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效率” 说课稿奎屯市第二中学说课教师:孙江伟,“机械效率”说课稿奎屯二中:孙江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二节“机械效率”。内容分为六部分: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2.教材的特点;3.重、难点;4.课时安排;5.实验需要器材。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学情分析四、说教法学法五、教学手段六、教学过程1.导入;2.进行新课;3.课堂小结;4. 布置作业;5. 板书设计,以下是我说课稿的主要内容:,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即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
2、功的知识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2.教材的特点,. 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三部分内容,前两个内容是第三个内容的基础。从内容安排来看,教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锻炼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中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 .本节教材的编排从插图出发,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内容做了铺垫。 本节课安排学生探究实验,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协作的能力。,3.重、难点 重点一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
3、总功”。 重点二: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难点一: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4.课时安排:1课时5.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师:多媒体课件,二、说目标,根据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1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分析额外功产生的原因. ( 2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 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 3 )会利用公式 = W有/ W总 进行有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 1 )经历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过程, 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 . ( 2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
4、率的活动,培养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 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 2 )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锻炼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三、学情分析,初三学生的心智与理性思维已相对成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物理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加之上节课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功的计算,因此本节课对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这两大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模式进行, 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进行研究,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5、增强其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 考虑到学生对实验探究类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研究时,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四、说教法学法,根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为出发点,拟定如下教学方法: 1 、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以目标为向导,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2 、启发式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在课堂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3 、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恰当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4 、实验探究法:主要以学生四
6、人一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旨在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五、教学手段 以板书、多媒体教学和学生实验为主。,六、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有目的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功”.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公式、单位;.功的原理。以上三个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这样导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下面具体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引出课题 教师引导:现代的社会是效率的社会,处处讲效率,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什么是机械效率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知识,点出课题,机械效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齐读(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方向),以上环节用时(3-
7、5分钟),2.推进新课:、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板书)以教材107页“想想议议”的插图推进(1.比较生动学生容易理解;2.节省时间),.学生观察,教师讲解插图(让学生能把插图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对于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每种方法中都只有一个是我们必须做的功,即有用功(板书);在分析二、三种方法发现对于动滑轮、桶和袋子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即额外功(板书);引出: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板书);这样三者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 例举生活实例南方旱区的一口水井需要此装置打水,学生观察思考对谁做
8、是有用功?对谁做的是额外功?总功等于什么?(此实例作用1.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三种功;2.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至此目标1.1完成,同时将重点一凸现出来。 以上部分用时810分钟过渡: 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我们用图中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得出: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这样设计自然过渡,引出比较机械性能优异的指标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板书),.教师讲解: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 (此知识是理论知识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强
9、调这是常识性记忆的知识)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这部分知识,讨论完成两个问题,1.机械效率的公式;2.机械效率没有单位。 (学生通过自学把理论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加深了记忆,锻炼了自学能力),例题讲解 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3m,小明用绳子沿斜面将重力3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大小为240N,绳重不计,求 小明做的有用功; 斜面的机械效率; 解:小明做的有用功:W有=Gh=300N3m=900J;小明做的总功:W总=FS=240N5m=1200J;斜面的机械效率:= W有/W总100%=900J1200J 100%=75%,(这个例题的完成既是机械效率的巩固又是为下一步
10、实验探究做好铺垫),至此目标1.2和1.3完成,同时突破了重点二。 以上用时810分钟,过渡: 提出问题:机械效率是否可以测量?斜面机械效率如何测量? 、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学生根据例题讨论,教师引导 得出测G , h , F , S,进一步引导得出:由于本节教材主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坡度的关系,但是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也会造成斜面的机械效率不同,所以我是如下设计的:首先设置一个情景,如工人师傅要将重物搬上卡车需要使用斜面,此时给出两个长度一样,但光滑程度不同的木板,那么应该选择哪个木板搭成这个斜面呢? 学生一致认为应该选择光滑一些的(既介绍了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光滑程度有关,又为下
11、面的学生自主探究赢得了时间)。 再出示两种长短不一样的木板,那么这回该选择什么样的木板来搭建斜面呢?此时学生一般会选择很长的木板搭成的斜面,因为可以省力.教师在肯定学生的选择之后设疑,是不是斜面越长就越好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还应该考虑斜面的机械效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就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与那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小组讨论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认识到本探究的实验方法、恰当的选择实验器材、正确的设计收集实验证据的表格.再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探究 多媒体展示 1.提出问题: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实验表格:,6实验结论,.分析数据
12、,得出结论,最后总结出斜面的坡度越缓,越省力但机械效率越低;斜面的坡度越陡,越费力但机械效率越高. 指出社会生活中的每种机械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没有最好的机械,只有最合适的机械.要用综合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完成情感目标) 至此剩余目标均已达成,同时,难点一,已突破,并且再现一次重点一和重点二. 以上用时15分钟,(在这个环节中, 出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探究,甚至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内容有序进行实验,在学生进行探究时在场下巡视,及时发现这部分学生,及时加以引导 ),、提出新问题.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呢?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呢?像这样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探讨(明确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此内容1分钟3.课堂小结: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引导,整理出知识结构。(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地位) 4.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3题以上用时3-5分钟,5、板书设计 二、机械效率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公式:=W有/W总 三、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