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有趣的语文》读后感.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568221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趣的语文》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有趣的语文》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犁读”文本,聚焦语用读有趣的语文有感炎炎夏日,有好书陪伴,心便静了凉了。翻开有趣的语文 ,照例先是浏览一遍目录。 “语文学科的价值” 、 “课程意识” 、 “批判性思维”一个个理性的冷冰冰的词语让我找不到语文“趣”在何处?有点失望。正欲合上书本,束之高阁, “文本解读,语文教师的必备功夫”这一行字映入眼帘。迫不及待翻到 197 页,开始细细品读。读着读着,凌宗伟老师的一句句话,如一阵徐徐凉风,拂去了心头的燥热,让人静下心来反观自照。是的,正如凌老师所言,阅读教学在许许多多情况下,变成了读教案、读教参,教参已成为阅读教学的“霸权者”。在这样一种“纯教参”的阅读教学风气下,滋长了教师的惰性,容忍

2、了教师的依赖性,我们很多教师也就失去了对文本解读的“硬功”。文本不是单纯的文字组成,不是“死”的东西,文本表达着作者的意思,用文字的形式向读者诉说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个会说话的主体。文本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凭借。不管课文篇幅长短,表达的形式如何变换,每篇课文总有它的“表达秘妙”所在。“表达秘妙”像一块被深埋的金子,需要我们用心“犁读”去发现。王崧舟老师曾说:“现在的教材大多数一看就懂,所以很容易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滑过去,而不是像犁地一样犁过去。”我们在解读文本时,都要多一点“犁读”,少一点“滑读”,多问问自己: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比如人教版五

3、年级下册桥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本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这篇课文的表达秘妙又在何处呢?我们通过细细的“犁读”,发现了本文展现的小小说的一些表达特点:1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除了小说体裁体现的这些特点以外,还有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高尚的品质的写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发现了文

4、本秘妙,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有意识地聚焦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带着学习写作方法的意识行走于课堂学习之中,让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共融共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如这样,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升。但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只囿于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而忽略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略揣摩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忽略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那么,学生就无法从中领悟运用语言的技巧,习得运用语言的本领。如果教师关注点的长期失衡,课堂中写得少,学生缺少由读到写的语言迁移运用的训练,那么,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也只能是“水中月” 、 “镜中花”了。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教师在文本解读时需下“犁读”硬功,在语文实践中关注文本内容的语言表达,不仅要感悟文本“写了什么” ,更要聚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即关注“怎么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 ,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个性和情趣,感受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的精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