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科 语文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刘茂才执教人 2011.doc

上传人:sjmd695 文档编号:9578081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 语文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刘茂才执教人    20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科 语文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刘茂才执教人    20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科 语文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刘茂才执教人    20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科 语文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刘茂才执教人    20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科 语文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刘茂才执教人    20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学科 语文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刘茂才执教人 2011- 2012 学年 下 学期课题 第三单元 科学与发现 个性化 修改单 元 备 课教材分析: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两小儿辩日 种瓜得豆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是精读课文, 飞天圆梦 童年的发现是略读课文。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儿在争论太阳离地球的远近问题。双方争执不下,孔子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儿笑话。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飞天圆梦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不懈追求。 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

2、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讲述的是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这五篇课文涉及的范围既有古人、今人,又有儿童、科学工作者。有的讲述了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探索;有的展现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展现了科学工作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本单元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科学知识的,认真

3、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科学精神”为专题。单元前的导语以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作了点拨和提示。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都有涉及专题训练的阅读要求。精读课文都安排了朗读训练,有的还安排了背诵训练,使学生在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感悟文章揭示的道理。“语文百花园”内容丰富,有词句的训练,有对课文表达方法的感悟;有科学家名言的积累,有提高学生动手和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小产品 大推介” ,还有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课题 模块一 预习 个性化 修改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2.识记本单元生字、词语教学流程: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填写学习汇报。板块一:自由读

4、课文,识记生字、词语一、导入新课:二、自学探究:1、自己读本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说说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2、读五篇课文,在读中识记生字,并运用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记住它。2三、检查预习1、读一读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2、了解以上词语的词意。板块二: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一)两小儿辩日1、教师范读课文。 (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

5、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解决难读的语句。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二) 种瓜得豆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

6、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三)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如,讳(hu) 疚(ji)等。3、指名轮流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课题 模块二:精读探求文章中心,理解课文所表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个性化 修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神话故事(2)能力目标: 体会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句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一、

7、两小儿辩日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辩斗”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8、,弄清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在反复的品读中感受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 (争辩、辩论、辩驳)(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 (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激烈的“辩斗”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好好练习。(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 ,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4(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

9、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辩斗”这一环节巧妙地再现故事的情境,使平面的、静止的文本变得可感、可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仅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语言,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 】评价人物,抒写感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能力。因此,让学生谈谈两小儿和孔子,写一写自己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表达欲望。当学生理解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后,

10、就可以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 种瓜得豆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

11、术。5第三部分(第 510 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基因的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的技术现代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医学上的应用【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质疑问难,释疑存疑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

12、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三、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默读课文,感受男孩的“好奇心”1、指名朗读 18 自然段,思考:从男孩与母亲的谈话中你知道了什么?(1)抓住男孩的问题,感受他总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2)这对母子的对话引起拉曼的兴趣,他给孩子做出解释: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2、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说说男孩留给自己的印象。63、男孩源源不断的“为什么”引起了拉曼的思考,唤醒他的“好奇心” ,使他对自己向孩子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并着手进行科学探索,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 。这一发现被

13、英国皇家学会称为“20 年代实验物理学中最卓越的发现之一” 。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好奇心“的看法。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一颗好奇心,让好奇心成为我们求知的不竭动力。【由男孩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感受男孩的“好奇心” ,这为学生步步深入学习全文奠定基础。 】课题 模块三:自主学习略读课文 培养自主能力 二课时 个性化 修改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理解课文主要

14、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教学过程:飞天梦圆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本环节力求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

15、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深层的感悟打下基础。 】童年的发现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2、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成三个部分。7第一段(1、2 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第二段(313 自然段)重点写“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由于“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就去问老师,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的原因, “我”对这个问题大胆猜想,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第三段(1419 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 “我”想到了自己的发

16、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因此,在初读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发现”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理解有关的句段。(2)把发现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

17、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5、归纳我的发现过程:(1)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4)我对“十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紧扣“发现”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相关的语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朗读体会我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

18、 】8课题 模块四:语文百花园三 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1、了解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和启示。3、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4、积累科学家名言,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5、通过“小产品大推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6、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教学重点:学会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掌握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积累科学家名言。教学难点: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向别人进

19、行推介;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学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小产品;查找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5 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句子与关联词、拓展与交流一、谈话导入。二、范例引路,学会因果关系复句中关联词的使用。1、读例句,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1)因为公德,他将手表送还给我。这句话的前一分句表示“因”,后一分句表示“果”,但后一分句省略了“所9以”这个词。(2)这一壮举,让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激动不已,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已经踏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这句话是因果关系倒置的复句,前一分句表示“果”,后一分句表示“因”,通常只在后一分句前用“因为”连接就可以了。(

20、3)不过,也许让瓜结出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此,恐怕也不会有科学家做这件事。这句话也是前一分句表示“因”,后一分句表示“果”,两分句之间只用“因此”连接,其作用相当于“因为所以”。小结:这三个句子都是因果关系的复句,运用了不同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因为”“因为”“因此”。用好这些词语,能使我们的表达更准确、更严密。2、运用。(1)用“因为”写一个因果关系倒置的句子。,因为 。(2)写一个只用“因此”来表示前因后果的句子。,因此 。【通过范例引路,学生对因果关系的复句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用法,再让学生根据要求来写句子,能够学以致用。】三、提供平台,交流学习收获

21、。1、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课文中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引领我们走进奇妙的科学园地,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从小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大家想过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科学精神的吗?2、请学生读宁宁和丫丫的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可以谈阅读中自己受到的启发,也可以从课文的表达方法上去感悟。105、结合本组的其他课文,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感受。四、布置作业1、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2、将你查找的资料,分类整理作为自己的一个资料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阅读平台 积少成多一、阅读奇想与发明自由读短文奇想与发明,要求:把短文读正确、通顺。2、默读课文,思

22、考:短文介绍了哪几种发明?你阅读这篇短文得到了什么启发?3、小组讨论交流。4、汇报:(1)短文介绍了三种发明。分别是:一次性成像照相机、两轮传动脚踏车和隐形眼镜。发明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创造灵感,抓住了机会,经过潜心研究而获得了发明成果的。(2)谈谈你读了这篇短文得到的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受到的启发。5、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6、拓展:还有哪些发明创造和孩子的奇想、发现有关?【让学生结合短文后面的问题,独立阅读思考,相互交流,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积少成多1、今天我们来学习

23、科学家的名言,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些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2、学生自读名言,教师指名读。3、理解名言的意思。11(1)“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这是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的话。这句话讲的是:勇于探索真理是人应尽的崇高职责。(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这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名言,讲的是:进行科学研究不能凭空想象,推理要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这是必须遵从的科学规律和必须具备的科学态度。(3)“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这是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占有真理”只是拥有他人探索的结果,而“探索真理”是自己得到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付出很多艰辛与代价,但它却表现

24、了一个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探索真理更为可贵。(4)“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段话。他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发现它。只有那些勤于学习并学有所成的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发现机遇,有所成就,没有这种勤奋的精神,是不会有这样的机遇的,更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4、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5

25、、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学家名言,介绍所收集的名言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适当的讲解,反复的背诵,这些科学家的名言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三、布置作业1、将奇想与发明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然后谈谈自己的奇想。继续收集科学家名言,与同学交流。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语文的大课堂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些什么?是否种植过美丽的花卉或营养丰12富的瓜果蔬菜?有自己发明创造的小产品吗?2、你是否想过向别人大力推介自己的小产品,让别人分享你的成果,让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吗?让我们开展一次以“小产品大推介”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吧。二、阅读“建议”,明确要求学生自读“小

26、产品大推介”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三、组织策划,组内交流1、成立“小产品推介会”筹备工作小组。如果我是“小产品推介会”筹备工作小组的组长,我该做些什么?精心策划举行产品推介会的时间、地点、场地布置和议程安排。2、小组推选有特色的小产品。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本组同学的一两件特色鲜明或富有创意的小产品,准备向全班推介。3、抓住特点,撰写小产品说明书和广告词。各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抓住小产品的特点或创意向别人推介,并分工为小产品撰写一份说明书(或介绍词)和广告词。撰写时可参考后面的示例,注意写清楚小产品的性能、特色或创意,以及它的功能、用途,还要写清楚使用小产品时应注意的事项。

27、说明书各项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所推介的物品来定,不一定要与示例上的完全一样。小组同学互相合作,补充或修改介绍方法,并确定最佳推介方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对小产品说明书和广告词的设计,要求学生写清楚,让人看得明白。】四、互动交流,推介产品1、每个小组选出一至两名代表,在全班推介本组的小产品。2、要认真听代表的介绍,还可以扮演顾客,对产品进行质疑,或者提出改进的建议,可以对本组代表的推介进行补充,也可以帮助他回答“顾客”的质疑。【在推介产品的过程中,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13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评议选优,颁

28、布奖项全班评议,评选出优秀推介小组和优秀推销员,还可以评选出最佳说明书、最佳广告词、最佳“顾客”。六、布置作业把你的小产品向你的父母或朋友推介。第四、五课时教学内容:习作教学准备:教师提供几个科学尝试的实例,供学生在家里进行科学小实验。1、水中点灯你需要:蜡烛、盆子、水这样做:把一根比较粗的蜡烛粘在脸盆底,倒入一些水,水面离蜡烛有一点点距离(不淹没蜡烛)。点燃蜡烛,看一看,蜡烛能不能烧到水面以下。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水底下能点灯?2、巧笔写密信你需要:葱白、汤匙、毛笔、白纸、小碟子这样做:将葱白放到小碟子里,用汤匙挤榨出葱汁。用毛笔蘸上葱汁,在干燥的白纸上写几个字。等字迹干透后,白纸上的字不

29、见了。将这张白纸放在火上烘烤一下,观察纸上的变化。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字迹会显现出来?把葱汁换成柠檬汁还能写密信吗?3、吹不走的小家伙你需要:电吹风机、乒乓球这样做:让电吹风机的开口对着上方。打开吹风机,把乒乓球放在从吹风机敞口出来的热气流上。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漂浮在吹风机的上方?4、跳舞的米粒你需要:塑料薄膜、橡皮筋、小塑料盘、锅、米粒这样做:把塑料薄膜绷在盘子上,用一根橡皮筋固定住塑料薄膜。把米粒放在绷紧了的薄膜上。把锅放在盘子旁边,用力敲打锅,注意看薄膜上的米粒。14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米粒会“跳舞”呢?你有别的办法让米粒自动“跳舞”吗?【提供这些科学小实验的

30、例子,是为了解决教师和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科学与发现”这组课文,明白了课文说明的道理,受到了科学思想的启迪。回去之后自己动手进行过科学尝试吗?做过科学小实验吗?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1、请一学生阅读习作提示。2、习作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1)主题:我的一次科学尝试(板书);(2)范围:可以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小实验、一个小制作或一个小窍门等,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尝试;(3)体裁:记叙文。【习作前要认真阅读习作提示,以明确本次习作的目标。】三、讨论交流,指导学生习作1、你准备写自己在学科学、用科学中的哪一次尝试?这次科学尝试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是什

31、么?2、学生交流讨论。3、学生口述科学尝试的过程,教师结合具体事例,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并帮助学生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4、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这次科学尝试的过程与体会?怎样把文章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两个“泡泡框”。第一个谈的是表达顺序方面的打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还可以运用其他的表达方法。第二个从表达内容上谈,提示学生不仅要写“经历”,还要写收获。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都可以把它记叙下来。请学生谈谈自己这篇习作的想用什么方法表达。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15五、自己修改,交流评议,学习修改1、自改、互评。写完后,自己先认真修改,再读给同学听,然后从

32、以下几个方面和同学讨论如何修改习作:(1)科学尝试的过程是否写得完整、具体?体会是否真实?(2)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或用错的标点符合?2、全班交流,教师学生互动点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互动评改时,教师可针对本次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作适当的点拨,将所学的表达方法渗透于具体的习作中。】六、再次修改,誊写习作。课题 模块五:复习检测 个性化 修改16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一、词语积累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pn y xun ln mi u ki ji fn ( ) ( ) ( ) ( ) ( )2、我会给下面的字加偏旁再组词。共 (

33、) ( ) 韦 ( ) ( )孰 ( ) ( ) 鬼 ( ) ( )3、我会写近义词。瑰丽( ) 辩斗( ) 疑惑( )惊讶( ) 羞愧( ) 忌讳( )4、我会按要求写四字词语。(1)填字成词。( )壮志 积劳( ) 锲( )不( )( )可支 发号( ) ( )不( )求( )塞听 暖风( ) 随( )所( )(2)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 、 (3)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 、 (4)平时阅读积累的词语: 、 、 二、句子积累运用。1、 我会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1)例句:由于弟弟粗心大意,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2)例句: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34、(3) ,因为 。 2、 我会写科学家名言。人的天职在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 。更可贵。3、 我还会写一句课外积累的科学家名言。三、课文理解。1、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 2、我按课外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1)科学家已经摸清了一些 ( )的本领,他们把一种生物里的某种基因 ( )到另一种生物里。这样,只要( )的 ( ) ,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 )的生物。这种让基因( )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课文用( ) ,介绍了转基因技术。(2)那个有着( )的男孩子的故事,在不断地提醒人们:从这句话中我明白了 (3) “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 17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35、。四、认真阅读课文,按要求作答。苹 果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母亲对自己的小女儿说:“孩子,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了什么?”“这个苹果又大又圆,肯定很甜很好吃!”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母亲首肯:“你的想法不错。可是,你知道面对一个苹果,不同的人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吗?”小女孩好奇地看着母亲。母亲说:“妈妈看到这个苹果,首先想到的是你姥姥。姥姥总是把苹果切成小块分给孩子们吃,自己从来不舍得吃。姥姥的爱就浓缩在这个苹果上。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母亲接着说:“果农看到苹果,会想到栽种的艰辛,还会想到丰收的喜悦;一位诗人看到苹果,可能会把它描绘成太阳,比喻成小姑娘的脸蛋;而医生可能会拿着苹果向人们解说

36、它有多少丰富的营养” 母亲再问小女孩:“你说,谁的想法是对的?”小女孩若有所思地说:“妈妈,他们的想法好像都没有错,都有道理!”母亲摸了摸小女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就像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苹果有不同的想法一样,生活中,你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面对同一种事物,你要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小女孩点了点头。母亲欣慰地笑了,她好像看见眼前的女儿正成长起来1、文中有两个与“思考”有关的成语,它们分别是 、 。 2、联系上下文理解, “首肯”的意思是 。3、短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4、仔细体会母亲的话,母亲表面上是在和女儿探讨 ,而实际上是在告诉女儿 5、假如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你会怎样看待面前的困境?会怎么去做?能够举例子说明更好。五、作文。题目:我发现了 请选择生活中的一种发现,写一篇作文,把你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是从中受到的启迪。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