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周次:第 1 周 课次:第 1、2 次课 班级:体育 12 级 1、2、3、4 班一、讲授课题:(一)绪 论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和研究对象;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和研究对象;2.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3.关于教学方法;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任务和要求。关于教学方法;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任务和要求。(二) 第一章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实施1.体育教学的目标;2.体育教学原则;3.体育教学方法和特点;4.课时计划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和研究对象了解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和研究对象2.掌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方法、
2、任务和要求。掌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任务和要求。3. 掌握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原则、方法和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掌握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原则、方法和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4.课时计划的形式,种类和设计课时计划的注意事项。课时计划的形式,种类和设计课时计划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1. 绪论教学重点: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方法、任务和要求。难点:掌握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教学方法、分类与运用。难点:掌握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教学方法、分类与运用。2.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实施教学重点:中学体育教学法的目标,体育教学原则。教学重点:中学体育教学法的目标,体育教学原
3、则。难点:体育教学法方法和特点,编写体育课课时计划和方法。难点:体育教学法方法和特点,编写体育课课时计划和方法。四、教学内容与过程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部分:(一)导入部分: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以中中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的分科教学法,它是在总结学校体育理论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以中中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的分科教学法,它是在总结学校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教师正确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与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教师正确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术有积极的作
4、用,对于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生动的实践性;它来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生动的实践性;它来自教学实践,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教学实践,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 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对教师来说,既是体育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对教师来说,既是体育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二)展开部分:(二)展开部分:绪 论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以中中学
5、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的分科教学法,它是在总结学校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教师正确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生动的实践性;它来自教学实践,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对教师来说,既是体育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一、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和研究对象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轮滑、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戏、民间体育
6、。2.体育教材教法研究的对象: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1)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贯彻体育教学大纲、钻研体育教材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把知识、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教会他们自己学习,自己锻炼,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和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和锻炼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志。(3)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和运用,必须建立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基础上。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1.中学体育教学大纲2.中学体育教材(略讲)3.关于教学方法(
7、1)语言教学法(2)直观法(3)实践教法4.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任务和要求(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任务(2)教学建议与要求第一章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实施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体育教学要达到的标准。在学校体育领域内,现在用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代替体育教学任务的概念。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和发展基本能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 “教学目的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
8、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惩,陶冶学生的情探。”初中体育新课程的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高中体育课程总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与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9、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初、高学习领域具体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初 中(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高 中(1)自觉参与体方锻炼:水平五:经常参与体方锻炼。水平六:在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带动同伴进行 体育锻炼。(2)应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锻炼;水平五:制订并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 计划;评价体育锻炼效果。水平六:在科学锻炼的基础上帮助同伴制订简单的锻炼计划。2.运动技能目标初 中(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运用运动技能;(
10、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高 中(1)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水平五: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水平六:利用互联网资源为体育实践服务:了解国内外重大体育事件。(2)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水平五: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水平六:在提高所选运动项目技能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和参加课外体育比赛。(3)具有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水水平五: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水平六:自觉关注社会中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安全问题。3.身体健康目标初 中(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
11、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 响。高 中(1)全面发展体能水平五:增强体能。水平六:在不断增强体能的基础上帮助同伴改善体能状况。(2)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水平五:了解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非传染性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水平六:提高对艾滋病和性病的认识。(3)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水平五:掌握和应用营养知识;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水平六:在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帮助同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水平五:关注和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与现代体育锻炼方法的异同。水平六:在不断增进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帮助同伴
12、改善身体健康状况。4.心理健康目标初 中(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高 中 (1)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水平五: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发展学习能力。水平六: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水平五:表现出调控情绪的意愿与行为。水平六:具有帮助同伴调控情绪的意愿与行为。(3)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水平五: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水平六:在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4)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性心健康的能力水平五:提高预防和消除
13、心理障碍的意识和能力;正确对待性心理变化。水平六: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关注同伴的心理健康。5.社会适应目标初 中(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高 中(1)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水平五: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惩。水平六:表现出团队意识和行为。(2)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水平五:认识个人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有责任感的社会行为。水平六:关心社会的体育与健康问题。思考题1.初中体育新课程的目标有哪几方面?2.高中体育新课程的目标有哪几方面?3.初、高学习
14、领域具体目标各有什么区别?第二节 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体育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深刻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原则,对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选择教材和教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正确地贯彻各项原则,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有效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从而使学生的身心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教学原则能否正确地运用,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一、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是指,为使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基本要求。1.确定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的理论依据:一是根据我国素
15、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二是体育教学的特点。2.正确理解体育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反映:是学生对教师所选择的教材教法的主动理解,自觉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创造性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反复地做练习,及时反馈教学的意见和要求,良好的运动体验,以及有意识地在日常的锻炼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技能。二、从实际出发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是要求体育教学的内容、组识教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体质状况,以及学校的场地、体育器材设备、季节气候、班级人数等实际情况。搞好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教材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主体条件和客观教学条件。三、全面发展
16、原则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全面多样,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系统器官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发展。体育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二方面:1.选择多种多样性质的教材。2.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利于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根据教学的目标、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在合理安排学年、学期、每次课和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负荷方面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理论依据:运动生理学上疲劳和恢复以及超量恢复等理论。运动消耗:运动半中人体的精
17、神和物质能量因使用或受损而减少的过程。恢复:通过适宜性休息,使身体回复到原有状态的过程。正确处理好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关系。在练习中,注意练习与休息的合理交替以从适宜性休息的选用。五、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知到所学身体练习的生动形象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体育教师利用多种直观方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而提出的基本要求。直观性原则与教材教法有重要的关系。关键把握好展示时间和空间。初中生直观教学更重要。六、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为了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并使体质得到有效加强,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运动负荷安排的系统性提出
18、的一系列基本要求。理解“序与进”是十分重要。一是选择教材教法的难度要符合学生年龄和生理特点;二是选择教学方法由简单到繁、易到难供学生练习。包括运动队的训练也要遵守这一原则。七、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而对体育教学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体育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提高运动技能、体能。要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在每一节体育课中应保证对一个教材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练习量的要求。即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思考题1.体育教学原则概念?2.体育教学原则有几种?请简述其概念?3.衡量教学有效无
19、效的唯一指标有哪几方面? 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及特点一、体育教学法教材教法是将教材、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体育教材教法首先应研究基本的教学方法理论。体育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实现体育教学目的途径和手段。近年来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极大地推进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体育教学方法与方法论科学方法有三个层次:1.高层科学方法。无例外地适用一切科学的方法,如哲学的方法论;2.中层科学方法。超出了某一门学科范围,并以各个对象领域共同的规律性为基础的、跨学科方法的理论基础,如数学方法、符号学等;3.学科中非尝狭隘的领域所特有的和专门的、最可操作的方法。体育教学方法在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中是处在
20、第三层次。(二)体育教学方法系统1.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也是一门立应用学科。2.决定了体育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实用性。3.直接相邻学科的方法是一般教学方法、运动训练方法、游戏法和心理训练方法。(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当前,学校体育理论界对分类有越来越多、越分越细的趋势。1.依据师生双边活动进行分类,可分为讲授法和学习法(包括练法)。2.依据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可分为传授理论知识的方法、技能教学的方法、锻炼的方法和教育的方法。3.依据教学活动中获得们主要途径及其来源进行分类,可分为语言法、直观法和练习法。4.依据教学活动中获得信息的性质和功能特征进行分类,分为基本信息手段和方法与辅导信息的手
21、段和方法。5.依据体育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教育学中的一般方法和体育中的特殊方法。二、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受体育教学目标和特点的制约。它在具有一般教学方法特点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教学的组织与教法相结合1.开始部分:(课堂常规)2.准备部分:(准备运动)3.基本部分:要求组织严密、教学手段先进科学、教师精讲、多示范,尽可能给全体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4.结束部分:(课后小结)(二)练习法和恢复法相结合1.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学技术进行反复练习、多次重复以巩固、掌握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方法。形式:固定条件、变换条件和循环练习。2.恢复法:利
22、用适宜休息,使学生消除身体疲劳的方法。体育教学的特点:身心刺激、身体负荷、产生疲劳、休息、身体恢复、增强体质。关系:练习法与休息法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三)练习应与保护和帮助相结合1.保护和帮助作用: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身体负担,消除顾虑,增强学习的信心,利于尽快建主动作概念,预防运动创伤。2.保护和帮助分类:保护:他人保护、自我保护、利用器械的保护和帮助。帮助:间接帮助、直接帮助:阻力、助力。(四)教、学、练相结合教、学、练相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综合运用教法,使教、学、练相结合,对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也有一定的意义。思考题1.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有
23、哪些依据?2.简述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有哪几方面第四节 课时计划(教案)体育课课时计划是体育课 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课与评价课的内容和依据之一。一、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形式与分类(一)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形式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形式是表示其教学内容和过程的结构和方式,其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教案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体育教学的要素:教师、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学的方法、组织形式、体育场地与器材、运动负荷、运动密度、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个性培养等。形式:表格式、文字式。(二)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分类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分类:1.理论课课时计划;2
24、.实践课课时计划:(1)表格或式课时计划:双栏式、多栏式;(2)卡片式课时计划;(3)顺序式课时计划;二、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基本术语(一)体育课的目标:(二)动作要领:(三)重点:1.教材重点: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2.体育课的重点:指一节课的主要目标或主要教材。(四)教材的难点: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五)一般性身体练习:一般性身体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六)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1.诱导练习:指为了帮助学习掌握较难动作而采
25、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技术动作的练习。2.辅助性练习: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七)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指教学的分组与分组教学、队列和基本练习队形、体育器材的摆放与分配以及教师指挥与示范的位置、课堂常规的建立与实施。(八)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指教、学、练的有机结合及其有序过程。(九)要求: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基本愿望和条件。技术(节奏)、规格(标准)要求,教学组织(包括思想品德及个性培养)要求,以及保护和帮助(站位、部位、用力、时机)等的要求。三、课的设计课的设计(设想)是指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主题,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各个步骤、每项教材
26、教法进行认真地研究后,拟订出的比较详细的实施构想。(一)课的设计的主要内容:1.确定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2.确定课的类型与教学结构;3.分析教材的意义;4.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具等);5.语言的运用;6.拟订辅助性教学措施。(二)课的设计的要求:吃透两头(教材与学生),把握目标(学科教学、单元教学和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剖析难点,筛选教法,精心安排。四、设计实践课课时计划的注意事项(一)上下关系(二)左右对称关系(三)详略关系思考题:思考题:1.体育教学的要素包括哪些内容?2.概念题:教材重点;体育课的重点;教材的难点;一般性身体练习;专门性练习;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
27、习;教学组织;教学步骤;课的设计;3.课的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哪几方面?4.设计实践课课时计划应注意的事项有几方面?五五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1.小结本课情况小结本课情况2.布置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3.下课下课六六 .课后小结:课后小结: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周次:第 2 周 课次:第 3、4 次课 班级:体育 12 级 1、2、3、4 班第二章 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课教学一、讲授课题:第一节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意义和内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准备工作。第三节第三节 7 12 年级年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二、教学目标二
28、、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意义;了解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意义;2.掌握健康教育专题身体健康知识教学内容;掌握健康教育专题身体健康知识教学内容;3.掌握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策略及教学准备工作。掌握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策略及教学准备工作。4.掌握如何评价学生学习健康教育课?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育与健康基础身体健康知识课的要求与内容。难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格式及评价学生学习健康教育课。四、教学内容与过程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部分:(一)导入部分:1.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课的意义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的准备工作,为今后更
29、好地从事中学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课的教学提供了依据。2.课程学习评价是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展开部分:(二)展开部分: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课的意义与内容一、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教学的意义1.国家的要求,民族发展的需要;2.培养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3.提高学生体育意识、提高身心保健 水平和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培养;4.是时代发展对
30、体育学科提出的要 求,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内容(一)初中一三年级教学要求与内容1.教学要求:2.教学内容:(二)高中一三年级教学要求与内容1.教学要求:2.教学内容:思考题:1.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教学有什么意义?2.初中一三年级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教学的要求与内容?3. 高中一三年级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教学的要求与内容?第二节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准备工作一、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方法。2.教学过程:导入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三个部分。二、理论课教案的基本格式示例: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案格式1.讲授课题:2.教学目标
31、:3.教学重点:4.教学难点:三、导语(26 页)四、提纲与板书(26 页)五、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应注意的问题1.关于书写课时计划应注意的问题2.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1.编写一份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案?2.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 712 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健康教育专题一、为什么要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专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人的发展是一个扩大向个人提供可能性的过程。原则上讲,这些可能性也许是无限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生变化。然而,无论发展水平如何,对于人来说,有三个可能性是主要的,那就是健康长寿、获取知识和拥有体面地生活
32、所需的资源。如果没有这三个基本可能性,其他很多机会就无法得到。关于人的发展的报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1990 年联合国有关专家指出:一个人要想立足于 21 世纪,必需拥有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这第三本护照,指的就是心理素质。两点反差引起的思考:心脑血管发病率,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美国:1974 年1993 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 52,脑卒中死亡率下降 59日本:前 20 年上升、后 20 年下降中国:40 年来一直持续上升已占城市人口死因 41、北京市占 51卫生资源:美国、日本把较多的卫生资源用于健康教育与一、二级预防。中国绝大部分
33、用于医疗,且为晚期、终末期的抢救。一笔帐:1 元钱的预防资金,可以节省 8.59 元医疗费。投资效益比 1:8.59临床实践表明,疾病的中、晚期1:8.59:100心肌梗死抢救,一针溶栓药 1 万多元。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一个支架 2 万余元。慢性病发展趋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慢性病患病、发病率明显快速上升。当前,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病人 300 多万;新发生冠心病 110 万;脑血管病 150 万;肿瘤 160 万。这几种慢性病每年新增病例数均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全部人口,给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慢性病对健康的严重影响:高血压会引起脑中风(重者死亡,轻者偏瘫)100 个脑出血病
34、人中有 93 个伴有高血压。100 个脑血栓病人中有 60 人伴有高血压。100 个冠心病病人中有 50-60 人伴有高血压。血糖不正常会逐渐发生心、脑、肝、肾、眼睛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1996 年慢性病死亡已占总死亡的 81。更为严重的是:已患病者对自己患病的了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对疾病控制的情况令人甚忧。1991 年,知晓率为 25;治疗率为 12;有效控制率为 3。2001 年,知晓率为 45;治疗率为 28;有效控制率为 8 。70多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15-64 岁的慢性病患者占慢性病总患病人数的 52;死亡人数占了 30。2002 年对百位营养学家关于
35、国人十大营养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前五位的问题分别是:肥胖(87)、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82)、糖尿病(75)、高脂血症(71)、热量过剩(70)生活方式与疾病关系密切。美国 1977 年调查了 10 年内疾病构成情况: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致病因素中有48.9为生活方式和行为所致。我国几种主要死因与影响健康的四类因素的关系对美加利福尼亚州某地区近 7000 名成年男女的卫生习惯、健康状况和死亡情况进行 5 年半的追踪观察,结果表明:长寿与以下 7 种卫生行为有密切关系1.每晚睡眠 78 小时。2.每天吃早餐。3.一日三餐,不吃或少吃零食。4.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5.积极地有规律地锻炼身体
36、。6.适度饮酒或不饮酒。7.不吸烟。 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观察:对 45 岁人群中采纳 67 项行为的人(良好卫生习惯组)与只 采纳 3 项或 3 项以下行为的人(不良卫生习惯组)的期望寿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男性:良好卫生习惯组比不良卫生习惯组平均寿命长 11 年;女性:良好卫生习惯组比不良卫生习惯组平均寿命长 7 年。美国政府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就环境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发表研究报告指出:6090的各种癌症是人为环境因素造成的。死于癌症、心脏病、肺病的人数占死亡总数 ;1900 年12;1940 年 38;1976 年 59此外,因为各种精神疾病,每 5 人中就有 1 人接受治疗。20
37、02 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1.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2.学生营养状况继续改善3.学生握力有所提高4.几种常见疾病的患病率下降5.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能部分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2)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3)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2000 年 2002 年城男 8.86% 11.50城女 5.60% 7.74乡男 2.74% 4.48乡女 2.43% 4.275.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4)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小学生 26.96%初中生 53.43%高中生 72.80%大学生 77.95%“提高健康素质”写进“十六
38、大”报告人类资本的两大基石是健康和教育,而良好的健康又是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基础。所以,人类资本最基础的东西是健康。因此,良好的国民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担保。健康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健康状态的发展表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健康状态的动态性分为四种水平:理想的或希望的健康状态;所谓的或现实的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健康障碍。四种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可逆的。而可逆状态的完成,或由低级健康状态上升到高一级的健康状态,完成彼此之间的均衡态,健康教育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
39、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传播一定的健康知识,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健康的环境,并学会在必要时求得适当的帮助,从而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加强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工作,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保健措施,是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捷径,对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都有重要意义,于国、于民、于家都十分有益,在新世纪中应当得到更充分的重视。加强健康教育专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二、如何进行健康教育的教学1. 健康教育专题(系列 7)必修18 学时 1 学分完成该专题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 1 学分2. 健康教育要达到的具体
40、教学目标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体能。 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性心理健康的能力。社会适应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3.健康教育的内容4.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1)学生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计算机环境中学习(2)教学模式高中的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学生的求知特点和对健康的需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知识、技能的传播、传授活动。教育形式:直接传播方法;间接传播方法直接传播方法:
41、健康教育课健康咨询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实践操作专题讲座参观访问课题研究同伴教育个别劝导(3)教师的教学策略5.教学计划与内容的安排健康教育专题 18 学时,高中六学期,每学期 3 学时。教学内容安排举例(供参考):第一学期:1.体能及其发展(实践操作)2.营养与健康(自主学习、课外学 习、小组讨论-为自己 制定食谱:考试期间、运动训练与比赛期间等)第二学期:1.运动中的安全(讲授)2.常见运动损伤及其处理(讲授与实验)3.环境与健康(社会调查、专题报告)第三学期:预防疾病知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遗传病、地方病等)(课题讲授、网络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第四学期:1.生活方式与健康(主题教学、探究学习
42、)2.锻炼计划制定(健身运动处方)、(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第五学期:1.心理健康(问题教学)2.祖国传统养生(多媒体教学、网上自主学习)第六学期:社会适应(问题教学、合作学习)6.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优化组合 (1)认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价值取向的交融性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学生能够创作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为学生在社会性的群体中适应和发展作准备。三种学习方式的价值取向互相并行而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2)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
43、中的合理搭配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适应性的问题,因为受到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本身特点、教学时间、空间、资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充分利用三种学习方式的优势,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寻求最优的学习搭配方式。(3)在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整合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整合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包括接受性学习方式与讲授式教学方法),并适时把握各种方式的转换或交错,使各个环节过渡流畅自然,各种方式的合理成分得到有效利用,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7. 健康教育的学习评价根据健康教育的特点,更多的注意:学习态度的评价如: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能
44、否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的评价如:是否学会制定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和酗酒等);是否注意个人的卫生;是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在新课程中成长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让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让我们与学校一起成长,体味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思考题:1.什么是健康教育?2.身体健康目标?3.心理健康目标?4.社会适应目标?5.健康教育专题身体健康知识教学内容?6.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策略有哪几方面?7.如何评价学生学习健康教育课?五五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1.小结本课情况小结本课情况2.布置课外作业。布置课
45、外作业。3.下课下课六六 .课后小结:课后小结: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周次:第 3 周 课次:第 5、6 次课 班级:体育 12 级 1、2、3、4 班第三章 青少年身心发展及体育保健方法一、讲授课题:1.第一节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2.第二节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体育保健特点和方法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2.掌握体育保健特点和方法。掌握体育保健特点和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难点:掌握体育保健的内容和方法。四、教学内容与过程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
46、部分:(一)导入部分: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并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介绍了对其进行体育保健的内容和方法。(二)展开部分:(二)展开部分:第一节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一、身心发展理论(一)身心发展的含义1.身心发展:指个体生理和心理积极的连续变化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下列特征:(1)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2)发展具有一定顺序性。(3)身心发展速度不均衡。(4)身心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5)身心发展有个别差异性。(二)身心发展的条件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2.环境和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3.身心发展的加速现象。
47、二、青少年身体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一)青少年身体形态、骨骼和肌肉的发展特点及规律1.身体形态发育特点及规律(1)特点:身高、体重、胸围快速增长期。(2)形态发育具有年龄阶段特征:A.匀速增长阶段:婴儿出生后至两岁前;712 岁的男生和 79 岁的女生。B.快速增长阶段:男生基本在 1215 岁的 24 年间,女生一般在 1012 岁(身高始于 13 岁)的 24 年间。C.缓慢增长阶段:男生在 1418 岁的 3 年或 5 年间,女生在 1318 岁的 2 年或 6 年间。D.相对稳定阶段:年龄 1921 岁;身高指标男生 17 岁、女生 16 岁。2.骨骼的发育特点青少年时期,骨组织内水分
48、和有机物成分较多,无机盐少,因而富有弹性,韧性大,可塑性大,不易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骨的发育 2025 岁才基本完成;脊椎骨的骨化 2324 岁才完成;骨盆 25 岁才完成骨化;各关节还不牢固。3.肌肉、韧带的发育特点青少年在 12、13 岁以后,骨骼增长加快,而肌肉在 15 岁之后增长速度才逐渐加快,所以出现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生长的情况。(二)青少年身体机能发展特征和规律身体机能是人体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1.脉搏和血压的变特点:(1)血压:心脏搏出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2)在青春发育期,由于性成熟时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机能加强,女子 16 岁、男子 18 岁以后,有的青少年出现收
49、缩压升高的现象,称为青春期高血压。即收缩压 18.720kpa(140150Hg),而舒张压基本没有变化。多数人没有头晕、头疼等不良症状。2.肺活量:肺活量是呼吸系统机能的重要表现,是评价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指标。我国男女均在 12 岁左右进入突增期,年增长值幅度:男女分别是 381.81mL 和 286.19mL。男子一直到 15 岁。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1.闭锁性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2.动荡性动荡性主要表现在:青少年敏感,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敢想、敢说,具有较强的发动行动的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强,但思维的片面性大,容易偏激;他们情感强烈,但感情的波动性大;性格未最后定型,可塑性大。因此,青少年的兴趣和态度的改变常常具有跃进式的、暴风雨般的性质。3.过渡性从儿童向成人过渡、从幼稚到成熟发展的特殊时期。4.自我意识的觉醒青少年考虑个人问题的兴趣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青少年对个人生活价值、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