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白细胞检查.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953671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细胞检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白细胞检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白细胞检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白细胞检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白细胞检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白细胞形态检查,2018/5/5,【WBC基础理论】 循环血液中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杆状核,分叶核,白细胞分类,2018/5/5,2018/5/5,中性粒细胞,2018/5/5,杆状核粒细胞,2018/5/5,分叶核粒细胞,2018/5/5,2018/5/5,嗜酸性粒细胞,2018/5/5,嗜碱性粒细胞,2018/5/5,淋巴细胞,2018/5/5,单核细胞,异常白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1、大小不均 2、中毒颗粒 3、空泡 4、杜勒体 5、核变性棒状小体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 2、核右移淋巴细胞的异常形态 1、异性淋巴细胞(空

2、泡型、不规则型、幼稚型) 2、具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 其他异常白细胞 1、巨多核中性粒细胞 2、畸形,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大小不均:常见于化脓性感染。与内毒素等因素作用与早期中性粒细胞,使其发生顿挫性不规则分裂、增殖有关。,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深紫褐色或紫黑色颗粒。含中毒颗粒的细胞所占中性粒细胞比值称中毒指数,指数越大,感染中毒情况越严重。,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空泡形成:中性粒细胞胞质或胞核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是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的结果。常见于严重感染或败血症。,2018/5/5,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

3、化而在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梨形,染成天蓝色。是胞质发育不成熟的表现。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败血症、烧伤。,2018/5/5,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胀、边缘不清晰、结构模糊、核固缩、核肿胀、核溶解等现象,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细胞。,棒状小体(Auer body),白细胞胞质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1个或数个,长约1-6nm.是初级嗜天青颗粒结晶化的形态。对鉴别急性白细胞类型有重要价值。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少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无),数个Auer body呈束状排列,称faggot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象标志着中性粒细胞从新生细胞以至衰老细胞的发育阶

4、段。正常情况外周血以分叶核为主,胞核常为2-5叶,杆状核较少。分叶核与杆状核比值为13:1核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及应用细胞因子。分为轻、中、重三级。,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叶核细胞增多,并且5叶核以上中性粒细胞3%.核右移严重者伴白细胞总数减少,反应造血功能减退,与缺乏造血物质、DNA合成障碍、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常见于巨幼贫、恶性贫血、感染、尿毒症。,淋巴细胞形态异常,在病毒或过敏原等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胞体增大、胞体量增加、嗜碱性增强、细胞核母细胞化,称异型淋巴细胞或反应性淋巴细胞。I型(空泡型)又称泡沫型或浆细胞型II型(不规则型)又称单核细胞型III型(幼稚型)又称未成熟细胞型或幼淋巴细胞型正常人外周血很少见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疾病等。,卫星核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主核旁有一个游离的卫星小核。因染色体损伤,丧失着丝点的染色单体或其片段在有丝分裂末期进去子代细胞遗传物质体系内而形成。常见于较大剂量电离辐射、核辐射、抗癌药物损伤细胞。,学习的痛苦是暂时的, 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愿同学们是幸福的!,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