩进行规范、不采用仪器检测和控制,那么,最终印品的质量和色彩的差异是不可预测的。笔者进行色彩管理的第一步:首先帮助企业建立本企业条件的印刷全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

7、化管理。1. 标准化工作制定各种档次产品的质量标准、原辅材料的标准、设备完好的标准、测量工具的标准和环境光源的标准,并制成标准化管理文件。人人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不断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逐步形成标准化的环境和气氛。2. 规范化工作一是做好周密细致的生产前的整体工艺规范,对完成每件产品的目标、人员、工艺、器材、方法和措施要设计规范、周到明确,对各工序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出预防措施,从控制结果转变为控制因素。二是根据客户的原稿和设计要求,做好不同类型的原稿、不同产品的印刷适性条件,实现不同工艺方法的规范、扫描标准化还原的规范、数字原稿色空间转换处理的规范。三是做好对输出胶片线性化的规范,晒版或

8、CTP 网点转移的规范、数码打样的规范,印刷工艺的规范,使工作有规可循、有范可就。3. 数据化工作做到在标准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量化,各道工序需要在一切可以用数据表达的地方通过测试手段归纳出能保证质量的数据。实践中得到的可测量、可重复的数值是非常有价值的。以上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这是一项不得不做好的基础管理工作,也是整个系统提高质量和稳定色彩的基础,更是采用先进的 ICC 色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这项基础管理做好了,既能实现稳定、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又能为采用 ICC 色彩管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为输入、输出设备创建 ICC Profile 特性文件提供稳定、标准的色彩依据。在上述稳定、标准的印刷状态下,印出各种纸张印刷适性下的 IT8 测试样张。如156g/m2 铜版纸、亚粉纸、轻涂纸、80g/m2 双胶纸、230g/m2 灰底白纸等,选择其中饱和度、K 值、墨色均匀性最佳的样张,采用分光光度仪测量每个色块,通过特性文件生成软件,生成反映各种纸张印刷适性的 ICC Profile 特性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