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浏河镇村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市、太仓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做好村庄和农村社区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苏办发201140 号精神,结合我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建设一体化为引领,以改善村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完善” 、 “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加大村庄(农村社区)整治力度,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提升农村公共服务
2、水平,注重乡村特色风貌,加快建设以“滨江新城和浏河古镇”为核心、以新型集中居住区和村庄为基础、以现代农业和生态农田为绿心、以完善的交通体系为枢纽、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城乡交融一体的现代化滨江临沪宜居休闲新城。二、 基本原则1、 党委政府组织、全社会广泛参加原则。镇、村二级党政组织通过组织领导、典型示范和政策鼓励,动员农村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优先解决农村居民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以及影响农村环2境最突出的问题。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相关村(农村社区)的主体作用;2、 科学合理规划、坚持完善“三集中”原则。以全镇的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及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
3、指导,加快区镇工业载体、农村集中居民点和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以科学合理规划积极推进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点集中和农田向农业园区集中,并引导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淘汰对农村环境影响大、产能低的产业,倡导集约利用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3、 注重风貌保护、塑造品质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和挖掘我镇滨临长江、河网密集、绿化丰沛的风貌特点和以江海文化、娄东文化为代表的深厚文化底蕴特色,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要求,通过优化布局、集约建设和突出整治重点,保护和展现我镇江、河、湖水网、江南水乡民居、开放型生态绿核和廊道为依托的现代田园城镇特色和品质
4、;4、 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协调推进原则。坚持“以块为主” ,建立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巩固和提升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环保和河道疏浚等既有整治成果,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走农村环境可持发展之路。三、 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本行动计划涉及的整治范围为除镇建成区和规划在建范围以外3的所有村庄和农村社区,包括规划布点村(规划保留村和集中居住点)和非规划布点村(非规划保留点) ,涵盖了所有镇规划未建成区和农村村庄及社区。主要目标任务是用 3 年时间,对确定的范围进行综合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对规划的农村集中居住点和保留村突出抓好“六
5、完善” 、 “六提升” ,重点完善对生活垃圾、污水、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村废弃物、河道水系的整治,有效提升规划建设、公建设施配套、农村集中居住、交通设施网络、绿化美化和风貌特色、环境管理。对其他农村分散居民点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达到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居住区环境更加家居、交通网络更加健全、生态绿化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等六个整治标准。全镇村庄环境整治分三个阶段推进。2012 年六月底前,完成浏太路、338 省道、339 省道、浏茜路、沪太路、岳新路沿线两侧村庄(农村社区)综合整治工作。2012 年底前,主要完成全镇主要规
6、划布点村庄(已建部分)东仓社区、紫薇苑三区、新塘小区和非规划布点的较大规模集中居住点(浏南村梅家宅、华家宅、瞿家宅和高家弄、姜家宅;新塘村河南新村;张桥村陆宅;何桥村沈家宅;闸北村杨家村;万安村 13 组居住点)的整治,完成整治任务 50%以上。2013 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并形成长效机制。四、 主要内容41、 完善生活污染源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按标准设置垃圾箱、村级垃圾中转站,加强村垃圾清运车辆的配备,提高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减少垃圾转运环节。进一步提高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各行政村按常住人口 5%配足垃圾收运和公厕保洁人员,提高保
7、洁常态化水平。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试点工作。到 2012 年底,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 98%以上。加快污水管网和“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推广农村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时启动建设张桥小区、何桥小区、闸南小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到2013 年所有规划集中居住点居民生活污水纳入集中处理范围,农村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每个行政村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 2座以上;2、 完善乱搭乱建整治体系。加大城乡规划法宣传执法力度,探索建立城管进村(社区)和巡查机制,坚决依法处置违法建筑。明确落实职责,建立镇、村和执法部门联动机制,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在基本农田和规划禁止养殖区乱搭乱建养殖棚屋进行
8、违法养殖和乱搭简易棚屋从事非法木材加工等农村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违法行为。加强农村种植业规划引导,注重区域化和合理化,整治大棚无序设置和人棚混居等影响环境的不良行为,2012 年以太仓市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和浏南村以及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53、 完善乱堆乱放整治体系。结合省级卫生村复查、农民集中居住小区环境卫生达标建设、卫生清洁户评比等活动,加强村容村貌日常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放,拆除影响环境的废弃构筑物,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注重对已拆迁农村居民宅基地的整治,拆除和整理废弃构筑物及其他设施,还原农田
9、生态环境, 。农村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架设有序合理,杆线排列整齐,并沿道路、河道一侧架设。4、 完善工业污染源整治体系。设立工业集中区,并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明确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新建工业企业一律进入工业集中区,支持和鼓励发展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开展“十五小” 、 “新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和“挂牌督办”等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 、“新五小”企业、达不到省太湖流域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且未限期整改的企业以及违法违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化工等生产企业,坚决依法取缔、关闭。5、 完善农业
10、废弃物整治体系。推广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村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强化日常监管,确保无害化处理率达 90%;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6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现有 15 个养鸭场、9 个养鸡场等养殖场;。2012 年,加快浏南村废弃物收集池、堆沤池和金诸养殖场秸秆固化设施建设,确保 2013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0%以上,规模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率达 85%以上。6、 完善河道沟塘疏浚整治体系。以农村河道五年一轮的轮浚机制为抓手,结合
11、非法养殖整治,2012 年疏浚整治河道 57 条 36.68公里,2013 年疏浚整治河道 25 条 18 公里,全面清理河道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同时做好畅流工程和河道绿化工程,注重自然湿地规划保护,提高河道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道生态护坡建设,除航道及主要引排河道外,一律不建钢筋混凝土等不透水挡墙。对污染严重的河道加快综合整治步伐,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强化保洁队伍建设,河道保洁工作向村级河道延伸,以确保整治建成效,以管理保长效;7、提升农村规划建设水平。结合实施新一轮城市总规,进一步完善优化村庄和农村居住区布局
12、规划,全面完成何桥、张桥、新塘、东仓、闸南、闸北等集中居民点的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绿地系统和环境保护等城乡一体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通盘考虑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村人口、环境、水网、文化特色保护等众多因素,形成空间节约、疏密有致、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镇村布局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着力增强综合服务和承载能力,积极构7建绿色生态系统,注重传承历史文化,塑造特色风貌,全面提升农村空间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同时,加强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设计和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新建民居造型美观、空间合理、符合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抗震等要求,切实提
13、高民房建筑质量。7、 提升公建设施配套水平。推进镇、村文化、教育、医疗、体育设施覆盖,加快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今年要全面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集中居住点建设,加快启动新塘社区、何桥小区、闸北小区、东仓大厦等物业及商业用房建设,综合考虑设置村庄(农村社区)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满足农民群众日常需求;加快新塘社区、何桥小区、闸北小区、东仓社区、张桥小区、紫薇苑小区已建部分的道路硬化、管线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到 2013 年,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在进一步完善集中统一供水的同时,完善农村配水管网设施,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测,及时
14、掌握农村饮用水水质情况,保障农村饮水安全。8、 提升农民集中居住水平。着力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闸北三区农民公寓房建设、启动闸北二区等农民公寓房规划设计,推进市镇规划区、滨江新城规划区和市镇规划区外因社会公益事业、经济建设需要成片开发区域内的农民实行公寓房安置,推进规划建设区外的农民按照“三置换”政策实现集中居住,大力推进零星分散居住的农民自拆自建进入集中居住区。力争到 2013 年8底,集中居住率提高到 60%以上。同时,重点加强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集中居住区内水、电、燃气、通信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形成“布局合理、道路畅通、设施完善、环境宜居”的康居示范小区
15、。9、 提升交通设施网络水平。通过合理优化镇村公交线路、加密镇村公交班次、加强镇村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镇村公交深入到所有行政村群众集中居住区域。到 2012 年年底,确保镇村公交线路起讫点均有候车亭,各个主要乡镇均有客运站。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建设,重点完善宽路窄桥、急弯陡坡、高路堤、断头路、危桥等路段的安全设施,强化日常监管和巡查制度,确保交通设施完善。10、 提升绿化美化和风貌特色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乡土特色,继续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及村口、庭院、公共空间等绿化美化;加快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农村绿化、美化必须顺应地形和地势,多种乔木,少用草坪,并注重植
16、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和开放型公共绿地空间,方便群众休闲健身。2013 年,全镇村庄(农村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5%以上、创建 8 各绿化合格村、完成 500 亩林果基地建设。重视挖掘和保护农村的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等特色资源,对在镇村布局规划中保留的农村居住点,注重保留历史和文化气息,尊重乡村的自然形态和人文传统,并对具有传统历史印记的历史街区、村落和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和修9缮。12、 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建立村庄(农村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使村庄和集中居住小区环境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群
17、众参与的监督机制。五、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目标。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相关村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浏河镇村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同时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的三个专业工作组(环境卫生组、城乡建设组、 综合整治组)负责环境整治行动各专业工作的指导、协调工作;各村党委、村委为主体责任单位、村主要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镇级机关和下级部门协同作,分解任务,合力推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村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工作;1、 破解资金瓶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农村集
18、体建设用地政策,保障村庄(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整治用地需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严格落实各项惠家政策。镇政府每年设立一定数额的奖励基金,以奖代补推动村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和康居乡村建设的开展。同时不断探索创新资金投入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102、 加强指导服务,提供专业技术保障。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村庄(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组织实施村庄(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能力。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庄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大力开展科技、规划、技术下乡。制订村庄环境整治、农房建设等相关技术导则和指导图集,供基
19、层单位和农民参考使用;3、 广泛宣传发动,提升居民环境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渠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在镇区设立大型公益广告、横幅,利用各村、社区的宣传栏等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村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以公开信的方式把村庄环境整治行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时间节点告知全镇干部群众,鼓励广大干部群众主动监督、检查,确保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快速、有效、科学、合理推进;4、 严格落实督查,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把村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作为领导实绩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制订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对村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进展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定期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村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任务落实到位。附件:浏河镇村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行动计划11(20112013)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