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551442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课 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考点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考点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本课思路:,考点扫描:,世界是 物质的,物质是 运动的,运动是 有规律的,(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体现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注意: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体现了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

2、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1)区别: 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 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2)联系: 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

3、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均是客观的。 (3)人的意识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考点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总结: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原理、方法论) 原理内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4、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山东)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D,1、运动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考点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

5、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4、方法论:既要反对离开谈运动物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江苏)“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动是永恒的、

6、绝对的、无条件的,故A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1、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考点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内容) (1)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2)联系:动

7、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方法论: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考点5:规律的概念,具体理解: (1)“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和想象的联系。 (2)“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的联系。 (3)“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4)“稳定的”而不

8、是“多变和易逝的”联系。,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考点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原理内容:A、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重要考点 补充:,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辩证关系原理,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

9、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3、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规律的普遍性。“法”即规律,“率皆有法”表明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又规律的,A、C表述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是有规律的,B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