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10 页西陵区高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班级_ 座号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2018 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九课时跟踪训练】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式为 C6H6O6B乌头酸能发生水解反应和加成反应C乌头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含 l mol 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 3 mol NaOH2 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 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它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A B C D3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 1.84 g/mL),取 10
2、 mL 该硫酸与 a mL 水混合,配制成溶质量分数为 49%的硫酸( 1.40 g/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b mol/L,则 a、b 分别为( )Aa10 b 9.2 Ba10 b9.24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SO 4溶液与 Ba(OH ) 2溶液混舍后呈中性:2H + SO42-+ Ba2+ 2OH- =BaSO4+2H 2OBCa( HCO3) 2溶液与过量 NaOH 溶液反应:Ca 2+ HCO3-+OH- =CaCO3+H 2OCCa(ClO) 2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2C1O -+ CO2+H2O=2HC1O+ CO32-DFe(NO 3) 3溶液中
3、加入过量的 HI 溶液:Fe 3+ NO3-+4H+ 4I- =Fe2+ NO +2I 2+2H2O5 将一定量 Na2O2和 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除气体,冷却后有固体物质剩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Na2O2(mol) NaHCO3(mol) 固体成分A 1 2 Na2CO3第 2 页,共 10 页B 1.5 2 Na2CO3、NaOH、Na 2O2C 1 1 Na2CO3、NaOHD 2 1 Na2CO3、NaOH、Na 2O26 我国科研人员以传统中药为原料先制得化合物 I,再转化为具有抗癌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有关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
4、合物 I 分子式为 C19H24O5B化合物 I 和均能与酸性 KMnO4溶液和 NaOH 溶液反应C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消去及加成反应D检验化合物中是否含化合物 I 可用 Br2的 CCl4溶液7 已知甲、乙、丙和 X 是 4 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则甲和 X 不可能是 A甲为 C,X 是 O2 B甲为 CO2,X 是 NaOH 溶液C甲为 Cl2, X 为 Fe D甲为 Na,X 为 O28 将一定质量的 Mg 和 Al 的混合物投入 200 ml 稀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
5、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 和 Al 的总质量为 9g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 mol/LC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 mol/LD生成的 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 L第 3 页,共 10 页9 常温下向 20 mL 0.1 mol/L HA 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 NaOH 溶液, 其 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题可知 HA 为弱酸B滴定终点位于 c 和 d 之间C滴定到 b 点时:n(Na +)+ n(H +)n(OH )+ n(HA ) =0.002 molD滴定到 d 点时:c(OH
6、 )c(Na +)c(A ) c(H +)10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的离子积变大、pH 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了积不变、pH 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pH 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 变小、呈中性11用四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A 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 饱和 Na2CO3溶液B 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 CaC12溶液C 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1O) 2溶液D 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 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又变浑浊 澄
7、清石灰水12下图、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AsO 43-+2I-+2H+ AsO33-+I2+H2O”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中 C1、C 2均为碳棒甲组向图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向图 B 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 40%NaOH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组操作时,C 2做正极B乙组操作时,C 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I2+2e-2I-C甲组操作时,电流表(G)指 针发生偏转D甲组操作时,溶液颜色变深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OH 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氨水强B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需要等量的 NaOHC若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两倍,则盐酸的 c(H +)也是醋酸 c(H +
8、)的两倍 第 4 页,共 10 页D将 NaOH 溶液和氨水各稀释一倍,两者的 c(OH )均减小到原来的一半14【2017 江苏卷】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a 和 b 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a 和 c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a、 b 和 c 均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Db 和 c 均能与新制的 Cu(OH) 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15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5H10O2,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也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则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有A8 种 B9 种 C 10 种 D11 种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
9、、蔗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B硫酸铵和乙酸铅均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乙炔和乙醛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D淀粉和油脂都是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17下列气体溶解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l 2溶解于水 B SO3溶解于水 CSO 2溶解于水 DCO 2溶解于水18由铁、锌、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 10g,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铁 B锌 C铝 D镁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 2、 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常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CFe 与稀 HNO3、稀
10、 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 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充满 HCl、NH 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20【2017 届湖北省枣阳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列关于乙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于乙醇能溶解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以用乙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B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混在乙醇中的水可以用分液的方法除去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在水中,所以酒厂可以调制各种浓度的酒D由于乙醇易挥发,所以就有俗语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二、填空题第 5 页,共 10 页21在 T时,发生反应 C(s)+H 2O(g) CO(g) +H2(g)。(1)T
11、时,在一个 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4molC 和 1molH2O(g),5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C 的转化率为 20%。05min 内,用 H2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A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气体的密度不变CH 2O(g)、CO(g)、H 2(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1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2)T时,在下列密闭容器中加入相应的物质进行实验,中间的隔板可以自由滑动。若左室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保持不变,则反应开始前 H2O(g)、H 2(g)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反应在达到平衡时,中间的隔板所处的位置是_。A11.5 之间 B1.5 处
12、C1.52 之间(3)已知: I.破坏 1mol 共价键所需要的能量如下表:共价键 石墨中的碳碳键 H-H CO H-O能量/kJ 475.7 436 1072 463.石墨层由六角形蜂巢结构的碳原子构成,如图所示:某同学构想:通过下列装置实现 C(s)+H 2O(g) CO(g)+H 2(g)的反应。按该考生的构想,石墨电极发生的反应式为_。这个构想成立吗? 说明理由: _。第 6 页,共 10 页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收集到如下信息:铁盐能蚀刻银而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器的银线路板。他们对蚀刻银的过程进行了探究。【实验 1】制备银镜:(1) .配制银氨溶液,需要的试剂是 。并取等量银氨溶液
13、于多支试管中。.向银氨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洗净,备用。 【实验 2】溶解银镜: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 5mL Fe(NO 3) 3、Fe 2(SO 4) 3溶液。编号 a b试剂 0.1 mol/L Fe( NO3) 3 0.05 mol/L Fe2(SO 4) 3现象银镜消失较快;溶液黄色略变浅;产生少许白色沉淀银镜消失较慢;溶液黄色明显变浅;产生较多白色沉淀(2)选用 Fe2(SO 4) 3溶液的浓度为 0.05 mol/L,目的是保证 相等。(3)从 a、b 中均检出了 Fe2+,说明 Fe3+具有氧化性。a 中 Fe3 氧化 Ag 的离子方程式是 。(4)确认
14、 b 中沉淀为 Ag2SO4(微溶),检验 Ag2SO4固体中 SO42-的方法是 。(5)推测在 a 中的酸性条件下 氧化了银,证据是 。通过如下实验验证了推测是合理的:NO3.测 pH:测定实验 a 中所用 Fe(NO 3) 3溶液的 pH=2;.配制溶液: 。取 5mL 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现象是 。请将步骤补充完整。(6)分析 a 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提出假设。假设 1:Fe(OH) 2; 假设 2:AgNO 2; 假设 3: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1:取少量沉淀置于空气中,未变色。假设 1 不成立。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已知:亚硝酸盐能与酸化的 KI 溶液反应)。【实验结论与
15、讨论】 铁盐能蚀刻银; 能提高铁盐的蚀刻能力。推测硝酸铁溶液如果保持足够的酸性,可以避免产生沉淀。NO323资料显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某兴趣小组探究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实验如下。I探究体现漂白性的主要微粒实验方案 预期现象和结论第 7 页,共 10 页实验一:将 SO2分别通入 0.1%品红水溶液和 0.1%品红乙醇溶液中,观察到前者褪色而后者不褪色。实验二:试管中的液体 现象a0.1 mol/L SO 2溶液(pH=2) 溶液逐渐变浅,约 90s 后完全褪色b0.1 mol/L NaHSO 3溶液(pH=5 )溶液立即变浅,约 15s 后完全褪色c0.1 mo
16、l/L Na 2SO 3溶液(pH=10 )溶液立即褪色dpH=10 Na2CO3溶液 红色溶液不变色epH=2 H 2SO4溶液 红色溶液不变色(1)SO 2水溶液中含 的微粒有_ 。4S(2)NaHSO 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3)实验 d 的目的是_。(4)由实验一、二可知:该实验条件下,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_ 。II探究褪色过程的可逆(5)甲同学:向 a 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至 pH=10 时,溶液颜色不变。乙同学:向 a 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 Ba(OH) 2溶液至 pH=10 时,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实验方案合理
17、的是 (填“甲”或“乙”),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是 。(6)丙同学利用 SO2的还原性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得出结论:该褪色过程可逆。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一,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将步骤二中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按步骤一的形式呈现)。1 滴品红2 mL 溶液第 8 页,共 10 页24(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试用表中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 (3)实验室中可观察到装置中 A 瓶的溶液褪色,C 瓶的溶液不褪色。B 瓶溶液的作用是 ; C 瓶溶液的作用是 。
18、(4)装置 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 (5)装置 中所盛的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 编号 装置第 9 页,共 10 页西陵区高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B A B D D D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B B C B C A C D B二、填空题210.08 mol/(Lmin ) abd 5:3 a C-2e +2OH =CO+H2O 不成立。因为根据反应 C(s)+H2O( g) CO(g) +H2(g),物质的断键和成键的
19、能量变化是: 1.5475.7 kJ +2463 kJ -1072 kJ - 436 kJ=+131.5 kJ0,说明是吸热反应,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2(1)AgNO 3溶液、稀氨水 (2)c(Fe 3+)(3)Fe 3+ + Ag = Fe2+ + Ag+ (4) 取少量 Ag2SO4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 Ba(NO 3) 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5)a 中溶液黄色略变浅,b 中溶液黄色明显变浅.配制 pH=2,c(NO 3-)=0.3mol/L 的溶液,方案合理即可。银镜消失,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6)(其他答案 合理给分)23I (1) SO2、H
20、 2SO3、 、3SO2(2) HSO3-存 在 : HSO3- H+ + SO32- 和 HSO3- + H2O H2SO3 + OH-, HSO3-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实验方案 预期现象和结论方案取少量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过量酸化的 KI 溶液,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或取上层清液,加入 CCl4后振荡、静置)加入酸化的 KI 溶液后产生黄色沉淀,上层清液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或 CCl4层显紫色),假设 2成立第 10 页,共 10 页(3)证明该实验条件下 OH-对品红褪色不产生干扰( 4) SO32-II(1)乙, SO2 + 2OH- + Ba2+ = BaSO3 + H2O,可以排除 SO32- (2) I 2 + SO2 + 2H2O = H2SO4 + 2HI24(1) C+2H2SO4(浓) 2SO2+CO2+2H2O(2 分)(2) (2 分)(3) 将 SO2全部氧化吸收(2 分) 验证产物中 SO2已被 B 瓶溶液全部氧化吸收(2 分)(4)无水 CuSO4(或变色硅胶) (5)澄清石灰水(2 分) CO 2(2 分)