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做有效的训练者.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538157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做有效的训练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做有效的训练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做有效的训练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做有效的训练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做有效的训练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之做有效的训练者之一教育,既要注意过程,更要注重效果。心理训练也是如此,不仅应强调过程的科学性,更应强调结果的有效性;不仅要注意精心策划、精心实施心理训练过程的每一环节,而且要十分注意每一环节、每一手段、每一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要做有效的训练者。 (一)心理训练者的角色角色扮演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喻为有灵气的玉石,需要许许多多雕刻家的雕琢。小学生心理训练就是一项雕琢学生心灵的工作,谁来扮演雕琢家的角色,担当心灵雕琢的任务呢?家长儿童进人小学,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对家长的依赖也会相对少一些,但是,他们仍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置身于家庭环境之中

2、,有相当一部分时间与家长一起生活,一起活动。家长必然成为小学儿童心理训练的主要角色扮演者。心理学工作者曾研究儿童性格与家长指导的关系。实验者把儿童分为能自立的儿童、未成熟的儿童和令人忧虑的儿童等三种类型。能自立的儿童有自信心,做错事愿意接受批评,乐意和其他儿童交往;未成熟的儿童经常要脾气,对立,不体谅人,妨碍别人,忧虑并性急;令人忧虑的儿童除性急外,具有未成熟儿童的所有缺点,并且不愿呆在学校,不负责任,与成人关系不好,经常惹麻烦。实验者从四个方面评价父母的指导(含有意的和无意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指导):其一是父母的控制,是否愿意使用各种技术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强化;其二是父母对孩子成熟的要求,是否尊

3、重孩子的决定,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其三是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是否运用说服的方法使孩子依从,是否经常与孩子交换意见;其四是父母的教育,是否以支持、关爱的方法进行教育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能自立的儿童”的父母在四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尊重孩子,鼓励孩子,支持爱护孩子,主动与孩子交往,经常与孩子交换意见;“令人忧虑的儿童”的父母倾向于对孩子没有指导和要求,与孩子交往甚少,四方面都处于低水平等级;“末成熟的儿童”的父母,向孩子提出的要求较少,具体指导也较少。可见,家长正确的指导,适度的训练,主动的交流,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现代社会,教师所担负的职责

4、和任务,要求他们扮演许多角色。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现代教师至少扮演三类角色:教学的与行政的角色,心理走向的角色和自我表现的角色。其中心理定向的角色,包括担当教育心理学家,协调人的关系的艺术家,心理卫生工作者等角色。在小学生心理训练中,教师是唱主角的,因为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校里,在课堂上显示得最充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校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受过训练,他们在指导儿童上比家长更为有利。从这几年心理训练的实践来看,可将教师分为三类角色:一小部分教师承担专职(或专职为主)的心理咨询员的角色,主要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工作,承担学生心理问题的个别辅导与学校大型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的策划工作;一部分

5、教师承担兼职的心理辅导者的角色,这部分教师主要是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承担心理教育活动课辅导工作的教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心理辅导与训练的专题活动,对一般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还有一大部分教师则是结合自己的工作,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有人比较过教师与心理学家对学生心理障碍严重性的评判,让他们各自将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从严重到不严重作出顺序排列,结果如下表(资料来源: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教师与心理学家关于儿童行为问题的态度对比行为问题 教师(1928 年)心理学家(1928)教师(1972 年)心理学家(1972)异性恋爱活动偷窥手淫1232613.54132.

6、514536446.5黄色手抄本,图片,谈论说谎旷课挑衅(违抗)破坏学校财物不服从(违规)不负责任亵渎行为抽烟不愉快,抑郁易沮丧不爱社交,退缩4567101112151822.522.540.528.5232337.54541214949371234521.5317834.534.521093410.517.528.542010.546.546.52131注:表中项目原有种,以被试者的严重程度为序排列。这项研究揭示出教师与心理学家在判断学生心理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显然,仅靠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训练是不够的。这项工作需要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配合、帮助和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专业

7、工作者也是小学生心理训练的重要角色扮演者。小学生十多年来,我们开展了“小学生心理互助活动”的研究与探索,其结果与全国许多城市开展的类似研究与实践一样,说明小学生也是小学生心理训练的重要角色。小学生的心理互助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互助;一类是高年龄段学生对低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帮助,即让高年龄段的学生根据辅导教师或心理学工作者的建议,到低年龄段学生中去开展心理训练活动,其效果相当不错。当然,尽管小学生之间心灵容易沟通,但是由于小学生毕竟受诸多方面的局限,不可能也不应该对他们在心理训练中的要求过高,期望过高。他们是心理训练的角色扮演者,更是心理训练的接受者,而且主要是心理训练的接受者。心

8、理训练者的角色行为,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训练者自身的心理健康。角色行为正确,角色行为的结果与预料的相一致,学生作出良好反应,这些都有利于心理训练者的心理平衡;相反,若角色行为失当,行为结果与目标南辕而北辙,学生作出的是无关反应甚至逆向反应,则势必导致心理训练者的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冲突。所以,为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为了自己的保健,每位自觉地扮演小学生心理训练者角色的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共同成长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段精彩的阐述: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

9、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感受到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这段话围绕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而展开,充分地揭示了教育者与

10、受教育者间的关系,教育者创设的情境与受教育者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教育者采取的手段与受教育者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教育者自身的人格与受教育者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的许多研究同样证实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 73 位教师与 1000 名学生的情绪影响,发现: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卜生研究了教师的信念、期望与学生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级,对学生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随后,用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并再三叮嘱名单

11、千万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个月后,进行复测,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学习进步明显,性格活泼开朗,求知欲强,与教师的感情笃深,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进步更大。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暗示了教师,坚定了教师对这些学生的信心。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从眼神、笑容、嗓音、行为等方面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些学生的爱抚和期望,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后来,人们称这种效应为“罗森塔尔效应”。在心理训练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同样十分明显。由于进行心理训练的人员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积极影响,受教育者心理会发生积极可喜的变化。值得注意的另一个

12、方面是,在心理训练过程中,不仅受教育者得到了收获,他们的心理在成长,而且训练者自身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在不断丰富,教育技能在不断增强,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心理也产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一位心理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原先性格比较暴躁,情绪时常失衡。在设计“情绪教育”和“性格教育”的活动方案时,她多方收集调控情绪、优化性格的资料,多次进行调控情绪、优化性格的演练;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她又与学生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倾诉,互相支持,掌握了许多调整情绪、优化性格的技能技巧。两年过去了,学校的老领导和原来的同事们突然发现她变了,她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曾在所心理教育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进行调查

13、,发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辅导以后,心态有所变化和有明显变化的教师,占承担心理教育活动课辅导的教师的 83.1%。尽管这样的数据来自教师的主观反映,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它从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心理辅导与训练的过程是训练者与受训练者共同成长的过程,心理辅导与训练的结果必将是双方的共同成长。(二)有效的训练者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是一项造福学生、造福教师、造福学校、造福家庭、造福社会的工作。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这项工作,参与这项工作。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要做一名有效的训练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影响力:树立科学的理念,形成心理辅导与训练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理念理念是行为的指导。有效

14、的心理训练建立在下列理念的基础之上。1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心理的优势、心理的亮点,都有心理自我完善、心理自我康复的潜能。每位学生都有心理的优势和亮点。有的观察比较细致,有的想象比较丰富,有的情绪自控能力比较强,有的承受挫折能力比较好,有的性格比较开放。即便是学习中的后进学生,他们也有不少心理的优势,例如,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后进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不少后进学生承受挫折能力比较强。即便是心理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学生,他们也有不少心理的优势。例如,过分焦虑的学生往往对事物的敏感度比较高,性格偏执的学生往往自主性、独立性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心理训练者必须张扬小学生心理的优势,燃旺小学生心理的亮点。每位学生都有心理

15、完善和心理康复的潜能。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成长中的人。好比一粒种子,它的内部已经蕴蓄了成长的基本能量、基本要素,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它们就能茁壮地成长,即使被虫咬了一口,只要不是致命之伤,它们也能凭借自身的能耐,重新吐出新芽,生长出新叶。生命就是这么蓬勃,生命就是这么坚强。有了这样的信念,就会对学生有新的感觉,就会对心理训练有新的感受,就会对教育有新的感悟。心理训练的宗旨是助人自助。训练者的“教是为了不教”,助是为了不助,是让学生心灵的幼芽不断壮大,以自身的力量撑起自己的心灵大厦。心理训练者不是评论家,更不是批判者。对学生品头论足,指手画脚,不是心理训练。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只能这样做,绝不

16、能那样做,也不是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心与心的沟通,是情与情的交流,是信息与信息的馈赠。心理训练者应在沟通中,在交流中,在相互的馈赠中,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领悟,自己决策,自己发展自己,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学生在心理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障碍,心理训练者不是去帮助学生扫除障碍,而应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寻找扫除障碍的良策,进而运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智慧去扫除障碍。在这过程中,当学生需要我们帮他一把时,我们就及时伸出援助的手。3小学生心理训练的载体是活动,离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心理训练之舟就会被颠覆,不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活动的内容是丰富的,既有学习类活动,又有生活类活动、文体类活动、休闲类活动、交往类

17、活动等等。活动的形式是多彩的,有参观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心灵体操,示范演示,亲子游戏等等。活动的目的是明确的。“为树叶找妈妈”,是培养学生观察的细致性;“小记者”、“小导游”,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交往能力;“考试心理操”,是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考试的过分焦虑。每一项活动都有明确的训练自的,突出一两个心理训练重点。活动的领域是开放的。既可以在教室内活动,也可以在校园的草坪上、心理辅导室内、计从的实践基地活动中,整个社区环境都是心理训练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愉快地参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益智、怡情、炼志、育心。儿童都有共同点,但更有其独特之处。这就好比“每片树叶都不是一样的”。儿童心灵的树叶,也是各有差

18、异的。心理训练要重视个体心灵的差异,寻求最佳的训练策略。心理训练不可能也不应该消除儿童心灵之间的差异,而是要促进各人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力求优化。发展是有差异的发展,优化同样是有差异的优化。能力心理训练能力是从事心理辅导训练工作的基本前提与条件。心理训练能力包括:运用各种方法,采集分析有关资料和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状况的能力;设计并实施团体心理教育活动的能力;设计并实施个体心理辅导和训练的能力;综合各种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运用各种方法,采集、分析有关资料和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状况的能力。在进行心理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

19、方法很多,小学常用的有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作品分析法,即通过对学生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作品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心理测量法,即运用科学的测量工具,按照科学的测量要求,进行心理测量,以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从事心理训练的人员必须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熟悉各种方法的操作,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力求准确地了解学生。设计并实施团体心理教育活动的能力。小学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活动。心理教育活动在设计思想、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与学科教学等其他的教育活动,如科技教育活动等有明显的差异。具有设计并实施团体心理教育活动能力的训练者非常明白它们之间的差异,在教育目标上,应注意围

20、绕、突出心理教育的目标;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在过程的安排上,应注意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等等),在时间和空间的调节上,应注意体现心理教育的特点(如活动的空间可以在教室内,可以在学校的草坪上,也可以在公园的小溪边,等等);本书设计的几百项活动,可以直接用于心理训练,但更多的还是靠心理训练者以此作为参考,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设计与组织更加丰富的活动。设计与实施个别辅导与训练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设计并实施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训练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训练者应该了解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在此基础上;根据个别

21、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求其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与原因,选用恰当的心理辅导与训练的方式方法,并不断检查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心理辅导与训练方案,力争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训练者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得以较好解决。本书介绍的近百项心理辅导与训练策略,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直接为你所用,但更重要的是要针对你的教育对象,活学活用。整合各种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训练的能力。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也很多。训练者要善于识别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并积极组织、协调、强化这些起正面教育效应的因素,发挥他们的心理教育功能。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也是对学生发展影响作用

22、最重要的工作。因而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心理辅导与训练便成为重要渠道。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理当逐渐形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温床,也是学生心理问题滋生的土壤。训练者要善于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整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功能,把学校的心理辅导和训练与家庭的亲子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不管是了解学生的心理信息,还是团体训练、个别辅导,还是整合各种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训练,都需要“倾听”与“交流”的技能技巧。学会倾听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专注地听,是在心灵探索中与当事人“结伴同行”那样地听,而不是单单用我的耳朵听你说的话。尤其是作为教师的训练者,平时容

23、易养成愿意说不愿意听、习惯于说而不习惯于听的倾向,更要注意这一点。倾者,既要倾身,又要倾心。它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些信息:我愿意听你说,我在全神贯注地听,我一直紧跟着你,你可以随时得到我的回应,我在认真体会你的意思。听,也不是像听录音机那样地听,而是在听的同时,要观察、揣摩、体会、理解,因为受辅导与训练的学生的种种想法并不是单单靠语句表达出来的,他们也在用眼神、表情、手势讲话。另外,还有许多信息是当事人没法表达或者是不想表达,甚至是自己也没意识到的。这样,听的任务就既包括接受和理解学生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也包括根据上下文或其他线索理解未明确表达的信息。学会交流交流有两种形式: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

24、心理辅导与训练中的言语交流主要有:(1)询问。通过询问,帮助缺乏自信或感到不情愿的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交流;引导学生集中探讨关键的或重要的问题;就当前讨论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他们自己及其问题。有效的询问多用开放式提问,少用封闭式提问。例如:多用“你能不能谈谈”、“为什么”等句式,而少用“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句式。()释义。把学生谈话中的基本内容,意思,用训练者的话反馈给学生。释义的作用之一是检查训练者是否准确了解学生的意思;作用之二是让学生知道训练者在“跟着”自己;作用之三是使学生再次思考自己的谈话,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领悟。提供信息。给出一些参考信息,以协助学生达到更全面、

25、更正确的认识,或者协助学生作出选择、决策。概述。当一次谈话、一个活动结束,要把谈话与活动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作一个小结。它是一个很重要的但又易被忽略的环节。概述要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心理训练中的非言语交流包括姿势、表情、手势、距离等等。哪些非言语行为有助于心理辅导与训练呢?个人非言语反应习惯检核表有帮助的 个人反应习惯没有帮助的 个人反应习惯用相近的声调说话保持善意的目光接触不时点头表情生动时有微笑不时做出辅助手势适中的语速不看被帮助者远离或不面对被帮助者嘲讽或轻蔑的表情皱眉,闭眼阴沉着脸嘴长时间紧闭身体稍微向被帮助者前倾偶尔轻轻抚摸被帮助者(合宜合体)常有“唔唔”“嗯嗯”等支持语气词手

26、指对方,指指戳戳心不在焉的姿态打哈欠令人不快的声调语速过快或过慢引自学校心理辅导,刘华山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人格人格是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总和,包括行为认识、思想、情感等内容。训练者的人格可通过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训练的过程和训练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受辅导的过程和接受训练的学生。对训练起积极作用的训练者的人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平等辅导与训练者不以长者、居上者身份自居,承认在辅导与训练过程中与学生双方有同样的权利,学生有权接受或拒绝你,有权反驳甚至批评你,有决定自己选择的自由。训练者应明白自己并不比当事人更了解他自己,要愿意倾听当事人的声音,愿意理解他们,愿

27、意承认自己的失误,在心底里承认自己并不比受训练的学生优越。具有这些态度,就是平等。同理心具有同理心的训练者,能设身处地去听受训练的学生所说,不仅注意他们说的内容,而且去体察他的内心感受。正如罗杰斯(Rogers,1989)所说:“感受当事人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感受当事人的愤怒、害怕或烦乱,就像那是你的愤怒、害怕和烦乱一样,然而并无你自己的愤怒、害怕或烦乱卷入其中”同理心与单纯的理解不同,理解是根据找的参考系对某个对象形成认识,同理心则要求放下自己的参考系,“用当事人的眼睛看世界”。同理心也不同于同情,同理心并无怜悯成分,而是体察对方的心理。总之,同理

28、心最重要的两点是“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设身处地是前提,感同身受是结果。真诚真诚,意味着训练者对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保持开放,保持透,真诚是表里同一的:内心的感受,感受的反映,以及表达出来的东西,三者之间是一致的。真诚是无法表演的,它是一种发乎其中、形于其外的东西。真诚能促进训练者与受训练者双方自由探索和更开放的交流;真诚还具有示范和榜样作用,给受训者以潜移默化的人格诱导。全纳全纳即全部接纳。全纳的含义有二:一是训练者对受训学生有一种温暖的关怀之情,这种关怀是无私的、不指望回报的,是一种喜欢他、想要为他做点什么似的感情流露。二是让学生感受到我要整体地接纳他,而不是只接纳合我口味的地方,排斥其不

29、合我口味的地方。因此,训练者在行为反应上会表现得宽容,理解,而不会厌恶,拒绝或批判。训练者可以对当事人的劣行感到厌恶甚至表达自己的反感,但对他这个人仍保持关怀慈爱之心。健康就心理训练而言,首要的是心理健康。训练者有乐观的比较稳定的情绪,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有耐心,有毅力,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人际关系的亲和能力,有较好的自我认知、自找评价能力,诸如此类的健康都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辅导与训练,往往不是一次谈话、一次活动便可以解决的,这就需要训练者不仅要有耐心,能够持之以恒,而且要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和积极的期待。否则,将功亏一贯,甚至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问题。综上所述,科学的理念,相

30、应的能力,健全的人格,是对每一位训练者的要求。这些要求未免带有理想化的色彩,要每位老师、每位家长、每位读者都达到这些要求,未免希冀过高,但是,为了心理训练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努力地去追求。有人说:儿童的心理训练是一项甜蜜的事业。今天的训练,会使儿童享受终身的甜蜜。其实,当我们深入其中,担当起心理训练者的角色以后,我们同样会感受到甜蜜,我们是幸福的!小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之做有效的训练者之二专题八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定,目前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量表”的测评为主要依据的评定,这种评定较为规范,但往往着眼于问题的诊断,操作较烦琐;另一种是以“观察”加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的经验评定,这种

31、评定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较易操作,但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为了便于读者操作,我们从两种评定方式中,各选一范例,供参考。(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引自陈永胜主编小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内容简介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共 80 个项目,每 10 个项目组成一个分量表。分量表以英文字母排序。各分量表的定义及其所属项目序号是:一学习障碍,由 110 题组成,其中前题主要反映小学生学习困难综合症的症状,后题反映儿童厌学症的症状;一情绪障碍,由 1120 题组成,其中 1114 题反映小学生的焦虑状态,1517 题反映小学生的恐怖症状,1820 题反映小学生的抑郁情绪;一性格缺陷,由 2130

32、 题组成,基本上涵盖了教育实践中常见的小学生的性格缺陷或障碍;一社会适应障碍,由 3140 题组成,其中3137 题主要反映小学生的人际适应障碍,3840 题涉及挫折、应激等内容;一品德缺陷,由 4150 题组成,排序由轻至重,所选项目系教师或家长公认的品德缺陷或障碍;不良习惯,由 5160 题组成,其中5157 题反映小学生的不良抽动习惯,5860 题反映小学生的吮吸、嚼咬习惯;一行为障碍,由 6170 题组成,其中 6164 题反映小学生的强迫行为,6570 题反映小学生的多动行为;一特种障碍,由 7180题组成,其中第 71 题反映小学生的排泄障碍,72、73 题反映小学生的言语障碍,7

33、478 题反映小学生的睡眠障碍,79、80 题反映小学生的进食障碍。在评定量表的正文里,附有较详细的指导语,对该量表的评定程序及注意事项作了说明。评定量表的英文缩写名称 MHRSP(Mental Health Rate Scale for Pupil)分别注在量表正文标题之后和答卷纸左上角的醒目位置。评定与计分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采用家长评定、班主任评定两种形式。考虑到心理健康问题专业性较强,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尚难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心理障碍或行为障碍,因此我们未采取学生自评的形式。为了适应家长评定和班主任评定的不同需要,我们设计了两种答卷。在家长用答卷上,备有“儿童概况”和“家长概

34、况”栏目,以便了解儿童的一般家庭背景、生长发育及教养方式等情况。在班主任用答卷上,备有“学生概况”栏目,主要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和兴趣爱好等情况。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采用三级累加计分模式。三级计分的含义是:“没有”一计分;表示没有此种症状、缺陷或障碍;“偶尔”一计分,表示存在此种症状、缺陷或障碍,但表现不频繁。不严重;“经常”一计分,表示此种症状、缺陷或障碍在被试身上已经成为习惯,反复出现,频度、程度均较严重。每一分量表的原始分数累加后,由计分人填入答卷最下方的对应空白栏内;各分量表的累加值相加后即为量表总分,量表总分由计分人填在答卷左上角的空白栏内。关于量表的信度、效度资料与常模问题信度、效度

35、资料是衡量一个量表标准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常模资料则是量表实际使用的参照标准。考虑到实验工作的急需,我们决定先将此量表在没有取得足够的信度、效度资料和常模标准的情况下,在有关实验学校试用。在试用过程中,逐步积累信度、效度资料,然后扩大取样范围,建立常模。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陈永胜等编制)指导语(1)这是一份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量表。了解您的孩子或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增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很重要的。因此,希望您能同我们密切合作,如实认真地加以评定。(2)在您正式评定之前,请将答卷(家长用、班主任用两种)正文前有关儿童概况或学生概况的项目填好,注意不要遗漏。

36、(3)请您仔细阅读量表中的每一道题目,然后根据您对孩子或学生的日常观察、了解情况,在答卷的相应题号右面,按照“经常、偶尔、没有”三个等级打钩。例如,量表中第题的题目内容是“咬指甲”,您的孩子或学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请您在答卷第题右边“经常”一栏下面的空格里打钩。余类推。(4)量表的评定工作完成以后,请您在答卷右上角的相应栏目里填上评定日期和您的姓名。不能正确认识字母或拼读音节不能正确辨认汉字不懂得数的大小和序列关系计算困难绘画定位不准,涂色不合规范图画作品中有前后、左右位置颠倒的现象提到学习即心烦意乱课堂讨论或家长谈论学习问题时不感兴趣不能按时交作业或作业质量差10考试不及格11遇到一点

37、小事也担忧12心神不定,坐立不安13食欲不振,心慌气促14头痛、失眠,汗多,尿颗15害怕上学,多方逃避16不敢独自出家门17一人独处时恐慌害怕18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19精力下降,活动减少20受到重大刺激不激动、不流泪21心胸窄,猜疑22依赖他人23嫉妒他人24胆怯,害羞25自卑,自责26遇事犹疑不决27固执,任性28容易发火29孤僻,不合群30与人对立31交新朋反困难32在集体场合适应困难33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34不融洽地与同学相处35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36被别人误解后耿耿了怀37不能像常人一样与异件交往38受到挫折后反应过分强烈或压抑39容易闻祸40面对新环境(迁居、转学等)适应困难

38、41骂人42搞恶作剧43起哄,无理取闹44打架斗殴45故意破坏46考试作弊47说谎48偷窃49逃学50离家出走51习惯性眨眼52习惯性皱眉或皱额53习惯性努嘴或嗅鼻54习惯性点头或摇头55习惯性吞咽或打呢56习惯性咳嗽57习惯性耸肩58吮吸手指、嘴嚼衣服或其它物品59咬指甲60吸烟或饮酒61反复数课本或其它图书上人物的数目62反复检查作业是否做对了63睡觉前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放整齐了64一天洗手十几次,每次持续十几分钟65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有头无尾66上课时小动作多,干扰他人67不分场合,特别好动68做作业时边做边玩69好冲动,行动鲁莽70不知危险,好伤人或自伤71尿床72口吃73好沉

39、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74入睡困难75睡觉不安稳,好讲梦话76睡觉时好磨牙77睡觉中突然哭喊、惊叫78睡觉中突然起床活动,醒后对此无记忆79厌食、限食或拒食80身体无病却反复呕吐(点击下载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答题卡)(二)“心理健康笔记”选月日,孩子今天很高兴,数学考试得了分,全班唯一的满分。我让她总结经验,她说:“几个难题都给我复习碰到了。”月日,少先队员中队乒乓球比赛,按水平,孩子名列前茅不成问题,可第一场比赛就输了。孩子不停地埋怨:“真倒霉,球桌子太差劲啦!”月日,很少拖拉作业的孩子,今天作文竟然没按时完成。孩子一见她妈妈,就委屈地哭了:“洞座的小明看小人书,引得我没有按时写好作文

40、”月日,全家人在电视机前看中国女排比赛,输啦,我们都怪女排队员打得太拘束、紧张。可孩子说:“你们没见到,地板太滑了吗?她们跌了多少跟头。”简析这是一位爸爸记载孩子心理与生活的笔记。他称之为心理健康笔记。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提倡和称赞。经常记载学生心理发展与行为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儿童成长的轨迹,便于把握儿童的心理规律,使心理指导更具针对性。上面四则笔记内容反映出儿童的情绪,兴趣,气质等心理特点,联系起来分析,还可以发现孩子的心理倾向。习惯于从外部寻找活动成败的原因,这是小学生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必须指导这类小学生在分析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时,多从内部找原因,客观地进行分析。了解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有多种方法,观察谈话法是其中常用而简便的一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