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下肢浅静脉因血液回流障碍导致静脉迂曲、扩张、伸长而呈曲张状态的一种疾病,定义:,下肢静脉系统解剖和血流动力学,1.浅静脉,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2.深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胫腓干颈前静脉,深静脉,3.交通经脉 浅静脉之间,浅深静脉之间,尤以小腿踝 上交通静脉为重要。4.小腿肌静脉:腓肠肌V.+比目鱼肌V.,直接 汇入深静脉,5.瓣膜:单向向心回流。 防止逆流,6.静脉壁结构 外膜:结缔组织(胶原纤维) 中膜:肌层 内膜:内皮细胞 中层是决定静脉壁强弱和收缩功能的主要因素 下肢远侧浅、深静脉肌层较近侧薄,但承受的静脉血柱压力却较近侧高。,7.血流动力
2、学下肢静脉血流能对抗重力而向心回流,取决于:小腿肌泵功能(“周围心脏”)胸腔负压和心脏舒张使周围静脉与心脏间形成压力差静脉瓣的单向阀门作用,(一)病因,主要原因: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持续增高,(二)护理评估,术前,轻度下肢静脉曲张,可无明显症状静脉曲张较重时,患者在站立稍久后,患者有酸胀、困乏、麻木、沉重感,容易疲劳,平卧休息或抬高患肢后,上述症状消失患者站立时,患肢浅静脉隆起、迂曲、扩张,甚至卷曲成团,一般小腿和足踝部明显,足踝部轻度肿胀。下肢静脉曲张,病变较重且长期未经治疗者,可并发血栓性静脉炎、湿疹、慢性溃疡、急性出血,术后,了解术式、麻醉方式、术中情况,观察切口局
3、部状况和患肢血液循环状况了解患者术侧肢体功能锻炼和康复状况,辅助检查,大隐静脉及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 test),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 test),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 test),最主要检查静脉瓣膜功能,检查深静脉是否通畅(决定是否手术的关键),检查交通静脉功能,影像学检查,下肢静脉造影(确定下肢静脉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超声多普勒,(一)治疗要点,1.非手术疗法 (1)弹力袜压迫疗法 (2) 注射疗法2.手术疗法,3.并发症的处理 (1)血栓性静脉炎 (2)湿疹 (3)慢性溃疡 (4)急性出血,(四)主要护理诊断/问题,(五)护理措施,(1)
4、一般护理休息与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患肢肿胀时,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40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活动时注意保护下肢皮肤薄弱处,以免受损穿弹力袜,使用弹力绷带,术前,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泡洗患肢12次备皮范围包括整个患肢、会阴部及腹股沟区术前一日用甲紫或记号笔画曲张静脉的行径其他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小便通畅做好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体位早期活动伤口护理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术后护理,(六)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休息时患肢抬高;避免同一姿势久站,坐时双膝无勿交叉过久。肥胖者应有计划地减肥,不穿过紧的腰带、衣物等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术后继续使用13个月。经常站立位工作的患者,
5、应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康复锻炼 可适当进行平地行走锻炼,促进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增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下肢静脉曲张常见的病因:A妊娠B营养不良C重体力劳动D长期站立E习惯性便秘,患者,女,33岁,孕32周。自诉久站后出现下肢酸胀痛1个月。体格检查:右下肢大腿内侧静脉广泛隆起、迂曲,无红、肿,足背动脉搏动正常。下列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A避免久站、久坐B适当卧床休息,抬高患肢C患肢穿弹力袜D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E硬化剂注射,患者,男,57岁,工人。患右下肢静脉曲张22年,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小腿静脉分段剥脱术。术后继续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的时间是:A12周B23周C13个月D36个月E半年以上,患者,女,38岁,长期站立工作者。患下肢静脉曲张已6年。为判断大隐静脉瓣膜功能,应采用的特殊检查是:ABuerger试验BTrendelenburg试验CPerthes试验DPratt试验EBranham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