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10福建高考)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2009全国卷)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C.(2009广东理基)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D.(2009全国卷)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思路点拨】解答该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 (2)整个分散系呈电中性; (3)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自主解答】选C。分散系的分类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区分的,A错;胶体本身不带电,胶粒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
2、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B错;雾是一种胶体,属于气溶胶,因此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C正确;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的运动也无规律,D错。,【互动探究】(1)把A项改为“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路,前者则没有”是否正确? 提示: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是鉴别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 (2)胶体不带电荷,但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胶体本身不带电,但胶粒带有电荷。,【变式训练】“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 (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是溶液 是胶体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能透过滤纸 不能透过滤纸
3、 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 B C D 【解析】选B。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典例2】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 A.过滤 B.聚沉 C.凝胶 D.布朗运动 E.电泳 F.丁达尔效应 (1)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_; (2)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_; (3)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粒子带负电),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_; (4)鉴别Fe(OH)3胶体和盐酸的方法是_。,
4、【思路点拨】解答该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胶体的特性; (2)“通直流电”电泳; (3)带相反电性胶粒的胶体聚沉。,【自主解答】(1)因Fe(OH)3胶粒带有正电荷,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区移动,而使该区颜色加深,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2)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光亮的通路,称为丁达尔效应。 (3)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胶体会发生聚沉。 (4)鉴别胶体和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 答案:(1)E (2)F (3)B (4)F,【互动探究】(1)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有什么变化? 提示:先生成红褐色沉淀,然后红褐色沉淀溶解,生成棕黄色溶液。 (2)淀粉
5、胶体能发生电泳吗? 提示: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所以不能发生电泳。,【变式训练】清晨,阳光射入密林中的现象如图。请分析其中的化学道理,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现象在化学上称作_,这说明森林中的空气具有_的性质。 (2)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 (3)此现象在化学上可用来_。,【解析】 由图可知,森林中的空气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亮的光路,这是胶体的特性。可以用来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也可以用来检验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 答案:(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能使光产生散射 (3)确定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典例】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
6、了探究胶体的胶粒和溶液的溶质粒子是否能透过半透膜,以及寻找净化胶体的方法,设计了如下渗析实验: 如图所示,在一个半透膜袋中装入由淀粉胶体和少量食盐溶液组成的液体分散系,将此袋系在玻璃棒上并浸入烧杯里的蒸馏水中。,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几分钟后,取烧杯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并向试管内加入少量的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发现生成了白色沉淀;另取烧杯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并向试管内加入少量的碘水,未发现明显现象,通过这两项实验说明,能透过半透膜的粒子是_,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粒子是_;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达到的目的是_。 (2)为了尽快达到完全渗析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3)是否已达到渗析的目
7、的,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说明,该实验的操作方法是_。 (4)实验室中用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时,发现制得的胶体中还有一部分未反应的FeCl3,并且胶体略显浑浊,将该胶体进行净化的方法的操作名称是_ _。,【思路点拨】解答该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溶液中的离子、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 (2)多次更换烧杯中的水以增强渗析效果; (3)鉴别Cl-可用AgNO3溶液。,【自主解答】(1)由题意知,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后,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蒸馏水中含有NaCl,即Na+、Cl-能透过半透膜;加入少量的碘水后,未发现明显现象,说明蒸馏水中不含淀粉,即淀粉胶粒不能
8、透过半透膜;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达到的目的是:用该实验可以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 (2)为了尽快达到完全渗析的目的,根据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原理可以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液体,过一段时间就更换烧杯里的水。,(3)验证是否已达到渗析的目的,只要证明蒸馏水中不含NaCl即可,验证有无NaCl,只需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即可。 (4)由于Fe(OH)3胶体中混有未反应的FeCl3,分离两物质时采用渗析的方法;由于Fe(OH)3胶体略显浑浊,说明Fe(OH)3胶体中混有Fe(OH)3沉淀,分离两物质时采用过滤的方法。,答案:(1)Na+和Cl- 淀粉胶粒 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混合物
9、 (2)用玻璃棒轻轻地搅拌烧杯中的液体,过一段时间后更换烧杯中的水 (3)取更换多次后的烧杯中的水于试管中,加入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观察现象,若无白色沉淀(或浑浊)出现,说明达到渗析的目的 (4)过滤、渗析,【互动探究】(1)上述实验(1)中,如果半透膜有破损,则分别取烧杯中蒸馏水适量于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碘水和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会有何现象? 提示:加入碘水的试管中液体变蓝色,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的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或变浑浊)。 (2)例题中第(4)问Fe(OH)3胶体略显浑浊,加入稀盐酸能否使浑浊现象消失?为什么? 提示:加入少量稀盐酸会使Fe(OH)3胶体
10、聚沉,浑浊不消失,加入过量稀盐酸,Fe(OH)3与盐酸反应,浑浊消失。,【变式训练】如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放置一个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NaCl溶液,漏斗颈内的液面略高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一段时间后用碘水和AgNO3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中的物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漏斗颈内液面下降 漏斗颈内液面上升,烧杯内液体遇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烧杯内液体遇碘水变蓝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 【解析】选B。由于Na+、Cl-能透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使水中混有NaCl,所以加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同时,烧杯内液体密度变大,漏斗内液体
11、密度变小,所以漏斗颈内液面上升;由于淀粉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烧杯内液体遇碘水不变蓝,故选B。,【典例】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D.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 (1 nm=10-9m),因此纳米材料是胶体 【易错选项】A,【易错剖析】 (1)易错选项分析 本题易错选A的原因在于忽略了胶体有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不一定是液体,也不一定是透明的。 (2)其他错误选项分析【标准答案】C,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 A悬浊液 B溶液 C胶体 D乳浊液 【解析】选B。浊液不稳定,
12、胶体有介稳性,溶液均一、稳定。,2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11年入春以来我国的一些省份、地区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中小水滴直径范围是( ) A.小于1 nm B.在1100 nm之间 C.大于100 nm D.无法确定 【解析】选B。雾是小水滴分散到空气中所形成的一种分散系,小液滴直径在1100 nm之间,属于胶体(气溶胶)。,3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性质是( ) A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能用肉眼将胶体与溶液、浊液区别开来 C均一、稳定、透明 D分散质会因重力作用而沉降 【解析】选A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是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方法。,4(2011安庆高一检测)
13、下面三幅图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全部 【解析】选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河水中的泥沙胶体,遇海水(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东方明珠夜景和树林中的晨曦中的光柱都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 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胶粒作布朗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 D.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解析】选C。Fe(OH)3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不易聚集成大颗粒沉淀下来,这是其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6.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
14、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属于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解析】Fe2O3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1)铁盐可与碱反应,生成沉淀;(2)是Fe(OH)3胶体的制法。 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 (1)FeCl3+3NaOH=Fe(OH)3+3NaCl 复分解 (2)红褐 氢氧化铁胶体,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胶体分散系与其他
15、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 A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是否透明 C分散质直径大小 D是否稳定 【解析】选C。胶体分散系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2.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按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溶液、胶体、浊液 B.浊液、胶体、溶液 C.胶体、浊液、溶液 D.浊液、溶液、胶体 【解析】选A。浊液不稳定,胶体有介稳性,溶液稳定。,3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微粒直径 D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A。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能通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
16、体呈红褐色;胶体的微粒直径大于溶液中粒子直径;FeCl3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1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解析】选C。胶体是分散系,其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 1100 nm 之间,A错;电泳现象只能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带电,B错;胶体粒子可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D错;C正确。,5.在10-910-7 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7、 A.纳米铜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 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解析】选B。纳米铜只含有一种元素Cu,是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由题给信息,纳米铜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反应,B正确;都是铜原子,种类相同,C错;由于纳米铜遇到空气剧烈燃烧,甚至爆炸,应该密封保存,D错。,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6(10分)(2011潍坊高一检测)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
18、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的上图中某种物质M的水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物质M的化学式为_。 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解析】(1)从物质组成结合给出的物质类别判断分类标准;(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用FeCl3饱和溶液且需加热,鉴别胶体要用丁达尔效应。 答案:(1)C B D (2)FeCl3 用一束光照射烧杯内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方法技巧】成功制备
19、胶体的方法 (1)利用盐和水发生反应制备胶体时,为保证能够产生胶体,应用盐的饱和溶液或浓溶液,并且要加热。 (2)如果利用复分解反应来制取胶体(如用AgNO3溶液和NaI溶液制备AgI胶体),为保证能够生成胶体,应用盐的稀溶液,否则会生成沉淀。,7(10分)半透膜与滤纸一样有许多小孔,但孔径比滤纸小,为证实半透膜只能通过离子和较小的分子,胶体分散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现把10 mL淀粉胶体和50 mL K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 _。 (2)向另
20、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 (3)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解析】由于溶液可透过半透膜,故试管内含Cl-, AgCl-=AgCl;而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故试管内不含淀粉,加入碘水后,不变蓝。 答案:(1)出现白色沉淀 (2)无明显变化 (3)Cl-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8(10分)(挑战能力)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后,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Fe(OH)3胶体。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 (1)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 (2)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21、,原因是_。 (3)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解析】,答案:(1)电解质(NH4)2SO4电离出的SO42-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使Fe(OH)3胶体聚沉 (2)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随着H2SO4的加入,H2SO4与Fe(OH)3发生反应: 2Fe(OH)33H2SO4=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 (3)渗析,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来制取Fe(OH)3胶体。,【原理分析】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方法一般是利用盐类与水 的反应(称为盐类水解)或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Fe(OH)3胶体就是采用三价铁盐水解的方法来制备的,化学 方程式:FeCl3+3H2O Fe(O
22、H)3(胶体)+3HCl。 【实验设计】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慢慢滴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 色,停止加热,即可得Fe(OH)3胶体。 【实验现象】烧杯中液体呈红褐色。,【思考探究】 (1)实验中为什么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 提示: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聚沉,导致实验失败。 (2)为什么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能用稀氯化铁溶液? 提示:FeCl3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胶体形成。,(3)为什么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至液体变红褐色即可,不宜长时间加热? 提示:长时间加热会使生成的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沉淀。 (4)将制取的Fe(OH)3胶体做电泳实验,能否根据实验得出“电泳是胶体的特性”的结论?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吗? 提示:不能,电泳不是胶体的特性。Fe(OH)3胶体做电泳实验时,阴极区颜色加深,证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如果把胶体换为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则无明显现象。,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