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压力测试:强度测试、负载测试,模拟实际应用的软硬件环境及用户使用过程的系统负荷,长时间或超大符合地运行测试软件,来测试被测系统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2. 容量测试:预先分析出反映软件系统应用特征的某项指标的极限值。知道了系统的实际容量,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就应该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系统的容量;若一时没有新的解决方案,就有必要在产品发布说明书上明确这些容量的限制,避免引起如那件产品使用上的纠纷3. 测试用例:有效发现软件缺陷的最小测试执行单元,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设计的测试数据及与之相关的测试规程的一个特定集合。4. 测试套件:根据特定的测试目标和任务而构造的某个测试用例的集合。5. 基本
2、路径测试:在程序控制流程的基础上,分析控制构造的环路复杂性,导出基本可执行路径集合,从而设计测试用例。6. 环路复杂度:通过对程序的控制流程图的分析和和判断来计算模块复杂性度量,从程序的环路复杂性可导出程序基本路径集合中的独立路径条数。V(G)=区域数目= 边界数目-节点数目+2= 判断节点数目+17. 等价类划分:基于对输入输出情况的评估,然后划分为两个或更多自己来进行测试的一种方法,即它将所有可能的出入数据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定的代表值进行测试8. 驱动程序:用以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模块,能够调用被测模块。9. 桩程序:用以模拟被测模块工作过程中所调用的下层模块。10.
3、白盒测试: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清楚最终生成软件的计算机程序结构及其语句,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测试程序内部的变量状态,逻辑结构,运行路径等,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检查程序内部动作或运行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成分是否按规定正常进行。 (逻辑覆盖,循环覆盖,基本路径覆盖)11. 语句覆盖:设计若干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是程序中的每个可执行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12. 条件覆盖:设计若干测试用例,执行被测程序以后,要是每个判断中每个条件的可能取值至少满足一次。13. 路径覆盖:设计所有的测试用例,来覆盖程序中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14.
4、黑盒测试: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方法,在测试时,把程序看做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人员针对软件直接进行测试,检查系统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是否能适当的接受输入数据而输出正确的结果,检查相应的文档是否采用了正确的模板、是否满足规格要求等。 (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15. 判定表方法:条件桩(列出问题的所有条件)动作桩(列出可能针对问题所采取的操作)条件项(针对所列条件的具体赋值,即每个条件取真取假)动作项(列出在条件项组合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规则(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要执行的操作)16.
5、单元测试:对软件基本组成单元进行的测试,软件单元实在与程序的其他部分相隔离的情况下进行独立的测试,其测试的对象是程序系统中的最小单位类、函数、模块或组件等。主要使用白盒方法,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程序模块或组件已实现的功能与定义的功能是否一致,以及编码中 是否存在错误。17. 静态测试:静态分析,对模块的源代码进行研读,查找错误或收集一些度量数据,并不需要对代码进行编译和仿真运行(人工检测,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18. 动态测试:通过真正运行程序发现错误,通过观察代码运行过程,来获取系统行为、变量实时结果、内存、堆栈以及测试覆盖度等各方面的信息,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问题,或者通过有
6、效的测试用例,对应的输入输出关系来分析被测程序的运行情况,来发现缺陷。19. 集成测试:将已分别通过测试的单元按设计要求组合起来再进行的测试,已检查这些单元之间的结构是否存在问题(一次性集成方法,渐增式集成方法)20. 自顶向下法:从主控模块开始,沿着软件的控制层次向下下移动,从而逐渐把各个模块结合起来 对子模块进行测试(桩模块代替直接附属主模块的模块)根据选定的结合策略,每次用一个实际模块代替一个桩程序再结合先一个模块的同事进行测试为保证加入模块没有引进新的错误,可能需要进行回归测试21. 自底向上法:从“原子”模块开始集成以进行测试 把低层模块组合成实现某个特定的软件子功能的族写一个驱动程
7、序,协调测试数据的输入输出对由模块组成的子功能族进行测试去掉驱动程序,沿软件结构自下向上移动,把子功能族组合起来形成更大的功能族22. 系统测试:将经过集成测试过后的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部分,与计算机硬件、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系统元素结合起来,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严格有效的测试来发现软件的潜在问题,保证系统的运行。23. 回归测试:进行系统测试或功能测试,发现了一些严重的缺陷需要修正时,构造的一个新的软件包或新的软件补丁包,然后进行测试,以验证软件缺陷是否真正解决,以前运行正常的功能是否保持正常,不要受到此次修改的影响。24. 验收测试(交付测试):在软件产品完成了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后、产品发布之前所进行的软件测试活动,它是技术测试的最后一个阶段。根据产品规格说明书,严格检查产品,逐行逐字地对照说明书上对软件产品所作出的各方面要求,确保所开发的软件产品符合用户预期的各项要求,即验收测试是检验产品和产品规格说明书的一致性。25. 测试:软件开发公司组织内部人员模拟各类用户对即将面市的软件产品进行测试,试图发现错误并修正26. 测试:软件开发公司组织各方面的典型用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 版本,并要求用户报告异常情况、提出批评意见,然后软件开发公司再对 版本进行改错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