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许昌市襄城县实验高级中学 刘芬 邮编:461700 Tel:13938771943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机“融合” ,为此要求:信息技术要和数学学科特点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环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尝试各种教与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评价的多元化;加强适应多媒体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关键字: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
2、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机“融合” ,必将对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师资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但在如何“融合”的问题上,许多教师仍感到茫然。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
3、机相关软硬件支持,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象、声音、动画,以及网络信息下各数学原件、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形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超越了课本的视野,拓宽了数学的范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偏重与逻辑推理,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再现,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教学概念,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发散思维
4、的培养。二、 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学习枯燥无味,没有意思。如何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当学生步入高中,上好第一堂数学课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POWERPOINT 幻灯片来展示生活中数学的美。在展示色彩美丽的蝴蝶、宽阔美丽的校园、雄伟的天安门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在展示建筑物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黄金分割的美;在展示莫比乌斯环和克来因瓶的图片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用几何画板画出函数图象,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奥妙。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三、信息技术可以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化”能力。数学是一门推
5、理演义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思维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对知识掌握,强调以数学基本概念、原理为骨架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追求绝对的逻辑化、形式化。因此,这样的教学往往以“灰解题”为终极目的,很少站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数学审美这一层面上,充分体现和展示数学课程对人的品行和人格养成方面的育人功能。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展现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景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具体来讲,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如代数中的函数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
6、,如圆锥曲线概念教学;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渡问题,如立体几何的教学;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如数形结合教学等,都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去解决,使学生从“听”数学变为老师指导下的“做”数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概括的说,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化”能力的过程中,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使学生不仅更快的掌握学习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为“会解题” 。四、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
7、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与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教学改革获得了生机。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已不会也不可能单一的是学校课堂这一渠道,而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从广义上说,都是数学课程资源。网络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内容不
8、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方式。这种研究性学习,是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的结果,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方式方法上进行了积累。另外,远程教育网的开通和校园网的建成,使学生在教室里不仅能听到本班老师的讲课,而且还能听到全国各地许多名师的讲课。可以极大限度地突破“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听百家言语,看百家思想。五、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
9、要的一种能力。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数学的学习不应也不可能局限与数学知识本身,基于网络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既可以是数学问题,而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对比,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谈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如在“概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概率的产生” , “彩票与概率” , “概率在现实中的应用” 。学生们可以根
10、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各种生活中的概率知识,了解概率的产生与发展。又如在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中,也可以指导学生查询相关的“数学竞赛”网站,让同学们在这些网站上查找有关数学竞赛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并参与网上讨论,扩展学生的视野。六、加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要开发制作出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除了计算机技术外,还必须对课件所表现的学科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的有关原理。所以,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有必要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结
11、构和能力结构层次的学科教师群体,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互补,彼此交流,互相学习。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它的专业性很强,课件开发中的教学设计、脚本编写、编辑制作还是要以数学教师为核心,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发点不是使用计算机,而是课程和教学。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数学教师精通计算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但他们应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熟练地运用互连网查阅和访问世界各地的教学资源,对选出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会运用多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的最佳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的需要,更有效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 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A.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C.北京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2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 唐瑞芳.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4 刘友林.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改的必然走向J. 教育技术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