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延津县高级中学:李小刚,一、设计理念,以新课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变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学习过程为探究过程,为学生创造“知识再发现”的探究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探究性与目标的完整性。,二、教材分析,内容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建立在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生长素的发现之后,对后面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其他植物激素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2、。,1 知识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描述生长素的特性。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模式3.情感目标: 营造“体验-交流-分享”的教学氛围,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生存的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突破难点的手段:既采用实验探究又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注重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推论的验证,从事物发生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进行推导,并从归纳总结中来突
3、破难点。,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形成,但还很不完善,对新事物好奇,却又缺乏理性思考。,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互动讨论法,直观教学法,五、教学过程,课题引入,课题展开,课堂小结,巩固练习,课后延伸,课题引入,以诗词入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外界什么因素使这“红杏出墙”?以生命现象入题:1向日葵幼嫩的花盘为什么会跟着太阳转?2窗台上的花为什么会朝窗外生长?这些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今天我带着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生长素,而人们对生长素的认识却经历两个世纪,1880年达尔文用金丝雀虉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93
4、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又对科学界坐车了什么贡献呢?,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又做了什么呢?,课题展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达尔文实验一,师生互动:-问题探究1)这组实验采用了什么实验原则?2)胚芽鞘尖端有何作用?对比实验的现象 说明了什么?,1)采用了对照性实验原则,2)尖端具有感光作用;对比说明胚芽鞘的 生长、弯曲与尖端有关, 达尔文实验二,师生互动:-问题探究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里?2)对照这两组对比实验,你将作出何种猜想?,1)在胚芽鞘尖端,2)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化学信号(刺激),并在单侧光照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细胞生长不均,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过渡:达尔文所说的化学信号(刺激
5、)究竟是什么?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温特的实验,师生互动: 温特实验证明了什么?为什么他还要设置实验(二)?,胚芽鞘尖端的确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温特尽管证实了这种物质的存在,这物质到底是什么呢?后来,温特的助手郭葛分离并提取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是吲哚乙酸。由于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那么生长素到是一种具有什么作用的物质呢?,科学离不开探究,探究还在继续,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分裂旺盛的部位主要由叶原基、
6、幼叶及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尖端,、分布:生长旺盛部位受单侧光影响,向光侧较少,背光侧多。受重力影响,上侧较少,下侧较多。 顶芽产生运输至侧芽 胚芽鞘尖端产生运输至尖端下段,3,运输,(2)极性运输:即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向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究一下,(1)在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的影响作横向运输,切去胚芽鞘顶端,不产生生长素。1:形态学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形态学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2:胚芽鞘形态学下端朝上,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形态学上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师生互动: 1:两组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2:你认为生长素的运输具有什么特点?,1:一组生长素
7、可以通过胚芽鞘运输,另一组不行。2: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向运输。 B、极性运输,师生互动:大家能否利用所学知识对刚开始我们见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呢:,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双重性),1、实例解释:植物向光性解释,向光侧生长慢,背光侧生长快,生长素分布:背光向光生长速度:背光向光,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分裂旺盛的部位主要由叶原基、幼叶及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尖端、分布:生长旺盛部位受单侧光影响,向光侧较少,背光侧多。受重力影响,上侧较少,下侧较多。 顶芽产生运输至侧芽 胚芽鞘尖端产生运输至尖端下段,师生互动: 1:两组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2:你认为生长素
8、的运输具有什么特点?,切去胚芽鞘顶端,不产生生长素。1:形态学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形态学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2:胚芽鞘形态学下端朝上,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形态学上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1:一组生长素可以通过胚芽鞘运输,另一组不行。2: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向运输。 B、极性运输,A、在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的影响作横向运输另外一种运输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究一下,师生互动:大家能否利用所学知识对刚开始我们见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呢:,过渡:以上是生长素的运输特点,那么生长素到底具有什么的作用呢,请思考:生长素是不是越多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呢?
9、,师生互动: 1:根、芽、茎的最适生长浓度分别是多少? 2:同一浓度对根、芽、茎的促进效果是否相同? 3:生长素的调节具有什么特点?,一般,生长素的调节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师生互动: 1:为什么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如何去除顶端优势? 2:根的生长为什么向下?你能结合物理学知识, 用生长素的两重性来解释吗?,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课堂小结、,一、生长素的发现、达尔文的实验温特的实验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三、生长素的特性:两重性 实例,1、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
10、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巩固练习,2飞行于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中,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的幼苗,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生长的方向是 A 根向下、茎向上生长 B 根和整都向下生长C 根向水平方向、茎向上生长 D 根和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课堂小结,4右下图中曲线描述关于植物生长素浓度和茎组织的细胞生长的关系。如果对侧芽施用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则哪种曲线代表该生长关系 A B C D ,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A、C盆中是正常幼苗,B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将A、B盆分别放在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C盆放在不旋转的圆盘上,三盆都有单侧光照射。几天后,A盆的幼苗_生长;B盆幼苗 _生长, C盆的幼
11、苗_生长。,在用生长素促进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观察指标和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设计提示:探究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枝条生根的影响生根数量(长度)生长素浓度(合理都可以),课后延伸:,六、教学感悟,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真正还原了生命科学的本质,知识与能力并重,课内与课外并行。学生在这其中更多的是积极主动,合作、交流,体会更深的是分享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更多的是积极引导,肯定评价,“发现闪光点,激励自信心”。既鼓励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又让其感受到“从挫折中学会反思,进而提高能力,完善思维”带来的满足。 感谢新课程!,恳请各位专家同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