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 变迁 史 之太原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位于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于华北地区 黄河流域 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 , 濒临汾河 。 整个城市坐北朝南,背山面水。 海 拔约 800 米,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 144 公里,南北纵约 107 公里,总面积 6956 平方公里 。 太原 是一座具有 2500 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 2003 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 周年庆典(公元前 497 年 公元 2003 年)。唐代大诗人 李白 曾经盛赞太原 “ 天王三京,北都其一 ”“ 雄藩巨镇,非贤莫居 ” 。 太原 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 。 下面将以时间顺序讲述太原
2、在历史上的变迁轨迹。 一、 远古 北唐古国的诞生 : 早在十万年之前,太原境内已有人类生息繁衍的遗迹。之后 约 4500 年前 , 唐尧(尧,姓伊祁,也作伊耆,名放勋,初封于陶,又 徙 于唐,故号陶唐氏,唐尧是其帝名)西迁太原,创建唐城(今太原西南古城营村)。 “ 初都 ” 于此,太原由此产生了 “ 唐 ” 、 “ 北唐 ” 的古名。 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 二、 春秋战国 晋阳古城的问世 : 公元前 497 年 , 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令家丞 董安于在依山临水地势险要的汾河谷地、晋水北侧(今太原古城营一带)修建城池,取名晋阳。春秋末期 ( 公元前 453 年 ) ,韩 、 赵 、 魏三家
3、分晋,自此,晋阳古城于汾河晋水畔 问世,显赫于世。 战国初期, 赵国以晋阳为 国 都,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发展,跻身战国 “ 七雄 ” 之列。 图 1 战国时晋阳为赵国国都 三、 秦汉 始称“太原” : 公元前 248 年 , 秦将蒙骜攻打赵国,占领晋阳一带 共三十七 城, 秦王朝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在晋阳首置太原郡。晋阳城始称 “ 太原 ” 。此时北方匈奴族渐强,晋阳成为北部边防重镇,战略位置尤显重要。公元前 106 年 , 大汉王朝统治时期, 汉武帝刘彻在晋阳置并州刺史部治所,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太原始称并州 。 这也是太原别称 “并州”的由来。当时晋阳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
4、 四、 两晋南北朝 兵家必争之地 : 公元 307 年 , 西晋并州刺史刘琨首次扩筑晋阳城,扩建后的晋阳城 墙高 13 米,周长 14 公里。 在 南北朝时期漫长的战乱年代, 晋阳成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战略要地。公元 318 396 年 , 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等交替占据晋阳 。 公元 545 年 , 东魏大丞相高欢在并州城西北,兴建晋阳宫。太原被称为 “ 别都 ”。 公元 567 年 , 北齐后主高纬历时 27 年,在晋阳城中建成大明宫, 因此 晋阳城又称大明城。 图 3 北齐晋阳大明宫 图 2 秦三十六郡 五、 隋 成为全国第三大城市 : 隋朝统一全国后, 废并州总管府,在晋阳
5、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公元 589 年 , 杨广扩建东魏所修晋阳宫。初名宫城,后更名新城。 不久, 隋朝 又 在晋阳新城之西筑 “ 仓城 ” ,东城墙与新城相连。晋阳成为 隋朝时全国的第三大城市, 仅次于长安、洛阳。 六、 唐 李氏唐王朝发迹于此 : 公元 617 年 , 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 讨伐隋王朝, 创大唐基业。因晋阳古称唐国,故定国号 “ 唐 ” 。 646 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还师晋阳,亲笔御书晋祠之铭并序 , 歌颂唐王朝的统一大业。公元 637 年 , 并州长史、英国公李责力 曾 在晋阳汾河之东扩筑原北齐太原县城,与汾西并州城隔河相望。 唐朝中原地区城市发展繁荣。于
6、 公元 692 年 , 武则天 曾 下诏置晋阳为北都,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合称 “ 三都 ” 。 公元 742 年 , 唐玄宗李隆基下诏 ,晋阳城由“ 北都 ” 改称 “ 北京 ” 。 七、 五代十国 虎踞龙盘之城 : 五代十国时期 , 河东晋王李克用、石晋高祖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刘崇等人轮流盘踞晋阳城,与中原形成旷日持久的争霸战。后唐、后图 4 仓城与新城的位置关系 图 西城为两晋时期晋阳城址。 新城为隋朝在东魏晋阳城基础上扩建,仓城为隋代新建。 东城为唐代晋阳城址。 晋、后汉 、北汉 均以晋阳 为国都, 依托 晋阳而 称雄天下,加之唐朝也发祥于太原,所以 古 晋阳被称为 “ 龙城
7、” 。 八、 宋 毁后 新 建,“锦绣太原城” : 公元 979 年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宋太宗赵光义 灭北汉, 火焚晋阳 城 ,又引汾、晋之水将晋阳夷为废墟。 一座历经 1476 年历史的古城遭到彻底破坏。 之后, 宋 移并州 治于榆次,废晋阳、太原二县,于晋阳故城东 10 公里处筑平晋县城。 公元 982 年 , 宋太宗命三交(今太原市北古城村)部部署潘美在晋阳故城东北 20 公里的唐明镇(今太原市羊市街大关帝庙一带)重建新城,是为今日太原城之雏形。为避 “ 晋阳 ”“ 太原 ” 旧名,宋在这里设置阳曲县,从此太原又称 “ 阳曲 ” 。 宋嘉祐四年 (公元 1059 年 ),置太原府。宋中
8、期,太原发展成为一座商贸发达、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被誉为 “ 锦绣太原城 ” 。 九、 元 改名冀宁路 : 公元 1304 年 , 元朝在太原初置太原路总管府 ,后 改太原路为冀宁路 。 十、 明 清 九边重镇之首、晋商故里 : 公元 1383 年 , 朱元璋三子晋王 朱 纲 扩筑太原城,明太原城周 12 公里、高 12 米,城上建 4 座角楼、 8 座门楼、 92 座敌楼,是长江以北仅次于北京图 5 宋代平晋城 图 6 宋代于唐明镇新建的太原城 的大城 ,是当时 “ 九边重镇 ” 之首。 图 7 明代太原城平面简图 (由晋王朱木冈在宋太原城基础上扩建 ,晋王府为其宅邸。 ) 图 8 清朝太原
9、城 图 9 道光年间太原街巷 公元 1644 年 ,清军 攻陷太原。清代仍置太原府,府治设在阳曲县,下辖阳曲、太原(今晋源区)、太谷、祁县、交城、文水、兴县、榆次、徐沟、岚县、岢岚州等 10 县 1 州。 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均对全国影响很大。晋商更是开辟了多条商道,成为当时中国与俄罗斯、国内南部与大西北、内蒙等地区的贸易使者。 此时 太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商业城市。 名扬中外的 日升昌票号也 诞生于此。 结语: 千年沧桑巨变,晋阳京华、太原锦绣已成昨日历史,现代人也只能从几处遗址和因城而得的地名遥想当年盛况。 晋阳古城遗址被称为 “ 中国的庞贝古城 ” 图 10 晋商豪宅 乔家大院 图 11 晋阳古城遗址 图 12 晋阳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