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讲价格规制.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563083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3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价格规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第三讲价格规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第三讲价格规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第三讲价格规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第三讲价格规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价格规制,价格水平规制 价格结构规制,价格规制的内涵,价格规制是经济性规制的核心内容。价格规制包括价格水平规制和价格结构规制。是政府从资源有效配置出发,对于价格(或收费)水平和价格体系进行规制。本章主要分析价格水平规制和价格结构规制的目标、定价方式和规制模式,并探讨中国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实施价格规制的模式。,价格规制的基本原则,普遍性服务原则,保证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基本需求; 鼓励投资原则,保证经营者能够补偿成本,投资者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提高效率原则,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促进效率的提高。,第一节 价格水平规制,价格水平规制的目标 价格水平规制的目标与定价方式的选择 价格水平规制模型,一

2、、价格水平规制的目标,对于自然垄断行业而言,价格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生产经营效果,也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分配效率。因此,价格水平规制的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促进社会分配效率; 三是激励企业生产; 四是保障企业利益。,总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分配效率、激励企业生产和保障企业利益,共同构成了自然垄断行业价格水平规制的目标体系。它是政府制定自然垄断行业规制价格的主要经济依据,也是进行价格规制政策分析的重要工具。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目标是从社会层面考察的,其实现程度的高低也是社会所关心的,因而属于社会目标。第三个目标虽然是从企业层面考察的,但并

3、不是企业真正关心的目标,事实上,企业并不希望有更多的竞争压力,其实现状况仍然是社会所关心的,也属于社会目标。第四个目标是从企业层面考察的,也是企业所关心并力求实现的目标,因而属企业目标。很显然,社会目标和企业目标并非统一关系,但也不完全对立,而是对立统一关系;而且在社会目标内部,各目标之间也是对立统一关系。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自然垄断行业规制价格时,既要考虑到社会目标,又要兼顾企业目标,协调好各目标之间的关系。,二、价格水平规制目标与定价方式的选择,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水平规制目标与定价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前文所述,在选择定价方式和价格水平时,不仅要兼顾社会目标和企业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目标

4、内部各分目标的实现情况。,1、企业自行定价 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来确定价格水平,如图31所示:,2、边际成本定价方式 选择何种方式定价才能使社会目标更好地实现呢?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为实现促进社会分配效率目标,应当是边际成本曲线MC与需求曲线DD(平均收益曲线)的交点决定的规制价格水平,从理论上讲能保证配置效率。如图32所示:,AC,MC,P1,P2,Q,E,E1,边际成本定价,边际成本定价的弊端: (1)边际成本下降的企业:企业会亏损,政府要给企业补助,但是给企业补助可能会使总成本超过总福利(如图3-3);导致企业经营的低效率;非购买者补

5、贴了受补助商品的购买者。 (2)边际成本上升的企业:企业会获得正利润,正利润会引发新企业进入该行业,如果进行进入规制,企业会获得“合法的暴利”。,MC,D,A,O,Q,P,E,B,图3-3 总成本超过总福利的情况,3、平均成本定价方式 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企业自行定价会导致过高的垄断价格;边际成本与平均收益决定的价格又过低,能否在二者中间找出最优的定价方式呢?用平均成本曲线AC与平均收益曲线AR(DD)来决定价格水平,或许能缓解这一矛盾。如图34所示: 但是,平均成本定价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A,B,C,平均成本定价,4、利润分摊定价 规制机构先根据预计的成本确定价格,然后监控企业成本的变化

6、,定期对价格进行调整。,5、非线性定价 前面讲的都是线性定价,线性定价:有以下两种方法 定额价格:无论消费量大小,都按固定的标准收费的价格。缺点是造成浪费,已很少使用。 同一从量价格:无论消费量大小,都按同一价格收费。 如图3-5所示:,图3-5:左图为定额价格,右图为同一从量价格,非线性定价 两段式价格(two-part tariff):由两部分收费组成,一部分是不考虑消费量的固定费用,一部分是和消费量有关的价格。即总收费= T(p)=A+pq 注意:所有消费者交纳的固定费用的总和等于边际成本定价下企业的亏损额,即A。 弊端:只愿意支付边际成本的消费者由于不愿意支付A而被逐出市场。 改进的方

7、法:区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征收不同的两段式价格,但是这种定价方法有可能不合法。 不过这种定价方法比线性定价有效率。,我们知道,公平的、有效率的价格应该正确反映生产的边际成本。但由于自然垄断产业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MCAC。这时如果采取边际成本定价法就会产生亏损。如上图所示,在无规制的情况下,垄断厂商按MR=MC确定价格为P0,产量为,Q0,价格显然高于边际成本。但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即P=MC,厂商的价格下降为Pm,产量增加为Qm。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自然垄断产业是在AC曲线下降的规模经济段生产,所以MCAC,所以按边际成本定价,

8、厂商是亏损的。这时就需要设计一种价格规制机制,将边际定价所产生的亏损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是由所有的用户平均分担固定费用,每一用户的分摊额就是二部定价中的“基本费”。这样做的合理之处在于固定费用与消费量的大小无关,所以不能按消费量收取固定费用。而采取二部定价既可以按照边际成本定价收取变动费用,又可以通过基本费补偿固定费用,从而使企业达到收支平衡。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二部定价虽然劣于边际成本定价,但要优于平均成本定价。,在上图中,平均成本曲线AC与需求曲线DD相交于A点,因此,平均成本价格为Pc,产量为Qc,总费用为PcAQcO,其中,固定费用总额为PcABPm,变动费用总额为P

9、mBQcO。而在边际成本定价中,价格为Pm,产量为Qm,固定费用总额(即亏损额)为CFEPm,变动费用总额为PmEQmO。由于在特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是一定的,那么无论是平均成本定价还是边际成本定价,固定费用总额都是相同的,即PcABPm=CFEPm。这样由上图可见,边际成本定价形成的消费者剩余为DEPm,而平均成本定价形成的消费者剩余为DAPc,前者比后者大PcAEPm。在二部定价的情况下,企业把边际成本定价形成的亏损额(它等于按平均成本定价形成的固定费用总额)作为基本费收取,同时把PmEQmO作为从量费收取,从而可以得到总额为PcABEQmO的收入,因而消费者剩余为DAPc+AEB,它虽然比

10、边际成本定价时的消费者剩余DEPm小PcABPm,但比平均成本定价时的消费者剩余DAPc大AEB。因而从社会分配效率的角度看,二部定价虽然劣于边际成本定价,但优于平均成本定价。,多段式价格:收取固定费用后,再根据消费量收取不同的价格。如图3-6:,A,B,C,D,6、最优偏离边际成本定价:拉姆塞定价 拉姆塞定价是复合产品定价方法,前面我们探讨的是单一产品定价方法。 例子:略 拉姆塞定价原则:净损失最小化的价格给定与需求弹性成反比。数学表达式为:(Pi-MCi)/Pi=/ii为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为常数 另一种表述方法:同比例减少所有商品的产出直到总收益刚好等于总成本。,7、Loeb-Magat价

11、格 见书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P204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自然垄断行业价格水平进行规制,并不存在理论上的最优定价方式和价格水平。其主要原因是规制目标多元化,且涉及到价值判断问题而无法量化,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会给不同的目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笔者认为按两段式定价更优一些,是基于综合考虑这些目标的实现情况,当然也有个人的价值判断,从而得出的结论。,三、价格水平规制模型,由于理论上并不存在最优的定价方式,在实践中就表现出世界各国对价格水平进行规制都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当前,有两种比较有典型意义的价格水平规制模型,即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规制模型和英国的最高限价规制模型。,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规制模型,美

12、国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投资回报率价格规制具有悠久的历史。19世纪80年代,它就被用来解决美国铁路的市场势力问题。 但是,从最初运用该方法开始,对如何衡量企业成本及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 不同行业的价格规制运用投资回报率进行价格规制时存在多样性,存在多样性的原因是产业性质不同、决策时间不同、规制者不同。,具体做法通常是被规制企业首先向规制者提出要求提高价格(或投资回报率)的申请,规制机构经过一段考察期,根据影响价格的因素变化情况,对企业提出的价格(或投资回报率)水平作必要调整,最后确定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作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定价的依据。,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服务),则投资回报率

13、价格规制模型为:R(pq)=C+r(RB) (3.1)如果企业经营多种(n种)产品,则价格规制模型为:R( )=C+r(RB) (3.2) 其中r为投资回报率,RB为投资回报率基数。,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规制价格P=R/Q 如果企业生产多种产品,R/Q得出的是企业生产产品的综合价格,对每种具体产品的价格还要通过价格结构规制才能确定。,在投资回报率规制中,容易确定成本C,规制的难点是投资回报率水平r和投资回报率基数RB的确定。 投资回报率水平r确定:通过规制双方讨价还价确定 投资回报率基数RB的确定;原始成本法(易受通货膨胀因素影响);重置成本法(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公平价值法(前两种方

14、法的加权平均,存在如何确定权重问题),资本回报率规制特点: 规制对象为企业资本收益率,而不是价格。只要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不超过规定的公正报酬率,企业价格可以自由确定; 存在成本传递机制,即企业投资所发生的资本支出或运营费用很容易转移到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中,与规定的收益率无关; 回报率制定的过程是规制者与被规制企业博弈的结果; 规制时间间隔较短,通常为一年。,局限性: 被规制企业缺乏节约成本的动力。 难以准确地估计和分摊成本。,英国的最高限价规制模型,出现比较晚的一种价格规制模型。被广泛运用于英国公用事业的规制改革。 1980年代成功地运用于英国电信、煤气、机场、自来水、电力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采

15、用价格上限规制。,英国的最高限价规制采取RPI-X模型,RPI表示价格指数,即通货膨胀率,X是由规制者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增长的百分比。例如,如果某年通货膨胀率是5%(即RPI=5%),X固定为3%(即X=3%),那么,企业提价的最高幅度是2%。这个简单的价格规制模型意味着,企业在任何一年中制定的名义价格取决于RPI和X的相对值。如果RPI-X是一个负数,则企业必须降价,其幅度是RPI-X的绝对值。这样,如某企业本期的价格为Pt,则下期的规制价格(Pt+1)为:,Pt+1=Pt(1+RPI-X) (3.3)价格上限规制模型是一个“一揽子”价格模型,此模型决定的不是特定企业生产的特定产品

16、的价格,而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被规制产品的综合最高限价。,确定X值要考虑的因素:估计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根据潜在的需求计算产出水平,进而计算企业成本,具体包括: 资本的成本(包括折旧) 现存资产的价值 未来的投资计划 预期的生产能力变动 对需求增长情况的估计 X对现有或潜在竞争的影响 等,价格上限规制的意义: 激励企业提高生产率; 激励企业降低成本; 促进竞争; 价格上限规制关注的是消费者关注的价格。,价格上限规制的主要特征: 规制者确定企业接受的价格上限,被规制企业可以在低于或等于价格上限的范围内,以任意价格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 在多产品企业内,规制者不是对每一种产品设定价格上限,而是针对一

17、蓝子(Basket)产品或服务设定总的价格上限; 规制者允许企业在一段时间内通过预先决定的调整系数来调整价格; 规制者定期对规制体制进行评价,以防止规制体制崩溃。,价格上限规制的局限性; RPI变化如果不导致成本变化,被规制企业利润就不完全取决于生产效率; 各个企业的价格常停留在价格上限水平; X的计算困难。 被规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制者; 利润分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提高生产率的积极性; 对于被规制企业新开发的产品或服务,当年的价格上限规制中没有体现。,美、英价格规制模型的比较,不同之处: (1)规制对象不同; (2)对节约成本的激励不同; (3)对被规制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不

18、同; (4)规制的时间间隔不同,价格上限规制间隔一般是3-5年。,相似之处: (1)目的都是避免被规制企业采取限制产量、提高价格、减少消费者剩余、减少社会福利等行为。 (2)从价格规制制定过程所考虑的因素看,两种规制模型没有实质性的差异。, 中国价格水平规制模型的构建,中国不能照搬英美价格规制模型,因为: 价格上限规制要有一个合理的基价(Pt),而基价要以成本为基础,所以,中国价格规制模型不能回避成本问题; 中国许多产品价格还处于调整阶段,变动幅度大且不稳定,其变化也不一定反映到成本上,因此,企业利润率就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生产效率; 英美价格规制模型都有其局限性。,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经济

19、发达国家的价格规制模型,一些学者构建了中国自然垄断行业价格水平规制模型。其中,较为有代表意义的有两种类似的价格模型,一个是“成本效率”模型;另一个是“成本效率质量”模型.,(1)“成本效率”模型 “成本效率”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P=C(1+v)(1+RPI-X) (3.4) 将该式展开则为: P=C(1+RPI-X)+vC(1+RPI-X) (3.5) 式中,P为“成本效率”模型的价格,C为正常年度的平均单位成本,v为成本利润率,RPI为零售物价指数,X为政府规定的生产效率增长率。,在该价格模型中,C(1+RPI-X)为成本上限控制项,在制定规制价格时,首先要考虑成本情况和成本变动情况。在影响

20、成本的众多因素中,RPI是一个综合性因素,随着RPI的变化,企业的原材料、工资成本等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CRPI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而在价格上作出的相应调整。正常情况下,RPI是一个正数,因此,CRPI表现为成本增量。同时,为了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政府为企业规定了一个生产效率增长率(成本下降率)X,CX为成本减量。如果RPI-X0,则规制价格中,成本可以增加,增量为C(RPI-X);反之,RPI-X0,成本则必须减少,减量为C(RPI-X)的绝对值。vC(1+RPI-X)是在当前的成本约束下的利润水平,v为政府核准的成本利润率,可以理解为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以此保障企业利益,维持扩大

21、再生产和追加投资的能力。,这一价格模型的实质是,将美国投资回报率价格规制模型和英国最高限价模型综合起来,取其各自的优点,使价格水平规制更具合理性。一方面,X是由政府规定的,企业要取得较多的利润,必须使其实际的生产效率增长率大于X,这就会刺激企业自觉提高生产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vC决定了企业的投资利润水平,虽然这里的C有不断下降的硬性约束,但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供给,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积极性。,(2)“成本效率质量”模型 该模型的计算公式为:(1-r) Pt+1 =Ct(1+RPI-X)Q(3.6) 式中,Pt+1为下一期的规制价格,Ct为本期单位成本,RPI为零售价

22、格指数;X为生产效率增长率,r为销售利润率,Q为产品与服务质量系数。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将(3.6)式展开为: Pt+1=Ct(1+RPI-X)Q+Pt+1r (3.7) 由(3.7)式可以看出,该模型与“成本效率”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原理是相同的,价格也是由成本约束项Ct(1+RPI-X)Q和利润约束项Pt+1r两部分构成,分别通过X和r进行约束和控制。,与“成本效率”模型相比,该模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改进或调整: 第一,强调了时间因素。强调时间因素的意义在于,突出了成本降低的时序性,要求成本逐年递减,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成本约束。这样,在使用该模型时,如果C0被确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以后各

23、个年份的成本上限C1、C2Ct便相应确定,实际成本逐年降低,降幅为X。,第二,采用销售利润率决定企业利润水平。在(3.7)式中,Pt+1r为单位产品的销售利润,r为销售利润率;而在(3.5)式中,Cv为单位产品的成本利润,v为成本利润率。做这样的调整是否更合理,有待实践的验证。仅从数学意义上看,一个极端的例子或许有助于理解二者的差别。在(3.7)式中,r不能大于或等于1,当r=1时,必有Ct=0(当1+RPI-X=0时,说明实际成本降幅为100%,即Ct=0),说明要获得100%的利润率,必须将成本降为0。在(3.4)式中,v可以等于1,当v=1时,则有P=2C(1+RPI-X),说明要获得1

24、00%的利润率,只需将价格提高到2C(1+RPI-X)即可。,第三,引入质量因素。质量因素的引入,是该模型最大的改进,它将价格水平规制和产品或服务质量规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的是促使企业在成本上限控制的情况下,必须符合政府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很显然,在上述两个价格模型中,对于Ct(C)、RPI、X、r(v)、Q等因素在实践中的合理确定和科学取值,是价格规制成功与否的关键。 Ct的确定是基础,特别是初始C0的取值尤为重要。因此,在实际模型中,一定要根据各个自然垄断行业的不同技术特征和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科学核定成本水平。零售价格指数RPI可能不能完全反映企业成本因受价格影响

25、而发生的变化,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对RPI进行相应的微调,以较好地反映成本变化情况。参数X值的确定是一个难点,需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企业现有生产效率与该产业先进生产效率的差距,如果现有生产效率较低,则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就大,X值也应较大; (2)该产业的技术进步率,技术进步愈快,X值应较大; (3)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提高管理效率的潜力越大,X也应较大。生产效率增长率X值,应该是企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甚至超越的,以刺激企业努力降低成本。r值的确定,可以综合考虑全社会平均利润率、其他行业平均利润率、长期国债(10年期)利率等指标合理取值。质量参数Q的最大值一般为1,如果企业提供的

26、产品达到政府规定标准,且服务质量较高,则Q值为1;否则,Q值应当小于1。,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因素的取值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特别是当前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产品的规制价格水平还不够合理,各因素取值的调整可能更为频繁。,第二节 价格结构规制,大多数自然垄断产业不仅可以独立地制定自己产品的价格水平,而且还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就同一产品或服务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即确定不同的价格结构。这种差别定价行为既有其合理之处,如通过差别定价反应需求的变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也有其危害性,企业通过差别定价过多地攫取了消费者剩余,影响到社会福利。所以价格结构规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企业

27、确定的价格结构加以考察和区分,对那些严重影响社会福利的定价行为加以规制。,一、价格结构规制的目标,价格结构,是与产品用户的需求结构相对应的。 所谓需求结构就是指按照时间、空间、用途、消费量、收入和质量等不同的标准对特定产业的总需求进行细分,进而形成不同的需求结构。例如自来水、煤气、电力产业中,通常按用途的不同将用户区分为民用和商用型两类;在电力产业中,按使用的时间将用户的需求区分为高峰需求和非高峰需求。 企业根据需求结构,针对不同的需求索取不同的价格,这些不同的价格水平就构成了企业的价格结构。,企业根据需求结构确定价格结构,也就是差别定价,是现实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企业行为。例如企业根据顾客购买数

28、量的多少确定不同的销售折扣,航空公司按照购票时段确定不同的折扣(个人用户可自己安排计划提前订票,而商务用户一般无法提前计划出行日期,所以航空公司就可以通过订票时段来区分用户的类型,从而实行差别定价)等。,二、差别定价及对差别定价进行规制的原因,但之所以不对这些差别定价的行为加以规制,就在于大多数竞争性产业中,企业制定的价格结构与价格水平一样要受到市场竞争的制约。但由于在自然垄断产业中不存在竞争,如果没有外部约束机制,垄断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制定垄断价格将部分的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而且还可以通过差别定价进一步占有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剩余,从而严重扭曲分配效率。所以必须对自然垄断企业的价格结构加以

29、规制。,三、自然垄断产业价格结构规制的选择性及其原因,对价格结构进行规制是有选择性的,因为: 首先,一般来说垄断产业的差别定价会增加社会总福利水平(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之和)。但问题是这种福利的提高是以分配的不公平为代价的。在后面我们将看到,第一、二级差别定价会使生产者全部或部分地占有消费者剩余,而在第三级差别定价中,生产者和高需求弹性消费者福利的提高又是以低需求弹性消费者福利受损为代价的。这种情况下,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就必须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进行权衡。,其次,自然垄断产业的某些差别定价行为也具有合理性。例如在自来水产业,无论是生产阶段还是输送阶段都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这样对使用量大的商用型用

30、户制定较低的价格水平是适宜的。而在电力行业,用电高峰期时发电的边际成本比非高峰期要高出很多,这时高峰期的电价也应相应提高。而且大多数自然垄断产业都具有巨大的固定成本,例如电信业的通信网络、电力产业的电厂和输电线路、煤气和自来水产业的管网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等。这些成本都具有“共同成本”(common costs)的性质,因为它们可以向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由于不同类型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需求的差异又会产生成本的差异。如果企业的差别定价能反映这些成本的差异,就是合理的。,第三,垄断企业通过差别定价获得的额外利润也可用于其他的方面以增加社会福利。例如增加的这部分利润补偿了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和生产

31、过程的成本,就会鼓励创新。同样,增加的这部分利润也会因为补偿了创建品牌的成本,而鼓励产品的多样性。而且,由于价格差别而增加的利润,也会因补偿了生产的固定成本和进入成本,而鼓励进入和竞争。,四、价格结构规制的目标和任务,价格结构规制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充分考虑需求结构对规制价格的影响,制定出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的规制价格结构,并据此监督企业如何把共同成本合理地分摊到产品或服务之中,由不同的用户来承担。,五、单一产品价格结构规制,差别价格介绍 单一产品价格结构规制,1 差别定价,价格歧视 高峰负荷定价,(1)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即差别定价(price discrimination )即对购买同一产品或服

32、务的不同的购买者制订不同的价格。企业实行差别定价的动机是获取比单一价格更多的利润。,垄断企业实行差别定价的条件及三种差别定价形式, 差别定价的条件 企业要使差别定价可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对价格的支配力,也就是具有垄断性的定价权。 二是在市场中,企业能够分辨市场的需求结构。尽管每个购买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都是不同的,但关键的是企业必须有能力识别这一差异。因此差别定价要求企业要么能够识别有不同保留价格的购买者,要么能够区分有不同需求弹性的市场区域。 三是企业能够将不同的购买者市场隔离,也就是说购买者必须没有机会套利(arbitrage),否则低价买进的顾客可以

33、向被收取较高价格的顾客转手该商品以获得利润。, 差别定价的具体形式,差别定价通常按价格差异的程度分为三种主要形式:,(1)第一级价格差别若自然垄断企业完全了解每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产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就可以对出售的每一单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即按照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定价。这样垄断企业将所有的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转化为生产者剩余(垄断利润)。,(2)第二级价格差别 所谓第二级价格差别是指垄断企业对同一需求曲线上的不同数量区间收取不同的价格(两段式或多段式定价)。,第二级价格差别也称为非线性定价差别,因为它意味着每单位产品的价格不是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你购买的数量。在现实中

34、,第二级价格差别表现为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各种数量折扣,以鼓励消费者多使用产品或服务(多段式定价)。 同一级价格差别一样,二级价格差别虽然也提高了社会总福利,但同样,生产者攫取了过多的消费者剩余。,(3)第三级价格差别所谓第三级价格差别是指自然垄断企业区分需求曲线上不同的市场区域,对不同市场区域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但卖给既定市场区域却按照相同的价格出售每单位产品。 较前两类价格差别而言,第三级价格差别导致社会福利的变动是不确定的,必须比较低弹性市场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和高弹性市场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以及生产者的收益增加。,(2)高峰负荷定价,高峰负荷定价是指在一些需求波动巨大的自然垄断产业,对高峰需求

35、制定高价,而对非高峰需求制定低价的一种定价方式。垄断厂商针对需求价格弹性随时间变动的特点,按时间将总需求划分不同的区间,并对不同的区间制定不同的价格,因此高峰负荷定价是三级价格差别的一种具体形式。高峰负荷定价在对电力产业的价格规制中使用得最为广泛。这是因为对电力的需求波动较大,而需求波动又引致厂商边际成本的变动。高峰负荷定价一方面使定价反映了成本的变动,另一方面又起到平抑需求波动的作用。,以电力工业为例进行说明:一方面,对电力的需求在一年、一季、一月甚至一日之内都有着明显的波动。以某一工作日为例,电力需求可能显示出如图39所示的波动性。由图39可见,电力需求在上午10时达到高峰(100),而在

36、凌晨4时左右达到需求的低谷(约为60)。同样一周内,可能周末的用电需求只有工作日的60,一年之内夏季用电也可能较高于冬季用电。,另一方面,由于电力的不可储存性,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电力生产和输送的最大容量必须满足用电高峰的需求。这样,在用电非高峰期间,电力生产、输送设施必然有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可以对整个电力产业的供应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就电力产业而言,可以将不同的供电形式加以组合。假定某一电力供应系统有水电站、核电站、火电厂和燃气电厂组成。其中水电站、核电站的运行成本最低,但固定成本巨大,因此适宜于连续供电。而燃气电厂虽然固定成本低,但运行成本很高

37、,适宜于间歇性发电。火电厂则介于二者之间。因此电力供应系统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呈如图310所示的上升趋势。,图3-9 一天的电力需求曲线,图310 电力供应系统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图3-10 电力供应系统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在图3-10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中,区间AB表现为水电站的运行成本,区间BC为水电站、火电厂的运行成本之和,而CD为水电站、火电厂及燃气发电厂的运行成本之和。可见,随着电力需求量的变动,电力供应系统的边际成本也在发生变化,若按边际成本定价,就要求电力价格也随着成本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这也就是高峰负荷定价的基本原因。,在高峰负荷定价的应用中,一般用负荷率衡量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和边际

38、成本的变动。负荷率是与负荷曲线相联系的两个概念。从供给方面看,把提供电力等的设备利用状况加以图示就叫做“负荷曲线”。在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它与从需求方面看的需求曲线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图3-9中的需求曲线也可以看作是电力供应企业的负荷曲线。把一天的总消费量除以24小时,其值就是“平均负荷”,图3-9中的平均负荷大约为80,把这个平均负荷的需求量除以最大负荷的需求量,其值就是“负荷率”。即:,负荷率,100%,显然负荷率越低,意味着电力等的高峰需求与非高峰需求的差异越大,非高峰期间固定资产的闲置率也越大。可见,负荷率可用作衡量产业内固定资产利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负荷率越高,固定资

39、产的利用率越高,从而供应成本也越低,反之亦然。因此在价格规制中,就要设计一种刺激机制,以提高负荷率,而高峰负荷定价就是适应这一要求的一种价格规制制度。,但在具体实施高峰负荷定价时,一个问题是如何界定高峰需求和非高峰需求。一方面,如果把一天中的需求加以区分,并据以向消费者所取不同的价格,需要相当精密的度量技术;另一方面,如果将需求划分得过细,消费者也难以对消费和价格的变动作出足够的反应。因此,在价格规制实践中,一般按月或季节区分高峰需求和非高峰需求。例如,对电力产业来说,由于在夏天居民要用空调和冷藏设备,属于用电高峰需求期,可以制定较高的电力价格,促进消费者节约用电,或者多使用替代能源。而冬季属

40、于用电低谷期,可以制定较低的电力价格,以刺激消费。通过这种高峰定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熨平消费高峰和低谷的落差,提高负荷率,提高产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2、单一产品差别定价的政府规制,对差别定价的政府规制具有选择性(大多数差别定价合法); 由于差别定价广泛存在且有一定的合理性,这就使政府对差别定价的规制处于两难状态; 政府应限制企业进行一级价格歧视; 政府要分析企业进行价格歧视的目的,是为了垄断利润,还是为了补偿成本; 无论企业采取哪种差别定价,政府必须严格控制企业的综合价格水平。,六、 对生产多种产品企业的价格规制,在现实经济中,大多数自然垄断产业都同时经营多种产品。价格结构规制应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动。但在多产品经营的企业中,许多成本是多种产品的共同成本,这些成本如何由不同产品的消费者分担,也是价格结构规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静态价格规制机制拉姆塞定价 动态价格规制机制政府无法掌握足够的信息诱导企业实行拉姆塞定价的情况下,规制机构设定一个动态机制使企业最终采用拉姆塞定价方法,它实际上是Loeb-Magat 机制的动态化。 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的规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