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程序北京急救中心 冯庚设计和制定现场伤情评估程序预案十分必要,科学的伤情评估程序能够帮助急救人员在复杂的现场条件下有条不紊地工作,迅速对患者的情况做出甄别。目前国际上有不少适合院前伤情评估程序,如 START(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检伤分类法、SAVE(Secondary Assessment of Victim Endpoint)分类法、加拿大的 Careflight 分类法、英国的 Triage Sieve and Sort 分类法等,此外还有适用于儿童的 JumpSTART 法【1】等。但上述方法似乎都有不十分
2、尽如人意的地方【2】 【3】 ,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制定更加科学、实用的检伤分类程序。本文仅介绍两种分类程序:START 检伤分类程序 START 检伤分类的名称取自其英文的头一个字母,其含义是简单评估和迅速提供治疗,该法为较常用的初级检伤分类程序,根据伤员呼吸次数、有无脉搏、意识情况(能否听从指令等)将其分为三类,然后分别给予紧急治疗及后送、延迟治疗及后送以及期待治疗及后送的对应措施,其基本步骤如下:框图 A. START 检伤分类程序八步检伤分类程序 该法由本文作者在 CESIRA 检伤分类程序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因此亦称为改良 CESIRA 分类法。该分类法原是 CESIRA 分
3、类法是意大利灾难医学会制定的检伤流程,其原名称取自意大利文,CESIRA 的英文含义是 Consciousness(意识), External Profuse bleeding(严重外出血),Shock (休克), Insufficiency of Respiration(呼吸障碍), Rupture of bones(骨折) 及 Another Pathology(其他情况) 。该程序是为非医务人员的第一线救助人员使用而设计的,由于使用者不是医生,所以它避开了判定“死亡“(黑色)的部份,以免在法律上引起争议。本文作者在 CESIRA 分类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将分类程序分为 7 个步骤,增加
4、了黑色标识,完善了伤情判断的内容,其临床对策仍采用国际上流行的 4 类处理方式,即:立即治疗(T1) 、延后治疗(T2) 、轻伤(T3)及期待治疗(T4) ,其操作步骤如下:能否行走:通过询问及患者的表现断定其是否能够行走,如果能够自己行走则归类为绿色,做 T3 处理;有无意识障碍:如伤员不能行走则立即判断其意识状态,对有意识障碍者则立即检查其有无呼吸;如果无呼吸则说明伤员失去生命体征,这意味着伤员已经发生临床死亡,对此将归类为黑色,按 T4 处理;对有呼吸者以及无意识障碍者进入下一步骤;有无动脉出血:根据伤员情况(面色、脉搏、血压、心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2 s、腔体及肢体肿胀程度、伤口及
5、外出血情况等)判断,有动脉出血者归为红色,按 T1处理,无出血者则进入下一步骤;有无休克:根据伤员情况(口唇、面色及肤色、血压、脉搏以及有无烦躁、出汗等)判断,有休克者归为红色,无休克者进入下一步骤;有无呼吸异常及窒息表现:呼吸异常是指伤员有呼吸困难及呼吸形式改变(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的改变等) ,窒息则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障碍,如呼吸道异物堵塞、气胸、连枷胸等。有呼吸异常及窒息者归为红色,按 T1 处理,呼吸正常者进入下一步骤;有无长骨骨折:长骨骨折指肱骨、股骨等处的骨折,有则归为黄色,按 T2 处理,无骨折者则进入下一步骤;有无其他情况:指伤员有无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异常情况,如头晕、腹痛、恶
6、心呕吐、呕血、某处严重疼痛及活动受限,以及特殊致伤原因导致的伤害如烧伤、中毒、毒蛇咬伤、放射性损伤等。有则归为黄色,按 T2 处理,无则归为绿色,可以暂时不做处理。框图 B. 八步检伤分类程序(改良 CESIRA 分类法)本文摘自冯庚撰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8 月出版的院前急救预案现场急救攻防策略参考资料:1Romig LE.Pediatric triage. A system to JumpSTART your triage of young patients at MCIsJ.JEMS. 2002 Jul;27(7):52-8, 60-3.2.Wallis L.START is not the best triage strategyJ.Br J Sports Med. 2002Dec;36(6):473.3.Wallis LA, Carley S. Comparison of pediatric major incident primary triage toolsJ.Emerg Med J. 2006 Jun;23(6):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