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科研选题与信息收集 第一节 科研课题类型与来源 一课题类型 1一般分类 科研课题的一般类型有:理论性研究课题,实验性研究课题和综合性研究 课题三大类。 2基本类型 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有: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发展性研究 课题三大类。 3特殊类型 指针对某些特殊需求提出并确立的课题,如专项研究课题,委托课题,自 选课题等。 二课题来源 课题的设置一般视国家需要、社会需求、经费来源、项目管理机构等因素决 定。 (一)指令性课题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考虑全局或本地区公共事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研问题, 指定有关单位或专家必须在某一时段完成某一针对性很强的科研任务。 (二)指导性课题 又称
2、为纵向课题。 指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科学发展的需要, 规划若干科研课题,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落实项目。指导性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面上项目 (2) 重点项目 (3) 重大项目 2科技部专项计划课题 (1) 973计划、863计划课题 (2) 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3) 火炬计划及星火计划 (4) 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5) 技术创新工程等 3政府管理部门科研基金 指国家、省市及地市科技、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医药科学专用研究基 金。如教育部设立的博士点专项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 金等。 4单位科研基金 根据本单位财力状况,适当拨出一些经费
3、用于科技开发,或者为下一步申 请国家及省级课题或基金奠定前期研究基础。 5国际协作课题 指由国家科技部与国际间科研机构、 基金会等组织就某一科学或技术问题组 织进行的跨国家、跨区域的研究课题。 (三)委托课题 属于横向课题,来源于各级主管部门、大型厂矿企业和公司等。如有关设备 改造、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等课题。 (四)自选课题 指研究者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经验与喜好选定的课题。自选课题灵活,大 有潜力。 第二节 科研选题的一般原则 选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科研选题决定着科 研工作的方向,作为研究战略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了该研究课题的成功 与失败。 一创
4、新性原则 科学研究活动具有探索性质, 是前人未做或未完成的而预期能出新成果的研 究工作,包括科学问题、技术问题中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工艺等。 二可能性原则 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应根据课题组的已有基础、物质 条件、人员结构以及协作关系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有把握地确定科研选题。 三优势性原则 优势性原则是指在科研选题时,要从国内、本省、市、地区、单位及个人的 长处出发,充分发挥已有优势,扬长避短。 四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在科研选题时,要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科学技术等的需 要出发, 优先选择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亟待解决的重大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研 究问题。 五经济性原
5、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在科研选题时,必须对课题研究的投入产出比进行经济分 析,力求作到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或经济效果。 六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是指在科研选题时,应该考虑该课题在预计的时段,将会产生相 应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发展科学特别是推动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实际效益。 七团队性原则 重大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和运作,必须由课题组各个成员分头负责攻关 该课题的某一方面,需要彼此协同攻关才能完成。 八发展性原则 科研选题要考虑其发展前途、推广价值、普遍意义及可持续性,以此为基础 是否能够衍生出新的研究领域和相关新课题。 第三节 科研选题方式及程序 一科研选题方式 1从招标范围中选题 如“
6、希尔伯特 23个问题”(希尔伯特)。 2从碰到的问题中选题 如中国的“黄土”研究问题(刘东生)。 3从文献的空白点选题 如“杂交水稻”问题(袁隆平)。 4从已有课题延伸中选题 有心运动的椭圆形轨道稳定性条件(张伟刚)。 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研究问题(张伟刚)。 5从改变研究要素中选题 粒子群关联与集体性推测问题(张伟刚)。 6从跨领域的研究中选题 “激光照排”系统设计与研制(王选)。 二科研选题程序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研选题的始动环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 2构建方案 方案的构建应按照“思路新、 起点高、意义大”的要求进行。 3选题报告 为使选题更加科学、全面,需邀请专家进行评估
7、,通过集思广益形成选题报 告。 4申报取向 课题申报应遵循“知己知彼、 有的放矢、 部门对口、 学科相符”的基本策略。 三科研选题策略 1选题的价值取向 选题应从国防、经济以及解决人民生活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角度考虑。 2课题调研要充分 充分调研并广泛参阅前人的文献,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这些对选题是非常关 键。 3选题要量力而行 初学者在科研选题时要量力而行,应根据研究条件和课题资源慎重选择,难 度要适中。 4要与导师多沟通 选题时学生应多与导师沟通,尽量找到适应自己实际能力的课题进行研究。 第四节 科研课题的信息收集 一信息的类型 1按文献的载体分类 一般有纸张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数字图
8、书馆等。 2按文献发布的类型分类 一般包括图书、期刊、特种文献等。 3按文献使用的级别分类 一般包括零次信息源、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 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 一般包括传统文献、电子信息资源等。 二信息的收集 1收集的标准 一般包括针对性、代表性、可靠性、完整性(如图 3所示) 2收集的方式 一般包括科学文献、学术会议、信息交流、网络查询等。 三信息的检索 1检索概念 根据特定课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专门的工具,从大量信息、文献 中迅速、准确、相对无遗漏地获取所需信息(文献)的过程。 T(时间)T N T 3 T 2 T 1 S 2 S 3 S N S 1 S(类别
9、) 图 3 资料收集的时间、类别关系图 2信息检索 (1) 数目文献数据库图书馆馆藏目录(联合目录) 获取印刷原文; (2) 计算机全文数据库(校园网) 获取电子原文或印刷原文; (3) 网络资源与传递:电子期刊、引擎、大型文献数据库、亚州桥、图书馆 馆际互借等获取电子或印刷原文。 3检索要求 (1) 科研课题开题阶段:查找某概念的确切含义、跟踪相关研究进展。 (2) 科研深入过程阶段: 深入课题的某一方面的相关文献、 方法借鉴之查询。 (3) 科研成果鉴定阶段:该研究与相关专业、领域的先进性、科学性、新颖 性之比较。 4检索方法 主要有工具法和引文法。 5检索步骤 根据文献的特征,检索步骤包
10、括外表途径、内容途径。 四检索工具 1. 检索工具的涵义 检索工具是指用以报导、存贮和查找文献线索的工具。它是附有检索标识的 某一范围文献条目的集合,是二次文献。检索工具一般应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 有明确的收录范围; (2) 有完整明了的文献特征标识; (3) 每条文献条目中必须包含有多个有检索意义的文献特征标识,并标明供 检索用的标识; (4) 全部条目科学地、按照一定规则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5) 有索引部分,提供多种必要的检索途径。 2检索工具的类型 (1) 按照处理手段的不同:手工检索工具和机械检索工具; (2) 按照检索范围的不同:大范围检索和某一范围(如针对某一专业领域)
11、 检索工具; (3) 按照出版形式的不同:期刊式检索工具,单卷式检索工具,卡片式检索 工具,胶卷式检索工具; (4) 按照载体形式的不同:书本式检索工具,磁带式检索工具,卡片式、缩 微式、胶卷式检索工具; (5) 按照著录格式的不同:目录型、题录型、文摘型和索引型。 3三大检索工具 (1)科学引文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2)工程索引EI(Engineering Index) (3) 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ISTP (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4其它检索工具 除三大检索工具之外,与其相关的其它数据
12、库还有: (1)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Arts & Humanitiea Citation Index) (3)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ISSHP(Index to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Proceedings) 此外,国外一些专业数据库也非常有用。例如:Elsevier 电子期刊全文库、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数据库。 国内也有一些重要的检索工具。例如: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文社会 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中国科技论文引文分析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 引文数据库 、 中国期刊网 。 五资料的处理 检索得到的原始资料应整理妥善保存,以便随时备查。资料的处理需注意的 是: (1) 积累:下载/复印、笔记、卡片、机存、刻录等。 (2) 分类:纲目、类比、分组、逻辑等。 (3) 条理:消化、吸收、筛选、综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