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展厅千载遗珍集中展示了 30 多件文物精品,接下来我将着重为您介绍三件国宝级器物。首先我们欣赏到的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这件金饰的直径为 12.5 厘米,厚度仅 0.2 毫米,重 20 克,含金量高达 94.2%。您看它整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透空的表现形式,而且中心的太阳光芒和外层的四只鸟都为等距分布,看上去就像一幅现代的剪纸作品。太阳神鸟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寓意深刻。大家仔细一数会发现,中心的太阳光芒有十二道,外层的鸟为四只,这难道是象征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和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也许古蜀先民对自然规律和历法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为什么又会将太阳和鸟的图案结合在一起
2、呢?我们知道太阳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世间万物都依靠太阳而生存,所以对太阳的挚爱和崇拜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感,比如在埃及、印度、古希腊的神话中都有太阳神,古玛雅文明也有举世瞩目的太阳神庙。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们常常将太阳和鸟结合在一起,例如山海经中“金乌负日”的故事。相传天上共有十个太阳,每天由长着三个脚趾的金乌轮流背负着太阳从东方的扶桑飞向西方的若木,这才形成了太阳的东升西落。请大家仔细观察,金饰上四只鸟全部都只有三个脚趾,这就和“金乌负日”中的神鸟形象完全相符,因此专家们认为,这件精美绝伦的黄金饰品正是体现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和神鸟的强烈崇拜!值得自豪的是,2005 年 8 月 16 日,太阳神鸟
3、金饰在 1600 多件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年 10 月 12 日,它的图案又以蜀绣的形式,搭乘着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 5 天后成功返回了地球!实现了远古先民千年的飞天梦想! 如今,太阳神鸟的图案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既是成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全中国人的的骄傲。这件国宝级器物叫“十节玉琮” 。它通高 22.2 厘米,器表分节分槽共有十节,每一节以转角为中轴组成了一个简化的人面纹,整个玉琮有四个面十个节,因此一件玉琮上竟然刻划着四十多人微雕的人面,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当时工匠的创造力。从这件玉琮的玉质来看它不是本地玉料,因此我们认为并不是
4、本地制作的;而从它的制作工艺、形制和纹饰来看,完全属于典型的浙江良渚文化晚期玉琮的风格。因此专家们认为,这件玉琮很可能就是来自于良渚。可是良渚文化是一个分布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有着 53004200 年的历史。而金沙则位于长江上游,一个长江头、一个长江尾,而且还相隔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怎么来到金沙的呢?我们常说历史是人类创造的,但历史在人类面前,永远保存着一个个解不透的谜。而这件玉琮身上还有一个谜.就是在它有一面的顶部还刻有一个特殊的人形符号。您看这个人头戴羽冠、双手平举、双脚叉开,感觉像是在舞蹈,然而这样的人形符号在良渚的玉琮上却从没有出现过,它究竟是谁?又是什么人在
5、什么时候将它刻化上去的呢?从人形符号的装束来看,专家们认为它表现的是一个正在祭祀舞蹈的巫师形象,它的出现让这件玉琮显得更加神圣而独特。同时我们在玉琮身上发现了很多油沁的斑点和磨损的痕迹,这些痕迹成为它长途跋涉,辗转而来的见证。接下来请各位欣赏另一件国宝级的器物金面具。面具在我国发现了很多,但是金面具在我国目前只有蜀文化才有。这件金面具宽 19.5 厘米、高 11 厘米、厚 0.04 厘米、重 46 克,是目前发现商周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面具在祭祀中主要起着通神娱神的作用,人使用面具便具有与神沟通的能力,而神灵也可以附在面具上传达它的旨意,所以面具是人神交流的媒介。也有的专家认为面具还具有娱神的作用,在祭祀中戴上面具舞蹈来取悦神灵,从而得到神的庇佑。金沙出土的这件金面具表面打磨很光亮,但是背面却非常粗糙,它应该不会直接戴在人脸上,推测这应该也是贴附在某种器物上使用。世界上最著名的金面具,是戴在古埃及十八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图坦卡蒙的脸上。而虽然面具在中国出土了很多,但是用黄金制成的面具目前只出现在蜀文化中。因此有学者认为,蜀文化的金面具很可能是通过古代印度和中亚的途径传来,借鉴吸收了西亚近东文明的类似文化因素,由古蜀人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加以改造创新而成。但是,另一些学者认为成都地区古蜀文明自成系统,有着自身的渊源和发展演化轨迹,金面具体现了基于中原技术的地方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