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准文综测量动向 优化历史备考策略,湖北省武汉市 汉口铁中 明道华,一、200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及历史试题特点,1.坚持改革方向,顺应教育发展,(1)依归“选才”,特点鲜明。,更加注重能力素质考查。,遵循大纲,不拘泥于教材。,增加应用性能力型试题。,(2)体现“有利”,原则不变,切入容易深入难。,追求“下好棋”,增强开放性。,2.坚持大稳小变,注意控制难度,(1)稳中有变,变中出新。,无革命式变化,有渐进式改良。,保持了选择题得分较容易和非选择题得高分较困难的倾向。,整体思路和基本布局保持稳定。,成题理路和综合方法不断创新。,2004年和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北卷)历史试题考点
2、及分值对照,2004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基本结构,200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基本结构,(2)合理组卷,锁定难度。,理想难度锁定在0.55-0.60之间。,减少失误,提高信度。,武汉市近三年高考文综部分统计数据,3.突出具有综合意义的学科基础知识,(1)立足“三基”,测试能力。,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考查为基点,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结论的认知,旨在准确地测量“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不追求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完整性,不考虑学科内容覆盖率的大小”,考查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的基础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学科内容”。,如2005年重庆卷 39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祁
3、连山“在张抵,酒泉二界上,有松的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繁殖)”材料二 三国魏初年,仓桑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制赋(控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材料三 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材料二、三据三国志,问(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答: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4、答:促进通商,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具有在课本依托上的拓宽、加深的特点,重视从微观史实角度发掘史学含义。,2005年湖北卷13题:图5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文。 该印是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2004年闽浙豫卷19题:图5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 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
5、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突出综合思维能力的测试,要求“在系统中把握要素,在整体中把握局部”。,如2005年湖北卷: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回答2124题。 2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
6、宣言规定 A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B维持外蒙古现状C战后成立联合国 D废除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2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C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 D缓和美苏矛盾,划分势力范围 24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2)重组“原象”,凸显综合。,“显象”与“原象”或形异神同,或形似神 非,或为放大、缩微、延展,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悖离。,历史在跨学科试题中“作环节、作基石、作认识和
7、解决问题的桥梁”,是跨学科链接的“最佳主角”。,4. 突出回应现实主题的主干知识,(1)强调“主干”,避轻就重。,知识落脚点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考查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包括:史鉴意义较大的内容、紧密联系现实的内容、与学科主体知识相关联的内容、大学里重点学习的内容。,(2)关注“问题”,紧扣现实。,着重考查与社会热点、焦点和与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相关联或能建立联系的知识。,考查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开放意识、和平意识、科技意识、发展意识、环境意识、国际意识、民族意识、民主意识、民生意识、文化意识等。,回应现实主题避免直板与浅陋,而采取案例启导,
8、内涵领悟,隐性介入的方式。,5.突出体现学科特性的创新思维水平,(1)依托学科,拓展认知。,学科内综合题更加强调学科特色,历史题更加注重解读、判断和运用材料。,跨学科试题回避迷失学科界限的高层综合,以问题为中心,分科设问为大宗,用学科能力解决相关问题。,历史学科突出考查逻辑性水平。,(2)移情设景,测量思维。,试题语言与课本语言若即若离,挑战思维的灵活性。,提供相对陌生的多样化的情景材料将原有知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新知识进行组合,把原来不大清楚的模式或结构改组成一个新的更清晰的整体,使老问题亮出新视角,考查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能力。,采用高中学生较陌生的又体现当前史学前沿成果的结论或不熟悉的视角
9、命题,用提供材料的方式要求对传统观念进行反思命题,是文综历史题测试创新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重庆卷39题要求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都连山”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答:汉武帝派霍去病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答: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4)根据图4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答:主导自然条件是水、内陆干旱地区或气候干旱(根据经纬网确定为内陆地区;沙漠广布;季节性河流或内流河)。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10、 (5)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答:(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旱,)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6)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答: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其特殊性。人类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条件和自然规律发展相关产业,这是由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所决定的。河西走廓地区总的来说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历史上对河
11、西走廓地区的开发,有着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增加的人口及过度农业发展,加剧了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本题通过历史开题,跨科设问,对农耕方式向边地扩展,促进边地开发这一传统结论进行反思,拓展了认知。但答案惊人地拘谨。,文综考查的是基础的、主干的、能综合的、现实性强的、有思维价值的学科知识。,文综命题注重整体设计,提供社会材料,反映主体内容,考查创造能力,强调立体思维,发挥教育功能。,二、2006年文综卷及历史题走势预测,1. 试卷结构:3003; (11:12:12)+x(2、3)y(2 、 1 ),2. 难度:0.500.60之间。,3
12、. 历史试题突出特点,(2) 重视材料识读使老问题亮出新视角。,(1) 重视基础主干知识把握引导从微观史实角度发掘史学含义。,(5)凸显现代意识和平意识、发展意识、科技意识、国际意识、民族意识、民主意识、民生意识、文化意识等。,(3)折射史学前沿理论成果整体世界史观和现代化范式。,(4)体现课标教材理念-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认知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历程。,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轴。-李植坍20世纪世界史,文综历史考查的核心内容:生产力进步 、人类交往发展、 社会文明进程。,2004和2005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题考查内容一览表,4. 跨科综合题主要状况(1)问题中心
13、,浅层综合,略有交错。 (2)回应现实,立意选材,不避“软肋”。,三、2006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对策,(一)狠抓三类复习,1.单元知识整合,枝节削减与认知拓展同重:瞄准基础,板块推进;收敛发散,启智培能。,(1)基本方法:抓住历史阶段特征,按“知识块”整合单元知识结构。,“整合”是历史理论指导下的知识构建,是原知识结构按一定意图的解构重组。,(2)基本目标:通过系统复习,巩固“三基”,奠定“双综”基础。,(3)实施要点一:依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高考动向和史学动态,大胆地舍弃教材中部分内容。,(4)实施要点二:充分运用穿插手段,拓宽认知范围和认知层次。,最能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发展趋势的历史阶段特
14、征是重组知识、辨别主次、舍末固本的核心依据。,恰当地让政治、地理等科知识介入;,有意识地补充课本没有的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高析文识图解表能力;,适时地将中国史与世界史融会贯通,尤其要把中国近代现代史诸多现象纳入世界历史大背景中重新审视,增强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便捷地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有计划地将可比历史现象进行对照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辨别能力;,(5)实施要三:把重点放在可比历史现象的对照分析和重大历史问题的认知规律的总结上。,比较的形式有:中外历史现象比较、不同地域历史现象比较、同一国家历史现象比较、某国历史变迁与当时世界潮流及趋势比较。,明清时期中西对比,如:明清式微与西欧
15、勃起,西方崛起对中国的影响 (1)外贸顺差与白银成通货 (2)高产农作物引进与生产生活面貌改变 (3)海患加深与澳台危机 (4)西学东渐与科技传扬,明清三大特征 (1)农耕文明的鼎盛与高度成熟 (2)工业文明的萌动 (3)近代危机的前夜,通过对同类历史现象的纵横分析归结出认知规律,有助逻辑思维向严密、深刻的方向发展,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如:通过对中国古代史上几次大一统局面从开创、巩固到破坏的相关史实的整合,归结造成统一与分裂相交替的八个因素:文化异同、民心向背是前提;经济分散与联系、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是根源;民族冲突与融合、政治军事集团对峙与兼并、阶级冲突与调和、外部干扰与排除是催化剂。,2
16、.主体线索梳理,主轴呈现与专线挂靠兼顾:立足史鉴,避轻就重;内比外联,深化综合。,(1)基本方法:是抓主体线索,按“知识链”梳理主体知识结构。,历史学科主体线索一览表,(2)基本目标:通过重点复习培养牵引能力,深化内综合。,针对现实确定主题,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注意避轻就重,勇于抓大放小。,要使学生完全具备文综历史测试所要求具备的学习能力、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围绕主干知识延伸,通过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折射现实问题,(3)实施要点二:抓住能科学地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并能提挈各方面知识的概念进行主轴呈现。,例:中国古代史可以统一为红线,以秦、隋、元三大统一朝代为核心,分六个块面整合知识。(1
17、)以秦朝为核心向前看,春秋战国是第一次大一统条件的酝酿时期,封建制随之确立;向后看,秦汉是第一次大一统的形成和光大时期,大一统推动封建社会初步发展。(2)以隋朝为核心向前看,魏晋南北朝是隋朝大一统条件的长足酝酿时期,大分裂给江南开发提供契机;向后看,隋唐是历史上超越秦汉的大一统的开创和光大时期,大一统促进封建社会达到鼎盛。(3)以元朝为核心向前看,辽宋夏金是元朝大一统条件的酝酿时期,大分裂加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重心南移;向后看,元、明、清(1840年前)是中国再度出现大一统局面(而且是空前的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4)实施要三:选取史鉴价值大、现实
18、感和综合性强、创新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专线挂靠。,制度创新对国家统一和稳定的作用; 儒学的产生、发展演变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交互推进; 民本和农本及法制意识的源流; 生产力进步与生产关系调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区域经济变迁与重心自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转移 商业和城市不断发展所代表的历史趋势; 对外开放格局的演变与中外交流; 文学艺术发展与时代变迁。,中国古代史复习专线,民主政治道路探索; 经济近代现代化道路探索; 外交格局的变迁; 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等。,中国近代现代史专线,生产力发展与世界交往扩大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作用; 科技革命背景下的近代现代化模式的演变; 世界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及其推
19、动和制约因素; 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意识形成和社会立法过程及民主体制发展的意义与影响; 各国不同的土地制度与资本主义工业化; 东方从属西方格局的发端与演变。,世界近代现代史专线,如:世界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及其推动和制约因素 古代社会的跨区交往及其局限 手工工场的出现导致世界市场萌芽 工业革命的发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市场的变化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市场(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 社会主义国家市场观的变迁 多极化背景下世界市场发展的两大趋势,专线建构决非知识要点的排列组合,而要抓住阶段特征,变换认知视角,折射现实问题。,2. 三次科技革命对产业结
20、构及工业化的影响(1)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2)工业社会新发展与资本密集型产业(3)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3. 三次科技革命背景下的近代现代化模式的发展(1)以英国为代表,轻工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出现(2)工业国家向重工业为主导转变,美、苏呈现出两种不同模式(3)三种基本模式的齐头并进与相互影响,1.三次技术革命与近现代自然科学,(1)牛顿力学与第一次工业革命 (2)19世纪电磁学、化学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放射性元素发现、相对论产生)与第三次 技术革命,4.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日常生活及地域联系的影响 (1)蒸汽
21、时代与各地密切联系 (2)电气时代与世界密不可分 (3)网络时代与全球化,如: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英法美日德俄国别史的多角度认知专线,日本史 从世界发展大势看日本 从中日走西方道路不同命运看日本 从走扩张侵略道路看日本 从中日关系变迁看日本 从日美关系变迁看日本,美日交兵(1853)-美日帮扶(1874-1910)-美日相争(一战前后)-美英限日-美日交兵(二战期间)-美军占日(战后初期)-美助日强(50年代)-美日防卫(70年代中期至今),从日美关系变迁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顿挫,美国史 从统一规律看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内战 从实力外交看美国霸权主义发展 从推动人类进步看美国历史贡献 从民主体
22、制和人权状况看美国民主政治局限性 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看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构中国通史专题可以加深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感悟,如: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开放与闭关政策 1两汉以陆路为主的半开放局面的初创; 2唐朝海陆两旺的半开放局面的形成; 3明朝以海路为主的半开放陷入危机; 4清朝前期闭关自守局面的形成。 5.近代他主式外迫型开放局面的形成和影响;近代开放史是逐步半殖民地化的屈辱历程近代开放史是初始近代化的探索历程(3)近代开放史是世界一体化的拓展历程 6.现代自主式内省型开放局面的发展和意义。1978年以前对外开放处境艰难1978年以后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如:儒学盛衰与社会进步,1.春秋
23、时期孔子创立儒家。2.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3.秦尚法排儒。4.西汉初信奉道家无为。5.西汉董仲舒吸收了法、道等学派的长处,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对儒家学说加以改造,汉武帝尊儒尚法,儒学正统地位确立。6.魏晋佛道与儒学争衡(道教兼容儒葛洪、佛陶弘景得“势”成“体”)。7.隋唐出现三教共荣和合一趋势。8. 两宋时期,朱熹吸收佛教和道家的某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即理学。9.明朝时期,为了严厉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因儒家经书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使儒学地位空前强化;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10.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对儒学提出挑战。,1.西学东渐、新思想的萌
24、发与程朱理学、封建纲常2.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折射出的儒学危机。3.拜上帝教与儒学4.早期维新思想和维新运动的反封建宣传。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化教育措施。6.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7.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影响不断扩大。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界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25、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同时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内容。,相关链接一,:,1.儒学对古代亚洲国家日本、朝鲜教育的影响。2.儒学对18世纪法国的影响:伏尔泰(1694-1778)推崇中国儒家思想,曾称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罗伯斯庇尔1793年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他说: “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儒学对现代新加坡的影响:重视公民道德教育。4.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体现: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相
26、关链接二,建构中外打通专线十分必要,如:古今中外的农业意识与政策 中国古代重农意识源流与土地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近代具有革命色彩的土地赋税纲领 中国现代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及调整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部分国家农业土地政策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如: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1.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批判,3. 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道路探索 旧民主主义阶段推行资产阶级民主的尝试 新民主主义阶段建立联合政府的斗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努力,2.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意识、立
27、法过程和民主体制发展与冲击,民主意识人文主义、启蒙思想 立法过程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法国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 民主体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民主政治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英法美模式与俄德日模式、法西斯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的践踏,(5)实施要四:重点放在高中学生应具备的现代意识的养成和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针对性的训练上。,3.重点问题延展,分科上课与联科讲座并行:回应现实,抓主带次;整体运作,分进合击。,(1)基本方法:抓住学科主体内容交叉点、聚焦点,以问题为中心,形成“再生知识”。,(2)基本目标:多角度
28、透视重大社会问题,培养跨学科综合意识。,(3)实施要点一:选取学科间可建立联系或整合处理的主干知识专题,集体统筹,分科上课,构成“连堂”效应。,(4)实施要点二:立足与现实重大主题、时政热点相关的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举办联科讲座。,如:“日本侵略亚洲和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风波”专题,地理探讨“日本资源贫乏但经济发达”的成因、历史剖析“日本扩张经年但终遭败绩”的掌故、政治阐释“日本美化侵略但屡遭谴责”的缘由。,日本史文综视角,2.历史:扩张经年但终遭败绩,3.政治:美化侵略但屡遭谴责,1.地理:资源贫乏但经济发达,地理特征 经济特征 文化特征,维新崛起-吞并台朝-独霸中国-美英抑迫-攻略满蒙 全面
29、侵华-扩张亚太,政府官员屡拜靖国神社、教科书美化对外扩张原因 中国反对歪曲历史的日本教科书的原因,(5)实施要点三:重点放在可回应现实的历史问题的再思考上,以学科间浅层综合、中层综合为主,发挥学科优势、协作优势、学生优势,以典型示范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二)精化三项研究,1.研学,分层施教与规律启导结合,搞好学法指导。,(1)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探索弹性分层教学,分步分类提高的复习模式,做好培优补差工作。,(2)立足学情,规律启导。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知识规律和解题规律。,考生应考暴露的问题(1)在知识记忆的基础性方面,主干内容把握不牢。(2)在知识理解的综合性方面,联系比较水平较低。(
30、3)在知识应用的创新性方面,融合旧知新识,提炼观点的思路不畅。(4)在思维形成的全面性方面,多层次、多角度阐释问题的技巧欠缺。(5)在思维发展的深刻性方面,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能力不强。(6)在思维换转的灵活性方面,对问题迁移,“原象”重组适应困难。,(3)激活主体,鼓励创造。摒弃以讲代练的满堂灌战术和以练代讲的题海战术,变静听式课堂为对话式课堂,让学生做对课堂有贡献的人。,2.研练,思路创新与意图前瞻结合,搞好训练设计。,(1)组题思路体现创新性,测试意图具有前瞻性。,(2)切近学生智能水平,切中高考命题趋势。,(3)知识覆盖滚动化,能力要求阶梯化。,“剪刀浆糊”,“剪切粘帖”,(4)“剽窃
31、”好题,“改造”陈题、 “创造”新题、剔除错题、校订疑题、放弃难(怪)题 。,“慧眼识金玉,偷手赚高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而修建的钢铁玻璃结构的“水晶宫”。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处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第十二届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材料四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
32、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工艺品。中国村里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回答:(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通过英美两国举办的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2)材料二中图八、图九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简述清政府为促进中国工业化发展作出的努力及其结果。,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材料一,2004年上海历史卷16题: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2
33、005年北京卷第14题:观察图4、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 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高考专家命题中的“模仿”与“剽窃”,18,2004年闽浙豫卷18 题:图4为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 关于这一印本及其所传递 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西夏与宋朝文化交流密切 B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C西夏文字的创制没有仿照汉字 D西夏木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2005年湖北卷13 题:图5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文。该印是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
34、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2005年杭州3月调考题,北京高考文综15 题: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2003年上海高考8 题:独立战争胜利两年后,美、英签订了巴黎和约,美国地图变为,四图可截自中国古代史(选修)填充图册,(5)分段定量,读练相宜;选点评析,讲练相长。,3.研考,晶体材料与动态信息结合,搞好高考研究。,(1)备考初期,精研近年高考题,明确历史命题趋势。,2005年文综考纲能力目标表述变换,要求主要强调正确审题并规范作答。审题做答实为笔试先决和能力表符。,要求对跨科试题提出解答方法和能力
35、目标。综合意识体现文综追求和教育理想。,知能目标重构,回归测量本真,体现学科思维,凸显综合特性。,(2)备考中期,精研考试大纲,明确历史备考主攻方向。,历史,底本,地理,政治,社会 焦点,问题 题群,拓展,交融,信息运用流程图,(3)备考后期,精研权威信息,明确历史高考最新动态,(三)把稳四个关口,1.狠抓基础知识,稳过识记关。,讲清历史事实、概念、结论和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六方面内容,是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历史教学常规,切忌抽空历史知识主体,奢谈能力培养、理论运用和跨学科综合。,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定点分析、连横分析、合纵分析,构建不同跨度、不同角度的知识系统。,(1)让学生
36、逐步具备学、才、识“三长”。,2.发展基本技能,勇闯创新关。,(2)让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历史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类比联系出新、规律整合出新、隐性发掘出新、变换角度出新、观点论证出新、跨学科综合出新,3.坚持“底本”教学,谨守科学关。,(1)选择“底本”,关系备考成败。,(2)“一主多辅,多本兼容”,有益教学严谨而开放。,4.重视学科联网,慎把综合关。,(1)知识拓展是学科渗透的基础。,应充分了解历史问题在地理、政治学科中呈现的状况。,要尝试以问题为中心的“串门”。,要有心而不执迷,有机而不刻意。,(2)教研协作是跨科综合的保障。,熟谙姊妹学科,制作联系索引。,营造协作氛围,联手教研教改。,共建资料宝库,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学科优势,选点分进合击。,文综历史命题理路与历史应考理路 可归结为三条:,第一,强调学科主干知识的整体把握;,第二,关注历史问题在现实中的发展和现实问题的历史状况;,第三,重视历史问题在政治、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和运用政治、地理知识解读历史问题。,2005年9月24日 重庆,向战斗在高三教学,第一线的历史同仁,致敬!,电邮:ming_ 电话:1397135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